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烟锁池塘柳”,考生:“太难,太难!对不出来!”,结果成状元!你怎么看?
导读:乾隆虚荣心太强,自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天下无敌,喜欢被人抬高、拍马屁。他出的上联若被别人轻易对出下联,岂不是显得自己才疏学浅,脸上挂不住,一时气急龙颜大怒,非得杀
网友提问:
乾隆:“烟锁池塘柳”,考生:“太难,太难!对不出来!”,结果成状元!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乾隆虚荣心太强,自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天下无敌,喜欢被人抬高、拍马屁。他出的上联若被别人轻易对出下联,岂不是显得自己才疏学浅,脸上挂不住,一时气急龙颜大怒,非得杀了对方不可。而今天这位,不管学才如何,但是个聪明人,懂得心理学,会揣摩人的心思,知道别人想要啥。他看透了乾隆的内心,利用了乾隆的弱点,即便能对出下联,也故意装不会,高呼太难太难,对不出。这就满足了乾隆的虚荣心,真的认为自己有多么厉害,出的上联无人能对出下联,一时高兴龙颜大喜,就赐了他一个状元。
其他网友观点
谢谢邀请。乾隆皇帝一生爱附庸风雅,共写诗41800首,受到了当时朝野上下的追捧,自也认为才学盖世,诗才堪比李白苏轼,然乾隆虽写诗浩如烟海,水平却称不上神奇,甚至还可说有些平庸。
乾隆的诗,最引当今世人咏读的,当属编入小说语文课本的哪首《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
二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
一个大皇帝,写了四万多首诗,又受世人追捧,能被世人记住的也就这首《飞雪》了,可见诗的水平不怎么样。就说这首乾隆的代表作《飞雪》吧,这分明就是首儿歌,据说最为有诗意的最后一句“飞入芦花寻不见”,也是乾隆卡了壳,大臣纪晓岚为乾隆接上的。
乾隆皇帝爱诗,这不就连殿试考状元出题也咏起诗来。传说乾隆年间科举考试,到了殿试阶段,乾隆当主考官,乾隆就引用诗词出了一个上联“烟锁池塘柳”,说谁答好下联,可钦点为状元。准进士们为争得头名状元,都认真思考起来,想出神句以便争的状元,这时一位考生忽然说“太难,太难!答不上来!”,别人都为这位考生担扰起来,因为拒绝回答皇帝出题,是犯了欺君之罪,会被杀头的,没想到乾隆却金口一开,点了这位考生为状元。
那么,这位考生真的答不出来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位考生选择不答题,正是其聪明之处,也揣测清了乾隆的内心世界。乾隆自视很高,又是一言决定人生死的皇帝,再加上前面所言,乾隆爱诗,他认为他自己写的诗或引用出的诗,举世无双。如果考生们谁答出的下联,显得更高明,这会引起乾隆不快的,哪得状元郎呢。
这位得了状元的考生,说太难不回答,一是显得乾隆皇帝高明,二是表达出了自己对皇帝的忠和服从。这自引起乾隆的高兴,于是花落其家,当了状元郎。
凑兴,试对一联。上联:烟锁池塘柳;下联:雨濛江湖舟。经朋友提醒,此联只注意了意境却未对好上联所含的五行之火、金、水、土、木。再试对一联。
上联:烟锁池塘柳;下联:灯锦湖堤桂。其他网友观点
答:这是一个民间故事,不是真事。
古代科举制度是非常严肃的,岂能由某个人放了某个彩虹屁,哄得皇帝高兴,就能成为状元的?
这不就太儿戏了吗?
不过,虽然不是真事,但人民群众喜欢听,说明这故事还是颇有生命力的,里面的故事性还真值得说道说道。
故事说的是,乾隆年间举行科考,有两份卷子文采势均力敌、难分高下,状元和榜眼当属这两人,但谁属状元、谁属榜眼,主考官无法定夺,只好请乾隆出面钦点。
在民间传说里,类似状元和榜眼难于决择的情况出现了很多次。
唐朝的都是“看脸”,谁帅选谁。
据说拥有状元才的钟馗就因为长得丑,落选了,愤然气死,死而为神。
又据说大诗人罗隐也是长得丑,从此亡命江湖。
盐枭世家出身的黄巢,也是长得丑,落草为寇,搞垮了唐政权。
宋朝喜欢看身体——宋太祖让两个文采旗鼓相当的考生摔跤,谁赢谁是状元。
比乾隆晚出现的慈禧喜欢看名字,刘春霖的名字比朱汝珍好,慈禧就选了刘春霖。
……
乾隆治学广博,琴、棋、书、画、诗、赋、歌、辞样样出彩,选状元可不会像宋太祖那样粗鄙,也不会像慈禧那样白痴,他想了个妙招,让这两个考生对对子,谁对得好,谁就是状元。
嗯,出什么对子好呢?
乾隆苦思冥想,想出了一个自认为是无下联可对的绝对,云:烟锁池塘柳。
这个绝对一出,其中一个考生立刻面色大变,双拳抱拳,朝乾隆一拱手,说“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太难,太难!对不出来!告辞,告辞。”转身走了。
另一个考生本欲张口应对,却又觉不妥,眉头一蹙,回思细想,反复推敲,时如老僧入定,一动不动,时如疯癫,如痴似狂,长思不得,最终口吐白沫,仰天晕倒。
那么,这两人都对不出下联,该定谁为状元呢?
按一般人的逻辑,第一位见了上联,立刻当缩头乌龟,应该是个懦夫、胆小鬼,直接淘汰。
第二位奋力应战,虽然最终败阵,但也殚精竭虑,精神可嘉,可以定其为状元。
但是乾隆哈哈大笑,对考官说,把晕倒之人抬下!然后朱笔一挥,把先告辞那位定为状元。
众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齐问:为什么?
乾隆眉飞色舞地解释道:“老夫,哦,不,朕这一个上联可是绝对,天下人绝不可能有人能对得出下联。第一位刚刚听到,就秒懂其难,可谓高手中之高高手;第二位不其知妙,自不量力,白白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终于心力交瘁,可笑可笑!”
故事非常有意思,结局出人意外,却也有几分歪理在其中。
尤其是故事推出“烟锁池塘柳”这一上联,更引无数人跃跃欲试,挑战乾隆,挑战绝对,一旦对出,就以状元自居,洋洋得意,其乐无穷。
故事也因此生命力极强,越传越广。
实际上,编故事之人是从明朝陈子升的作品《中洲草堂遗集》中摘录出“烟锁池塘柳”这一上联的。
而陈子升在书中已记载有他自己所对的三个下联,分别为“灯垂锦槛波”、“烽销极塞鸿”、“钟沉台榭灯”,都非常妙。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3446.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