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王朝(5分钟读懂西晋,轻易吞并三国,统一仅37年就灭亡)
导读:西晋:266年—316年,共历四帝,传国51年,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西晋是一个短暂的王朝,而真正统一中国的时间则更短,从280年孙吴被灭到316年西晋灭亡,仅有37年时间
西晋:266年—316年,共历四帝,传国51年,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西晋是一个短暂的王朝,而真正统一中国的时间则更短,从280年孙吴被灭到316年西晋灭亡,仅有37年时间。
司马炎篡权,建立西晋司马氏的奠基人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司马懿,司马懿的家族世代为汉朝高级官员,因此,最初曹操想用司马懿时,司马懿是拒绝的。后来,迫于曹操的压力就走马上任了。
司马懿凭自身的谋略获得曹操、曹丕和曹叡祖孙三代的信任与支持,东抗孙吴,西拒蜀汉,北平辽东。要说曹操还时刻提防着司马懿,而曹丕和曹叡则是非常信任司马懿了。在曹叡去世后,将幼子曹芳托孤于司马懿和曹爽。
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事件,铲除了曹氏宗室势力,独掌朝政大权。司马懿死后,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相继接替掌权。司马师废黜了对他专权不满的皇帝曹芳,另立了曹髦。曹髦对司马昭专权不满,司马昭又废了曹髦,另立曹奂。在司马师和司马昭辅政时期,曹魏皇帝成了司马氏的傀儡。
263年,司马昭率大军灭蜀,蜀汉后主刘禅投降。265年,司马昭去世,儿子司马炎接替掌权。
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下诏“禅让”。摆在魏元帝面前的是一道单选题,他毫无反抗能力,只能照做。而司马炎就假意辞让再三,最终在亲信大臣们一再“劝进”下,如愿当上了皇帝,史称晋武帝。司马炎篡位后改国号为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
南下灭吴,统一全国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君。司马炎虽然称帝了,然而在南方的吴国还有一个皇帝,这时候的在位者是孙皓(孙权的孙子)。司马炎便积极筹划消灭孙吴的战争,以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
司马炎为灭吴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善待投降的蜀汉后主刘禅及群臣,巩固晋在蜀地的统治;经济上,改善内政,囤积田粮;军事上,派尚书左仆射羊祜在襄阳都督荆州军事;征东大将军卫瓘在临淄都督青州军事;镇东大将军司马伷在下邳都督徐州诸军事。
孙吴有相当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水军占明显优势。但孙皓昏庸残暴,挥霍无度,又自恃水军强大,戒备松散。仅凭借手下陆抗等能征善战且忠于吴国的将领,吴国势力才得以维持。
针对这种情况,羊祜向吴军大施恩惠,从心理上瓦解吴军,时不时就有吴军投降晋军。
272年,晋武帝听从羊祜的建议,复任王濬为益州刺史,都督益、梁二州军事。晋武帝命王濬在巴蜀大量建造战船,训练水军。晋军所建造的大型战船,长120步,可装载二千余人,四面开门,船上可骑马驰骋。一年后,王濬水军“舟楫之盛,自古未有”,为实现灭吴,提供了重要的军事力量。
274年,孙吴主将陆抗再次上疏孙皓加强防守,但孙皓认为晋无力攻吴,依然不重视军事戒备。同年,陆抗去世,孙皓又中晋离间计撤换了西陵都督张政,使西线守备更加削弱。
