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龙影(“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在十堰争芳斗艳)
导读:编者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为了这庄严的承诺,十堰市各县市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在民营企业座
编者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为了这庄严的承诺,十堰市各县市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助力全市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本报特推出专版,对十堰市各县市区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梳理和展示。
丹江口市:引领下真功 聚力斩穷根
村企融合互动发展,致富路子越走越宽。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丹江口市强化引领服务、注重典型引路、坚持领导带头,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 “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形成了 “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参与、百姓受益”的良好局面。目前,辖区183家企业结对168个贫困村,累计帮扶产业发展资金1.48亿元,公益帮扶8340万元,劳动技能培训1100人,带动2354名贫困人口就业。
产业帮扶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实际与贫困村脱贫需求,各企业从产业扶贫着手,拓展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增收的渠道。湖北博奥食品有限公司在均县镇闵家沟村设立农产品收购点,长期高于市场价收购农副产品。圣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成浪河镇青莫村圣和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90余人务工。武当大明峰旅游开发公司响应“三乡工程”号召,在官山镇开发建设旅游景区,5年来投入5.3亿元,带动2个村的贫困群众就近增收620万元。
就业扶贫形式多样。结对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劳动力转型就业、就近就业,稳定脱贫致富。不少贫困户掌握了一门以上的技术,部分贫困家庭大学生获得到民营企业见习的机会,实现了毕业就业无缝对接。天天科技学校在该市范围内开展技术培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959人。
消费帮扶拓宽市场。帮扶企业利用在市场开拓、信息渠道等方面优势,通过采购、代销、订单农业、电子商务进农村、对口协作、水都大集展销等形式,加大对扶贫产品营销力度,带动农户增收。湖北丹传公司帮助习家店镇龙山嘴村解决贫困户柑橘滞销问题,积极联系销路,自购 “爱心橘”5万公斤。北京丹江渔村打造家乡在京的农副产品销售基地,年销售鱼肉禽蛋达3000余万元。
公益帮扶温暖人心。结合 “国家扶贫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该市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捐款捐物、助学、助老、助残、助医、购买商业保险等形式,改善结对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湖北南天无纺布公司资助龙山镇中心学校2万元 “爱心基金”,资助8名贫困生上学。
郧西县:绘好同心圆 共筑小康梦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郧西县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托起了群众的“小康梦”。
发挥优势,唱好脱贫攻坚“协奏曲”。鼓励并引导民营企业以多种帮扶方式助力贫困村(社区)脱贫,实施产业项目14项,总投资1.45亿元,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帮扶机制,并带动合作社、第三产业发展。三和农产品、恒达扫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发展扶贫产业,促进1.2万户4.8万名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同时,大力开展电商扶贫,形成县有运营中心、乡镇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三级电商运营体系,全县电商网店、物流服务站340余家,年带动2500余贫困户增收脱贫。
聚集力量,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捐赠扶贫、就业扶贫上下功夫,引领企业倾情倾力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贝塔电子、润福电器、龙影渔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累计帮助7300余名贫困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捐资助学、支持民生项目、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累计募集公益资金8000余万元。广州郧西商会企业家陈三堰等人向羊尾中学捐款60万元;郧西荣泰实业有限公司捐资150万元支持上津镇第二小学建设;郧西籍成功人士、陕西鑫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月清等人带动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为该县偏远学校捐款180余万元;成功人士王致亮牵头成立关防乡教育扶贫基金会,募集教育基金340余万元。
