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岳》中,岳飞不许报仇,可最后自己吓死了皇帝,这该怎么说?
导读:首先我觉得古人的三观和今天是不同的,不然小说中岳飞那种近似病态的“忠义”不会被那么多人认可。《说岳全传》虽然是小说,但他的作者钱彩是清朝人,所以书中一些人物的想法
网友提问:
《说岳》中,岳飞不许报仇,可最后自己吓死了皇帝,这该怎么说?
优质回答:
首先我觉得古人的三观和今天是不同的,不然小说中岳飞那种近似病态的“忠义”不会被那么多人认可。《说岳全传》虽然是小说,但他的作者钱彩是清朝人,所以书中一些人物的想法某种程度代表了那个时代。
生前“杀”四将或许是因为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的禁锢或者说束缚,岳飞不仅自己“忠”,还希望别人和他一样的“忠”法,然而实际上,尽管岳家军的诸将对他的这种忠义都十分敬服,但没几个做得到,甚至可以说没几个愿意做。他们认可的不是皇帝,也不是大宋,而是岳飞。
大破朱仙镇之后,岳飞被一日十二道金牌催促回军,不得已,他放弃了“直捣黄龙,迎二圣还朝”的理想,将岳家军交给牛皋和施全暂令,带四名家将回京。王横不愿为官,追随岳飞身边,这也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
刚一入京,就有秦桧矫诏派来的锦衣卫(别问我为什么宋朝有锦衣卫,原著就是这么写的)指挥冯忠、冯孝带领校尉二十名来拿岳飞,王横出身草莽,是火爆脾气,哪里肯依?结果在岳飞的“成全”下身死。
岳爷道:“王横!此乃朝廷旨意,你怎敢罗唣,陷我不忠之名!罢罢,不如自刎了,以表我之心迹罢!”遂向腰间拨出宝剑,即欲自刎。四个家将慌了,一齐上前抱住,夺下宝剑。王横跪下哭道:“老爷难道凭他拿去不成?”冯忠见此光景,随提起腰刀来砍王横。王横正待起身,岳爷喝一声:“王横,不许动手!”王横再跪下来,已被冯忠一刀砍中头上,众校尉一齐上来。可怜王横半世豪杰,今日被乱刀砍死!
岳飞本是无罪的,即使被捉了也没什么可召,主审周三畏知岳飞冤枉,又奈何不得秦桧,于是挂冠而走。秦桧气得七窍生烟,于是改派党羽万俟卨、罗汝楫为主审。
岳飞心知儿子岳云、女婿张宪性情冲动,自己若被冤杀,有兵有将的二子必反,于是故意透露给万俟卨,又假装中计写信使二子进京,被一同下狱。
二贼假意起身,请岳爷坐了,说道:“下官看元帅的供词,尽是大功。我二人本欲上本保留元帅,奈是秦丞相主意,此本决难到得圣前。方才元帅说有公子并贵部张宪,何不修书一封,请他到此,上一辨冤本!下官二人就好于中帮助,不知元帅意下如何?”岳爷道:“甚好!甚好!即使圣上不准,我亦情愿与这两个孩儿同死于此,方全得我父子二人忠孝之名。”
“害”了二子后,昔日追随他的马前张保听闻岳飞被下狱,潜入狱中救人,结果岳飞父子三人不肯走,张保凭白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岳爷又道:“张保出去罢!”张保道:“小人还有话禀上。”复上前跪下道:“张保向蒙老爷抬举,不能伏侍得老爷终始。小人虽是个愚蠢之人,难道不如王横么?今日何忍见老爷公子受屈!不如先向陰司,等候老爷来伏侍罢!”遂立起来,望着围墙石上将头一撞。一声响,头颅已碎,脑浆迸出而死!