276年,晋伐吴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征南大将军羊祜奏请伐吴。就在司马炎准备发动大军灭吴时,鲜卑族首领正起兵反晋。晋用离间计离间鲜卑首领父子关系,最终鲜卑首领郁郁而终,鲜卑对晋的威胁解除。278年,羊祜去世,晋武帝依羊祜生前所荐,以杜预继任征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279年,司马炎采用羊祜生前拟制的计划,发兵二十万,兵分六路进军东吴六路大军分别由司马伷、王浑、王戎、胡奋、杜预、王濬统率。六路晋军,成五纵一横的布局,水陆并进,准备一举拿下整个吴国。特别是已经准备了7年之久的王濬部的水陆大军,终于能够实现顺江而下、直捣吴都建业的战略设计。吴国连忙下令封锁江中险要,但没坚持几个月,吴国就被全面攻破。
280年,孙皓反绑双手、拉着棺木,前往王濬军门前投降。至此,晋军仅用四个多月时间就打败了孙吴,降服吴军二十三万。东吴政权就此结束,三国也随之彻底成为历史,司马炎统一全国。
太康之治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三个年号,从280至289年,共使用10年。
280年,晋武帝完成了统一大业,改元太康。刚实现统一大业的晋武帝致力于晋的发展,制订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西晋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恢复和发展。
据记载,当时家给人足,牛马遍野,出现了社会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四海升平景象。因为年号为“太康”,这一时期被称为“太康之治。”
统治阶级腐化晋武帝成功通过“禅位”取得皇位,离不开世家大族的支持。因此,司马炎称帝后制定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都是围绕着加强专制统治和保护士族利益为前提而开展的。比如九品中正制和荫客制都是为了保证士族的权力和利益。司马氏制定这些优待士族的措施,目的是为了取得士族的长期支持,进而保证司马氏政权永固。
曹魏的政权是通过“禅让”而来,司马氏的政权又是通过“禅位”得来,司马炎不得不忌惮世家大族的势力,他也担心士族权势过大被夺权。为防篡权,司马炎借鉴了曹魏宗室势单力薄,只能眼看司马氏夺权的教训,大封司马氏宗亲为王,让他们拥有军政大权。然而诸王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势力,为“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
灭吴后不久,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他的后宫中美女本来就很多,加上灭吴后又纳了孙皓后宫中几千人,以至于后宫多达上万人,都不知道该临幸哪个。晋武帝经常乘着羊车,看羊往哪里去就停宿在哪个宫室。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西晋的皇族和贵族掌握着国家的大部分财富,他们肆意享受,骄奢淫逸,攀比斗富之风盛行。官僚阶级为维持这种奢靡的生活,严重腐败,不断压迫剥削劳动者,阶级矛盾凸显。
八王之乱贾南风夺权
290年,司马炎去世,太子司马衷继位,史称晋惠帝。
晋惠帝是一个无能的帝王,也是“何不食肉糜”的原创作者。
有一年发生饥荒,许多百姓活活饿死。大臣将消息传给晋惠帝,晋惠帝听后大为不解,反问道:“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一个中央帝国的皇帝本该是明察秋毫,而晋惠帝竟然荒唐至此,晋朝的朝政混乱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司马炎本意是想让汝南王司马亮与杨骏(皇后杨芷的父亲)共同辅政,如此宗室和外戚可以互相制衡。但杨骏与皇后联手篡改诏书,在遗诏中,辅政大臣便只有杨骏。
杨骏一度权倾朝野,皇后贾南风想要干政,被杨骏阻挠。贾南风是西晋开国大臣贾充的女儿,容貌丑陋,但政治野心很强。司马衷性情愚钝但没有被废,离不开贾南风在背后的运作。 贾南风先联合汝南王司马亮共同对付杨骏,但司马亮没有答应,后来她又联合楚王司马玮带兵入朝,并让司马衷下诏以谋反罪讨伐杨骏。291年,杨骏被杀,太后杨芷被废为庶人,杨氏被灭三族。
司马亮与司马玮被杀
