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武林旧事(重返七夕)

导读:作者:俞美娜  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太宗颁布《改用七日为七夕节诏》,从此,七夕节固定为农历七月七日。据《宋史》记载,七夕节与端午节、上巳节一样,官家连同文武百官

  作者:俞美娜

  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太宗颁布《改用七日为七夕节诏》,从此,七夕节固定为农历七月七日。据《宋史》记载,七夕节与端午节、上巳节一样,官家连同文武百官放假一天。自此,七夕节升级成了全民狂欢节。

  靖康之变、皇室鼎迁,临安延续了汴京的繁华。试想一下,如果能穿越回南宋,涌在人海,伴随着“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的吟唱,真真真正地过一次七夕节,该有多么欢乐!

  我时常在想,古人一定是浪漫而热烈的,他们顺着日月星辰的指引,将一个个普通的日子赋予特殊的意义,把平淡的岁月谱成如诗的行板。当日出东方,凛冬散尽时,有了“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月满高楼,桂魄飘香时,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中秋;而农历七月,夏末的夜空星河璀璨,七夕节便坠入了生活。

  七夕“盲盒” 是“摩侯罗”的天下

  入临安府,恰是黄昏,御街上张灯结彩,摩肩接踵,几乎每个小孩子手里都把玩着一个花花绿绿的泥塑小人。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摩侯罗”(注:也称“磨喝乐”,是梵语 mahoraga 的音译),原为佛教天龙八部之一的摩睺罗伽。不知经历了几番世俗演绎,传入民间后,竟从蛇首人身的天神变成了喜眉笑眼的稚童;而真正让它接地气的,还是成为孩子们争相喜爱的玩具。

  宋代商潮兴盛,玩具市场也相应繁荣。出人意料的是,玩具还分为常规款和限量版。南宋画院画师李嵩绘有的《市担婴戏图》,画中货郎的挑担共有上下六层,塞满各色杂陈,仔细端详可辨认出其中有不少玩具,如鸟笼、拨浪鼓、小竹篓、香包、不倒翁、泥人等不胜枚举。但此类玩具都只是“大路货”,要在排行榜上显山露水,当属“摩侯罗”。

  摩侯罗 常州博物馆 湛江博物馆 藏

  摩侯罗 常州博物馆 湛江博物馆 藏

  那泥孩儿“摩侯罗”有什么过人之处得以成为七夕节的吉祥物呢?原来,“摩侯罗”不是千篇一律的,大小不等、神态各异,有抱狗、抱猫、抱鹅、抱琴、抱匣、执杖头傀儡、执拨浪鼓、执面具、执荷叶、执牌、捧书、襁褓婴、戏鸟、拍鼓、敲锣、骑马、舞蹈等多种式样。最让人称奇的是,“摩侯罗”竟然还可以换衣装,就像现在的芭比娃娃,有不同配饰可供挑选,“多着乾红背心、系青纱裙儿,亦有著褙儿、戴帽儿者。”讲究的工匠会用土木雕塑等材质为配件,将穿红戴绿的“摩侯罗”用碧纱笼着,下面用大小适当的桌面作为支架。甚至,还有“用青绿销金桌衣围护,或以金玉珠翠装饰”,这种饰以金玉珠翠的豪华版“摩侯罗”价值不菲,是达官贵人竞相购买的对象。

  民间尚是如此,宫中及皇亲贵族自然更加奢靡。《武林旧事》里记载:七夕前,修内司都会按照惯例向宫中进献十桌“摩侯罗”,每桌三十枚,最大的高约三尺,材质不一,有的用象牙雕镂,有的用龙涎佛手香刻制。这些“摩侯罗”身上的衣帽、钗镯、佩环及手中所执的戏具也不是等闲之物,都是用砗磲、玛瑙、琥珀、珊瑚等“七宝”制成,通身流光溢彩,华贵无匹。

  摩侯罗 常州博物馆 湛江博物馆 藏

  摩侯罗 常州博物馆 湛江博物馆 藏

  泥孩儿栩栩如生,心生羡慕的古人便在七夕玩起“摩侯罗”的“超级模仿秀”,“七夕前三五日,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儿童辈特地新妆,竞夸鲜丽。”灯月交辉下,泥孩儿争奇斗巧,真孩儿嗔眉笑眼,一时间成为七夕独特的娱乐节目,不经意间流露了宋人对多子多福、儿孙绕膝的期盼。

  御街北端众安桥旁,有一条名为“砖街巷”的小巷因售卖“摩侯罗”而声名大噪,老百姓索性将其改称为“孩儿巷”,这一叫就是800多年。如今,这条小巷早已变了模样,不见泥孩儿“摩侯罗”身影,但孩子们童稚的笑声依然不时响起,生生不息。

  美食嘉年华 才是太平气象

  没有美食的节日是不完整的,七夕节也是人们大快朵颐的日子。宫廷和贵族早在节前数日就准备了红熝鸡和时鲜果品相互馈赠。宫中的蜜煎局还会制作水蜜木瓜,用以附会鹊桥相会的故事,讨个甜甜蜜蜜的彩头。

  而民间就更热闹,“戴楸叶,饮秋水、赤小豆。七夕节物,多尚果食、茜鸡……虽小家亦市鹅鸭食物,聚饮门首,谓之吃巧。”夏日傍晚,家家户户围坐一圈,席间既有肥鹅、油鸭这样的硬菜,也有赤豆甜汤和瓜果点心,餐桌上盏盏杯盘共笑语,庭院中轻罗小扇扑流萤,多么惬意美好的画面。也许有人会说,在这个浪漫唯美的节日谈吃就俗了。其实俗点儿有什么不好呢,俗了才热闹,才是人间烟火,太平气象。

  七夕节,最为郑重的仪式莫过于乞巧。像过春节一样,人们会提前筹备。富贵人家要专门用彩纸和竹木扎一座彩楼,彩楼中,摆设有牛郎织女像及一班仙从,香案上铺陈“摩侯罗”、米酒、鲜果、笔砚、针线等。

  少女们将捉来的小蜘蛛小心翼翼地放进首饰盒里,这种蜘蛛叫做“喜蛛”,传说次日清晨打开盒子,它们落在谁身上,谁就会得到好运。首饰盒里的蜘蛛如果有结网,就代表得巧。浪漫豪放的唐朝,以蛛网的疏密判断得巧的多少;端庄清雅的宋朝则以是蛛网否圆正为标准;明朝时期,如果蛛网能结成“卍”字,便寓意着福庆绵延。现在看来,这种占卜方式实在天真,但她们心怀希翼憧憬美好,又何尝不是古代版的“以梦为马”呢?

  月上柳梢,少女们身着新衣,在月光下点上香烛虔诚跪拜,希望能得到织女的垂青,赐予自己灵巧的技艺。她们拿起七彩丝线,被镀上一层温柔的月光,近听,阵阵轻声呢喃,欢声笑语;远望,一片衣袂翩跹,姹紫嫣红……千百年过去了,银河亘古,俯瞰人间,只是乞巧的少女换了一批又一批。

  现在,七夕节仿佛已褪色成一个普通的日子,但请人们周旋在钢筋丛林的同时,也别忘了去倾听孩童的嬉笑和少女的祈祷,去感受头顶的苍穹和耳畔的凉风,那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启示:只要心怀美好,普通的日子也能过得生机勃勃,芳香四溢。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6163.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