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东林点将录(东林书院|「东林党」掀起的明末朝廷巨荡)

导读:苏州五人墓,图源:豆瓣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

  苏州五人墓,图源:豆瓣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明朝末年,太监魏忠贤一手遮天。东林党人魏大中得罪了魏忠贤,被押解进京。

  路过苏州时,戴罪之身的魏大中受到苏州人周顺昌的盛情款待。周顺昌不仅好吃好喝招待魏大中,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魏大中的孙子。

  临别之时,周顺昌义愤填膺,对着押解的差役痛骂魏忠贤。最终,魏忠贤下令捉拿周顺昌。

  仇英《清明上河图》中的苏州,图源:搜狐

  周顺昌在苏州当地名声极好,当捉拿他的人赶到苏州时,万民拥道为他求情。

  魏忠贤的爪牙,不仅不理会众人的请愿,还对大家厉声呵斥——结果,苏州市民一拥而上,将这群爪牙一顿胖揍,打死一人、打伤多人……

  苏州五人墓边的《五人赞》,图源:豆瓣

  为平息这场“民变”,周顺昌向官府自首,另外还有五位平民挺身而出,主动揽下殴打魏忠贤爪牙的“罪责”。

  最终,这些人都死在魏忠贤的刀下。

  电影《绣春刀》中的崇祯皇帝与魏忠贤

  逮捕一个普通官员,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民愤?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魏忠贤,为何容不下五位平民百姓?

  整件事背后似乎有一张无形的网,这张网又是什么呢?

  这事,还得从东林书院和两党相争说起。“两党”即为“阉党”和“东林党”。

  1

  遥控明末朝政的东林书院

  两党相争源于东林书院,而东林书院的创立,原本和政治无关。

  明朝中期,王阳明横空出世,他在思想上对二程、朱熹所创立的“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并创立了阳明心学。心学的崛起,为大明的思想界带来了新鲜空气,但经过几十年的传承,心学被“带歪了”。

  贵阳-王阳明悟道的龙场,图源:搜狐

  王阳明曾有“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其本义是希望大家身体力行“为善去恶”之道,可一大批人盯着“四句教”开头的“无善无恶”,以为万事万物本无善恶之分,因此行为举止越来越癫狂、放诞,简直到了胡作非为的地步。

  武夷山-朱熹曾讲学的武夷精舍

  江苏无锡人顾宪成曾在朝为官,其人刚正不阿,终究不容于朝廷,罢官返乡。当时,顾宪成眼见“心学”之徒沦丧若斯,乃发愿以讲学的方式来收拾人心、重整河山。听闻顾宪成开讲孔孟之道,文人士子纷至沓来;为了容纳这些学子,就需要一座书院。顾宪成想到了当年杨时所创办的龟山书院。

  宋代大儒杨时,对理学的创立有极大的贡献。今天东林书院“洛闽中枢”的匾额,便是对杨时和他当年所创立的龟山书院的赞许;此外,今天的书院内尚有专为纪念杨时而建的道南祠。

  顾宪成在龟山书院的旧址上重建东林书院,无疑能让世人看到,他继承并发扬程朱理学的初心。

  道南祠

  “洛闽中枢”

  就这样,东林书院在顾宪成、高攀龙等人的倡议、募资下建立了起来。顾宪成特意为东林书院撰写了一副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反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态度,提倡读书人要关心时事、兼济天下。读书人关心时事,就会对时政、对当朝人物进行评议——也就是所谓的“清议”。读书人“清议”也就算了,但东林书院的听众中还有一批当朝的官员,这样一来,东林书院就开始有了影响朝政的能量。

  顾宪成(左)与高攀龙(右)

  万历三十八年(1610),内阁缺人,朝臣中有人推荐李三才。李三才长期为官,同时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有着非同寻常的交情。

  推荐李三才的消息一出,便引来当时“齐楚浙党”的一片攻击。顾宪成与李三才相交多年,情急之下亲自写信,盛赞李的才能与品德。他的信本来只是写给内阁首辅叶向高、吏部尚书孙丕扬,却被御史吴亮附在邸报(朝政快讯)中,结果被所有大臣看到。

  这下子,整个大明朝廷都议论开了:罢官返乡的顾宪成,身在无锡东林书院,竟然能直接干预朝政!