杨氏被灭后,朝政大权由汝南王司马亮与元老大臣卫瓘共同执掌,楚王司马玮担任卫将军,贾南风及贾氏外戚也开始干政。贾南风性情暴戾,她看出宗室之间的矛盾,故意挑拨,最终引发了“八王之乱”。
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以及辅政大臣卫瓘都在这次斗争中被杀,从此,贾南风专政。
贾南风专政8年,朝政相对稳定,但贾南风没有儿子,太子是晋惠帝的另一个嫔妃所生,这令她非常不安。
贾南风的妒忌心很强,在做太子妃的时候,就曾因为谋害怀孕的妾室差点被废。299年,贾南风开始迫害并废黜太子遹,太子遹很有名望,贾南风的这一举动引起宗室的反对。一些宗亲谋划着为太子遹复位,而赵王司马伦趁机挑拨贾南风杀掉太子,以绝宗室为太子复位的打算,太子被杀。
太子被杀后,司马伦等人伪造皇帝诏书,以杀害太子之名将贾南风废为庶人,后来又将她毒死。此后,司马伦掌权。
司马伦乱政
301年正月,司马伦废晋惠帝自立为帝,晋惠帝被软禁。司马伦没有任何政治威信,也没有什么治国能力,随即引发了三王起义。
齐王司马冏联合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兴兵反击,不久就战败,死者近10万人。司马伦先被囚禁后被毒杀。
司马乂讨伐司马冏
301年四月,司马冏迎接司马衷复位。司马冏担任大司马,主理朝政。司马颙(yóng)、司马颖被封高爵。司马冏揽权后不但不务“政”事,还沉迷女色,结果又给了他藩王讨伐的借口。
302年,司马乂(yì)乘车奔袭皇宫,以奉天子的名义攻打司马冏。司马冏战败被杀,其党羽大都被夷灭三族,司马乂独揽大权。
司马颙讨伐司马乂
司马颙见司马乂独揽大权,心怀不满,于是多次派人刺杀司马乂。
303年,司马颙令部将张方领兵7万与司马颖20多万大军共同起兵讨伐洛阳。最初司马乂获胜,但局势很快反转。
304年初,在朝廷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乘司马乂军疲惫,勾结禁军将领,在夜里捕获司马乂,将其交给了司马颙的部将,结果司马乂被火烤死。
司马乂死后,司马颖官拜丞相,司马颙官升太宰,司马越为尚书令。此后,皇太子司马覃被废黜,司马颖为皇太弟,仍任丞相之职。
司马越讨伐司马颖
司马越对司马颖的专政非常不满,很快就云集10多万士兵,携同晋惠帝一起讨伐司马颖。司马颖派5万军队拒战,击败司马越,并俘虏了晋惠帝。
司马越兵败后,其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杀死司马颖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于是司马颖出兵讨伐司马腾。司马腾与王浚结合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共同攻击司马颖。司马颖的军队被羯朱打败。
司马颖兵败后,与几十个将军携着晋惠帝连夜逃回洛阳。洛阳由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控制,张方又挟持晋惠帝。司马颖到长安,司马颙废除司马颖的皇太弟之位,要求司马颖回封地。司马颙掌控朝政,任太宰。
司马颙与司马越争权
司马颙本想讨好司马越,让晋惠帝下诏书,立司马越为太傅,与他共同辅政,但被司马越拒绝。讨好不成,司马颙就积极准备讨伐司马越。
305年,司马颙胁迫晋惠帝发诏书罢免司马越等人,司马越则打着勤王回旧都洛阳的名义起兵。
306年,司马越率领诸侯及鲜卑将领许扶历、驹次宿等军队攻入长安,司马颙和司马颖败走。司马越迎晋惠帝回到洛阳,晋惠帝下诏升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并下诏搜捕司马颖。不久,司马颖和两个儿子都没杀。
晋惠帝驾崩
307年,晋惠帝突然驾崩,弟弟司马炽(chì)继位,史称晋怀帝。司马越辅政。
晋怀帝继位后,立即下诏书让司马颙回朝廷担任司徒。司马颙在回京途中被南阳王司马模所派遣的将领掐死在车内,他的三个儿子也全都被杀。随着司马颙的去世,司马越掌控朝局,八王之乱结束。
八王之乱牵连很广,表面上以司马越的胜利告终,实则导致司马氏的统治遭遇灭亡的危机。从291年至306年,长达16年的内斗,使原本就危机四伏的晋王朝内外矛盾齐发,国家混乱不堪。更严重的是,八王之乱使边陲入迁的胡人以及割据地方的诸侯王看到了自立的机会,西晋逐步进入了五胡乱华及十六国的大分裂时代。
