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魏延厉害吗(魏延能比得上“五子良将”吗?他镇守汉中8年,是否可以说明问题)

导读:当然不能。因为以汉中为例,蜀汉的北部防御,魏延还真配不上独当一面。从219年刘备攻占汉中,到227年北伐开始,蜀汉的北疆可不止魏延1人。《华志》:马超骠骑将军,领凉州刺史,

  当然不能。因为以汉中为例,蜀汉的北部防御,魏延还真配不上独当一面。从219年刘备攻占汉中,到227年北伐开始,蜀汉的北疆可不止魏延1人。《华志》:马超骠骑将军,领凉州刺史,北督临沮。偏将军吴壹为关中都督。

  至少有3个将军在北境,而且马超还是假节,魏延不是。说明他并非汉中地区的一把手。建兴年间,马超病逝,可吴壹还在,防务压力平摊。到了建兴四年,武侯开始屯兵汉中,魏延就更不能单独决定防区内任何事了。

  刘备从一开始就没想依靠魏延1人来对抗曹魏。认为刘备以魏延为汉中太守,显示对其有关、张级别的“重用”更是笑话。在刘备心目中,无非是破格提拔了一个费观、李恢级别的都督(李恢于章武年间被授予庲降都督、假节)。

  说白了,也就一个防区内的军事要塞负责人。诸如民政、税收、建设、人事等方面,自然有其他人来分担。如:诸葛亮入驻后,专门任命了文官吕乂,来负责汉中内政。和继任者王平相比,魏延也没有曹爽来刷战绩。他在的八年,汉中相对平安无事。

  搞清楚了这一点,再来看魏延的突出战绩。主要有两个:一次是三伐(230年),《三国志魏延传》:(诸葛亮)使延(其实还有吴壹)入羌中,与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对战,大破淮等。

  另一次是四伐中期(231年),《诸葛亮传》: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军大败,获甲首三千,吴懿还保营。从战后获得的升迁来看,魏延是最高的(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南政侯)。可以推测为功劳第一。

  但此两战都是与其他将军合兵,且均为北伐大旗下单纯的野战。这也是魏延的突出特点(骁勇)。其中恐怕还要得益于武侯震古烁今的治军水平。勇猛无畏不假,可最大的失分项,就是在于很少独自带兵作战。

  易言之:他的战绩,都是随着刘备、诸葛亮时作为一名部将取得的,前期入成都、定汉中,更不可能像张飞那样分兵击溃张郃,负责一个方面的战事。想要与“五子”那样的多面属性、独当一面,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张辽:北讨乌丸,在乌丸骑兵包围,“众将皆怖”,”善用兵“的曹操都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请丞相兵符,指挥全军反杀成功,阵斩蹋顿;建安十四年,率张郃、牛盖等讨伐陈兰。敌人依山据险,他激励众人“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得前耳)。

  结果一鼓作气攻坚成功,斩2将首级,尽虏其众。荆州之役,独自平定江夏诸县。合肥防御,800破十万,威震逍遥津。此战后,江东小儿闻“张辽”之名不敢哭闹。即使病了,也是孙仲谋的梦魇。由此,进武庙64将!

  于禁:最号毅重。是曹操最倚重的外姓将军。建安五年,在曹操东征刘备期间,一个人镇守延津口,独自抵挡袁绍军的进攻,防守成功。捎带主动出击,攻取汲县。反守为攻,斩袁军数千人,俘获袁军数千人,招降袁将二十多员。

  生生以一己之力,破了袁、刘两家南北夹击之局,是名副其实的方面之才。且不限指挥打仗,统兵能力也很厉害。《武帝纪》:太祖常恨朱灵。以禁有威重,径旨灵营获其军。灵及部下莫敢动。其见惮如此。

  即使是被诟病最多的襄樊之战。当时的情况是曹仁危在旦夕,许昌震动,曹操商议要迁都。也还得靠于禁率领临时拼凑的七军,去和“威震华夏”的关羽当对对胡。尽管最后败了,仍然体现出曹操对他能力的肯定。

  实际上,比起魏延“骁勇”的单一属性,“五子”的能力五维更偏向于文武兼备,不失谋略。和前三国诸如:吕布、纪灵等只知“兵力多少、勇猛如何”相比,”五子“更开始倾向于后三国里“文武兼修”:邓艾、陆抗、钟会之形象。

  更讲究善兵要,解天时、明地利、统兵术。从传统陷阵营的将层次脱壳欲出,更接近于统筹谋划的帅层面。譬如张辽在军营里突发叛乱时,冷静下令:”军令平乱者低“(不是反叛的坐下)。也是用很智慧的方式平息了混乱局面,体现的是统御能力。