榜样引领,竖起脱贫攻坚“荣誉旗”。近年来,该县每年评选 “精准扶贫十大模范人物”、“十佳乡亲扶贫协会会长”,30余名扶贫领域企业家成为省、市、县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3名贡献突出的企业家进入县工商联(总商会)领导班子,2名被增选为县工商联常委,2名企业家回乡担任村(社区)党支部书记。
上下同心,砥砺前行。据统计,“千企帮千村”活动启动以来,该县共有238家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结对帮扶160个行政村,实施项目543个,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49亿元,帮扶贫困人口85754人。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34%下降到2018年底的9.7%,下降24.3个百分点。
竹山县:凝心聚合力光彩耀山乡
竹山县坚持以“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为抓手,广泛动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弘扬光彩精神,履行社会责任,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县1500余家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共帮带贫困户1.5万户5万余人,解决劳动就业1.5万人。110家非公企业与138个贫困村深度对接、结对帮扶,惠及3562户14356人,累计投入产业帮扶资金5219万元、就业帮扶资金1613万元、公益帮扶资金575万元。
高山绿茶
精准对接扶贫产业促脱贫。巩固提升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扶贫主导产业促进扶贫工作,全县扶贫产业累计覆盖贫困户42996户141204人,贫困户特色产业覆盖率96%以上。圣水、星梦、友花、楚茗源等茶叶龙头企业实施茶叶种植加工能力提升工程,建设5个大型茶叶加工车间,茶园总面积增至27.7万亩,高标准管护11万亩幼龄茶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融入“公司+基地+农户”产业链条,实现共建、共享、共赢。裕源、绿谷等食用菌龙头企业帮建贫困村食用菌制袋基地5个,生产规模达到1750万袋。金草堂、神农本草等中药材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村新建道地中药材基地4.7万亩。
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促脱贫。实施“十百千万”计划(培育十个扶贫产业集群、百个龙头企业、千个市场主体、万名产业人才),嘉麟杰、云竹、斯慕丝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先后开展19次“春风行动”,提供就业岗位7766个,2138人与用工企业达成就业意向。采取园区企业联建、产业转移新建、能人返乡创建、乡村艺人共建等方式,大力发展扶贫车间、扶贫作坊,帮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全县累计建成电子加工、手工编织、服装加工等扶贫车间162家,投产130家,带动贫困户5792人;建成扶贫作坊1680个,带动就业近2万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30余家,带动贫困户15177户51397人就业增收。
产销一体拉动消费促脱贫。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组织贡水源、秦巴电商城等电商企业采取定点采购、搭建平台、市场外销等方式,推动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走出去”。成功举办中国·竹山首届茶商大会、路亚舟钓大赛、秦巴腊梅文化旅游节暨乡村民俗年货节等节会活动,帮助群众销售农产品增收致富。贡水源、华周壹兰等企业参加“光彩事业十堰行”赴京津冀地区招商推介会、北京旅博会等展销会,推出湖北省首个县域公用品牌“竹山”,启动“寻宝竹山”活动,进一步扩大竹山农产品市场影响力。
爱心捐助公益帮扶促脱贫。成立竹山光彩事业促进会,组织动员亨运集团、佳裕公司、宝源公司等会员企业捐款1500多万元,助力脱贫攻坚。组建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爱心企业联盟,吸纳盟友80余人,筹集资金40万余元,开展扶贫济困。仅2019年上半年,该县就动员民营企业开展公益捐赠活动10余次,捐赠款物价值200余万元。用好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累计注册爱心人士2.29万人,筹集爱心资金800余万元。
竹溪县:民企齐行动 帮扶结硕果
近年来,竹溪县严格按照“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以“千企帮千村”行动为载体,引导非公企业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全县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市场主体433家,其中企业57家、农村专业合作社376家,结对帮扶284个行政村,投入资金2.1亿元,吸收贫困劳动力3777人;组建扶贫工厂27个、扶贫车间247个、扶贫作坊1657个,带动全县1.9万人脱贫、28个重点贫困村出列,73个重点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
