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氏国在哪里(张掖民乐永固古城:月氏人在祁连山下的神秘国都)
导读:永固古城遗址 现存的古城遗址 清代永固砖塔 修筑古城墙的痕迹 永固玉皇庙遗址 昭武故地的半个城遗址 散落在八卦营遗址的汉代瓦当碎片 月氏人牧马故
永固古城遗址
现存的古城遗址
清代永固砖塔
修筑古城墙的痕迹
永固玉皇庙遗址
昭武故地的半个城遗址
散落在八卦营遗址的汉代瓦当碎片
月氏人牧马故地——马营草原
坐落在张掖市民乐县童子坝河边的永固古城,曾是月氏族的都城。汉初曾是匈奴单于王的避暑之地,故又叫单于王城,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永固城已是繁华落尽,但它在河西走廊乃至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的影响永远不可磨灭。
“永世坚固,固守城池”,但在几千年浩荡时光的冲刷之下,如今的它又是什么模样呢?
每年的这个时节,正是河西走廊最宜人的季节。天高云阔,百花争艳,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也正是出大片的好时机。
行走于河西走廊,几乎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在镜头中捕捉的不仅仅是绝美的风景,还有探寻这广袤的土地之上,曾经的风云过往。
祁连山贯穿冰川融雪带来声势浩大的河流,有这么一座古老的城,它坐拥祁连山侧,河水穿流而过,就这样静静地耸立了千百年。虽然现在它已繁华落尽,但它苍凉的废墟之美仍然吸引着有心的人们去寻找它。终于,在7月中旬的一天,记者从兰州出发,踏上西行之路,直奔它而去。
它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永固古城。
永固古城,坐落于张掖市民乐县东南向的永固镇,距离县城直线距离12公里。初听它的名字,含义从字面上就能猜到一二,“永世坚固,固守城池”,但在几千年浩荡时光的冲刷之下,如今的它又是什么模样呢?
正是农历的六月,河西走廊的天气仍然是早晚凉透、中午晒透的特点。随着越向西行,海拔便也逐渐升高,正午时分还是艳阳高照,可是随着太阳渐渐西沉,天空中云层便开始变厚了。“天黑前进店”,奔波在长途中的人们都谨记这一条。终于,在天色麻黑时,在民乐县城,记者见到了民乐县委宣传部的陈应民副部长。
民乐县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段,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分山地和倾斜高原两大类。县境东与山丹、永昌二县接壤,南与青海省祁连县、门源县相连,西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交界,西部同张掖市甘州区毗邻。
说到民乐,自古这里就有着悠远的历史。早在五千多年前,先辈们就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这里曾以广袤的天然牧场和险要的军事重地闻名遐迩,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西汉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第一次远征河西匈奴,东晋法显西行求法,即经民乐;大业五年(公元前609年),隋炀帝“西巡”途经民乐,并召开了举世闻名的万国会议;洪水河、童子坝河、大堵麻河、海潮坝河、酥油口河5条主要河流纵贯南北,水草丰美,是古代游牧民族迁徙、驻牧之地。
热情的陈应民听闻记者要去寻找永固古城,自是高兴。但是他有些许犹豫地说:“永固古城名气是很大,但只怕是现在去找,留存下来的遗迹已然不多,曾经的古城模样怕是难以再现了。”
一丝担忧渐上我们的心头,即使这样,也要去看看,兴许能从中发现一些新的线索。
约定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动身,由陈应民作为向导,陪同记者一起去寻找千百年前的永固古城。
永固古城,只剩下西北一隅的断壁残垣和孤立于湖边的清代土塔,似在证明着古城昔日的辉煌
次日一大早,记者一行从县城出发,沿着712国道驶向永固镇。晴空万里,正是野外采访的好天气。
路程不远,在712国道有直通永固镇的岔路口。虽说是乡村公路,路虽窄但却都是硬化过的,笔直通畅。
一排排高大密集的杨树,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在小路两边,透过树干的缝隙望去,油菜花开得正艳,各类中药材,小麦早已经打浆成熟,等待着收割,大片大片平坦的农田,一直连到了天与地的交际线。
进入小路就进入了永固镇的地界,没走多远,就看见有几位老人家正在路边抽烟谈天。顺势看去,在一片麦地里有一墩土墩,就那么孤零零地立着。“那个土墩,曾经是古城里面民居的院墙。”老农说。一听这样,我们立刻拨开庄稼,踏过地垄走近去看。