五胡乱华,西晋走向灭亡统治阶级的长期内乱导致无辜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尤其是内迁的少数民族更是饱受士族阶级的欺凌。
士族阶级内乱时,少数民族中陆续有人领头叛乱,纷纷自立。如,304年,氐族李雄在益州称王,两年后称帝,国号成;304年,匈奴领袖刘渊自立,四年后称帝,国号汉,割据山西西南部。(刘渊:冒顿单于后代。西汉时,刘邦以宗室女嫁于冒顿单于和亲,并与冒顿单于约为兄弟,此后冒顿单于的后代都姓刘。)为扩充版图,刘渊令其子刘聪攻伐洛阳,令石勒及王弥掠夺关东。石勒攻城略地,声势浩大,震动西晋朝野,许多人归附他。310年,刘渊去世,刘聪杀新帝刘和自立。
311年,司马越病逝,王衍率军归葬封国,中途遭到石勒军袭击。此次交战,晋军受重创,军中精锐以及朝中重臣都被杀害。同时,刘聪、王弥兵攻破洛阳,洛阳官员和百姓都遭到屠戮,晋怀帝也被掳走,史称“永嘉之祸”。
313年,晋怀帝被杀,侄子司马邺在长安继位,史称晋愍帝。
晋愍帝即位后,刘聪派刘曜持续攻打长安。316年晋愍帝投降,最后受辱被杀,至此西晋灭亡。此后,各族陆续建立自己的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西晋能轻松吞并三国,建立大一统的中央王朝,为什么守不住?01.答案其实就在问题中,西晋快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江山来得太容易了。
纵观中国历史,大一统的中央王朝的建立,往往都是“在马背上打天下”,要经历无数人的浴血奋战。如秦王“扫六合”,刘邦八年反秦灭项。如此来看,司马氏的西晋来的就比较容易了。
司马昭一死,把手中的权力悉数交给了儿子司马炎,手握兵权和政权的司马炎动动嘴皮子,傀儡皇帝曹奂赶紧“禅让”。于是,江山从姓“魏”改成了“晋”,历史又翻了一页。这就是西晋守不住的第一个原因:得来的太容易了!
马背上打来的天下,得来虽难,守江山的人却更用心。得来容易的江山,守着却难。
司马炎称帝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权力如何分配。司马炎承袭了曹魏江山,曹魏是从东汉“禅让”而来,如此年轻的西晋也就承袭了自汉朝以来的世家大族。世家大族盘根错节,骄奢淫逸成为习惯,为了安抚世家大族服从西晋统治,司马炎只好给他们更多的特权和利益。
给士族分了特权,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特权来制衡,司马炎又分封了更多的宗室子弟为王,让他们拱卫王都。
分封制使周王朝从统一走向分散,也同样因为分封,汉景帝时期出现“七国之乱”,分封制的弊端明显,而司马炎却没有制衡宗亲。如此,西晋的诸侯王形成割据势力,为“八王之乱”埋下祸根。
02.司马氏的灭亡与统治阶级的腐化密不可分。
士族要维持奢靡的生活,从皇宫到百官互相斗富。而蛋糕只有那么大,分给士族的多了,就只有从贫苦的下层百姓身上盘剥,如此,阶级矛盾就凸显了。“五胡乱华”就是士族对少数民族的压榨剥削,引起了少数民族的反抗。
司马炎一开始治理江山兢兢业业,而吞并孙吴后就开始放纵私欲,并且不约束百官,导致西晋内部腐化。这是司马氏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
03.继位者安排不当
对于继位者的安排,司马炎更是没有慎重,不仅立的太子无能,托孤大臣也贪权无能,太子妃又嗜权善妒。
司马炎在世时,各方力量尚能平衡。而司马炎一死,继位者司马衷无法掌权,皇后贾南风与托孤大臣杨骏夺权,最终引发了“八王之乱”。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可惜司马炎没能做到不忘初心,结果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西晋快速灭亡,中国进入大分裂时期。
读更多有趣历史,欢迎关注@小七探史!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5731.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