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雍正是否篡位(雍正皇帝继位合法性探究:一代勤政帝王不该背负“篡位”罪名)

导读: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雍正”,是为雍正皇帝。康熙皇帝一生抚育皇子众多,对皇太子两度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雍正”,是为雍正皇帝。康熙皇帝一生抚育皇子众多,对皇太子两度废立,康熙朝晚年又发生了针对皇位争夺的“九王夺嫡”事件,以致数百年来,后世就“雍正皇帝继位合法性”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那么,雍正皇帝的继位问题到底真相如何?让我们通过历史文献记载,走进那个风云诡谲的皇权更迭时期,为“一代勤政帝王”正名。

  01 官方文献记载证据

  虽然“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但我们在研究清朝历史的过程中,第一手也是最为权威的参考资料就是《清宫档案》。虽然清朝皇帝拥有对《清宫档案》记录的绝对掌控权力,但其最起码能给我们最官方、最直接的历史依据。对于“雍正皇帝继位”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清宫档案》记录详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有较为完整的,记录有康熙皇帝传位问题的《康熙遗诏》,《遗诏》中用满汉两种文字明明表白的写着:

  “今朕年届七旬 ,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 ,非朕凉德之所致也。朕身后 ,尔等若能协心保全 ,朕亦欣然安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 ,人品贵重 ,深肖朕躬 ,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 ,即皇帝位。即遵其制。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之宝”大印!

  康熙遗诏(截取)

  从《康熙遗诏》中能够看出:

  1、这份遗诏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后世对于将“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的说法中,汉字能够更改,那些类似于蚯蚓爬动的满文如何更改?同样对于将“传位于胤祯(皇十四子原名)”改为“传位于胤禛”的做法,也同样因为满文的限制而无法完成。

  2、传位诏书中对于皇位继承人的表述非常明确。“雍亲王皇四子胤禛”,有爵位,有皇子序齿,有皇子名字,三位一体,共同指明皇位传承所为何人。目的何在?就是为了防止有人篡改遗诏!对于皇位传承人选,一项独有称呼能改,三个独有称呼想要同时更改,很难办到。

  3、“康熙之宝”即为康熙皇帝皇权的象征。既然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康熙皇帝对于宝印的安排和保管肯定非常上心和妥当,尤其是面对皇位传承这样的大事,康熙皇帝肯定会更加注意。其防范的主要对象就是争夺皇位的皇子们,胤禛想要偷偷取得皇帝宝印会那么容易?这也从片面证明了《康熙遗诏》的真实性。

  02 利用康熙皇帝亲口所出的“排除法”验证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首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后,众位皇子对于皇位的觊觎才开始变得公开化、表面化。从胤礽首次被废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驾崩的14年间,康熙皇帝对于众位皇子,尤其是参与“九王夺嫡”事件皇子的评价和处理中,基本排除了另外几位皇子继承皇位的可能性。

  皇长子胤褆。胤褆因为口出狂言。欲将胤礽“除之”后,又被皇三子胤祉揭发了“魇镇”陷害胤礽的罪行。《清圣祖实录》中,记录了康熙皇帝对皇长子胤褆的数次评价:

  “胤褆秉性急躁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

  对于皇长子胤褆自知继位无望,转而支持皇八子胤禩并上书举荐皇八子胤禩的举动。康熙皇帝更是闻言惊骇。

  “以胤褆凶顽愚昧、不知礼义,党同胤禩,二人潜谋,杀害胤礽,乃不谙君臣大义,不顾父子至情。而胤褆奏请立胤禩为皇太子,足见胤禩妄蓄大志。”

  在康熙皇帝出巡途中,对关押在禁所的胤褆扔不放心,派遣了几乎一个加强连的编制看守,以防胤褆出来为祸。可见皇长子胤褆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

  皇太子胤礽。胤礽首次被废以后,皇子夺嫡争斗越演越烈,康熙皇帝郁结成疾,欲将胤礽复立为皇太子。对于胤礽被复立的原因,《清圣祖实录》中记载了康熙皇帝自己给出的理由:

  “日后朕躬考终,必至将朕置于乾清宫内,尔等束甲相争。”

  这说明,面对皇子们逐渐疯狂的夺嫡之争,康熙皇帝担心如此下去,对自己的皇权统治和身后大事都会是一件巨大的威胁。为了暂时稳住众位皇子的疯狂举动,康熙皇帝只得重新将胤礽这个较有信服力的嫡出皇子立为皇太子。但胤礽被复立为太子不久便又原形毕露,康熙皇帝只得将其再度圈禁,终生不得出。