  东林书院内景

  面对李三才一事,齐楚浙党与东林党人之间,针锋相对。朝廷上的大臣纷纷选边站,党争愈演愈烈。远在无锡的东林书院,再也不是单纯的讲学之所,一下子成了政治斗争的中心……

  2

  祸起:两党相争

  李三才事件,最后以他本人辞职而告一段落。但党争既起,只会愈演愈烈,万难善罢。

  东林书院内景,图源:华夏古迹

  本文开头提到的五位义士,是因为要保护周顺昌,也是因为痛恨魏忠贤阉党的所作所为才挺身而出。而周顺昌所敬重的魏大中,正是东林党领袖高攀龙的得意弟子,魏忠贤必欲杀之而后快。

  五位义士挺身而出时,正是天启六年(1626),当时阉党正大肆追捕东林党人,最终惹得天怒人怨。但东林党引来阉党的大肆追捕,与其自身的“洁癖”不无关系。

  东林书院内的正心亭

  东林党人在道德上不仅严于律己,还严以待人。在朝为官,品德完美无瑕的人并没有那么多,而东林党人对于道德的高标准,等于把所有东林党以外的人推向自己的对手。

  李三才事件后,东林党与齐楚浙党之间,互有胜负,但是一个人的出现,让天平开始倾斜。

  东林书院-依庸堂,两旁对联即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之前与东林党争斗的这些人,虽然与东林党政见不同,毕竟是饱读诗书的孔孟门生,但从社会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魏忠贤可不管这些。

  魏忠贤在宫中摸爬滚打多年,靠的不是孔孟之道,而是揣摩上意、察言观色的本事。在魏忠贤的字典里,没有圣人的“忠恕之道”,有的只是赶尽杀绝。

  东林书院内的碑刻

  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的同党王绍徽,仿照《水浒传》的形式,将东林党一百零八人的名单编录为《东林点将录》。

  这份名单涉及面很广,与《五人墓碑记》相关的魏大中、周顺昌二人均在其中。

  东林书院内景

  阉党之所以要编《东林点将录》,除了打击东林党,还希望将不肯党附魏忠贤的那些人统统归入东林党之列,除之而后快。如果不与东林党划清界限,就有可能成为阉党的下一个目标。

  此时,东林党人的清高、阉党的得势,将一大批犹豫观望的官员推向了魏忠贤。对于东林党人来说,一场腥风血雨,在所难免。

  3

  东林被害与明朝灭亡

  最终,魏忠贤借炮制出来的《东林点将录》与明末三大案,对东林党人痛下杀手。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正直的东林党人,纷纷死在魏忠贤的刀下。

  东林党人杨涟曾上疏痛陈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后被阉党捉拿下狱。在狱中,魏忠贤的爪牙——许显纯,将锦衣卫的诸般酷刑一一用于杨涟身上,将他折磨得遍体鳞伤。后来提审时杨涟被折磨得既无法坐下、又无法站立,但就是躺在地下受审,杨涟仍对魏忠贤骂不绝口!

  秋日的东林书院

  最终,许显纯将一枚大铁钉钉入杨涟头部,结束了这位宁死不屈的东林党人的生命。

  魏忠贤及阉党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天下百姓的不满。因此,在抓捕周顺昌时,就激起了痛殴阉党爪牙的“民变”。五位义士为此献出了生命,但阉党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东林书院内的时雨斋

  天启七年(1627),明思宗朱由检继位,三个月后即赐死了阉党魁首——魏忠贤。

  不久,崇祯皇帝朱由检为东林党人全面平反,东林书院的创始人顾宪成已去世多年,被朝廷追赠吏部右侍郎,谥号端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五位平民义士挺身而出的行为,得到了朝廷的嘉许,并由朝廷出面,为其修造坟墓……

  苏州五人墓边的《五人墓碑记》,图源:豆瓣

  不过,东林党人虽然获得了明末党争的胜利,却已经无力扭转大明王朝江河日下的局面。

  17年后,李自成攻入北京,被农民起义、满清入侵、黄河决堤、内部党争等内忧外患搅得心力交瘁的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明亡。

  景山公园内的明思宗殉国处,图源:全景网

  4

  尾声

  明朝灭亡,一段政治斗争落下帷幕,然而,东林党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明朝灭亡后,忠于明朝的士大夫们组建了南明弘光政权,以图恢复。可弘光政权刚建立,执政的阮大钺便组织编写《蝗蝻录》,大肆报复打击东林党人——如此景象,明朝焉得不亡!

  明朝被党争、内斗搞得乌烟瘴气,但是由明入清,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选择忠于明朝。这其中就有大学问家——黄宗羲。

  对于昙花一现的东林书院与东林党人,黄宗羲在其所撰的《明儒学案》中这样评价道:

  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

  东林书院内的牌坊,图源:华夏古迹

  今天,东林书院仍在,位于无锡市区的解放东路867号。

  历史已为陈迹,专等有心人过访,从风声、雨声、读书声中,窥探当年的家事、国事、天下事……

  -END-

  编辑|triac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6212.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