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缠足(中国女子裹小脚,外国人怎么看?西方的审美观是如何评价的?)
导读:说起戊戌变法,很多人都不陌生。作为晚清知识分子的一次伟大尝试,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促进了我国近代的发展。 清朝自乾隆皇帝之后,已逐渐由盛转
说起戊戌变法,很多人都不陌生。作为晚清知识分子的一次伟大尝试,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促进了我国近代的发展。
清朝自乾隆皇帝之后,已逐渐由盛转衰。步入十九世纪后,更是江河日下。同科技强盛的西方列强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意识到西方的强大后,满清的许多重臣才开始向西方学习。朝中重臣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开展了洋务运动,想要重振国威。
可是,治标不治本,洋务运动对于局势的挽救,仍然收效甚微。甲午战败后的清朝,风雨飘摇,人心不稳。日本版图狭小,清朝向来不屑一顾。可是,这样的一个弹丸小国,却将大清引以为傲的北洋水师打的全军覆没,甚至,兵临城下威逼清朝签立了城下之盟。
《马关条约》签订后,民众刚刚燃起的“洋务兴国”的信心,已荡然无存。积贫积弱的国家将何去何从,朝野上下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痛定思痛,穷则思变。在众多维新进步人士的倡导下,光绪皇帝决定实行变法,以富国强民。
维新派的主张有很多,变经济、变文化、变思想、变政治,维新派的变法可谓是轰轰烈烈。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维新派对妇女的裹脚问题,也极为关注,甚至,还成立了一个“不缠足会”。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裹脚,也叫做缠足,是我国封建社会一种落后的做法。主要是强行束缚女子的脚,阻止其生长,以适应封建社会变态的审美观。这个行为,据说是出自五代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向来喜欢小脚,于是,令自己的爱妃窅娘缠足,然后,跳舞给自己看。
进南唐宫,李煜单独召见,见其卷发、高鼻、浓眉、长睫,双目深凹而顾盼有情,当即为其取名“窅娘”。窅娘缠足后,舞姿更加优美。从此以后,李煜更加推崇小脚了。皇帝的喜好,旁人自然不敢违背。于是,缠脚便在我国流传开来。
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梁启超、康广仁等进步人士成立了不缠足会,号召妇女行动起来,不再裹脚。等到戊戌变法全面开展后,不缠足会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变法期间,近百个学会在国内成立。但是,不管哪一个学会,都没有不缠足会火爆。
在维新派的倡导下,清朝社会从上到下,都掀起了一场“不裹脚”的热潮。无论是朝廷重臣张之洞,还是读书的秀才,都将宣传不裹脚当成了十分重要的事情。民众如此热情,维新人士就更不用说了。当时,维新派的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创办了影响极大的《时务报》。
在《时务报》上,隔三差五就有宣传不缠足运动的文章。在那样一个救亡图存的时代,有志之士,都在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奔波着。缠不缠足,本是女人的事情。但是,宣传不缠足的,大多是男人。那么,女人缠不缠足,他们为何如此重视呢?
其实,当时的维新人士,对此事有着深远的考虑。封建王朝自秦汉一来,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清朝末期的时候,虽然已经面临着不变不行的局势,但改变律法,改变体制,谈何容易。强行维新,无异于揠苗助长。况且,民众接受新思想,总要有一个过程。
而废除裹脚陋习,既可以让民众接受新思想,又能改善国人在西方人眼中的印象。近代以来,国人向外国展览中国特色时,无一例外地展示了我国妇女的小脚鞋。三寸金莲在某些嗜好小脚的国人眼中,或许是美丽的象征。但在外国人看来,这是非常野蛮的行为,是对女性的摧残。
随着西方思想的涌入,国人的观念开始变化。维新人士将裹脚看做是猥贱之事,普通民众的态度虽没有这么强硬,但很多人也不再以此为荣了。来中国传教的外国传教士,基本都反对裹脚。民众们对传教士的很多思想大加抵制,但几千份反对书中,没有一条是关于裹脚的。
看来,晚清民众经过反思,也意识到了裹脚行为的错误。提倡废除裹脚的维新人士,在顺应时代潮流的情况下,也对民众的思想进行了解放。因急于消除这种封建印记,维新派成立了“不缠足会”。虽然,这种做法有些矫枉过正,但也让维新变法中,多了一种妇女解放的味道。
而且,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大范围地以西方审美观来看待自身。对于社会进步,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所以,维新人士提倡的,不只是不裹脚,其用意,还是为了更好高地引进西方思想。
满清封建王朝被推翻后,孙中山正式下令禁止缠足。到了“五四”时期,缠足更成为各派革命运动和激进分子讨伐的对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缠足对妇女的摧残和压迫。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才真正消灭了小脚,中国的妇女才得到了一个彻底的解放。
参考资料:
【《维新运动》、《时务报的“不裹脚”热潮》】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50552.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