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皇后胡蝶:拒绝去日本拍戏,被戴笠软禁,成了她一生永远的痛
导读:1937年11月12日,上海被侵华日军占领,“电影皇后”胡蝶与丈夫潘有声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举家前往香港。 来到香港后,一家人终于过上了远离战火硝烟的安定日子,潘有声做起
1937年11月12日,上海被侵华日军占领,“电影皇后”胡蝶与丈夫潘有声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举家前往香港。
来到香港后,一家人终于过上了远离战火硝烟的安定日子,潘有声做起了小生意,胡蝶则加盟了香港的一家电影公司,并拍摄了多部香港电影,逐渐在香港影视圈名声四起。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香港也随即被日军所占领。日军为了掩饰侵略战争的本质,开始大力宣扬所谓的“中日亲善”。
1942年的一天,和久田幸助突然找到了胡蝶,试图说服她能够前往去日本东京拍摄一部电影《胡蝶游东京》,以此来向世界展示“中日亲善”的成果。
面对和久田幸助时常来家中三番五次的纠缠,让胡蝶感受到了一种恐惧感,她不愿背负上一个“汉奸”的骂名,于是就有了“离开香港”的念头。
胡蝶一边与日本人展开周旋,一边积极通过秘密渠道,联系到了在广东一带开展抗日活动的东江游击队,请求他们为自己一家人安排一条逃离香港的路线。
1942年8月27日深夜,接胡蝶一家人离开的船只停靠在了香港的九龙码头上。接头人杨惠敏一看她们的随身行李竟然足足有30只箱子之多,像搬家一样,显得十分生气。
胡蝶哭诉着对杨惠敏说:“这30只大箱子里装的是我们全部的家当,以及从事电影演绎十多年来所有的记忆。这次返回大陆吉凶难卜,我总得为孩子们留存一些依靠吧。”
毕竟都是身为女人,杨惠敏还是心软了,但她也知道,胡蝶这次之所以选择离开香港,是因为不愿意替日本人做事,这本身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
于是,杨惠敏最终决定:“胡蝶一家人先离开香港,这些箱子日后想办法找人运回。”
早在1937年淞沪会战的时候,胡蝶就听说过杨惠敏冒着枪林弹雨,给守卫在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献旗的事迹。而这次秘密筹划离开香港时两人的会面,更让她对杨惠敏增加了无尽的感激,她很放心的把自己全部的家当托付给杨惠敏。
正当胡蝶与丈夫潘有声一家人经过一路奔波,返回到祖国内地时,事态却发生了难以预料的危机。
在曲江安顿下来的那段日子里,胡蝶一家人经历了一年没有收入的贫苦时光,凭着当初随身携带的积蓄和社会上各界人士的帮助度日,他们急切盼望着那30只箱子能够早点送达,以解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在当时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里,运送的货物被耽搁在路上,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胡蝶始终坚信:“只要有杨惠敏在,总会能帮自己把事情办妥的。”
随着国内战火的不断蔓延,胡蝶一家不得不再次搬迁到了桂林,准备从这里转机前往国民党战时陪都重庆。
但就是在桂林,胡蝶无意间在一家典当铺里看到了自己的一件银狐皮大衣,她走进里面仔细查看,又发现了一件自己拍戏穿的戏服,这些正是自己放在箱子里面的衣服。
胡蝶急忙向老板打听这些衣服的来历,店主回答:“东西都是从香港那边进来的。”
于是,胡蝶和藩有声开始利用各种渠道,四处打听那批箱子的下落,最终得到的消息却是“箱子已经丢失”。
