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四大贝勒(“四大贝勒”,皇太极真是笑到最后的人吗?并不见得)

导读:继努尔哈赤长子褚英、次子代善相继被废黜太子之位后,努尔哈赤决意不再册立太子,而是将代善晋封为大贝勒,带领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三位贝勒共同执掌朝政,称为“四大贝勒

  继努尔哈赤长子褚英、次子代善相继被废黜太子之位后,努尔哈赤决意不再册立太子,而是将代善晋封为大贝勒,带领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三位贝勒共同执掌朝政,称为“四大贝勒”。四位贝勒,按月轮值掌管朝政军机,不分先后,不论尊卑。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在“三大贝勒”的拥护下,继位为汗。皇太极继位以后,继续沿用努尔哈赤时期“四大贝勒”共同执政的执政方针,与“三大贝勒”共同面南而坐,共同接受诸王贝勒、朝中大臣的跪拜。当时,皇太极只是名义上的后金政权大汗,朝政大权并未完全掌握。

  而后,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为了集中皇权,凸显自己的权力,找准时机将阿敏、莽古尔泰废黜了执政权力,代善见此情形,主动交出参政权利,皇太极得以完成皇权集中,成为至高无上,无人分权、唯我独尊的后金大汗。

  如此看来,皇太极似乎成了“四大贝勒”中的最终胜利者,成为了笑到最后,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人生赢家。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阿敏作为努尔哈赤亲弟弟舒尔哈齐之子,和其余三位贝勒相比虽然亲疏有别,但其并未因为舒尔哈齐妄图分裂后金政权的罪过牵连,反而被努尔哈赤委以重任,成为后金政权炙手可热的实权派人物,其手中拥有的八旗之一镶蓝旗,人数众多,战斗力强悍,在当时颇有话语权。

  但阿敏是一个十足的莽夫之辈,虽然在战场上勇猛异常,战功显赫,为后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政治智慧几乎为零,心机手段更是和其不沾边。拥立皇太极为汗后,更是自恃拥立有功,处处彰显特殊。这和当时迫切希望将皇权高度集中,单独拥有朝政大权的皇太极形成鲜明冲突,天聪四年,素以勇猛著称的阿敏竟然在八旗军队被围困之时,拒不救援,反而弃城投降逃出关外,这正好了给了久寻机会而不得的皇太极一个除掉阿敏的绝佳机会,皇太极将其削爵圈禁,次年死于禁所。下场悲凉,令人感叹。

  三贝勒莽古尔泰虽然不及阿敏鲁莽、冲动,但在莽夫排行榜上排位也很靠前,也算是一个比较出色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代表人物,他虽然得以善终,但在其死后因为一母胞妹莽古济被查出密谋造反之事,已经去世的莽古尔泰受到牵连。皇太极为了敲打唯一剩下和自己分权的代善,将已经死了3年的莽古尔泰夺爵,并将其子废黜宗室资格,其子孙后代从黄带子降为红带子处理。他身为努尔哈赤的儿子,后代却被废除为远支宗亲的红带子,不可谓不凄惨。

  而大贝勒代善,小编认为才是远胜于皇太极,笑到最后的人生赢家。原因有二。

  1、寿命最长,荣光最久

  虽然皇太极最后荣登大宝,而后建立大清王朝,成为九五之尊,但其仅在位17年,为国事劳心费力,为皇权集中、为后金政权稳固、为大清王朝的建立和八旗军队挥师入关,殚精竭虑。等到他为八旗军队挥师入关奠定了绝对基础以后,又被折磨自己许久的病患突然夺走了性命,留下了巨大遗憾。他虽然贵为皇帝,又能如何,还不是52岁便带着遗憾离开了追逐一生的权力之巅。皇太极驾崩后,如果不是代善等人的拼命维护,他费力得来的江山是不是在自己子孙中传承还真难说。深让其引以为豪的长子豪格也被多尔衮陷害至死,削去爵位,不可谓不悲凉。

  代善则不同,虽然他两次主动让出皇位,未能达到权力巅峰,但其一生享尽荣华,久居高位,德高望重数十年。在清初的8位铁帽子王中,光是代善祖孙就占了三位。而且其66岁寿终正寝,死后被立碑纪功,赠谥号,配享太庙,终其一生,荣光享尽。

  2、其心所愿,愿望达成

  作为大贝勒,代政长达十数年,德高望重,军功显赫,努尔哈赤驾崩之时,如果代善同意继位,想必不会有任何人出来阻止、反对,但他选择放弃了。因为他知道皇太极的野心勃勃、知道阿敏的心有不甘、知道莽古尔泰的爆裂脾气,他继位以后断不能制服这些军功显赫之人,等待后金政权的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四分五裂,甚至走向灭亡。他选择放弃是因为他对后金政权的稳固乃至政权挥师入关,定鼎中原后成为大一统的帝国王朝抱有巨大希望,他甘心做出牺牲。

  皇太极驾崩以后,他更是最有希望继位为帝的人选,但面对实力强大的多尔衮和豪格,他还是选择了主动让贤,居中调停,为的还是八旗内部的团结,为了大清王朝今后的发展,为了当时一切准备就绪的挥师入关。

  事实证明,代善的选择没有错,他对后金政权乃至后来的大清王朝的希望和期许都实现了,皇太极驾崩的次年,八旗军队挥师入关,定鼎北京,慢慢发展成为了中原大地唯一的王朝。得偿所愿,夫复何求!

  挥师入关的大清王朝乃至后世都给与了这位牺牲小我为大我,牺牲自己的荣华富贵、权力之巅换取大清王朝团结一致,繁荣昌盛的满洲贵族应得的待遇和评价。

  “忠冠当时,功昭后世。”

  康熙皇帝对其的评价足以说明一切!

  (参考文献:《清史稿·诸王列传》、《建州闻见录》、《清史通鉴》)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5269.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