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射手(古今弓箭历史)
导读:古今弓箭史话 传说弓是羿发明的。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万民皆喜。后羿被人们尊为箭神。黄帝战蚩尤于涿鹿,纯用弓矢以制胜。
古今弓箭史话
传说弓是羿发明的。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万民皆喜。后羿被人们尊为箭神。黄帝战蚩尤于涿鹿,纯用弓矢以制胜。弓箭之第一人为挥;考工记:古传黄帝臣挥作弓,荀子则称倕作弓,而山海经则谓少皞生般,是始为弓。古代十大名弓:第十龙舌弓、第九游子弓、第八神臂弓、第七灵宝弓、第六万石弓、第五震天弓、第四射雕神弓、第三霸王弓、第二轩辕弓、第一落日弓。弓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工具之一,利用竹、木、牛角、兽筋弹性,将箭矢投射到远处杀伤野兽。
在中国乃至东方世界,不论是中原汉族还是北方游牧民族,骑兵武器排第一位的几乎都是弓箭,在弓箭制造工艺达到高峰的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尚武时代,国君都亲自作战鄢陵大战楚王被射瞎眼,当时贵族子弟以习武为荣;穷学文富学武,儒家六艺中将御、射列为必修项目。春秋时赵国邯郸青年纪昌从小就梦想成为天下第一神射手。于是拜名射手飞卫为师,飞卫告诉他,学射箭首先要学会不眨眼,能睁着眼睛睡觉,还要能把小的看成大的。纪昌回家里盯着织布机的梭子练习眼功。两年后练就不眨眼的功夫,睡觉时可以整夜不闭眼睛,他还用头发系虱子吊在窗口,成年累月观看,终能把虱子看成马样大。于是飞卫收纪昌为徒,十分赞赏他的射技,称纪昌为天下闻名的射手。但纪昌对此并不满意,一心要成为天下独一无二的神射手。他后又与师父较量,依然不能胜过师父。飞卫告知峨眉山上有位老人甘绳箭术高超,与自己相比真有天壤之别。纪昌就去拜甘绳老人为师。老人告诉他,使用弓箭这只不过是“射之射”而已。说罢,老人不用弓箭,却使苍鹰落地。甘绳告诉纪昌,这才是不射之射。纪昌在甘绳处学艺九年后,终参悟得道回到邯郸飞卫才称他为真正的天下第一射手。至为为不为,至言为无言,至射为不射,不射之射。其深意是度的把握。出自古代典籍《列子》
春秋时代楚国人养由基练就一手好箭法,春日他站在距杨柳树百步的位置,一箭射穿一片树叶。在喝彩中连射百箭,箭箭都穿叶而过。留下百步穿杨成语形容极好箭法。
公元前三世纪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中国进入马上时代。
汉代名将李广的胳膊很长称猿臂善射。开弓目标必中被赞为飞将军。隋朝的长孙晟、唐代称万人敌的李晟、靠弓箭攻下曹州城的王栖曜、王武、南霁云、高骈能在百步之外射杀称一箭双雕、五代的李克用是历史上的神箭手。
远在欧洲弓是非常适合远距离射击与偷袭。只要有廉价的弓,一个农民几乎不需要训练,就能杀死一名身披重甲的贵族骑士,“最低贱卑怯的手可以夺走最英勇高贵的生命”。欧洲骑士团多次要求教会禁止使用这种“懦夫的武器”。
十字军东征使十字弓在欧洲威名远播。1191年狮心王理查用十字弓击败萨拉丁的阿拉伯骑兵,数年后,理查亦命丧无名氏的十字弓下。14世纪的瑞士尚在奥地利人的奴役之下。奥地利总督为了宣示自己的权力,将自己的帽子挂于闹市,令路过的瑞士人向帽子鞠躬。一个肩扛十字弓的农民却拒绝鞠躬,因此连同他7岁的儿子也一同被捕。总督命人在孩子头顶放一苹果,然后让这个农民在80步开外用十字弓射,如射中苹果则免罪。农民竟然一箭射中苹果,甚至还举着另一支箭说,如果不幸射中孩子,即以此箭射杀总督。总督大怒,令手下抓住这个农民,结果被农民一箭封喉,遂后这个农民率领瑞士人赶走了奥地利统治者,十字弓使瑞士摆脱奴役,走向独立和自由。这个农民就是伟大的威廉•退尔。《威廉·退尔》是罗西尼创作的第三十八部歌剧,同时也是最后一部歌剧。这部歌剧一举奠定了罗西尼在意大利音乐家中的地位。
英法两国由于诺曼底领土纠纷及王位继承等问题,在1337年拉开史称百年战争的序幕。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克莱西一役,英国的长弓兵以壕沟与尖木桩为掩护,以极其微小的代价,消灭6000名法兰西重骑兵。13世纪末直至16世纪末长弓是英国高效的武器,赢得胜仗,以少胜多转败为胜。长弓长5英尺1.5米左右,有的长达1.8—2米,比欧洲的4尺弓要长。弓背由一条完整的木材弯制而成,上好的弓用紫杉木制作,坚硬极而弹性。原料出自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沿岸,如意大利、提尔、克里特岛等地,尤以卡斯蒂里亚的为最。长弓相对于其他远程武器相比,射速更快,射程更远,穿透力强。对长弓手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
英法百年战争末期,本快战败的英军,因为获得用紫杉Yew制的长弓,在英王亨利五世领导下,于阿金库尔战役中扭转劣势。英法两国打打和和,到1415年前在法军的蚕食下,英军节节败退,仅保留法国西部沿海5个港口。但当时英军的最高统帅为英王亨利五世,他12岁就成为骑士,此后东征西战,在一次战役中面部中箭,亲自体验长弓的威力从此加强英军的长弓部队。
在1415年9月的法国西北部哈福娄围攻战中,英军伤亡4000人,使亨利五世不得不率领剩下的5000长弓手、900骑士撤退。一星期后,亨利五世陷入绝境,部队被伤病饥饿折磨着,并在阿金库尔被3倍以上的法军合围。他曾想和法国人谈判,但遭到拒绝。
由于英军大多由平民组成,法军多数由贵族组成,在阶级对立十分严重的中世纪,法国贵族很瞧不起平民阶层的英军长弓手。高傲的法国贵族放言:“要把这些英国农民的食指与中指切下来,让他们永远没法用长弓!”
