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的著作(《后汉书》作者范晔死后或安葬在淅川)
导读:淅川是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文化发祥地,曾经诞生了商圣范蠡、史学家范晔、无神论范缜等范氏名人。《淅川直隶厅志》记载:城东南九十里,淅江东岸,程家埠口,大塚九处,小塚
淅川是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文化发祥地,曾经诞生了商圣范蠡、史学家范晔、无神论范缜等范氏名人。《淅川直隶厅志》记载:城东南九十里,淅江东岸,程家埠口,大塚九处,小塚百余处,相传为?范家塚墓,而碑石皆亡久矣。
“程家埠口”在哪儿?据王吉成、闫天华编撰的《淅川旅游》一书记载,“程家埠口”就是顺阳川埠口街东侧盈家山,1951年当地群众曾经去挖墓砖,1968年被丹江口水库淹没。相传是范晔墓,世称“范氏九冢”。
那么淅川范氏是从哪里迁徙来的?其祖宗是谁?又是如何延续和传承的呢?笔者经过研究,撰写此文,与范氏传人及史学爱好者商榷。
淅川范氏来自范县,范蠡是淅川范氏的先祖
范氏出自祁姓。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和《元和姓纂》所载,尧帝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周成王灭唐,迁之杜,为杜伯。杜伯无罪被杀,其子奔晋为士师。其玄孙士会,担任晋国上军主将。公元前593年,士会因功先封于随,后封于范(今河南范县),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范士会死后,追谥武子,所以也称范武子。范姓尊范士会为范姓的得姓始祖。
范姓以河南范县为发祥地。晋定公二年,晋国贵族智伯灭范后,范氏分为三股,一股迁入魏国,一股迁入秦国,一股迁入楚国(淅川)。自此,范氏在淅川繁衍生息,创立了范氏望族。
范蠡,字少伯,华夏族,楚宛三户人(在淅川县大石桥刘家泉与滔河乡范家凹一代),系范氏先祖范武子的玄孙。《史记》中,关于范蠡的生平时间没有详细的记载,百度百科及历史文献的范蠡生平时间大多都是史学家根据历史事件推理出来的。范氏进入淅川是晋定公二年,即公元前509年。公元前494年吴越之战爆发的时候,范蠡已经是越国大夫。根据这些事件的推理,范氏迁入淅川的时候,范蠡已经少年,因此,淅川范氏尊范蠡为先祖。
淅川范氏名人辈出,永垂青史
范蠡之后,范氏家族中,涌出了许多历史名人。两晋南北朝时期,更是人才辈出。其中范坚、范汪、范宁、范启、范泰、范晔、范弘之、范云、范缜等九人最为有名。
范坚在淅川范氏九人中辈份最高官职最大。穆帝永和中(345- 356),范坚避乱江东,任著作佐郎、抚军参军。后以讨伐苏峻有功,赐爵都亭侯。官至尚书右丞,护军长史。范坚学识渊博,善为文章。今存有《蜡灯赋》、《安石榴赋》、《驳减邵广死罪》等篇。其子范启,号“风月处士”,博学好问,精义理,喜游山水。武帝曾请他入仕,不出。著有《鸡肋漫录》、《管锥杂志》、《井观杂说》等。
淅川范氏中的其余历史名人,均为范汪后裔。范汪是西晋顺阳(今淅川)人,为范坚堂侄。范汪幼年丧父,6岁随母寄居新野外婆家。13岁时,母又亡故。范汪于田边搭一茅屋,节衣缩食,苦读经史。20岁至京师长安,官至安西长史,进爵武兴侯。后退居吴郡(今江苏苏州市),著书讲学。著有《尚书大事》21卷,《祭奠》3卷。长子范康早卒。次子范宁为东晋著名的经学家。范宁为官多年,广开教育,求学者千余人。范宁用笔讨伐率学之祖、魏晋时唯心主义哲学家何晏、王弼,被免去余杭令六载。所撰《春秋谷粱传集解》,义理深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注本。
范宁有二个儿子。大儿子范泰,官至御史中丞,入南朝宋拜金紫光禄大夫,又加散骑常侍。少帝景平九年(公元423),议建国学。范泰曾代天子领众臣祭酒,权倾朝野。撰《古今善言》34篇及文集20卷传于后世。次子范弘之,实为其哥范康之子。范康早卒,随范宁。范弘之雅正好学,精通儒业,为太学博士。他推崇儒家思想,提倡忠君、节俭和礼、义、廉、取。反对世家豪族聚敛无度、淫糜奢侈以及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官员。著有《隋书·经籍志注》。
范晔、范云祖孙二人是南北朝时期最为有名的文坛巨匠。范晔是范泰少子,其母入厕时生晔,额前被砖所破,故以“砖”为乳名。范晔出生于厕,加之其母为范泰之妾,故不被范泰喜欢。少时,范晔过继给堂叔范弘之。范晔少时好学,博涉经书,精通音律。且为人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其著作《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齐名,并称为“四史”。唐朝刘知机曾评论范晔,说他是 “博采众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之”。范晔之孙范云,是南朝齐、梁间著名诗人,也是当时文坛领袖之一。范云8岁时就能写诗,被称之为“神童”。他的诗,清秀宛转,如行云流水。《自君之出矣》为闺中相思诗之代表,“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咏寒松》是写景诗中之佳作,“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深。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送沈记室夜别》是送别诗之名篇,其“秋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扪萝忽遗我,折桂方思君”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南朝著名无神论者范缜是范汪六世孙。范缜著《神灭论》,与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他从“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根本点出发,论证了形体和精神的关系,成为中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淅川范氏多次外迁,分布全国各地
淅川顺阳范汪退居江苏吴郡时,在吴郡著书讲学。在此期间,又派生出江南范氏。范汪之孙范晷南渡,落于安徽当涂,派生出怀州范氏。唐代,范汪后裔范履冰,任当朝宰相。其六世孙范随调任浙江丽水县,后定居苏州吴县。至宋,范随后裔范仲淹成为当朝文坛巨星,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被后人广为传诵。
1971年,丹江大坝兴建,顺阳川范氏又迁往青海、大柴湖等地。如今,范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其河南、四川、辽宁、山东、江苏、黑龙江、湖南、台湾等省较多,占全国范姓人口的63%。范氏在中国姓氏中排第六十一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6%。
随着丹江水库的建成蓄水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动工,淅川丹江口水库再次移民16.5万人,诸多范氏人家再次迁徙到新乡、南阳、许昌等地……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9231.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