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李广难封”的罪魁祸首其实是他自己,终身未能封侯一点也不冤)
导读:(飞将军李广) “飞将军”李广是西汉名将,唐代诗人王昌龄一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热情歌颂了李广将军辉煌的功绩和赫赫威名,不过关于李广,还有一句话
(飞将军李广)
“飞将军”李广是西汉名将,唐代诗人王昌龄一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热情歌颂了李广将军辉煌的功绩和赫赫威名,不过关于李广,还有一句话叫“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一辈子默默无闻,老了才被文帝赏识,虽能抒发胸中块垒,但终究大半辈子蹉跎浪费;李广一生戎马沙场,饥餐渴饮,但与侯爵之位始终失之交臂,最后更因此自杀,后人念及于此无不嗟叹,为什么这样一个威名卓著的将军始终未能功成名就呢?
(李广一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终生未能封侯)
有人说是皇帝的恶意打压,但李广一生仕文帝、景帝和武帝三朝,总不可能连着三任皇帝都看李广不顺眼吧!这恐怕更多地还是自己的原因,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李广难封”吧!
首先来看看一下在西汉如何才能封侯。
宗室外戚
(看看人家田蚡,有个当皇帝的外甥,不费吹灰之力就被封侯)
要么您是刘姓宗室,生下来就自带王侯光环,别人还在拼死拼活的为了爵位在战场上搏杀时你就已经轻易到手,或者是家里的什么姐姐妹妹,女儿侄女有漂亮的,最好是美到连皇帝看到都走不动道儿,和皇帝结为亲家成为外戚,照样能够成为侯爵,西汉时期的王氏家族,东汉时期的窦氏家族,都是成为外戚后开始发迹,一门有几个侯爷,汉武帝一登基,他的舅舅田蚡就被封为武安侯,但这哥们手无缚鸡之力,什么武安,就因为是外戚!
军功
(要不像公孙弘那样当到宰相也行,照样可以封侯)
老刘家自从高祖和功臣们在白马盟誓后规定:非功不侯,非刘不王,。也就是说如果您想要当侯,只能拿实打实的军功来换,要不然也只能抓瞎。不过到了汉武帝时期也出台了一项新的政策:如果是当了丞相那么也能够被封侯,比如说武帝时期著名大臣公孙弘,他死后就被封为献侯,而公孙弘也是因宰相而被封侯第一人。那么咱们来看看李广,这位爷首先跟刘姓宗亲没啥联系,他常年在边疆任职,这辈子最高就当了个九卿,跟丞相压根就不沾边,所以以上的几点全部pass,所以飞将军还得靠着实打实的军功来换。
讲到军功,这就涉及到秦汉时期的军功爵位制度了,古代判定军功等级也简单,砍几个人头就获爵多少级,依次累加,想要计算你的功劳,很简答,把你所斩获的首级拉出来点一点,咱们按照规章制度走,就算是皇帝也没法为难你!
(文帝时期战争不多,所以看着勇武的李广,汉文帝感叹他生不逢时)
就这一点来说,武夫出身的李广的确很吃亏,他在比较太平的文帝时期入仕,靠着斩杀匈奴的功绩被任命为中郎(就是说杀死的首级数量还不足以封侯),所以连汉文帝都不禁感叹,你小子生不逢时啊,要是在高祖时期当个万户侯都不在话下!这时候天下大定,当然没法和动荡的秦末汉初相比,文帝、景帝和武帝时期都有不少人因为战功封侯,既然李广是其中佼佼的飞将军,为什么你就没能封侯呢?