残留的墙体只有一米多厚,但还是依旧能看出原本它可能厚达三四米或者更多,可见当时宅院的气派。
告别老人们,我们沿着小路继续前行到达镇子中心。干净整洁的街道,家家户户的门前都种着花朵靓丽的农作物来装饰。正是正午时分,一天当中暑气最为炎热之时,街道上没什么人,估计大多都在午休,准备下午的劳作。四周静悄悄的,只有太阳在炙热地烤着照在地上的我们的影子。
穿行在农舍间,寻觅古城墙的踪迹,奈何无果。忽见一位老者,急忙上前去问。原来,古城的遗址在镇子边,人们为了保护它们,将农舍盖在了远离古城墙的地方。
留存的古城墙,大约有二三米高,是古城城墙的一个角,建在一片开阔平坦的台地之上,周围是绿油油的农田。
一层层人工夯筑的痕迹清晰可见,告诉现在的人们,这不是普通的土墩,这是先民们仅靠双手修葺而成的城。当年为修筑古城而搭建的栈道、木椽的孔道依旧保留在城墙上,或大或小,或高或低。
陈应民说,有考古专家根据永固古城留下来的遗址估算,永固城原城南北长约应为1600米,近方形,面积2.1平方公里,城垣夯筑而成,墙基厚8-10米,高达9米,墙外设有护城河。城内偏北筑有东西向土垣一道,把城分为南北两城,当地群众以其形状如算盘便称为“算盘城”。曾经雄伟高大,商贾纷纭而至,繁华一时的永固古城,现在只剩下西北一隅的断壁残垣和孤立于湖边的清代土塔,似在追忆着古城昔日的辉煌。
我们找见了这座清代砖塔,它飞出的塔檐下,挂着铜铃。河西的风很大,此刻也不例外。仰头望天,蓝得没有一丝云朵的天际,包容着塔尖,只剩下耳边呼呼而过的风声和缓慢低沉的铃声。
陈应民说,与永固古城隔河相望的便是八卦营汉墓群,其规模之大,堪称河西之最,当年那些战功卓著的戍边将士,战死或病老而死后,便与家人同眠于此。大家登高远眺,但见古冢累累,坟草萋萋,一眼望不到头,先人们似乎在诉说着当年金戈铁马的征战故事。
据发掘考证,这些汉墓多为二室墓或多室墓,墓壁上彩绘着动物或放牧、征战、狩猎、耕作及日月星辰等图案。这说明当时的戍边将领都携带家眷,也说明当时已将戍边与放牧、屯田自给自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为促进边疆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壁画及出土的钱币、陶罐、木马、弓箭、弩机、铜镜等文物来看,这一墓群埋葬着西汉武帝至东汉光帝刘秀几百年间的戍边将领及其亲眷。
从八卦营汉墓的考古发现,也能佐证永固古城的盛衰变迁。
此时“东胡强月氏盛”,曾霸气凌人的匈奴夹在这两大部族之间,只能俯首称臣,小心翼翼地与他们修好
永固古城的兴盛,第一个历史节点就是与大月氏有关,月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古代游牧民族,匈奴发迹,汉通西域,佛教东渐都与它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在秦代,中国北方为东胡、月氏和匈奴占据,此时“东胡强月氏盛”,后来曾霸气凌人的匈奴这时候夹在这两大部族之间,只能俯首称臣,小心翼翼地与他们修好。
远在新石器时代,月氏人已经开通了“玉石之路”,将新疆和田的玉石驼运至尧舜的都城交易,换取中原的丝绸,这种原始的贸易历经夏、商、周三代,一直没有停止。
作为曾经月氏国的都城,如今的永固古城虽然只留存了一段古城墙,可是漫步在城墙边,细腻的土层与厚重的墙体完美融合,会让人不禁发出惊叹,在猎猎而过的风声中,微闭双眼,仿佛能够听到月氏人在草原上放歌欢唱。
到了春秋时期,月氏人的活动范围大大拓展,向东直到陇西,与秦国建立物物交换关系,成为秦与西方各部族货物流通的中介。战国时期,西域各国的商队千里迢迢到达昭武城,将中原的丝绸运往西方,可以说是开通了最早的丝绸之路。战国后期,月氏的势力如日中天,已有“控弦十万”之众。它一举击败另外一只活跃的少数民族乌孙,尽占了河西地区。这时的月氏主要的活动范围在河西走廊张掖到敦煌一带,永固古城作为月氏东城,与临泽昭武城(月氏西城)遥遥相望,成为月氏人引以为豪的双璧。而在这片广大的区域,水草丰美、牛马蕃息,使得月氏的势力空前强大。
然而月氏这支号称横扫草原的马背上的民族,却在与匈奴的角逐中最终败下阵来。在秦末汉初,匈奴逐渐强大起来,不仅对月氏,继而对刚刚建立的西汉政权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在公元前209年单于将长子冒顿送到月氏为人质,然后突然引兵而攻,意图借刀杀人,让他喜爱的小儿子继承自己的衣钵。没想到冒顿却匹马逃回,最后杀父自立。
冒顿单于属于不折不扣的牛人,他曾围困刘邦于白登山,让雄才伟略的汉高祖不得不走“夫人路线”,买通冒顿阏氏才狼狈脱逃。打得西汉政权把和亲变为国策后,冒顿单于空出手来开始拾掇曾让他差点蒙受杀身之祸的月氏,公元前177年到公元前176年,匈奴持续攻击月氏,月氏实在受不了这样的摧残便迁徙去了伊犁河流域,还有一些跟不上西迁队伍的老弱病残,留下来进了南山(祁连山),历史上称这一支为小月氏。到了西汉文帝时,大月氏再次受到匈奴的打击,又继续西迁到阿富汗境内的阿姆河,击破大夏,建立了大月氏国。月氏西迁之后,永固城成为匈奴单于城。
