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长平之战争夺上党(长平之战如果赵国撤退)

导读: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到底该不该接受上党地区呢?应该。理由有三。  首先,秦国和赵国已经撕破脸,长平之战前就有多次交手。赵国接不接受上党,秦国都会找借口打赵国。  

  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到底该不该接受上党地区呢?应该。理由有三。

  首先,秦国和赵国已经撕破脸,长平之战前就有多次交手。赵国接不接受上党,秦国都会找借口打赵国。

  其次,长平之战前,关东六国除了赵国还保存了一点实力,其余都元气大伤。面对强秦吞并韩魏的企图,赵国此时若还不出手,那要等到何时再出手?难道要等到秦国把韩魏都灭了之后再出手吗?(如果赵国在秦韩交战之初就增援韩国,它后来在长平也不会那么被动。越早介入,形势对赵国越有利)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上党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秦赵谁不管谁占有上党,谁就有战略上的优势。

  这个需要详细的讲一下。

  上党,即现在山西省的长治市、晋城市和临汾市的一部分。大致的位置看下图:

  从地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出,长平之战前,秦国和赵国的势力犬牙交错,由于有上党高地的阻拦,秦军一时还威胁不到赵国的都城邯郸。但是赵国的旧都,同时也是赵国北部重镇太原却遭到了秦国的军事威胁。身处于秦赵对峙的前沿。

  也就是说,长平之战前,秦国握有攻赵的主动权,赵国只能被动挨打。

  这种情况下,如果被秦国拿下上党,不管是攻是守,那秦国就都握有战略主动权了。保守的打,秦军可以截断邯郸与太原之间的联系,彻底孤立北部的赵军;激进的打,秦军可以直接攻邯郸,掏赵国的心窝子。

  (长平之战十年前的阏与之战,秦军其实到过上党,并以此地攻赵之阏与。当时所幸是赵括的父亲赵奢指挥的此战,赵国才打退了秦军的进攻。事后,赵国上下对上党非常的重视。)

  ↓秦国军攻占上党后的形势图

  所以,上党对于赵国来说,是一块必须要拿下的战略要地。

  韩国宣布放弃上党之前,上党是韩国的,赵国不方便拿下。但是长平之战前,上党太守已经投赵了。这种天赐良机,赵国怎么可能不占上党呢?不占那是傻子。

  这里我们不妨在地图上模拟一下。如果赵国占了上党,同时在长平打败了秦国,赵国的战略形势会发生什么变化。

  首先,邯郸的威胁肯定会小很多,毕竟西面有上党挡着秦军了。

  其次,太原的军事压力也会小很多。这点从地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赵军在上党可以与太原赵军对秦军形成夹击之势)

  第三,赵军在上党站稳脚跟后,还可以掐断秦军在黄河以北攻赵的所有路线。

  这一点也要看地图才能明白。

  如果赵军在上党站稳了脚跟,那么秦军就只能绕过上党攻赵。而绕过上党攻赵只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条是沿着通往太原的路去打太原;二条是沿着中条山、王屋山、黄河中间的崤函通道,去打魏国,然后再从魏国迂回攻赵。

  第一条路是肯定行不通的,原因在前面已经说了。上党和太原的赵军可以两面夹击,秦军如果敢走这条线,那跟送死没区别;第二条路倒是可以试试,但是危险性太大。因为崤函通道实在是太狭窄了,历史上秦国攻晋的崤之战就是在这里展开的,结果秦军被晋军打的全军覆没。

  如果魏军挡住秦军的行进路线,赵军再从上党居高临下杀军,抄了秦军的后路,和魏军把秦军堵在山谷里,两面夹击。历史上第二次“崤之战”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如果让赵国在上党站稳了脚跟,不敢说秦赵之间的战略形势会有逆转,起码秦国再想攻赵就不那么容易了。既然如此,赵国为什么不拿下上党呢?