(七国之乱时李广发挥耀眼,眼看侯爵之位就要收入囊中了)
其实李广也不是没有机会,但这货自己作死。比如说吴楚七国之乱时期,李广担任骁骑都尉追随太尉周亚夫平乱,七国之乱波及了大半个西汉帝国,双方参战的兵力多大几十万,遇上如此规模的大战,李广你终于也有舞台来充分施展你的才华了!李广也不负众望,他在平乱过程中奋勇杀敌,每战冲锋在前,在昌邑城下斩将夺旗立下大功,可以说封侯不说板上钉钉,但也大有希望。
(但李广却作死的接受了梁王私刻的将军印信,这也让汉景帝很不高兴,封侯之事也打了水漂)
可是李广作死,他私下接受了梁王给他的将军印信......梁王是什么人?汉景帝的亲弟弟,窦太后一门心思的就像要景帝死后禅位给梁王,您想想李广接受了觊觎皇位的梁王所颁发的将军印,汉景帝是个什么想法,你究竟是忠于我还是我的弟弟?皇帝一不爽,这侯爵之位当然也想都不要想,于是这近在咫尺的封侯机会就这样被自己推至门外,这次平定七国之乱是多好的封侯机会啊,多少将领都因此封侯!包括窦婴(战后被封为魏其侯)、卫绾(战后被封为建陵侯)、公孙浑邪(战后被封为平曲侯)、栾布(战后被封为鄃侯)等都因为此次平乱加封为侯爵,李广啊李广,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你后悔不后悔!
当然了,李广还年轻,后面的机会还多得是,总能封侯的!
真的如此么?这恐怕未必,要知道军功封侯不但要看杀伤的敌人同样也看你损失的数量,如果所杀敌人多于己方战死自然应当封侯,可如果是死的要比杀的多......那别说封侯,朝廷还得追究你的责任!而李广恰恰就是在这一点屡屡吃亏。
我们统计一下李广与匈奴之间发生的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战争,《史记》记载一共是有四次:
(李广虽名声在外,但在于匈奴的战斗中并未占多少便宜,数次全军覆没)
第一次是在元光五年,匈奴大举进攻上谷,汉武帝派遣卫青和李广等四名将军各派一万人领军从不同地方出征迎击匈奴,不过这场战斗李广打得很惨,一万兵马全军覆没,本人甚至被生俘(虽然后来还是机智逃了回来)在这场战斗中所缴获的匈奴首级数量自然没办法统计;第二战是在元朔六年李广以偏将的身份追随卫青出征,结果在其他将领都获得战功的情况下(就连李广的弟弟李蔡也在这场战斗中因功封侯),李广照样是零战功(广军无功);第三次则是在元狩三年,李广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征讨匈奴时与左贤王的四万骑兵遭遇,而张骞这时候迷路(因为这事儿张骞的侯爵没有了)援军没有及时赶上,所以李广再一次全军覆没,而这次杀死了匈奴人大概三千多人左右(按照咱们刚刚所说,己方伤亡大于对方损失,李广回到朝廷后还得吃官司)。
(李广人生的最后一仗以迷路而告终,战后悲愤不已的李广拔剑自杀)
最后一次就是李广壮烈的最后一次战斗了,元狩四年,武帝策划与匈奴进行决战,李广虽然强烈要求为前锋,但在汉武帝的嘱咐下卫青还是认命李广为偏师,而李广悲催的遭遇了迷路问题,在战后要被追究责任,李广悲愤不已拔剑自杀,自此,封侯梦想也彻底烟消云散。
在这几次出战中,李广两次全军覆没,一次零战功,一次迷路,这样的功绩自然没办法封侯。不过咱们话说回来,有几次李广的确是不得已,比如说首次战争的时候匈奴想着先把名震天下的飞将军给吃了,自然能够震慑其他汉军将领,所以李广遭到了匈奴四面八方的堵截,这倒给了卫青攻敌弱点的机会,而第三次四千对三万这样全军覆没,这样也不丢人,毕竟双方力量差别实在是太大 ,但关键问题是不管是运气不好还是名声所累,李广终究是没有达到封侯的标准,所以就连汉武帝也无能为力。
现在比较通用的说法是汉武帝重用外戚,故意抑制有才华的老将李广,屡屡让他充当边锋致使其错失立功机会,但真的是这样么?
咱们列一列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外戚的功绩吧!