而张保死后,岳飞的反应更是奇葩,同时反应出他用今人角度看来病态的三观。
死后“杀”三将及赵构之死那倪狱官看见,心中十分伤惨。岳云、张宪痛哭起来。独有那岳爷哈哈大笑道:“好张保,好张保!”倪完道:“这张总爷路远迢迢赶来,为不忍见元帅受屈,故此撞死。帅爷不哀怜他也罢,怎么反大笑起来?”岳爷道:“恩公你有所不知,我们‘忠’、‘孝’、‘节’已经有了,独少个‘义’字。他今日一死,岂不是‘忠孝节义’四字俱全了?”说罢,放声大哭起来,众人无不下泪。
如果您以为被岳飞所“害”的自己人只有上述四位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说岳全传》是小说,所以在他死后阴魂不散,陆续又直接或间接“杀死”了三位岳家军将领。
刚才说了,岳飞奉旨回京,留牛皋、施全暂领岳家军。众将听闻岳飞父子三人遇害,勃然大怒,在牛、施的率领下杀奔临安报仇,途径大河时,岳飞携张宪、岳云阴魂显圣,示意不可报仇。牛皋不听劝阻,催船急进,岳飞阴魂面露怒色,举手间掀起巨浪,打翻三四艘小船,众兄弟痛哭不已,余化龙、何元庆更是自尽明志。
余化龙大叫道:“大哥不许小弟们报仇,何颜立于人世!”大吼一声,拔出宝剑,自刎而亡。何元庆也叫一声:“余兄既去,小弟也来了!”举起银锤,向自己头上扑的一声,将头颅打碎归天去了。
不管怎么说,之前的张保、王横、岳云、张宪包括余化龙和何元庆,他们的死固然有岳飞的关系,但毕竟死是自己的选择,属于间接被岳飞“所害”,但最后的施全就并非如此了。
岳家军解体后,施全等人至太行山落草,他为人稳重,心事也重,对于岳飞的死始终难以释怀,终于按耐不住,辞别牛皋等人,借口散心潜入京城伺机报仇。
皇天不负有心人,一直等待时机的施全终于等到了机会。秦桧夫妇上香被施全堵个正着,他持刀冲到秦桧面前,眼看就能手起刀落,为国锄奸,为岳飞报仇,却发现手臂抬不起来……
施全在百万军中打仗的一员勇将,那几个家将那里是他的对手,反被他拿住?却因岳元帅陰灵不肯叫他刺死了奸臣,坏了他一生的忠名,所以陰中扯住他的两臂,举不起手来,任他拿住,以成施全之义名也。
最后一句简直是笑话,上面那句才是真的,岳飞做得一切,说白了都是怕有人坏了他的“忠”名,造反不行、报仇不行、反抗不行甚至连锄奸也不行,这就是小说中岳飞近乎病态的“忠”。然而最后的结果呢?他这个所谓的忠臣却吓死了皇帝。
高宗举目一观,上写着“金国四太子完颜兀术领兵五十万,来犯中原,十分危急,请速发救兵”等事。高宗看罢大惊,便问两班文武:“那位贤卿,领兵去退金兵?”那时岳爷的忠魂,附在罗汝楫身上,跪下奏道:“臣岳飞愿往!”高宗听了“岳飞”二字,吓得魂不附体,大声一叫,跌下龙床。众大臣连忙扶起。回宫得病,服药不效,不多几日,高宗驾崩。
按照岳飞的标准,无论直接还是间接,赵构都是因他而死,他还有什么忠义可言?但是对于后续以及岳飞的态度书中却没有任何交代,这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似乎有些异曲同工。
为何如此刻画岳飞历史上的岳飞虽然也以忠义著称,但绝对不是这种病态甚至变态的忠,那么钱彩为何将岳飞刻画的如此让人反感,感觉上比《水浒传》中的宋江有过之而无不及。
很多人都说用今人的三观衡量古人是愚蠢的,这话对也不对,通读原著,我们就会发现,岳飞的这种“忠”全书只有他一个人做得到,大家敬佩他,但不代表认可他的做法和选择,在古人或者作者看来,岳飞的忠过于执着,但达不到病态。
不过《说岳》毕竟是民间小说,主要受众是平头百姓,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对这样的岳飞都颇有微词,就像书中牛皋等人的态度一样,尊重是尊重,但未必理解和认可。那么既然是改编的小说,钱彩为何不刻画一个讨喜的主角呢?个人觉得原因有两点。
第一,就是有意让人物性格矛盾,或者说刻画出一个有争议、有议论价值的人物,这一点不仅《说岳》中的岳飞如此,《三国》中的刘备、《水浒》中的宋江同样如此。
第二点我觉得和大环境有关。当时掌权的是“大清”,他们本就是“大金”之后,这么说我想大家都明白了。君不见无论是让人反感的“岳飞”还是那些奸佞秦桧、张邦昌全是大宋的人,而金国虽然从小说的角度讲是“反派”,但全部都是坦坦荡荡的人物,看起来更加“正派”。
所以说,一方面钱彩想借着小说表达理想中岳家军扫北的故事,一方面出于对大背景的忌惮,又不得不将岳飞这个正面主角塑造的病态和双标,反而金兀术更像真正的英雄。
以上对岳飞的分析全部指小说《说岳全传》中的岳飞,与历史无关,切勿混淆。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1979.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