《水浒传》宋江的招安大计对于梁山是对是错?
导读:宋江的招安大计对于梁山是对的梁山在寻求招安的过程中,并非是上下同心,梁山内部有许多不同的声音。有些头领对此深深地怀疑与担忧。其中有深刻了解朝廷行事原则的人,如林冲
网友提问:
《水浒传》宋江的招安大计对于梁山是对是错?
优质回答:
宋江的招安大计对于梁山是对的
梁山在寻求招安的过程中,并非是上下同心,梁山内部有许多不同的声音。有些头领对此深深地怀疑与担忧。其中有深刻了解朝廷行事原则的人,如林冲和卓有远见的李俊等;有天生喜欢干杀人放火、喜欢自己支配自己不喜欢公司改变经营方式的人,如李逵等;有些头领原是另一拨强盗的领导人,不得已和梁山合并,如鲁智深武松等等。
那么,除宋江几个人外,明确表示支持招安的并非占多数,为什么招安的基本政策得以顺利推行?
梁山从宋江而下,都是干着用生命博取生存资源的买卖,他们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投资,获取的收益也就是血酬。
许多人上梁山之前,都是个体经营者,为复仇或为生存杀人放火,但摆摊设点的小商贩们,既要担心工商税务城管的骚扰,又降低不了经营成本,很难扩大规模,经营的风险很大,于是想起了几人合伙。便有了四处开花的小公司。周通和李忠合伙,鲁智深、武松、杨志、张青、孙二娘等合伙,史进和朱武、陈达、杨春合伙,李俊、李立合伙,童威、童猛合伙,燕顺、王英、郑天寿合伙,樊瑞、项充、李衮合伙。他们有的是兄弟搭档,有的是夫妻一起经营,有的是朋友合伙做买卖。普遍公司规模不大,那么产权也没必要那样明晰,尤其在草创阶段,大伙儿为了生存都拼命地干活,分红的时候不多,因此合伙者的矛盾并不突出。
在经营过程中,小公司发现自己的抗风险能力还是不行,短时间内也难以做强做大,必须和别的公司联合。那么被梁山这个大公司收购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自己公司被合并,原来的董事长总经理自然要丧失重大事情的决策权,因此稍稍有些规模的公司不到万不得已不走这一步,如鲁智深、杨志、武松他们,在青州知府慕容的咄咄逼人之势下,才投奔梁山以求自保;有的还不知天高地厚想吞并梁山,如总部设在芒砀山的樊瑞公司,两个公司一交手,感觉到和梁山的规模、实力差距不是一星半点,于是决定干脆被梁山收购得了。
众山英雄归水泊以后,梁山这家公司规模越来越大,管理层急剧膨胀。经营方式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在梁山初期,可看作董事长为晁盖,总经理为宋江。高级职员主要是三个来源,原来王伦旧部,晁盖生辰纲那派人马,宋江流配江州一路收罗的。管理人数不多,晁董宋总的配合还算默契,两人矛盾没有显现出来,梁山的经营状况蒸蒸日上。晁盖死后,宋江集董事长、总经理两职于一身。梁山的生存、发展压力摆在了诸人的面前,当然承受最大压力的自然是宋江。
这家公司面前有三条路。一是彻底做大,将赵宋公司吞并,就如李逵所说的那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不强似这个鸟水泊里!”要做到这一步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长于权谋,善审时度势的宋江觉得自己没有吞并赵宋这个超级大公司的能力。二是一直独立经营下去,这也有一定的困难,一要应对朝廷的征剿,二要养活越来越多的公司职员,而且公司上下对分红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固守于梁山,连李逵这个粗人也知道“鸟水泊”不是长呆的地方。梁山的后期一直为生存打拚,李逵这些只会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高级职员,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宋江几次主动出击,如攻打打大名府,除营救卢俊义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卢家富有,两个地方粮草充足。如果经营方式没有大的变化,长此以往公司规模必然萎缩直至被吞并,三是将公司做到一定的规模后,以合理的价格被更大的公司收购。
宋江上梁山之初,甚至在此之前就瞅准了最后一种经营模式。因此他在收罗那些体制内的小吏、军官时,总是用公司最后的宏伟目标打动他们:“你们在赵宋公司只是个普通的业务员,来咱这里给你一个部门经理当当。反正公司做大了还会让老赵家收购,你不来才是傻瓜。”晁盖一死,宋江刚刚代理董事长,便发表了自己的施政方针,为被收购做组织和舆论上的准备。首先改“聚义厅”为“忠义堂”,宣示了公司的经营宗旨,再对各位高级职员进行重新分工。如此条理分明,自然是宋江在当老二时日日深思的方案。
宋江一方面拼命地从赵宋公司里挖人,使更多的人认同自己的经营理念,减少被收购的内部阻力;二是利用梁山产权不清晰的特点,剥夺了大多数职员的话语权,推行自己的理念。
尽管梁山的董事会成员达到了一百单八员之多,但由于产权不明晰,董事会的议事规则也不明确,最后由几个大股东说了算。直到梁山被招安,它还是个糊里糊涂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梁山归众兄弟们特别是一百单八人所有,但具体到每个人,究竟拥有多少股权却是笔糊涂账。就如一个村办企业,理论上是全村村民集体所有,但处置权往往在村党支书、村委会主任的手里。