箱子里装着胡蝶的所有积蓄,连同镌刻着无数记忆烙印的物品,就此成为了一片空白,这样的痛楚对于她来说,无疑是撕心裂肺的。
胡蝶着急要赶往重庆,去寻找杨惠敏问个明白,而此时的杨惠敏也正在找她。在《胡蝶画传》一书中,记述了杨惠敏对于箱子丢失的解释:
“我于香港沦陷后,曾秘密来往香港八次,营救了几百位要人和青年回国,代胡蝶运送的三十多件行李要过东江时,因兵荒马乱,全部被盗匪所劫,并非我拐骗私吞。天地昭昭,问心无愧。”
据杨惠敏后来的回忆,她在向新闻界发表声明的同时,还亲笔致信胡蝶,在信中讲明了其中的来龙去脉。
1943年年底,胡蝶一家匆忙来到了重庆,居住在了昔日同学林芷茗的家里。此时的胡蝶有心却也无力再去找杨惠敏讨要说法,在一阵悲伤之下病倒了。
胡蝶一家之所以投靠到林芷茗的家里,因为林芷茗的丈夫杨虎曾经担任过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由于在后来争夺重庆警备司令的过程中,多次冲撞冒犯蒋介石,而被降了职。胡蝶心想:“林芷茗的丈夫当过大官,没准能帮自己找回一些丢失的东西。”
戴笠对于胡蝶倾慕已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只要是胡蝶的电影上映,戴笠不论多忙都会去看。于是,杨虎想借用这次机会,巴结一下军统局特务头子戴笠,希望能够在蒋介石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
杨虎立即给戴笠打电话,一听到是鼎鼎大名的电影皇后胡蝶的事情,戴笠急忙放下手头的工作,对杨虎说:“这个忙一定要帮。”
这天晚上,戴笠把多年来所收集的胡蝶出演的电影,花了一个通宵的时间又重新看了一遍。
没过几天,在戴笠的精心设计之下,杨虎在自家公馆为胡蝶召开了接风欢迎舞会,而戴笠也在适当的时间出现了。
曲尽舞散之时,胡蝶把托付给杨惠敏的30只箱子行李丢失的前前后后,向戴笠倾吐得明明白白。
说到伤心处,胡蝶仍然会忍不住泪眼涟涟,此时的戴笠已经胸有成竹,他立即办了三件事:
一、让胡蝶列出一张丢失的物品清单。二、派出手下前往东江,若是真有盗匪,即刻查办。三、派人抓捕杨惠敏。
最终,国民党军统特务以“涉嫌通敌”的罪名将杨惠敏抓捕,而对于安在自己身上的这个罪名,杨惠敏坚信自己可以解释清楚。
但是,让杨惠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根本就没有解释的机会,军统特务一直都是审讯她同一个问题:“胡蝶的30只箱子到底去哪儿了?”
无论杨惠敏如何去解释,军统特务们对于“箱子是被土匪劫走了”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于是,杨惠敏被关押在了“渣滓洞”监狱三年多的时间。
从曾经的一个“民国抗战形象大使”的女子,因为弄丢30只箱子而成为了阶下囚,杨惠敏只能将一腔的愤怒宣泄到了胡蝶的身上,她在回忆录《八百壮士与我》一书中写道:“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是天天以泪洗面,流不尽的眼泪,我痛哭,我呼天,我祷告神明。
胡蝶把我毁了,她毁了我一生灿烂的前程,她杀死了一颗赤忱火热的爱国心,她侮辱了我冒险犯难献旗给八百壮士的壮举,她以小人之心伤害了正人君子的自尊,我恨死这个无知的、演戏的女人。”
我们从杨惠敏的字里行间里可以看出,她当时对胡蝶的怨恨有多深。
而胡蝶对于杨惠敏的被捕并不知情,她所得到的消息是:“在戴老板的严重关切下,有几只箱子已经被找到了。”
事实上,戴笠“找到的几只箱子”里面装的并不是胡蝶丢失的东西,而是戴笠根据胡蝶所列出的物品清单,从国内或者国外购买回来的全新物品。
随后,戴笠以保护胡蝶和丈夫潘有声为由,将她们安排住进了自己的戴公馆里。