科学谋划布局,统筹推进。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委常委、统战部长任组长,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参加的 “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领导小组。健全帮扶机制,出台 《竹溪县 “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办点示范引导,结合实施 “基层统战凝聚力工程”,以73个重点村为重点,每个乡镇选择1至2个村试点推进,2018年全面铺开。
贡米基地
创新服务方式,规范管理。该县采取多部门联动、乡镇参与、逐个摸查、统一填报的方式,实时加强 “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台账动态管理。采取“互联网+公益扶贫”方式,利用 “竹溪老家网”平台,动员县内外竹溪籍非公经济人士开展 “圆梦老家”行动,捐赠扶贫资金3000余万元。组织全县186家企业与284个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书319份。持续推进 “百名干部进百企、服务产业促发展”活动,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营造亲商环境,村企双赢。落实奖补政策,2017年金融机构向 “千企帮千村”的民营企业优先发放贷款3.7亿元,带动贫困户增收2220万元,帮助4000余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实现村企双赢。湖北龙王垭茶业公司采取 “公司+合作社+农户+茶园”模式,在竹溪县2个乡镇2个林场7个贫困村,帮扶带动贫困户200余户1000余人,投入帮扶资金300余万元,定点扶贫工作被评为良好等次。
房县:扶贫点对点 攻坚心连心
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该县按照省市安排部署,深入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民营企业通过产业带动、就业扶贫、结对帮扶、公益捐赠等多种形式参与精准扶贫,为打好脱贫攻坚战贡献民营企业的智慧和力量。
产业带动,实现企业和农户 “双受益”。围绕“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劳动有收入”的目标,大力引导民营企业、乡镇基层商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因村因户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做大黄酒、中药材、食用菌、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确保每村有1个主导产业、2个以上市场主体,实现 “农户增收、企业赢利”。目前,该县353家民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投入资金8287万元,实施帮扶项目535个,带动发展产业基地30多万亩,帮扶2万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扶贫车间,帮助农民家门口“稳就业”。引导兆丰电子、雄耀体育、裕丰袜业、八方鞋业等企业,在15个乡镇建设小型电子产品组装、运动鞋鞋面针车、服装袜业加工等80多个扶贫车间,帮助3000多名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务工收入1800元以上。武当农夫、天森食品、源聚兔业等企业把黑猪、土鸡、肉兔等养殖基地建到贫困村,依托专业合作社集中开展技术培训、集中发放种苗、集中回购产品,带动全县12个乡镇2000多农户发展种植、养殖业,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目前,全县通过扶贫车间解决贫困群众就业2.1万余人,通过合作社带动6万多户发展药材、魔芋等特色产业。
结对帮扶,让老板与贫困户“零距离”。开展“心手相牵、决战贫困”结对帮扶行动,动员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每人结对包保3至5户贫困户,15家企业负责人和150多名企业管理人员与556户贫困户“结穷亲”。天森食品公司向帮扶的50户贫困户每户免费发100只鸡苗,三鑫生物公司向帮扶的30户贫困户免费提供虎杖种子、化肥,九八家电公司向帮扶的100户贫困户送去保暖水壶、米、面等物资。
宣传发动,形成脱贫攻坚“大合唱”。巧借外力助扶贫,十堰江苏商会、木材行业协会等5家市直商会结对帮扶房县窑淮镇5个重点贫困村,捐资捐物。广泛宣传发动,向县内外民营企业和商会协会发出“精准扶贫、你我同行”倡议书5万多份,到房县驻外商会走访,动员外出创业成功人士支持家乡建设。公益捐赠促发展,全县民营企业和商会协会为精准扶贫、公益事业累计捐赠730余万元。
典型引导,激励民营企业“有奔头”。该县对慧泉水业公司、恒通发展公司等一批在“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进行表彰,调动了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
郧阳区:产业舞龙头百姓有盼头
发展产业,是扶贫的根本之策;选准产业,是扶贫的关键一环。近年来,郧阳区围绕“培育一个稳定产业,吸纳一批群众就业;援建一批基础设施,帮扶一批弱势群体;讲好一批励志故事,采购一批优质农产品”目标,组织100余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39个贫困村,创新“1个务工增收主渠道+1个香菇或袜业主导产业+N个灵活增收项目”产业扶贫模式,引进湖北裕国菇业公司、中国袜业之都诸暨大唐袜业企业和寿康永乐集团,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脱贫增收。
