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毛遂怎么死的(毛遂“自荐”成功后,死得有多惨?老师可不会告诉你这些)

导读:毛遂“自荐”成功后,死得有多惨?老师可不会告诉你这些!  “毛遂自荐”这个成语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都会用,但了解其背后故事的人就少得多了。如果要问,毛遂一鸣惊人

  毛遂“自荐”成功后,死得有多惨?老师可不会告诉你这些!

  “毛遂自荐”这个成语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都会用,但了解其背后故事的人就少得多了。如果要问,毛遂一鸣惊人之后的怎么样了?知道答案的人恐怕更是少而又少了。春秋战国时期,人才层出不穷。在那样一个乱世之中,想要迅速脱颖而出,必须有高人一等的能力、口才和思想。毛遂的气度和心态非常值得后人学习,堪当大事者,应有从容气度。

  公元前260年,秦国派遣大军进攻赵国,在廉颇的防御下,秦军受到了挫败,秦国使出了反间计,偏偏赵王中了秦的反间之计,以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守卫重地长平,使得赵国四十万大军被困长平,统统做了秦国的俘虏,四十万人一战被秦国杀神白起坑杀,赵国精锐丧失殆尽。

  公元前258年,秦军围困了赵国都城邯郸。秦国大军压境,赵国危在旦夕。但是秦军在长平的暴行,激起赵人的义愤,赵国一面顽强坚守,同时派人到各国求援,以解国都之危。平原君赵胜,受赵孝成王之命向楚国求援。平原君虽号称“战国四公子”之一,但他没什么才能,唯以善养士人而闻名,门下食客有数千人。

  平原君想找20个有能耐的食客,随自己一同出使楚国。这事关系到赵国的存亡,选人不得不细啊。必须文武双全,并且胆量还好,得镇得住场子才行,选来选去,只选出19人,还差一人。当时籍籍无名的毛遂,一听说平原君要出使楚国,游说楚王,马上就去拜见赵胜。

  平原君有点不信任他,问:“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答:“三年于此矣。“平原君:“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看他勇气可嘉,决定带他一起前往,而另外那十九个门客则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毛遂。到了楚国,楚考烈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就出兵救赵一事从早晨谈到中午,毛遂等二十人于大殿外等候。另外十九个门客坐在一旁,悠闲等待,唯有毛遂按着佩剑不停走来走去,十九人互使眼色对毛遂道:“此乃先生立功之时。”

  毛遂冷笑,按着剑大步跨到堂上,先是对平原君说:“合纵抗秦的利害,只要两句话就可以决定了,你们从早上谈到中午,还不能定,是什么道理!”楚王见毛遂说话这样不客气,十分生气,对毛遂怒声道:“还不快下去,我与你的主人说话,你上来干什么?” 毛遂正是要激怒楚王,以借机用武力逼迫他。

  他双目圆睁,按着挂在腰间的宝剑,向楚王面前靠近几步,用威逼的口气说道:“大王,你之所以敢于这样申斥我,是凭借着楚国强大的军队。现在我与你相距不到十步远,楚国的军队救不了你。大王你的性命,握在我的手里。我的主君就在前面,你为何这样无礼地申斥我,你把我的主君置于何种地位呢?”毛遂停了停,向楚王说道:

  “合纵之事,对楚实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秦国吞并天下之意早已昭然若揭,赵亡,楚亦不会长久。想当年,苏秦首倡合纵,六国结为兄弟,致秦十五年不敢东进一步。今秦虽二十万精兵围邯郸年余,却未能损邯郸毫厘。且魏素交好与赵,必遣救兵,若楚赵合纵成功,联合魏、韩,灭秦精锐于邯郸城下,乘势西进,则楚可报先仇,收复失地,重振楚威,如此百利而无一害之事却犹犹豫豫不能定夺,到底为了何故?”

  毛遂的话,击中了楚王的要害,楚王可能被毛遂给吓到了,或许也是真的想开了,就歃血定盟,合纵事成。平原君感叹不已:“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从此视其为上客。由此,成就了两句著名的成语“毛遂自荐”及“脱颖而出”,毛遂也声名鹊起。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毛遂也因自己的这次自荐,最终自刎而亡。

  公元前256年,赵国的世仇燕国,一看邯郸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秉着“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则,派遣大将栗腹攻打赵国。此时,赵国一些名将或者统兵在外,难以调派,或者生病去世,或者被驱逐离开赵国。赵王遍看朝臣,竟然无一可派。此时,有人提议,当初毛遂一张利嘴胜过百万雄师,现在燕国来犯,如果让毛遂挂帅,一定可以马到成功。

  赵孝成王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派人传召毛遂。毛遂大吃一惊,对赵王说:“我并非怕死,而是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带兵出征。我愿意作为一个士兵去冲锋陷阵,却不能胜任将军之职。如果您答应我的请求,则上可以保江山社稷,中可以保您知人善任的名声,下可保我毛遂不成为国家的罪人。”

  赵王十分不解:“先生当年自荐,才情高迈,真是个伟丈夫;如今正是先生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怎么像个小女子那样忸怩呢?”毛遂回答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靠寸之舌我当仁不让,仗尺利剑实非我能,岂敢以家国安危来试验我之不才之处!”可赵王不听,硬是让毛遂挂帅杀敌。

  毛遂虽然身先士卒、殚精竭虑,他统领的军队还是被燕军打得落花流水。一个靠嘴皮子干活的人,哪里是人家拿枪杆子的对手?惨败之后,毛遂自觉没脸回到邯郸,于是避开众人,在山林里拔剑自刎,一代名士悲惨落幕。这事到底是谁的责任,历来有两种说法。

  一说赵王是个糊涂虫,不能知人善任。当初改换廉颇,起用赵括,导致赵国长平大败,全国四十万精锐部队全部丧命,之后仰仗毛遂自荐侥幸逃过一劫,后来燕军来犯,又犯了糊涂。其实当时赵国还是有名将的,比如被贬斥的廉颇,还有边疆的李牧等人。可是赵王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于是任命毛遂出战。

  但毛遂只是一个自谋之士,让他和楚王辩论,可以慷慨激昂,动人心魄。毛遂是一个好的演说家、外交家,但是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并且毛遂自己已经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自己擅长的是口舌之能,统兵作战则更需要在军中的威信,将领本身的才干等等,赵王却听不进去。

  二说毛遂自己其实也有错。赵王让毛遂带兵出征时,依照毛遂的口才,为什么不能说服赵王?毛遂并没有突出自己军事才能如何不足,而只是说自己不擅长舞刀弄剑。在赵王看来完全可以理解成,毛遂在谦虚,说自己是文人,武艺不行。可是,一个统帅并不需要亲自上阵杀敌,只需排兵布阵,安排将领就好了。如后世名将韩信,武艺平平,并不妨碍其率军横扫天下。

  毛遂为何会拒绝得如此不清不楚呢?还是因为毛遂贪功自傲。回想当年,在楚国签订盟约之后,毛遂何等骄傲,讽刺其他十九人,不过是因人成事者,一点不知道谦虚低调。于是,因为赵王的偏执和毛遂的骄傲,共同造成了这个巨大的错误。

  (参考资料:《史记》等)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8041.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