  皇三子胤祉。胤祉本就是一个书生意气的文弱皇子,身边除了几个科举出身的学术派官员支持外,几乎没有具体的政治势力。在胤礽二次被废以后,胤祉主动退出夺嫡之争。

  皇八子胤禩。对于皇八子胤禩,康熙皇帝在晚年尤其是胤褆被圈禁以后的评价,尤其严厉。

  “二阿哥悖逆,屡失人心。胤禩则屡结人心,此人之险百倍于二阿哥也。以朕年事已高,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朕躬身后,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矣。”

  “朕恐日后,必有形同狗彘之阿哥,仰赖其恩,为之兴兵作难,逼朕逊位而立胤禩者。若真如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从上述康熙皇帝言辞中,可以看出,对于皇八子胤禩结党营私、拉拢人心的行为,他深为厌恶,他认为胤禩是最有弑君篡权之心的“狗彘”。以至于到了“断绝父子之恩”的地步。

  皇十四子胤禵。“张明德”一案爆发后,皇八子胤禩受到康熙皇帝严惩,份属“八爷党”成员的皇十四子胤禵在皇九子胤禟的撺掇下,既往前往营救,面奏康熙皇帝:

  “八阿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上怒不可遏,出佩刀欲诛胤禵,五阿哥胤祺跪抱劝阻,诸皇子跪地叩首恳求皇父息怒。上稍解,命诸皇子鞭挞胤禵,逐出。”

  可见,对于依附于皇八子胤禩的皇十四子胤禵,康熙皇帝心中对其早已经甚为不满,借此机会对其严惩也直接表面了对胤禵的态度和看法。

  另外,在任命皇十四子胤禵为大将军王,远赴西北平乱的时候,康熙皇帝并未下诏明确胤禵王爵封号,更未明确其王爵等级。也就是说,胤禵在被任命为大将军王的时候,还只是一个爵位较低的“贝子”身份,可见康熙皇帝对其并未寄予传位厚望。

  03 西方传教士所著文献中对于雍正皇帝继位的记载

  雍正元年十月,在中国传教并担任耶稣会中国副省会长的葡萄牙传教士高尚德在给耶稣会总会长的一份信函中这样写道:

  “临终前三四个小时,他召来了皇四子,任命他为其权力继承人,撇开了两个被囚禁多年的年纪较大的儿子。同时,排除了至其时一直在宫内可自由行走的皇三子。 ”

  如果这份心不足以说明问题,另一位德国传教士戴进贤也在写给耶稣会总会长的信函中提到了雍正皇帝继位的具体情况:

  “老皇帝狩猎回来,在其北京附近的园子里染上了重病,不久驾崩。在宾天前几个小时,他在遗嘱中将其四子任命为帝国的继承人,告诫他要远离已被囚禁多年的皇长子和皇二子,要起用皇八子和皇十三子为尚书并封他们为亲王。后来情况的确如此。12 月 27 日,各部拥戴皇四子雍正登基。广大的帝国也接受了。”

  另外,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所著的《马国贤日记》中,也直接证明了雍正皇帝的继位合法性。

  “后来我才明确地得知,皇帝对医生完全失去了希望,他把帝国托付给了他的第四个儿子;然后他手握着那已经写好,而且保存在一个小抽屉里的遗嘱,下令说照此办理。在他大行后,遗嘱开读了,确实了第四子被任命为他的继承人,号雍正。对此,在场的兄弟们无一表示反对,因此他开始发号施令,君临天下,大家一致俯首臣服。”

  三位外国传教士,而且是来自葡萄牙、德国、意大利单个不同国家的传教士对于雍正皇帝继位问题,出现了内容一致的叙述;况且当时的传教士对于清朝皇帝根本不需要阿谀奉承,更不需要刻意隐瞒传位事实,以欺瞒自己所在耶稣教会的总会长;尤其是马国贤的《马国贤日记》更是一份自己归国后的回忆录,更没有来自清朝统治者,也就是雍正皇帝的威胁。所以,三位传教士的说法可信度非常高。

  雍正皇帝在“九王夺嫡”事件中,另辟蹊径、深谋远虑,一直以“获取康熙皇帝圣心”为夺嫡事业的工作重心,并成功获得了康熙皇帝的青睐,从众位皇子中脱颖而出,得以承继皇位,接过了表面盛世实则腐朽不堪的大清江山。雍正皇帝能够继承皇位,完全是康熙皇帝英明之选、睿智之觉,根本没有“篡位夺权”一说。雍正皇帝继位以后,为了大清王朝的繁荣昌盛,殚精竭虑、朝乾夕惕,为“康熙盛世”的继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清朝鼎盛时期的到来打下了 绝对坚实的基础。一代“勤政帝王”,不该背负“篡位”罪名!

  参考文献:《清圣祖实录》、《清宫档案》、《康熙遗诏》、《上谕档》、《马国贤日记》、《戴进贤信函》、《高尚德信函》、《清史通鉴》、《清史稿·卷六·本纪六·圣祖一》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6480.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