  张郃:《本传》实锤:善处营陈(会统兵)。实际上就是在任何危急时刻,能保持冷静的用兵之道。陈寿评价:郃料战势地形,无不知计。典型的例子便是武侯一伐,作为魏国右都,督全国一半魏军千里驰援。断了马谡的”汲道“,险取街亭。

  靠的也是察形势,知地利。其实早在袁营时,郃就颇有大将之风。官渡对峙是他多次告诫袁绍:应当利用兵力优势,去偷袭曹操的补给线。只是袁绍没用罢了。这其实已经不算武将的工作职责,而更接近于谋士、智囊一类的了。

  四、五伐时,司马懿开始掌兵。张郃也多次谏言:蜀军的短板在于运粮问题。一语直指症结。实际上二伐时,张郃是魏军前线对抗诸葛亮的唯一主帅(曹睿居中调度),事先就料到蜀军粮草不济,绝难持久。孔明果不出所料粮尽退兵。

  这可比司马懿的“畏蜀如虎”要厉害吧!而此时的魏延呢?其地位也不过丞相手下分部队的偏将而已。他能独领一军去对抗司马懿?哪怕有赵云那样率偏师出斜谷,去吸引曹真的大队魏军主力吗?没有吧?

  这里专门说明一下,独当一面的条件,至少是这场战役中的最高统帅。又或者像张辽那样,靠着分战役里极其出色的发挥(逍遥津),达到局部影响整体的效果。魏延破郭淮确实不错,但就影响二伐的战略成果而言,自然要差了一些。

  徐晃:最突出的自然是沔水率十二营新兵破关羽。此时于禁已经被俘,曹仁依然被围。虽有末了捡果子之嫌,但确实是解樊城之围,压死关羽的最后一根稻草。《徐晃传》:太祖犒劳,曰:全樊,将军之功也。

  此外,亦有克白马、败文丑(不是演义里的关羽)、收上庸、拒诸葛瑾等体现自身全面的战例,可谓善战者以赫赫之功的典型!与于禁、张郃类似,徐晃的战略思维亦不拉跨。汉中之战,《徐晃传》:(率分部队)破陈式十余营于马鸣阁道。

  太祖闻,甚喜。晃曰: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是不是知地利、晓形势的典范呢?是不是作为分部队偏将,主动站到战略层面考虑事儿的主动作为呢?曹操的喜悦,是不是带点意外呢?这可比魏延的“子午谷”要来的实际吧?

  乐进:五子里魏延唯一有可能赶上尾灯的。“常先登陷阵,斩纯于琼、斩严敬。”如果说这2人还算无名之辈。那么建安十八年,可是靠着一己之力与关羽抗衡于青泥。张辽“威震逍遥津”风光是风光了,按照曹操的前期安排,靠的乃是乐进主守。

  二者亦无从属关系,更类似于群策群力。总体来看,攻坚战、相持战、防御战玩的都很溜。比魏延单单一个野战战绩要详备多了吧?更重要的是与张辽类似,靠个人努力,推进事业发展的实绩比魏延好看多了。

  实际上,乐进在史书上的记载很少。陈寿自己都承认:“乐进骁勇。或遗迹有漏,未如辽、晃之详备。”而且比起魏延的飞扬跋扈、晚节不保,乐进功成名就,晚年殊荣,更会处理人际关系。说明人家为将,亦不失精诚合作的情商矣!

  综上所述。其一:说魏延守汉中的。其实期间并未受符节,当他成为假节时,汉中太守已经换成了别人。如果只是以当过都督为由,就承认其统兵能力,那么四伐时的前都高翔、后都吴班又怎么摆?

  其二:终其一生,即使是偏师的主帅亦未担任过。阳溪之战是和吴壹合作。“甲首三千”更是在武侯羽翼下的小规模战斗,只是成果稍微大了一些,还是靠4个将军的合力。论效果:也没有像张辽那样能够以局部影响整体。

  其三:从已有的战绩来看,魏延全都是野战。其攻坚、防守、对峙、治军等能力并未显露出来——无超出五子的证明。史书是怎么评价五子的?太祖每征伐,行军为先锋,还为后拒。然后你可翻遍史书,看看魏延有无此评价。除了骁勇就是勇猛呗!

  其四:就战略思维而言,“兵出子午谷”更像是蛮将也会开个脑洞。如:吕布也会辕门射戟一般。其实体现的是:不识大局,不善于从整体分析的粗鄙认知。类似于没吃过猪肉,但看过猪跑得抖小机灵。

  这比起于禁实打实的坚守延津,徐晃临机断马鸣道,张郃指出蜀军短板,张辽的高光表演、乐进的全面,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故,魏延能守汉中八年,并不能说明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8194.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