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不问苍生问鬼神(《论语》思想论(66)|不问鬼神问苍生)

导读:□赵宗符  11·12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解:子路问服事鬼神的方法。孔子回答说:“未能服事活着的人,怎么能

  □赵宗符

  11·12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解:子路问服事鬼神的方法。孔子回答说:“未能服事活着的人,怎么能去服事已死去的人变成的鬼?”子路又问:“我大胆地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生的道理还没搞懂,又怎么能明白死的道理?”

  孔子不谈过高之理,不关切虚无缥缈之事,重视人间生活,注重把人活着的时候过好,要求把实实在在的事情做好了,再去想那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这既是一种理性主义又是一种现实主义。在政治上,就是天下苍生重于鬼神。我们看现在一些抓起来的贪官污吏,他们沉醉于大师、迷信、风水等等,在党和人民给予的位子上,不是去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困难问题,而是去求神拜佛以保佑自己个人的利益能够得到满足,这就是未能事人却去事鬼,其精神境界去孔子很远。

  11·13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解:闵子骞在孔子身边,恭敬、正直的样子;子路很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轻松、快乐的样子。孔子看到学生们的不同表现,不由得乐了,但他又说:“像仲由这个性格,怕是得不到好死吧。”

  什么样的性格,表现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即使在一些很小的细节上也可能如此。闵子骞德行出名,比较注重一言一行,所以陪老师讲话也恭敬、严肃。而子路性格比较急,做事风风火火,又天不怕地不怕,所以陪老师谈话也是一副愣头愣脑的样子。这样的性格,勇敢、不知变通,遇到危险很可能会受到伤害,所以孔子看到弟子们的表现很高兴的同时,又点评了子路一句,有点半开玩笑的意思。但是没想到,后来子路在卫国打仗的时候,因在强敌面前还要正正自己的帽子,结果被对手得机砍成了肉酱,应验了这句话。性格即命运。

  11·14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解:鲁国要翻修长府。闵子骞评论说:“照着老样子下去怎么样?为什么一定要翻修呢?”孔子听了以后表扬说:“这个人平时不大说话,但一开口说出的话就说到点子上。”

  儒家要求统治者要勤俭、戒奢,闵子骞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所以受到了孔子表扬。

  11·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解:孔子说:“仲由的鼓瑟技艺为什么是出于我的教育呢?”学生听了都看不起子路(仲由)。孔子就又说:“仲由的技艺已经入门了,只是还未到家。”

  子路是孔门的武夫,大约搞文艺并不特在行,于是受到了孔子的讥评。为此同学们都看不起他,孔子只好重新评了一下。现在一个班的学生也有这种情况,老师批评了那个学生,那个学生可能会受到同学嘲笑,压力山大。

  11·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解:子贡问老师:“子张和子夏这两个人,谁更好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有些过分,子夏有些达不到。”子贡说:“那么子张强一些了?”孔子说:“过分和达不到同样不好。”

  这节子贡和孔子的对话,鲜明地表达了孔子所推崇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既是孔子的价值观又是他的方法论,同时也是他的本体论。他认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最稳定持久的存在状态就是中庸,这也是最有价值、有意义的状态,而解决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用中。这节对话就是把中庸之道这一普遍性,具体地体现在对人性格评价这一特殊性上。子张与子夏是孔子的两名出色弟子,子张性格比较激切威猛,做事强硬;子夏则文质彬彬,做事柔和。孔子认为子张有些过分太强梁,而子夏则有些太阴柔,这两种性格都不好。好的性格应是符合中庸之道,把强与柔、原则性和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这种修养方法已有辩证法的萌芽。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52446.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