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王翦要60万兵,李信称20万灭楚,大败而归,秦始皇是如何处置的?你怎么看?

导读:王翦要60万兵,李信称20万灭楚,大败而归,秦始皇是如何处置的?你怎么看?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他身为四朝元老,秦国历任的多位相国,都对他十分尊重。他

  王翦要60万兵,李信称20万灭楚,大败而归,秦始皇是如何处置的?你怎么看?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他身为四朝元老,秦国历任的多位相国,都对他十分尊重。他与儿子王贲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王翦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李信也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将领,与王翦同朝为官。他在灭燕国时立下了大功,后来领兵20万攻打楚国,被楚将项燕打败。后来才换成王翦带兵出征。那么,当初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秦始皇又是如何处置的?

  关于灭楚,李信与王翦的意见不同,秦王采纳了李信的意见,王翦告老还乡。

  在秦始皇灭六国的过程当中,楚国是他第五个攻打的国家。

  虽然楚国在之前与秦国的对峙中,丢失了大片的土地,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楚国以前“家大业大”,在当时仍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

  秦王嬴政很重视这场战争,为此,他将秦国的著名将领全部召集起来商讨作战方案。秦王嬴政问道:“消灭楚国,需要多少人马?”李信抢先回答:“最多不过20万人。”

  嬴政又向王翦询问看法,王翦说:“需要60万,否则不可轻言灭楚。”

  60万人几乎达到秦国可以动员的全部兵力。秦王嬴政认为楚国早已没落,不需要这么多的兵力就可拿下。王翦见自己的建议没有得到采纳,便请求告老还乡。秦王嬴政批准了他的请求。

  李信带兵大败,秦王嬴政非常愤怒,感觉自己之前的决策存在失误。

  公元前226年,李信被任命为伐楚总司令,蒙武为副将,领兵20万,大举进攻楚国。

  楚王派将军项燕率军抵抗。项燕见秦军气势正盛,便避免与秦军正面交锋,而是把战线拉长,分散秦军的兵力。李信只好左右突击,补给线也拉得很长。李信担心这样下去,迟早要被拖垮。

  慎重考虑之后,李信决定后撤。而此时,却遭到楚军的大举反击。项燕所率的楚军占领秦军的两座营垒,斩杀秦国的7名都尉,秦军大败。

  李信的大败使得秦王嬴政大为震怒,同时也让秦王认识到楚国虽然已经衰弱,但毕竟地广人多,仍具有一定的实力,并非轻易可灭。

  嬴政屈驾去请王翦复出,担起灭楚的大任。王翦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惨痛的教训使得嬴政明白,看来灭楚一事,还得要王翦出来才行。为了统一大业,秦王嬴政亲自到王翦的家乡请他复出。王翦见秦王嬴政屈尊前来,心里早已明白前线的战况。

  秦王嬴政又一次赔礼,诚恳的请他复出,并说“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意思是李信干得不漂亮,让秦军蒙受耻辱;我也要负主要责任,因为是我不听老将军你的话,才导致了这样的后果。

  不料,王翦还是推托有病,不愿意重出江湖。王翦其实也有自己的担心。自统一六国以来,王翦与儿子王贲参与了伐赵、攻燕、破魏,功勋远在他人之上。

  该有的名誉都有了,功劳越大,权力越大,功高震主,就会令君王猜忌。

  这时候秦王斩钉截铁地说:“这事我决定了,将军不必多说。”王翦见嬴政这样说,只好答应,并再次提出:“要想让老将出马,非60万人马不可。”嬴政答应了王翦。

  王翦与秦王嬴政同车回到咸阳。出征那天,嬴政送王翦到咸阳城外,辞别时,王翦再次向嬴政提出请求:“请大王多多赏赐田地和财宝,老将想趁现在还能打仗的时候为子孙多求点资产。”秦王听后哈哈大笑,也答应了他。

  王翦率大军东进,在出关之时,先后五次派出使者请秦王落实封赏的事情。有的人很不理解,便问他:“将军如此要求封赏,不是有些太过分了吗?”

  王翦回答说:“秦王生性多疑,如今秦国全部的兵力都交到我的手上,他心里肯定很不安,怕我拥兵造反。我讨取一些田宅作为子孙的家业,是表明我就这点志向,而没有其他野心。这样秦王才能放心啊!”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大军抵达前线,取代李信获得指挥全部秦军的大权。

  楚王听说以后,下令调动楚国的全部军队交给项燕,抵御秦军。楚国多次向秦军挑战,秦军始终不肯出战。

  王翦想的是,秦军远道而来立足未稳,而不久前又在楚国吃了败仗,挫伤了士气,所以不易轻易出击。现在最重要的是养精蓄锐,然后伺机而动。

  项燕自然也有他的考虑。他深知秦军战斗力强,数量又远超楚军。王翦又是名将,极会用兵,打持久战对楚军并不是件好事,应该趁秦军立足未稳,速战速决,才是上策。

  在王翦与项燕的智斗中,王翦以“以逸待劳”把握了主动权,并渐渐形成优势。楚军求战不得,时间一久,斗志松懈。项燕打算率军东撤。王翦见项燕转移部队,抓住时机,乘其不备,下令千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全线出击,穷追不舍,大破楚军主力。

  项燕被王翦大军围困,没办法突围,无奈自杀。秦军乘胜追击,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攻取了楚国大部分领土。