聚焦香菇产业,百企同心万户同力。针对主导产业发展难、到户产业落地难、稳定收益保障难的实际问题,依托湖北裕国菇业,采取“龙头企业+扶贫车间+村级合作社+农户”模式,全链条打造、全要素保障、全方位发动。目前,已投资5亿建成谭家湾镇食用菌加工产业园,入驻投产企业8家。在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建成1100亩香菇产业种植示范园,可发展香菇500万棒,去年首期入驻670多户菇农,发展香菇120万棒,实现收入近700万元。19个乡镇场建成百万棒制棒车间28个、点菌棚333个、养菌棚4909个、出菇棚30801个。截至2018年底,全区已发展香菇3500万棒,带动贫困户3万余人,培养香菇种植技术骨干7000余人,实现贫困人口户均增收万元以上。
香菇产业致富一方
聚焦袜业产业,百企合作万人就业。依托中国袜业之都诸暨大唐袜业企业,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合作社联结、农户参与”的链接机制,采取“区建袜业产业园,镇建袜业扶贫工业小区,村建扶贫作坊,户配袜机设备”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袜业扶贫产业,带动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郧阳高新区规划建设袜业产业园,引进28家袜业上下游企业。19个乡镇共引进袜业企业20家,投资6.45亿元,建设扶贫车间18万平方米,装备织袜机8000台,投产15个,带动2000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聚焦一社一司,百村共建万民共赢。针对群众组织程度低、产业规模效益差、村集体经济空壳化等问题,该区依托湖北寿康永乐集团公司,政府、企业、群众共同出资组建区、镇、村三级扶贫互助专业合作社和扶贫开发公司,引导全区所有贫困户入社、脱贫产业入社、产业发展起步资金入社、脱贫项目入社,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共建共兴共赢。目前,全区341个村全部成立一社一司组织,所有贫困户均成为合作社社员,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86亿元,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带动贫困村出列、贫困群众脱贫。
茅箭区:汇聚千钧力 打好攻坚战
拔“穷根”,聚千钧于一击,毕其功于一役。为深化“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近年来,茅箭区鼓励民营企业开展产业、技能、就业、公益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实现帮扶区域、帮扶人口“两个覆盖”,做到帮扶对象、帮扶措施、帮扶内容、帮扶成效“四个精准”。
起步即攻坚。自全市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尤其是全市“千企帮千村”工作启动以来,茅箭区建立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召开扶贫宣讲座谈会,发布产业扶贫行动倡议书,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举办村企结对签约现场会、“旅游扶贫假日集市活动”、“花样茅箭赛酒会”等活动,推动村企“联通”。辖区共有79家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行动,共帮扶行政村22个,其中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11个,累计帮扶金额1052万元。
精准是关键。按照“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的方式,该区通过“产业扶持一批、培训就业一批、资金帮扶一批、兴农基地建设一批、文旅农融合一批”的办法,分类施策,取得显著帮扶成效。以全域旅游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北京三益公司田园综合体、红叶园林公司秦巴生态植物园投入运营,云龙谷度假区、坪子片区旅游开发项目正加紧推进,桃源人家、山里猫居等一批特色民宿扎根山乡。全区有117家农家乐、30家民宿对外开放,2018年接待游客10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5亿元,80%贫困群众依靠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鼓励企业建基地带动脱贫,武当道茶公司在茅塔乡大沟村建生产车间,年收购鲜叶1万公斤,产毛茶2000公斤,带动茅塔乡大沟村、大坪村等5个村增收40余万元;十堰温州商会投资50万元在大川镇大川村兴建鞋帮扶贫车间,吸纳当地30余名妇女就业。引导企业开展消费扶贫,2018年,佰昌农业采购香菇16万公斤,市餐饮协会认购 “爱心萝卜”15万公斤,小蜜蜂电子商务、市餐饮协会义卖 “小香草”土鸡蛋50万枚。鼓励企业开展用工技能培训服务,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亨运驾校、贤内助家政、爱婴贝美等企业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吸纳1000余贫困人口就业。蓝天建筑、汉成能源、驰田汽车等企业投入300余万元改善基础设施、捐赠助学。
典型增光彩。在“千企帮千村”行动中,茅箭区涌现出一批先进民营企业。武当生物公司的定点扶贫工作被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评定良好等次;佰昌、大秦艾蒿合作社帮扶案例入选全市帮扶典型案例,红叶园林、爱婴贝美、新合作等6家企业荣获市“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
张湾区:唱响思源歌协奏扶贫曲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是宝贵的企业家精神,也是光彩精神的核心。近年来,张湾区引导辖区民营企业踊跃投身光彩事业,深入推进“千企帮千村”行动,助力全区脱贫攻坚。