元光五年,卫青率一万骑兵从上谷出发进攻匈奴,直捣匈奴圣地龙城,一战俘虏七百人,战果虽小,但是却正式吹响了西汉对匈奴反击的号角声。元朔元年卫青出雁门,斩杀匈奴数千人;元朔二年,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河套地区,活捉数千人,牲畜数百万,汉武帝在河套地区修筑朔方郡,卫青也因此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随军小弟苏建和张次公也因为战功被封为平陵侯、岸头侯),元朔五年,卫青率领三万骑兵将匈奴右贤王打残,麾下小王被俘虏十几个,部落男女一万余人,此战过后,汉武帝拜卫青为大将军,卫青三个儿子军被封为侯,李广的弟弟李蔡被封为乐安侯,其他部将包括公孙敖、韩说、公孙贺等因功劳全被封侯(也不知李广看了眼热不眼热);到了元朔六年,卫青再次率领十万骑兵出征匈奴,六路大军浩浩荡荡(李广为后将军),总共斩杀匈奴大军两万余人,此战张骞因功劳被封为博望侯,卫青外甥霍去病初上战场便率领八百骑兵斩杀匈奴高级官员在内两千多人,一战成名被封为冠军侯,而李广却寸功未建......
(漠北之战,霍去病封狼居胥受千古歌颂,卫青击垮匈奴主力,让漠南成为汉朝属地)
最后就到了元狩四年,李广迎来了自己的最后一战,与李广的凄凄惨惨相比,卫青率领大军击溃匈奴在漠南的主力,而霍去病更是率军一路北进两千多里,一直打到了狼居胥山,并举行了隆重的祭天仪式(“封狼居胥”也成了后世每个武将的梦想),经此一战,匈奴逃往遥远的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当年高祖被围白登山,文帝、景帝时期面对匈奴的进攻都只能被动防御,朝廷每年还要进献公主向匈奴求和,这百余年的屈辱终于一扫而光。
(贰师将军李广利,不得不说汉武帝晚年看走眼了,把军权交到了这个无能的外戚手上)
就算汉武帝偏心眼将主要的立功机会给了卫霍二人,但人家也丝毫没有辜负皇帝的期待,创造了无比光耀夺目的业绩,与其说汉武帝重用外戚,倒不如说他是“慧眼识英杰”,看看卫青和霍去病的功绩,李广有什么不服气的?你能比得上人家么!(当然了,武帝晚年宠幸窝囊废贰师将军李广利,结果出征西域劳师糜饷也是不争的事实,刘向在提及时也沉痛的说“贰师将军捐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而仅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毋鼓之首,犹不足以复费”)
(马踏匈奴)
更何况武帝也曾给过李广机会,但李广并未用战绩回报信任他的皇帝(当然这并非是李广能力不够,的确是意外因素影响了李广的发挥),于是在武帝的心中李广在被逐渐的边缘化,卫青崛起之后李广受其差遣,等到霍去病横空出世后李广的地位更是岌岌可危,更关键的是,您说李广不能打仗吧?人家的确是勇冠三军,在士兵中有着崇高的威望,但您要说他能打吧,史籍中记载李广的战绩却都是“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是时广军几没”、“其将兵数困辱”,这对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汉武帝怎么能接受?所以在元狩四年大汉与匈奴的决战中,汉武帝还特意拉过卫青嘱咐“李广数奇,毋令当单于。”啥意思,连汉武帝都认为李广这个人命不好,所以不能充当抵挡匈奴单于的重任!
(与李广齐名的程不识将军,照样一生未能封侯,所以飞将军应当可以稍感安慰了吧!)
而且汉朝名将中并不乏终身未封侯者,和李广齐名的程不识号称“不败将军”,他曾经担任山西太守,长乐卫尉,镇守边疆抗击匈奴,可谓功勋卓著,但人家这辈子同样也没能封侯,李广死后不断有文人骚客写下动人的诗句赞颂这位飞将军,但程不识却寂寂无名,这样比起来,李广算是幸运多了,但咱们说句公道话,李广这辈子都未能封侯,其实也不冤!
作者:雨目木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5660.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