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约大月氏夹击匈奴,但远离故土的月氏人却似乎已经忘却了这段家国之恨,此后,张骞被单于拘获滞留的地点就是此城,而一代战神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兵河西,大破匈奴也是在此城。
两汉之后,河西走廊在历史上的热度并没有冷却下来,之后曹魏十六国时期这里活动着鲜卑人、氐人、羌人、卢水胡人、龟兹人、西域胡人、中亚粟特人等众多的民族。到了隋唐五代宋时期,吐蕃人、吐谷浑人、仲云人、温末人、蔡微人、于阗人、吐火罗人、粟特人、回鹘人、突厥人等都曾生产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河西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互动融合,形成了那个时代推动历史车轮的先进文化。
而永固古城一再变化着自己的名字:前凉王张祚在此置汉阳县,又置祁连郡。北凉时叫赤泉,北魏时称赤城戍,西魏则谓之赤城,北周又改为赤泉,隋朝时名为赤乌镇。
唐时为回鹘牙帐,西行求经的唐僧也曾住过此城。
而就在永固镇子中心的玉皇庙中,就塑着一尊玄奘像。
提到山丹的焉支山下隋炀帝举办“万国博览会”,实际上这是一个含糊的说法
正因为河西多民族生活的多彩画卷及其经济的富庶,隋朝时的永固古城熠熠生辉。被西域人看作是河西走廊上的另一个长安,很快它将迎来一位尊贵的客人——隋炀帝杨广。
站在古城墙顶,陈应民说,其实还有一个历史事实要为永固古城正名。公元609年夏天,河西走廊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空前盛事:大隋帝国的皇帝亲临河西走廊,西域二十七国郡主使臣都来觐见大隋天子。坊间人们多说,隋炀帝召开的这次彪炳史册的“万国博览会”是在焉支山召开的,其实不然。山大沟深的焉支山,是没有较为平坦开阔的地方供二十七国的郡主使臣下榻,从客观环境来看可能性并不大。其实,真正召开会议,供隋朝天子接见使臣的地方正是离焉支山不远的永固古城。在地理位置上焉支山在永固城东侧,选焉支山下大会西域诸国郡主使者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永固城商业物资便利的条件,二是焉支山下夏季水草丰美。
没有永固城的依托,举办这样的盛会几乎没有可能。在隋代,永固城已经属于国际化的都市,政治经济文化已经高度繁荣,杨广出扁都口后的第一站下榻就在永固城,焉支山当时只是永固军士放马的一片草场。在“万国博览会”期间,西域各国郡主使者也都云集永固城。
正如美籍汉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所说:“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长城重新得到修缮,政府开凿了大运河,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为炫耀中华盛世,大隋天子杨广还决定在焉支山下举行商品贸易博览会。夏日的河西走廊旌旗蔽日,流光溢彩;永固古城风云际会,万邦来朝。这是中国文明史上的创举。
杨广的队伍旌旗浩荡,河西走廊州府衙门黄土铺地,清水撒道,沿途门宅树木披红挂绿,妇女儿童盛装打扮,臣民士庶锦绣服饰迎接大隋天子的到来,河西走廊成了花团锦簇的喧闹世界。而西域及西亚、波斯的商人云集永固一带,陈列出他们最优秀的特色商品进行互市贸易。
杨广在这次西巡中也感慨无限,写下了千古名篇《饮马长城窟行》,读起来相当霸气:在祁连山扁都口外的永固城下榻,“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炀帝虽为一代昏君,但在这件关系到国家统一、边陲安定的大事中的表现是应当肯定的。在中国历史上,能亲临西北边陲,并举办如此盛大活动的帝王,也只有炀帝一人。杨广作为隋朝第二位皇帝,他西巡河西走廊,在外交上主张了封疆帝国众邦臣服的朝贡体制。各藩属国奉隋朝为宗主国,定期朝贡,各国和平相处。如果有国家不愿意臣服,必要时隋朝会采取战争的手段威服之。如果有国家侵犯另一国,隋朝为了维护朝贡体制会帮助弱国击败强国。如果各国臣服隋朝,隋朝也给予优惠回馈。在这样的外交理念下,隋朝政权出现了万邦来朝的恢弘局面。
大隋天子君临永固,首开世界万国博览会先河,使这座千年古城大放异彩。直到唐安史之乱后,永固城先后成为吐蕃和回鹘活动中心,西夏时又为甘州回鹘临时都城,元明时永固城复称为单于城,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城池,定名永固城,辖甘州城守营、山丹营、洪水营、大马营等。人类历史已经进入了新的千年,虽然如今的永固城已是繁华落尽,但它在河西走廊乃至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的影响永远不可磨灭。
文/图 记者 周言文 刘小雷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52293.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