聚力产业帮扶“输血造血”并举。十堰金骥汽车零部件公司与黄龙镇大沟村结成帮扶对子,支持该村发展茶叶产业基地400亩,建成茶叶加工厂,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华夏建筑有限公司累计捐赠70余万元,支持柏林镇太山村建起蔬菜大棚,解决了群众只能种“一季菜”的难题。同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招商。仅2019年上半年,全区签约产业招商项目10个,落地项目7个,涉及7个贫困村,协议引资额101.71亿元。
聚力易地扶贫搬迁携手同行。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全区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十堰国瑞阳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一次性捐款60万元,支持汉江路街办茅坪村易地扶贫搬迁。十堰福堰钢铁公司先后捐赠45万余元,帮助花果街办蔡家村、西沟乡岳竹村搬迁安置及基础设施建设。湖北凸凹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向柏林镇小堰村捐赠水泥50吨,用于2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场地和道路硬化等。
聚力教育扶贫并肩奋战。东风(十堰)林泓汽车配套件有限公司、十堰科威机电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秀山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5家非公企业为全区贫困学生一次性捐助生活补助61.78万元。湖北广奥减震器有限公司先后向西城中心小学捐资助学6万元。一批民营企业爱心人士开展儿童节献爱心活动,为孩子们点燃希望。
聚力就业扶贫合力攻坚。十堰宏兆科工贸有限公司为30名贫困对象提供就业岗位。十堰昌升商贸物流城帮助汉江路街办李家院村解决保洁、保安等人员22名,年实现劳务收入50万元。湖北国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向红卫街办炉子村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个。十堰益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带动黄龙镇群众转移就业100余人。
截至目前,张湾区54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56个贫困村,开展148项帮扶行动,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305万元,惠及贫困群众7605人次。民营企业成为张湾区脱贫攻坚的一支生力军。
武当山特区:念活“旅游经”巧打“扶贫牌”
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A级景区,是十堰市享誉世界的三张名片之一。自“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开展以来,武当山特区结合辖区旅游企业多、旅游产业兴的特点,积极动员企业投身精准扶贫事业,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科学谋划,深入发动。特区工委明确由统战部门牵头,联合发改、旅游、商务、工业园等部门,深入辖区各企业广泛宣传发动,凝聚民营企业参与帮扶的共识,吹响脱贫攻坚的集结号。全区近60家企业与32个贫困村结成对子,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精准结对,发挥作用。围绕“六个一批”,精心挑选近30家实力强、信誉好的旅游企业与各村结对子,扎实开展各类结对帮扶活动,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特区房管局、教育局动员湖北森州旅游房地产开发公司、十堰竹叶山校园后勤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入太极湖街办梅子沟村、武当山街办锯子齿村等贫困村,向贫困户免费发放猪仔,帮助村集体建茶厂、献良策、谋出路。
聚焦旅游,因地施策。按照“山上山下不一样、景区湖区有区别”的原则,采取“旅游+扶贫”模式,引导企业围绕旅游做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产业。在山上,利用景区优势,鼓励支持企业发展民宿,太和紫隐、隐仙别院、福地居33号等一批民宿上线运营,极大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有效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就业问题。同时,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旅游产品,在景区建成一批以“武当道茶”为产业支撑的扶贫车间,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在山下,结合乡村特点,引导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太极湖街办西沟村百亩药材基地、杨家畈村生态农业观光园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加紧建设,建成后将形成强大辐射效应,引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文章来源/秦楚网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5976.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