  总的来说,赵占上党没有任何毛病,赵国以赌国运的形式跟秦国血拼长平也没毛病。不能因为长平之战输了,就说赵国不对,就说赵孝成王接受上党是贪心的行为。这是没有任何依据的说法。

  来自优质历史领域网友“孝陵卫小校”对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到底该不该接受上党地区呢?的观点:

  关于长平之战的讨论已经非常充分了。无论是双方军力、政治博弈、将帅优劣等内容,已有详尽论述。那么回归到上党本身,不是政治上赵国应不应该接收的问题,而是关乎赵国是坐以待毙还是破釜沉舟的国运问题。甚至关于上党的问题,早就已经超越了韩国、赵国生死存亡的问题,中原可以是晋、三晋,甚至六晋,但事关秦国东进时,上党就变成了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一个地区了。

  上党不仅仅是一个郡

  关于是否应受上党郡,平原君与赵禹认为:“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那么就有这么几点需要注意一下:

  百万军攻一年不得一城的地方指的是哪里?

大利有多大,是否足以大的过与秦为敌?赵王问策的用意。

  有这么几个点之后,我们才能明白上党对于赵国而言意味着什么。

  首先,上党是哪里?

  《释名》曰:“党,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也。”上党是一个天然的战略高地,因此成为三晋长期以来争夺的“克什米尔”,韩赵魏三国在本国均设有上党郡,由于材料的局限,目前并无法准确界定上党郡的范围。

  唐代张守节认为“秦上党郡今泽、潞、仪、沁等四州之地,兼相州之半,韩总有之。至七国时,赵得仪、沁二州之地,韩犹有潞州及泽州之半,半属赵、魏。”他的说法也有很多质疑,但大体上,我们姑且作一个宏观的了解。草图如下:

  通过这个图,我们大概可以体会到上党郡守选择归赵的内在因素。从韩国拥有的这一大片区域的角度,也大致可以体会“胡服骑射”的赵国发兵百万却难得一城的尴尬之处,毕竟在西方和北方赵国开地千里。

  那么第二的问题是,上党之利究竟有多大?

  要回答这个问题一张图就够了。

  从上图可以看到,掌握上党,就可以掌握选择进攻邯郸、大梁、新郑的主动权。于三晋而言,任何一国彻底掌握上党,就有统一三晋的资本。当然,韩国与魏国由于国力经历了长期的下降,已经不具备这种实力,换句话说只有赵国拥有拿下上党的实力,而现在这个机会就放到了眼前。于秦国而言,掌握上党,太行山的地势与秦国形势相连,上党很难再次易手,也就意味着中原已在掌中,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了。

  在传统中国,坐拥中原往往同统一天下联系起来。范唯入秦献策时谈到“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欲其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及:“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安阳),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 ”三河、三辅与弘农郡是汉代司隶校尉的辖区,也是传统中国“王畿千里”的核心区域,掌握了中原的政权,往往也会创建一个伟大的帝国。要逐鹿中原,上党无疑是最尖利的钢刀。

  第三,赵王的心思。

  从赵王问策的三个人(平阳君赵豹、平原君赵胜、赵禹)中,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发。与赵惠文王时期“将相和”的氛围不同,赵孝成王很明白上党是一个宗庙社稷的问题,而不是几十座城池的问题,因此只有与国同戚的人才能与他推心置腹。

  他同样明白,秦人300年的时间里只能在河西、河东一线不断拉锯,诸国随时可以合纵将其封锁在函谷关内。如今以上党为基础,将秦人击退进而拿下河东,秦国依然是关内的秦国。如果上党属秦,便再无将秦人赶回关中的可能,而且赵王也有同斯大林一样的忧虑“赵国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我们的身后就是邯郸。”因此,“赵国应该不应该接收上党郡”的问题,已经变成了“赵国能不接收上党郡吗?”

  有鉴于此,双方在上党相持了3年,投入了100万精锐,演绎了一场旷古烁今的大战。

  不得不承认在古代的战争中,地形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秦国在黄河一线收效甚微,因此秦国“东出”出的是函谷关,依托黄河东进,《史记正义》载:“秦以渭水槽粮东入河、洛,军击韩上党也。”而赵国守其地而无其民,《资治通鉴》:“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在上党坚守的赵军颇有南宋“端平入洛”的惆怅。在地利共享的时候,人民群众的小车才是取胜的关键。

  公元前260年杀青,30年后秦国的国策从“东出”发散,可南、可北、可东。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2042.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