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监吃药可以行事吗(古代太监的对食)
导读:古代皇帝吃饭都有一个太监试菜,万一是慢性毒药呢?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很多人认为尝膳太监是防止有人下毒。 但其实这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
古代皇帝吃饭都有一个太监试菜,万一是慢性毒药呢?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很多人认为尝膳太监是防止有人下毒。
但其实这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以最常见的下毒药砒霜为例,溶于水以后是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也就是说,尝膳官就算吃到砒霜,他也不会有什么感觉,更不要说还有饭菜的味道遮掩了。
另外,砒霜并不是氰化物,吃了很快就死。
即便吃了很大剂量的砒霜,从吃下去到出现中毒症状,至少需要十几二十分钟时间。
而如果皇帝吃饭,这么长的时间肯定该吃的都吃下去了,该中毒早就中毒了。
至于以前的一种谣传,说是每个盘子里面都有银牌,可以检测出砒霜。
这个银牌子确实是有,但根本不可能检测出砒霜。这是因为砒霜和银不会有化学反应,除非砒霜加工非常粗劣,里面还有大量杂质尤其是硫,才会导致银牌子变色。
如果砒霜纯度较高,杂质少,银牌是不会变色的。
其实,尝膳太监的人物,主要是尝一下菜的冷热和咸淡。
他觉得不好的,直接就不会送到皇帝那里。
当然,如果发现似乎有些变质或者火候没到的,也不会送到皇帝那里。
其实,皇帝每天吃的饭,其中绝大部分是摆样子的,类似于自助餐厅里面很多不会有人冻的冷盘。
而真正每天皇帝吃的,一般也就二三十个现做的菜。
这些菜的材料都是皇家特供,在里面下毒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御厨通常是常年在皇家服役,让他们下毒基本也没有可能。唯一可能就是太监将菜端过去的时候,在碗里面下毒。但太监端菜不能是一个人活动,都要是一群人,下毒基本也没有机会。
所以,即便有人要下毒害皇帝,不可能在这种吃饭中下手。
慈禧毒杀光绪,主要是送了一碗药,里面应该就有砒霜。当然,慈禧其实毒杀光绪有无数方法,甚至派太监去硬灌下毒药也可以。
慈安太后则是被暗算的。
据《翁同龢日记》及《述庵秘录》记载,三月初九日晨,慈安还能够找见大臣,没什么问题,只是有些轻微发烧。
然而,第二天早上慈安就病了“东太后感寒停饮,偶尔违和”,当然突然就死了。
而慈安太后当时才45岁,身体一向还不错,反而慈禧当时刚刚大病一场。
溥仪认为,慈安太后就是被慈禧暗算下毒害死的,方法可能是在点心里面下毒。
当时慈安天后可能有些感冒,慈禧就送来她平时喜欢吃的点心。
然而慈安太后早上突然晕倒,到中午就不行了,这就是一个中毒死亡的过程,需要几个小时时间。
至于慈禧早就想除掉慈安这个绊脚石,因为慈安是正宫太后,地位在她之上。这个人的存在,对慈禧本来就是威胁。
所以,敢于对皇帝下毒的人,肯定是皇宫里面的,掌握实权的人。这些人如果没有实权,即便毒死皇帝也没用,反而会被诛九族。
而既然他们敢于下毒,就说明这些人其实已经掌握了大权。
皇帝落在他们手里迟早是死,根本不需要在日常饭菜里面下毒。
另外,大家也许不知道,从毛泽东开始,所有饭菜的材料和作料,都必须经过化学检验,保证没有毒。
这是苏联学习来的经验,用于保卫首长。
来自优质历史领域网友“澹奕”对古代皇帝吃饭都有一个太监试菜,万一是慢性毒药呢?的观点:
如果用的是慢毒,不就能成功毒到皇帝了么?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如果下毒的人放的是慢性毒药,尝膳之人一时之间无法察觉会怎么样,但是仔细想想,了解了解古代的御膳制度,就会发现,其实这个方法行不通。
古代的毒药种类非常少,根本没那么神奇的毒
在不少的古装剧里,经常会出现各种千奇百怪效果惊人的毒,什么含笑半步癫,颠笑逍遥散之类的,但这仅仅是现代人的想象而已,虽然中医药里能够使用的毒非常多,但是古人真正能够使用的毒,翻来覆去其实也就那么几种而已。