  公元前223年,王翦率军攻入楚国的都城寿春,俘虏楚王,楚国灭亡。楚成了秦国的一个郡县。

  我们又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一是说明嬴政的英明。

  李信带兵打了败仗,虽然嬴政很生气,但是却没有降罪于他,后来还重用他。果然在之后灭齐的战役中,李信不负重望,立下了赫赫战功。这说明秦王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有着帝王的胸襟与远见。

  开始灭楚吃了败仗,嬴政没有妄自菲薄,而是正确估计形势,果断采取应对策略,重新启用王翦带兵。他对王翦说的话,表明他有担当,属下犯了错误,他不是一味怪罪,而是善于从自身找原因。再者,他知错就改的自觉性,是作为一代君王非常可贵的品质。

  而且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嬴政屈尊亲自去王翦的家乡请他复出,并诚恳地说出自己的过失。这种礼贤下士的作风,也是十分难得的。

  嬴政作为一个管理者,能够正确识人、用人,而且出现错误时能诚恳地检讨自己,并及时改正。对于有识之士,能够放下身段,礼贤下士。嬴政能够成为千古一帝,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说明王翦深谙“职场潜规则”,知进退,避锋芒,保全了自己与家人。

  王翦深知自己已经功高震主,于是借故告老还乡。在不得已复出时,他深知自己是带着秦王的全部家底,秦王生性多疑,自己一定要让他放下心结。因此他故意强调自己出征为的是多得些田产、财富,让秦王认为自己志向格局只不过如此,再也没有更大的野心,不会对秦王的江山社稷造成威胁。因此秦王才不会忌惮自己,这样,才能护自己及家人周全。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积极进取,并不是前面的风景有多精彩,而是我们已没有退路!

  其实现实中也有多少人,不懂得要适时得体地退出。

  “激流勇退”“见好就收”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智慧。人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使命。

  或许,一个华丽的转身,一个旖旎的背影,更让人怀念与珍惜!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来自优质历史领域网友“晨风晓月趣历史”对王翦要60万兵,李信称20万灭楚,大败而归,秦始皇是如何处置的?你怎么看?的观点:

  李信是秦国后期有名的将领,年纪轻轻,作战勇敢,深得秦始皇的信任。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派王翦率领主力数十万人进攻漳水、邺城,派李信出兵太原、云中,配合王翦共同包围赵军,一举攻破赵国。

  公元前225年,李信率军在易水击破燕国太子丹军队,与王贲一起灭了燕国。一系列的军事胜利,李信在秦王政心中的份量越来越重,李信也越来越自信。再加上秦国在灭亡韩、赵、魏三国的战争中,进行得都很顺利,秦始皇也有轻敌的情绪,所谓骄兵必败。

  所以,当秦始皇准备派兵攻打楚国,征求李信的意见时,李信说最多只要二十万人,而问老将王翦时,王翦坚持要六十万人不可。正由于李信的自信,再加上秦始皇赢政的轻敌,才造成了这一次错误的决策,让李信领二十万人攻打楚国。王翦因意见没有被采信,就借口身体有病,回到家乡频阳休养。

  公元前225年,李信率军攻打平舆(今河南平舆北),秦将蒙恬率军攻打寝丘(今安徽临泉),大败楚军。胜利之后,李信更加自信,轻敌冒进,被楚国将领项燕打败,李信率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得知秦军兵败的消息,虽然非常震怒,但还是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轻敌情绪才是这次失败的主因,于是亲自前往频阳,向老将王翦道歉,请求王翦复出领兵伐楚。公元前224年,王翦率大军大败楚军,斩杀楚国将军项燕。公元前223年,王翦和蒙武俘获楚王,楚国灭亡。

  秦始皇在李信攻楚大败后,重新启用王翦,并答应了他要六十万军队的要求,最终灭了楚国。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

  其一,秦始皇做决策的思路还是非常清晰的。李信攻楚的失败,本质问题不是李信作战的失败,而是自己轻敌决策的失败,找到了失败的原因,马上改正错误,制定正确的作战方案,请王翦复出,给六十万人部队攻楚。

  其二,秦始皇还是有识人之明。李信攻楚兵败,秦始皇并没有就此斩杀李信,而是继续让他带兵,后来在平定齐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李信年轻,作战勇敢,适合局部攻坚,王翦老稳持重,适合统领全局,对此秦始皇看得很清楚,所以很快调整用人方略,用王翦换李信。

  其三,秦始皇还是很虚心地接受部下的意见建议的。王翦提出攻楚非要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很快就答应了,并不是因为李信败了,必须用王翦才答应他的条件,而是客观分析了王翦的建议,认为王翦的分析很有道理:楚国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如果军队人数不够,就会被淹没在楚国的汪洋大海里,所以才同意派兵六十万军队。

  其四,秦始皇还是勇于承认错误。攻楚失败,秦始皇没有将错误归咎于李信的作战不利,也没有将失败的责任怪罪于老将王翦的称病隐退,而是自己承担责任,虽然没有明说,但从他并没有处罚李信,重新启用王翦来看,他其实已经自己承担了攻楚失败的责任。

  其五,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国家的重大行动,特别军事行动,高层的决策是最关键的因素,是成攻或失败的根本原因;其次才是战争本身的指挥和兵略。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1966.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