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群芳过后西湖好(「每天一首唐诗宋词」(附集字、朗读)宋·欧阳修《采桑子》)

导读:宋·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书法

  宋·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书法作品

  【注释】

  ①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南卓《羯鼓录》作《

  凉下采桑》,属“太簇角”。此双调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为之。《尊前集》注“羽调”,《张子野词》入“双调”

  。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②群芳过后西湖好:群芳过后:百花凋谢。西湖:指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西湖。

  ③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④濛濛:今写作“蒙蒙”。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⑤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⑥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去:离开,离去。

  ⑦春空:春去后的空虚寂寞。

  ⑧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翻译】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作品简介】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组词《采桑子十首》的第四首。此词写暮春依栏观湖游兴之感,描写了颍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洒的风姿,词人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闲适之情。上片写暮春之景,下片言众人归去之静。全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词以细雨双燕状寂寥之况,于落寞中尚有空虚之感,文字疏隽,感情含蓄。

  

  【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这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到颍州。暮春时节来到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这是词人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色,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前后两结,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公元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赛大家集字帖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5201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