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野史(满清三个被野史歪曲的真相,其中一个就跟孝庄太后有关)
导读: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可以说,关于满清王朝的许多史料语焉不详,在一些细节无从考证的情况下,歪曲事实的野史层出不穷。今天,笔者便为大家揭开三个清朝的野史真相。
第一个真相:清太宗并未死于暗杀
网络上流传着清太宗皇太极被暗杀的故事,称凶手正是前朝名将袁崇焕的属下,说得有鼻子有眼。然而,在史料中我们根本找不到相关的记载。正史中皇太极的死因是“无疾而终”,原文是这样的:“是夜,亥刻,上无疾,端坐而崩。”
在那个平均寿命不高的年代,五十二岁的皇太极并不算短寿。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能看出,他极有可能死于突发性疾病,例如:脑卒中或心肌梗塞。从皇太极生前的饮食习惯中,我们或许能找出此疾的诱因。皇太极身宽体胖,且嗜好吃肥肉,无肉不欢。
肥肉吃多了,自然会患“三高”,所以,死于心脏病和脑中风的概率比健康的普通人高得多。倘若皇太极死于暗杀,那么,史官绝不会将他的死亡原因写入史料,这是历史的惯例,没有例外。之所以时人判断皇太极“无疾而终”,是因为当时的医学界尚未对三高这种亚健康状态进行研究罢了。
第二个真相:顺治的继位并非由孝庄主导
皇太极死得比较突然,在生前还没有立储,所以,该由谁来继承大统成了最要紧的政事。在拥立新君这件事上,有话语权的人总共有七个: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和颖郡王阿达礼。
起初,代表了两红旗的亲王代善支持豪格。代善是最年长的亲王,所以,他的话很有分量。不过,豪格自然会进行一番推辞,所以,他以“福少德薄,非所堪当”的借口等人劝进,没想到此举竟让他与皇位失之交臂。
多铎则认为自己才该继承大统,不过,多尔衮却认为该由大哥代善来继位。代善根本没有考虑过接手烫手山芋,所以他又推举了多尔衮。不过,多尔衮亦明白凭借自己现在的实力,根本没有办法坐稳龙椅,遂“无继统之意”。
大家推来推去,最后,不得不取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立先帝的儿子福临为帝,由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从旁辅佐,等到福临能独当一面后再归政。从这里我们能看出,福临继位是黄、红、蓝、白八旗共同商讨的结果,并不是多尔衮孝庄的阴谋。
当时的诸王爷为何推来推去?还不是因为他们的实力虽有强弱,但总体来说势均力敌、相互制衡。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想要以一己之力主导此事无疑难于登天。至于孝庄,她在这件事上根本没有话语权。且不说满八旗会不会让女子参政,当时皇后和其他妃子尚在,既然她们都无法干涉政局,孝庄又有何德何能参与立嗣呢?
或许有人会说,毕竟她是福临的生母。但孝庄的地位是靠“母凭子贵”得来的,在“子不贵”的前提下,孝庄又有什么资本干政呢?
第三个真相:孝庄与多尔衮之间并无婚姻之实
诚然,按照古代北方民族的制度,继婚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但是,这并不代表孝庄嫁给了摄政王多尔衮,这根本不符情理。倘若,多尔衮登基,那么,他迎娶孝庄倒有可能,毕竟,继婚是发生在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前提下的。
倘若,孝庄下嫁给多尔衮,那么,她的地位便要从太后降格到王妃(且不是正妃),这是说不过去的。况且,在正史中,我们根本找不到孝庄曾嫁给多尔衮的记载。唯一能为此提供佐证的,就只有顺治在位时曾称呼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了。
说到这,既然顺治都将多尔衮视作皇父了,那是否可以据此说明多尔衮与孝庄之间存在什么暧昧关系呢?
显然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也曾有统治者称德高望重的大臣为“父”,如“尚父”、“仲父”、“亚父”等,但这只是对大臣功劳的认可,并无父子之实。周幽王在位期间,也曾称手下的宠臣为“皇父”。多尔衮为大清做出了什么贡献?让偏居一隅的王朝定鼎中原,这样的功劳换来一句“皇父”完全在情理之中。
至于张煌言所写的“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更不能作为佐证。
张煌言何许人也?
他是南明大臣,行走在反清复明最前线的前朝忠义之士,他嘴里说出来的祝词也能成为证据吗?
参考资料:
【《清史稿》、《满文老档》】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9756.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