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被称为什么(李贺仅比王勃多活一岁,却得到毛主席、鲁迅、钱钟书的高度抬爱)
导读:李贺,字长吉,是唐宗室成员,是韩愈的得意门生。李贺的父亲和诗圣杜甫是表兄弟,李贺因为写诗天马行空曾被誉为"诗鬼",毛主席、鲁迅、钱钟书等对李贺都十分抬爱。李贺以"鬼才
李贺,字长吉,是唐宗室成员,是韩愈的得意门生。李贺的父亲和诗圣杜甫是表兄弟,李贺因为写诗天马行空曾被誉为"诗鬼",毛主席、鲁迅、钱钟书等对李贺都十分抬爱。李贺以"鬼才"著称,他一生短促,过慧而折,27岁时芳华尽逝,怅然千古。
梦天篇: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时间是在唐朝中期,地点是在某个曲径通幽的山林中,两匹瘦马,主仆两人。主人是个翩翩少年,眉毛很粗,身材偏瘦,和那瘦弱的马儿一样。仆人是个书童打扮,背着个竹篓。少年若有灵感,遍火速写在纸片上,投到书童的竹篓里。书童的竹篓里,承载着一个神童的敏捷才思;哒哒的马蹄声,记录一个时代的芳华。
没错,他就是李贺,被后世称为诗鬼的李贺。
图:李贺采诗
一千多年后,毛主席曾对陈毅元帅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主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唱天下白”都是从李贺诗里借来的。鲁迅先生曾说自己,年少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钱钟书也对李贺赞不绝口。李贺同时代的杜牧、李商隐,以及唐代大文豪韩愈都十分欣赏李贺。
雁门太守行篇: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回到唐朝元和二年,这一年李贺18岁,从故乡福昌来到东都洛阳,仗剑走天涯,初看洛阳之繁华。
李贺自幼聪慧,七岁时就能作诗,七岁那年,韩愈造访,李贺疾书《高轩过》,让大文豪韩愈目瞪口呆,若不是亲眼所见,无法相信一个七岁的幼童,如此才思敏捷,写诗速成,倚马可待。
图:七岁作诗
所以十八岁的李贺,锋芒锐利,踌躇满志。来到洛阳第一个想去拜访的还是当初十分欣赏他的老师韩愈。那日日上三竿,李贺初登韩府,管家问门外后生,是否有名帖,如何称呼。李贺含笑良久,递给管家一篇著作,说韩大人看后必会明白。
正值正午,韩愈刚送走一拨客人,十分困乏,看到这篇《雁门太守行》后,顿时困意全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到底是谁能写出如此金句,韩愈爱才心切,亲自开门迎客,当看到来者是自己的学生李贺时,笑逐颜开,引进正堂开怀畅谈。
夜歌篇: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李贺虽然是唐室宗亲,其实追起源于,李贺的祖先曾经是唐高祖李渊的叔叔,现在正值唐朝中期,武则天时期已经把李氏宗亲打压的支离破碎,李贺之所以能在洛阳混的开,主要还是靠韩愈。
所以说李贺是幸运的,大师韩愈的徒弟,再加上他确实才华过人,在京都洛阳如鱼得水。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不巧李贺因父亲去世守孝三年,复出后参加府试,他荣登榜首,而且被推荐直接参加进士考试。李贺似乎看到了自己即将平步青云的样子,可惜当时朝廷给了李贺一个荒谬的通知:李贺的父亲李晋肃,有一个字跟进士的"进"同音,有人认为李贺应该避讳这个字,不应该参加进士考试。李贺初出茅庐,惊愕之余更是愤慨。韩愈当时特地写了一篇文章叫《讳辩》,为李贺辩解,其中有个例子说:汉朝有个人叫杜度,难道他的儿子要改姓才行吗?韩愈辩驳的理直气壮,可是当时李贺太过锋芒毕露,被得罪者大有人在,包括大名鼎鼎的诗人元稹,最终李贺还是被迫退出考试。通俗的说,李贺仿佛一个刚起飞的大鸟,还未展翅滑翔,就被人用弹弓打了下来。
那年那月,李贺自视为洛阳城内最具才华的考生,他站在洛阳城的古树下,看到树上纷飞的落叶,看到树下碌碌的蝼蚁,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李贺大病一场,几乎一夜白头。
苦昼短篇: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半年后,李贺在恩师韩愈的斡旋下,得到了一个奉礼郎的职位,解释一下,这个职位是朝会和祭祀时百官跪拜的引导者。李贺不想和这些跪拜的朝臣一样,整天唯唯诺诺,他的才华在这里根本无法得到绽放。李贺不甘心生命就如此平凡,他开始变得消沉。这一年,李贺喝了很多酒,淋了很多雨,看过很多次唐朝的月亮。也许李贺可以相信时间还长,未来有可期,他这把锋利的宝剑,迟早会被朝廷发现。可是他等不到了,李贺23岁这年,他身体在长期的郁郁寡欢下垮了下来,而且病得很重,无奈辞职回乡,回乡后得知自己的妻子已死,他茫然不知所措,身体和心理上的打击,使李贺用了一年时间,才缓过来,但是身体已大不如前。
一年后,李贺再次离开故乡,从福昌出发,本打算去南方看望弟弟,可是正逢叛军攻打蔡州,李贺不得不掉头向北,到达潞州,潞州有他的好友张彻。在这里,李贺打算弃笔从戎,带上男儿的吴钩,收取他五十州的关山。初到潞州,虽然有好友张彻的举荐,但是当时的节度使郗士美并不看重李贺,因为李贺身材单薄,一脸病态。后来郗士美调离潞州,张彻也调离了,李贺彻底没有了施展抱负的地方。
秋来篇: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在潞州的第三年,李贺27岁,虽然年轻,但是身体每况愈下,连夜咳嗽不止,李贺自知时日无多,他历经万难回到家乡,在叩拜母亲后溘然长逝。
李贺富有才华,没得施展,视为怀才不遇;
李贺上有高堂,没得奉养,视为赡孝有亏;
李贺弃笔投戎,没得吴钩,视为壮志未酬;
李贺正值壮年,戛然而止,视为天妒英才。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贺过于耀眼,他的离去,让很多文史爱好者叹息。
读史明智,读文铭心,用心做好文章,与您共享。
热心互动,问: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如果您来接下联,如何对答?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9596.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