在晁盖上山之前,宋万、杜迁、朱贵等人已经在这里经营多时,这块地皮能不能折合股权,如果能折合的话,这三位超级元老不至于没一人进三十六天罡,他们开拓梁山之功在生前从来没得到承认,基本丧失了话语权;那些如二龙山、少华山的小公司合并前,烧了自家的山寨,收拾所掠夺的金银财宝,带领喽罗们来梁山,他们的本金如何计算?由于所谓的“义气”,他们带资入伙被当然地视为自己本钱的处置权交给了董事长兼总经理宋江,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只有二龙山这个规模较大的公司原领导表现得最激烈:我靠,老子好不容易积累点血本,全拿来投到你这个公司,你倒好拿着咱的血本去寻求被老赵家收购,早知如此我还不如直接找老赵家谈判呢?但宋江已经把董事会核心层的大多数人搞定了,像鲁智深、武松以及李逵也翻不起大浪来。
于是,梁山公司按照宋江的安排,一步步寻求收购。宋老大和燕青等人化妆去找赵宋公司老总“二奶”李师师以及高级职员宿太尉,就是希望收购时出个好价钱;三败高太尉就是为了提升本公司的名望,显示本公司不俗的业绩,为谈判争取更有利的位置;扯圣旨偷御酒是因为最初收购方案出的价码太低。
应当说,赵宋公司给的收购条件并不算低,至少梁山作为一个独立的子公司还继续存在了一段时间,没有拆分他们。但总公司不拆分他们是有所图的,让他们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开拓新市场,最后在强行吞并另一家民营公司——方腊时,本钱输得所剩无几了,这时候原公司的老总、副总只能被总公司任意处置了。——还是燕青等人聪明,拿着自己的红利,找个地方去养老。
其他网友观点
《水浒传》中,宋江选择招安确实是有道理的,为何这么说,我有五个理由:
一、宋江逃脱不掉封建社会忠君思想的禁锢宋江自幼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骨子里有一种忠君报国、衣锦还乡的定性思维。他不甘心做“山大王”,如果不是被逼无奈,他绝对不会走上盗贼之路。所以在他当上了老大之后,一心寻求“招安”,还美其名曰,替众兄弟求个功名,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朝廷伸过来的橄榄枝,宋江顺水推舟愉快接过来,招安就顺利完成。
二、梁山乃弹丸之地,不足以满足宋江的野心,不能够养活众人梁山虽然景色宜人,易守难攻,是个做山贼的好去处,但对于野心勃勃的宋江来说,地盘还是太小了。毕竟宋江志不在江湖草莽,而在高居庙堂!还没当老大的宋江,就已经开始招兵买马,扩充地盘,打祝家庄,灭曾头市,以及后来的大名府、高唐州之战,宋江无非是想扩充兵马,增大强势力,加大和朝廷谈判的筹码!这样看来,梁山就显得有些小了。
此外,随着人马的越来越多,梁山虽然住得下,但却养不活,而宋江为了博得虚名,又不愿意劫掠周围百姓,长此以往,不用朝廷围剿,梁山自己就四分五裂了。
三、梁山是土匪,是没有群众基础的孤军梁山打着义军的名义,实际上却干着土匪的事儿!李逵劫法场时,眼里根本就没有平头百姓,随意杀戮;尤其打祝家庄,李逵居然将扈家庄灭门;还有偷东西的时迁;抢人闺女的周通;为了夺女为妻杀人全家的董平……这样的队伍,虽然反抗官府,但却欺压百姓,可以说是两头不落好,若不招安,肯定没有好下场!
四、梁山是宋江为了私欲勉强收拢的乌合之众,内部极其不团结不管是王伦或者晁盖当老大的时候,梁山对待来投奔的好汉都是按照江湖规矩收留,但宋江却不是,不管来者是干什么的,宋江都一篮子收了,目的就是短期内啸聚大量人马。
再加上又招降了一批朝廷军官,这些家伙虽然是投降,但人家高傲自大,眼里根本没有这些“贼寇”。同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梁山内部为了权利和利益,大团体、小圈子,各自为战,相互倾轧。所以看起来欣欣向荣的梁山,内部其实充斥着勾心斗角,暗潮涌动!这样的梁山,如果不招安,势必有一天会分崩离析!
五、如果不招安,梁山早晚会被大宋朝廷剿灭我们不要被小说中梁山好汉的勇猛带了节奏,其实梁山在大宋眼里,毛都不是。要知道占据了江南四州十八县的方腊都被朝廷剿灭,何况小小的梁山。之所以招安梁山,一方面北宋当时正在联金抗辽;另一方面招安是统治阶级惯用的怀柔手段,先安抚了你,然后再慢慢玩死你,梁山最后的结局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宋江还是有高瞻远瞩目光的大格局之人,他早就看出,如果不招安,等到朝廷不耐烦了,腾出手来真想收拾梁山的时候,梁山必亡。所以他在梁山最巅峰时期,带领十万大军主动投降了朝廷!此举不可谓不是一着好棋!
综上所述,正因为以上五个理由,所以我认为,宋江选择招安非常有道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马上删除!
其他网友观点
水浒传中宋江的诏安策略是替天行道,是积极的思想主流意识,若一味抗拒朝庭,靠抢劫生存,永落的草寇匪盗骂名。
宋江是有文化的人,相比读书不少。宋江知道如何样处世为人,但沦落寇道,对人生长叹不得志而悲伤。宋江看到了做山寇的滋味,是给国家百姓带来的不幸骚扰灾难。招安了,结局如何,宋江都会心安得理,什么江糊义气统统都顾不得,更不贪恋什么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招安是进步的!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15619.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