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东汉末年到唐朝初年,究竟什么样的家族才是“士族门阀”?)
导读:对于熟悉东汉末年到唐朝初年历史的朋友们,“士族门阀”一定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然而“士族门阀”的定义是并不是非常清晰的,不少人其实搞清楚究竟什么样的才算是“士族门阀
对于熟悉东汉末年到唐朝初年历史的朋友们,“士族门阀”一定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然而“士族门阀”的定义是并不是非常清晰的,不少人其实搞清楚究竟什么样的才算是“士族门阀”,以至于很多人夸大或者低估了“士族门阀”的影响力。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家族才是“士族门阀”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学界对士族门阀的定义至今存在争论,本鬼接下来的内容只是姑妄听之的一家之言而已。汉光武帝刘秀在汲取西汉灭亡的教训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推动了两项社会改造:第一,豪强庄园化;第二,儒生官吏化。而士族门阀阶层就来自于这两项社会改造。
“豪强庄园化”是指光武帝改变了西汉以来对地主豪强的限制政策,同时也将东汉的开国功臣集团转变为地主豪强。在东汉官方的支持下,豪强得以在地方上控制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逐渐形成半独立的庄园经济。凭借手中的资源,豪强家族也能更容易获得接受优良的教育。
“儒生官吏化”是将儒生与官吏合为一体。汉武帝虽然用“独尊儒术”将儒家尊为主流思想,但西汉儒生认为忠于朝廷只是实现“仁”的方式,如果忠于朝廷不能实现“仁”,那就不忠于朝廷。社会矛盾在西汉后期激化,儒生便认为要用改朝换代解决问题,结果就是儒生推举王莽篡汉。
为了防止王莽篡汉的再次出现,刘秀在将儒学尊为官方思想的同时从儒生中挑选几乎所有朝廷官吏,让儒生完全依靠朝廷养家糊口,将儒生与官吏合为一体。通过刘秀的改造,东汉儒生将做官与做学问放在了同等的地位,东汉大儒基本都是官吏(比如郑玄、马融、卢植)。
“豪强庄园化”让豪强更容易接受优良教育,而儒家教育又被官方奉为最有前途的教育,结果就是东汉儒生大多出自豪强。再加上东汉选官制度(察举制)的固有缺陷,豪强就逐渐成了朝廷官吏的主要来源。“豪强庄园化”与“儒生官吏化”让豪强、儒生、官吏形成了“三位一体”。
成为朝廷官吏可以让豪强更好地控制土地人口,而控制土地人口又可以让豪强更容易垄断教育。于是东汉的很多地方豪强就以家族的方式垄断教育,形成了所谓的“经学传家”,以家族的方式生产儒生。而由于“儒生官吏化”,豪强自然就以家族的方式控制了大部分朝廷官吏。
在经济上控制土地人口、在文化上控制教育、在政治上控制官吏、在组织上以家族为单位,豪强、儒生、官吏形成了“三位一体”也就演变为全新的精英阶层——士族门阀。最重要的是,士族门阀的形成是光武帝加强皇权的副作用而非目的,导致士族门阀是天然“反皇”的。
正因如此,士族门阀必须具备五个特点:在经济上控制土地人口、在文化上控制教育、在政治上控制官吏、在组织上以家族为单位、不依附于皇权。从东汉末年到唐朝初年,能完全具备以上五个特点的家族其实并不多,很多连着几辈子都有当官的家族依然不算是士族门阀。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8714.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