《说文解字》: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
早期的古人认知到的用于实际的毒主要来自于植物,比如乌头,在《魏书》之中就记载有匈奴人秋天收集乌头做成毒药,然后用于猎杀飞禽走兽。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一种更加著名的毒,也就是“鸩”。
古籍中记载,鸩是一种鸟类,以毒蛇的头为食物,所以其全身都有剧毒,能够置人于死地,从春秋时期开始,“鸩毒”就已出现,据说用鸩鸟的羽毛泡酒,甚至仅用鸩鸟羽毛划过的酒水,一旦服下之后就会“入五脏,烂杀人”,很多的名人都因鸩酒而亡。
不过,鸩实在是太毒,甚至传说被鸩鸟的羽毛碰到之后,皮肤就会发黑,据说只有用犀牛角才能够解除鸩毒。
虽然鸩毒广泛见著于各种历史资料,但是从考古发掘与生物学界已知来看,并没有任何鸟类符合鸩鸟的特征,古人所说的“鸩”,其实只不过是砒霜而已,或者根本只是一种传说。
而除了鸩,还有一种毒也很有名,那就是鹤顶红,不过古人所说的鹤顶红,其实也只是砒霜,并不是什么丹顶鹤头顶那块肉瘤,孔雀胆,则是西南地区的一种叫做“斑蝥”的有毒昆虫。
此外,还有个大名鼎鼎的毒药,叫做“牵机药”,据说当年宋太宗赵光义,就是用此药害了南唐后主李煜,牵机药实际上叫做马钱子,也的确有致命的毒性,但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
自然界有毒的物质的确很多,但是在古代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天然的毒物绝大多数都有异味,而且因为无法有效提纯,所以需要大量服用之后才能够产生明显的毒性,也因此,古人能够使用的毒,变来变去也就那么几种而已。
因为仅有的这些种类的毒药,见效实在太快,想要达到神不知鬼不觉的效果,那是不可能的。
皇家防毒,比想象中更加严谨
电视剧里,皇帝吃饭之前有个太监专门尝膳,还有就是用银针银牌试毒,一旦银子发黑就表明食物有毒。
虽然从如今的观点来看,用银针试毒其实并不能检测出所有的毒,但在古代,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古人能够使用的毒其实非常少,主要的也就是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由于生产技术非常有限,当时的砒霜中往往都含有硫与硫化物,一旦与银接触,就会让银发黑,这是产生了硫化银,银针在古代确实有用。
实际上,古代皇家用膳的各种防范措施,要比这更加严格。
在古代,有很多被毒死的皇帝,但是大多数都集中在两宋之前,宋元明清四朝几乎没有,原因就在于宋朝开始,皇家对于膳食的管制更加严苛。
首先,御膳制作的时候,每个厨师的身边都有专门的人负责看管监视,记录所有原材料的使用与制作的步骤,到了清朝时期,御膳房的每个厨子都有固定负责的菜色,平均一个御厨,有三个人监视着做菜;其次,所有呈上的菜品,都需要保留底样,这是以防万一,若是出了事情,太医们可以追本溯源,更加方便找出原因,这与如今的食堂留样是一样的道理;再者,御膳呈上之前,做菜的御厨都要自己先尝一口,过半个时辰之后,若没有任何事的话,才允许呈上给皇帝;最后,皇帝日常膳食的单子都有专门的人进行记录,但外界不允许探听,清朝时期,逐渐就演变成了“每道菜最多吃三口”的规矩,防止有人根据皇帝的喜好“对味下药”。古代,有不少皇帝是被人下毒所害,明确见著于史料记载的就有不下二十人,绝大多数集中在汉朝与南北朝时代,而这些被毒害的皇帝,都是在尝膳制度没有完善之前,而且下毒的人几乎都是权倾朝野之人,比如北周皇帝宇文毓,就是被权臣宇文护所毒害,这些人已经完全掌握了御厨与皇帝身边的人,要下毒轻而易举。
不过宋朝之后,要想给皇帝下毒,实在是难比登天。
主要的问题就在于,皇帝周围有重重防护,所有的饮食来源都要经过再三的查验,使得下毒者根本找不到什么机会。
而且,古代没有那种天长日久服用才会见效的毒,即便是有,也很难进行操作,因为皇帝的一日三餐变换不同,下一次毒就非常困难了,何况每次都成功。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1721.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