而戴笠也开始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就是“把潘有声弄走”。
几天之后,戴笠特意为潘有声争取到了在当时极为抢手的战时货运专员的委任状,一下子把他支配到了昆明上任。
潘有声离开后,胡蝶在重庆的生活则完全被戴笠控制着,也开始了她人生中最为恐惧的梦魇。
为了金屋藏娇,戴笠特意在重庆的枇杷山建起了一座豪华的别墅“神仙洞”,长期把胡蝶软禁在了这里。
没过多久,潘有声因为生意上的事前往上海,就在这个时候,戴笠的结拜兄弟青帮头目杜月笙找上门来。
据说,当杜月笙的手下找到潘有声的时候,随手掏出了两样东西:一纸离婚协议书和一瓶毒药,并开门见山地对潘有声说:“胡蝶女士今后就由戴老板照顾了,这两条路,请您任选其一。”
可潘有声并没有屈服,他当即表示拒绝。但为了一家老小的安全,潘有声只好答应与胡蝶见一面商谈离婚的事宜。当胡蝶再次见到了分别许久的丈夫时,不禁潸然泪下:“姓戴的只能霸占我的身体,却霸占不了我的心。”
当一个特务头子动用非常手段,甚至是黑道上的流氓,去企图霸占胡蝶的时候,作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她除了就范,毫无反抗之力。
而在狱中的杨惠敏则更加无辜,其实就在1944年,重庆的地方法院就已经做出了判决:“胡蝶所托付运送的物品确为盗匪所劫,杨惠敏无罪。”
杨惠敏的事情虽然已经结案,但判决书只不过是一张白纸,没有戴笠的命令,谁也不敢私自将杨惠敏从狱中放出来。
杨惠敏只能继续在狱中以泪洗面,怨恨因30个箱子而毁了她一生前程的电影皇后胡蝶。
但是,杨惠敏所不知道的是,胡蝶此时的处境和牢狱之中并没有什么区别,她们两个人只不过是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被戴笠把持在股掌之间,任凭他操弄命运的可怜女人。
1944年12月25日的圣诞节,在“中美合作所”的晚宴上,戴笠正式宣布了他和胡蝶的关系,而以女主人身份出现的胡蝶,在眉目之间却隐现出了一丝淡淡的哀愁。
1946年3月17日,就在戴笠与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柯克上将商谈完中美海军合作的事宜后,他从青岛乘坐专机前往上海,去催促潘有声抓紧时间与胡蝶离婚,自己好迎娶胡蝶。
下午13时许,戴笠乘坐的专机突然信号中断,毛人凤立即派出各地的军统特务查询戴笠的下落,但都没有任何的消息。
在3月25日出版的《申报》上,发表的一篇“军委会调查统计局长戴笠将军乘机误触马鞍山,确已遇难”的消息,折磨了胡蝶两年时间的噩梦,也随着戴笠乘坐飞机的机毁人亡,烟消云散了。
胡蝶得知戴笠死亡的消息后,立即搬出了“神仙洞”公寓,回到上海和家人团聚。
胡蝶被戴笠囚禁的那段日子里,丈夫潘有声一直站在她的身后,毫无怨言地支持着她。一家人再次举家迁往香港,过起了夫唱妇随的美好生活。
但是,这种日子仅仅持续了五年的时间,丈夫潘有声因肝癌病世,给胡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胡蝶回忆录》一书中记载:“我一向比较达观,视人生犹如演戏,我常安慰我自己,在抗战逃亡的日子,在湘桂大撤退中,总说苦戏会演完的,会苦尽甘来的。但这一次,我却真正感到被命运之神逼到了人生的边缘,看不到曙光,只感到有声的逝去带走了我生活中的一切欢乐,一切生气。”
晚年的胡蝶留给大众的形象,永远是自立自强,她始终都是在微笑面对着命运带给她的一切。
1989年4月23日,胡蝶在加拿大温哥华去世,临终前,她说了最后一句话:“胡蝶,要飞走了。”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2884.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