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为何感觉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每一句都近白话,似随口而出却乃词中上品?

导读:诗词的境界问题诗词最初境界就是空有词藻,却无甚感情,所以缺乏与读者的情感沟通。再一境界,有华丽词藻,也有些许感情。最高境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内心情感,并能与

  网友提问:

  为何感觉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每一句都近白话,似随口而出却乃词中上品?

  优质回答:

  为何感觉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每一句都近白话,似随口而出却乃词中上品?

  诗词的境界问题

  诗词最初境界就是空有词藻,却无甚感情,所以缺乏与读者的情感沟通。

  再一境界,有华丽词藻,也有些许感情。

  最高境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内心情感,并能与读者产生深层次情感共鸣。比如李白,白居易,辛弃疾等诗词

  杨这首词让读者能产生强烈共鸣,感受到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之感,绝对算一佳作![玫瑰]

  其他网友观点

  问题:为何感觉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每一句都近白话,似随口而出却乃词中上品?前言

词也好,诗也好,最早都是歌唱的歌词。用来歌唱的词,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听众听得懂。

  杨慎的这首词《临江仙》出自 《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又名为《廿一史弹词》,这一组弹词, 被誉为“后世弹词之祖”。这种弹词,当然要浅显易懂。

一、临江仙·说秦汉

  我们熟悉杨慎的这首词,是因为这首《临江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在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这首词还被谱成了歌曲,由杨洪基演唱,风靡大江南北。

  但是这首词,在《廿一史弹词》中,并不是说三国两晋,而是说秦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实际上,杨慎说两晋的弹词,是这一首《西江月`说三分两晋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二、可以唱的诗词与不能唱的诗词

  前言里说过,最早的诗词,大多是歌词。

  不能唱的叫做徒诗,能唱的叫做歌诗。

  很多诗,都是从歌曲发展而来,唐朝七言绝句,大多是可以披之管弦的歌诗。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就是广为传唱的歌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早期的词,都是伶工之词,即指歌妓舞女、伶人乐工在青楼教坊、酒席宴会或宫廷深院演唱的歌词。

  诗也好,词也好,文人开始创作以后,渐渐就不能唱了。

  王国维评价李煜词的时候,说到:

  “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我们可以发现,早期宋词,比较好理解,特别是早先欧阳修、晏殊、晏几道、张先等人的小令,只需要听,基本就可以听懂。

  但是越到后期,很多词人的词越来越深奥,词人抒写个人身世经历,以寄托感慨、忧国伤时之情,而且开始大量的使用典故。

  对于教育程度不高的普通百姓来说,别说听了,就是看到文字,也未必能看到诗人或者词人写了些什么。

三、弹词

  弹词是流行于中国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说唱文学形式。

  据说起源于宋代民间流行的一种说唱伎艺(陶真)和元明的词话。兴盛于明中叶,至清代极为繁荣,它由说、噱、弹、唱等部分组成。

  杨慎因为大礼议之争,被贬谪到了谪戍云南,所作 《廿一史弹词》就是为了传唱的。

  其实我们看看诗词的发展,可以看出,诗从歌词变得深奥难解,于是出现了词,词变得难解听不懂,于是出现了元曲。每一种传唱的艺术形式,走向了极端以后,于是就会出现一种新的形式。

  民间的说唱,必然要浅显易懂,好比如今的二人转,观众听不懂的话,演员连吃饭都会成了问题。

结束语

  再回到王国维评价李煜的那句话:

  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伶工,受教育的程度一般不高,其作品自然也没有那么深奥。柳永流连于花街柳巷时,给歌女写的词,也一样俚俗浅显。

  结果其实一样,就是让听众可以很容易听懂。这就是杨慎的临江仙看上去浅显的原因。

  另外,以杨慎的才华,练字练词自然文雅,浅显之词同样也是上品。

  @老街味道

  其他网友观点

  先看词。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出自杨慎《廿一史弹词》,而且是描述秦汉时期的。所谓弹词,说白了,就是一种说唱艺术。你想想,既然是说唱,所以是以听的形式演绎的,最好是人能够听得准确无误,搞一些生僻字,同音词,谁能保证不听岔劈了?所以弹词的艺术形式,使得这首临江仙非常近白话。

  在当下,我们并没有将这首词放在弹词的范围内,而将它归类于诗词,在诗词层面来看,那种白话之感又放大了。

  以俚语口语入词者也有,比如柳永。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然而柳永的词胜在婉约妩媚,如江南女子哝哝细语,大有意趣。

  所以如杨慎临江仙这类的语气,就成了街头酒楼说书人折扇一响的张口就来。肚子里有点墨水的还有点看不上这个,觉得人家俗。

  按着我说,你要能俗出杨升庵这个水平,我就给你跪了。还有人大言不惭的叭叭叭这首词出名是名人效应,包括毛宗岗用三国演义推广,本来不是上品云云,你去读读杨升庵的诗词著作再来说话。

  去年我才看完《词品》和《升庵诗话》,我还整理过一篇杨慎推荐的诗句,我就特别想不通,哪来的一撮人有事没事黑我戍仙大佬。

  说回这首词。

  虽然通俗,虽然白话,但这首词毫无异义是词中上品。

  词是拿来唱的,是一种音乐文学。所以它会有比诗更强烈的音韵节奏美。同一个词牌的词作,它的音韵节奏也不一定能满足美感。可以对比一首: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

  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我表示一下,我很喜欢稼轩大爷,这首词我也是随便挑出来的,只是和滚滚长江做个对比。你可以朗读感觉韵律节奏,然后你会发现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韵律节奏非常舒服,但稼轩大爷这首不是那么顺畅。

  这就是第一个很直观的原因,它在韵律节奏上做得很完美。这种韵律节奏美会使得作品朗朗上口,容易记颂。从而广为流传。

  第二是这首词的画面感很强,而且全是动态的。一张图片和一张动图,甚至可以说一张照片和一段视频,你所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完全不同。滚滚长江的流动,浪花的翻涌。夕阳渐渐落入青山……秋月,春风,酒和笑谈,已经把你的感官全都带动了,被带动,就会产生体验感,这个感觉不是二维能给你的。

  第三,最重要的就是这首词的境界。怀古作品一向有大境界,比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历史给人什么感觉?沧桑感,无限感,那种沧海一粟的感觉。

  这种感觉不好形容,就好像是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感觉,那些人物事件从酒杯中涌出又被你吞咽而下。这个境界每个人都会有,但不代表每个人都能把它描述出来。能把你心底的感觉描述出来的,一定是绝妙之人,能描述出来还描述地那么美的,是绝妙之词。

  杨升庵做到了,这首临江仙也做到了。

  所以这首词是词中上品,不输宋词。

  临睡前忽然看到这个问题,看了些回答,就愣是忍着困意码字了,如果写了错误请指正。

  ————丸————

  文:祁门小谢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26749.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