10月25日清早,战斗打响。在战前亨利将法国人的狂言说给手下听,告诉他们:“跑不掉了,要想保住食指和中指,就要拼命!”英军率先推进到长弓有效射程内,把木桩固定好以拦阻法军骑兵把阵阵箭雨射向法军。法军第一线重骑兵开始冲击,但厚重的盔甲在英格兰长弓下不堪一击。法军好容易冒着箭雨趟过泥沼,到近处却发现还有木桩挡路。第二线的重步兵上来了,但溃逃的己方骑兵把阵形冲得七零八落,频繁射来的箭雨不停。冲到英军面前,法军长戟已发挥不了作用。当英军长弓手们放下弓箭,操起匕首斧头加入战斗后,法国人终于战败。第三线的新兵被惨烈的场面惊呆四散逃命。此役法军损失过万,大小贵族战死5000多,皇室总管阵亡,大元帅则被俘。亨利五世下令处死所有法军战俘,面对昨天不可一世,今却成为俘虏;英国长弓手们得意地伸出右手两根手指,向法国的贵族们炫耀:“不是想砍掉手指么,看到吗?!我们的食指、中指完好无缺。”See,we can still plug the yew! Plug yew!自此胜利V字手势开始流传。
二战爆发后,西欧各国相继沦陷于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下有个叫维克多的比利时人,利用电台以不列颠上校的名义,每天从英国对比利时广播,号召同胞们奋起抗击德军。1940年末,他提出以“V”表示胜利的意思,呼吁人们在德占领区广泛书写字母“V”,以示对抗战的坚定信念。几天之内,比利时的首都、城乡街道上和墙壁及电线杆上,到处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V”字,就连德军营房内也频频出现。很快“V”传遍欧洲,伸出手指表示“V”表示出团结一心、反抗法西斯的决心。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公共场所露面时经常作此手势,使得V字手势更具有不朽地位。丘吉尔在敦刻尔克撤退成功之后向国民摆出的手势广为流传。在征服法国时一位法军士兵摆出这个姿势,德国人砍掉他的手指。法军士兵双手摆成个V的姿势,所有在场的战俘的手臂都摆成V。
但丘吉尔在1941年的一次演讲时,曾经掌心朝后,对着英军作V字手势引起很大争议。撒切尔夫人在1979年嬴得大选之后,也重复丘吉尔所犯过的错误,将自己的手背对着群众,比划出V字手势。因为在中世纪西欧的许多地区,这个手势暗指对方因妻子红杏出墙而“戴绿帽”,所以作这种手势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误会或羞辱。在南东欧,掌心向自己的“V”手势则意味着对方有着魔鬼一样的犄角。
古代弓箭手的箭囊大部分也是悬挂在腰间右侧是反着悬挂的,开口朝后箭羽斜着向上朝后。开口相反称为反向箭囊。反向箭囊在射箭的时候,人无法看到自己的箭杆,只能顺手回身去摸箭,然后抽箭,而且很难知道自己所剩的箭只数量。正向箭囊则可以直接看到箭杆,一眼就能看清所剩的箭只数量。反向箭囊的抽箭动作,是右手拿着箭杆的中间甚至下端抽出,而射箭需要将箭尾凹槽卡入弓弦上固定的搭箭点,所以抽箭之后,右手移到箭尾搭箭较麻烦。正向箭囊抽箭可捏着箭尾抽出直接搭箭。反向箭囊的抽箭,是手持中间甚至下端抽出,反向箭囊抽箭之后,要将右手移动到箭尾端,进行搭箭动作。
正向箭囊箭羽斜着向上朝前,在向前跑的时候,迎面来的风吹在箭羽上,会形成不稳定的阻力。马背上气流复杂,箭杆、箭囊乱晃。反向箭囊箭羽斜向上朝后,角度似鸟的飞翎,迎面吹来的气流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向后的力,不仅不会乱晃,而且这个向后的力还会让箭囊更为稳定。古代骑射乘马飞驰,箭杆难免会受不住颠簸,如果顶上逆风,风太大了也许会将箭直接刮飞。古代的骑射箭囊中放置毛毡,对箭形成一种挤压力使箭稳定。
隋唐至宋有种被称胡禄的箭囊。亦作胡簶是受西域的影响适合骑射的箭囊,开口却朝前。胡禄箭囊长可将箭整个放入,箭头在上,箭羽在下,便于选择箭头进行射击。胡禄箭囊造价昂贵,宋之后被挤压式的反向箭囊所取代。
满族八旗子弟于弱冠前,照例要到本旗弓房锻炼拉弓由“一个劲儿 ”二十市斤拉力循序渐进为“二十个劲儿”甚至“三十个劲儿”200-300公斤的拉力满人拉弓力量所需极大,满人大都有扳指。
蒋 东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9806.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