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断子绝孙的报应(「历史」“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宋太宗的报应)
导读:☞原创,喜欢的各位可以关注,可在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烛影斧声”这一成语得以千古流传,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宋太宗赵光义帝位来路不正。 赵光义,本名赵匡义。宋太
☞原创,喜欢的各位可以关注,可在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烛影斧声”这一成语得以千古流传,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宋太宗赵光义帝位来路不正。
赵光义,本名赵匡义。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当年赵匡胤作为后周大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赵宋政权。赵光义作为这次事变的积极组织者和参与者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后来的平南唐,灭后蜀,征北汉的王朝统一战争中,赵光义立下了汗马功劳,册封晋王,掌管开封府,地位十分显赫。随着赵宋政权的巩固,宋太祖赵匡胤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措施,成功解决了自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有兵就是草头王的混乱局面。国家大局步入正轨。然而,赵匡胤正值壮年龙精虎猛却在烛影斧声中驾鹤西去,不能不让人怀疑是赵匡义的阴谋。虽然赵匡义借赵普之口,搬出了“兄终弟及”的所谓“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源于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她对儿子赵匡胤说:“你能登上皇帝宝座,还不是因为老柴家主少国疑,你将来可以传位与光义,光义传位与廷美,廷美传位德照,可保赵氏江山永固。”
太祖御容
杜太后是否有此盟,事实是赵匡义登上了皇帝宝座,他没把帝位传给兄弟,更没有传给侄子,而是传给了儿子。理由是兄弟死了,侄儿薨了。其实,个中猫腻明眼人一看便知。传统戏曲《贺后骂殿》中赵匡义又名“赵二蛇”。影射赵匡义心狠毒辣蛇蝎心肠。由此可见,赵光义虽为一代帝王,但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民间口碑都不怎么样。
大宋江山就这样在赵匡义一脉相传,直到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徽钦二帝被擒。经此变故结果是赵氏皇族几乎被一网打尽。留下来的一个是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因为在外招集勤王之兵得以幸免;另一个是宋哲宗皇后孟氏因被废出家得以幸免。南宋政权正是由于孟皇后的存在才得以平安过渡。赵构对孟皇后尊敬有加。
康王赵构是个逃跑皇帝。旦闻金兵南下,仓惶奔命,以至于过度惊吓丧失生育能力。本来赵构有一子可继承大统,然而不幸夭折。这样赵氏皇族,赵光义一脉算是真的断子绝孙了。这样算来自赵光义到赵构一共有九人称帝。现在问题是赵光义一枝后继无人。孟皇后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宋太祖赵匡胤索要帝位。于是孟皇后就劝宋高宗赵构在赵匡胤一枝选取继承人。赵构采纳了孟皇后的建议,选赵匡胤的七世孙中赵奢为养子。也就是后来的宋孝宗。
这样皇帝又回到了赵匡胤一枝。自孝宗开始到南宋最后一个皇帝传了八代,加上赵匡胤一共九位皇帝。这就是说两宋(960——1279)319年共有18位皇帝,赵匡胤和赵匡义两支各有九位。看来真应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谚语,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赵光义的所作所为导致了后代断子绝孙,最后还不是把帝位乖乖交出来。
虽然上面的说法,未免带有因果轮回、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色彩。但“多行不义必自毙”应该是千古颠覆不破的真理吧!
☞原创,喜欢的各位可以关注,可在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625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