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发髻(清朝人的发型真的是阴阳头?别被电视骗了,他们的真实发型是这样)
导读:综述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清朝人非常具备时代特色的发型。清朝男人要留长辫子,不但要把辫子往后梳,还得把前面的头发全都剃掉;一边无毛一边长辫,看起来简
综述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清朝人非常具备时代特色的发型。清朝男人要留长辫子,不但要把辫子往后梳,还得把前面的头发全都剃掉;一边无毛一边长辫,看起来简直和“阴阳头”没什么两样。
但实际上,这种头型是在经过艺术加工后呈现出来的模样,清代真正的发型可不是电视里面的那样,大家别被电视骗了。
满清入关强行要求汉人剃辫公元1644年,随着最后一位明朝皇帝崇祯上吊自缢,结束了明代276年的统治历史,清军入关取代明朝,在中原大地上建起了新的政权。
每当王朝更替,国家动乱,原有的社会结构就会被打乱,连带着各种经济文化也会出现不小的变革,清初也是如此。
那顺治皇帝在入关后都对汉人做了哪些要求呢?
别的不说,先给全天下的汉人剃个头!
满族人发源于白山黑水,他们祖上以捕鱼打猎为生,过得都是马背上的生活。所以满人在发型上和中原有很大不同,前头剃发后头结辩,此举是为了满人在穿山越岭时头发不被树枝缠上。
而且这盘辫还有另一大好处,白天在头上不担心辫子会乱,晚上解下来还能当枕头,这果然符合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
而在汉文化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不能轻易动,即便是战死沙场,也一定要带一缕头发回来,讲究“魂归故里、入土为安”。
满人入关后接受了汉文化,但也因此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必须剃辫!
剃头、编辫代表了满人对汉人的征服,眼下既然中原政权已经易主,就必须要按照满人的规矩来。那些反抗的汉人被扣上“逆贼”的帽子,严重者直接杀头,不给你丝毫辩解的机会。
所以在满清统治中原的200多年里,汉人对“留辫”这种陋习一直有不同程度的反抗,更是有无数汉人因此而人头落地。
但陋习就是陋习,这种盘辫的方式对身处中原的汉人没有一点儿好处,除了能象征满清政权的影响力,似乎也没有其他价值了。
清初满人对汉人的领导都有“奴化”思想在里面的,就拿剃辫来说,满清政府推出了严格的“剃辫令”:所有民间男子必须以满人装束为标准,除去头顶正中的一股发丝,余下的头发都需要剃干净。
留下的头发编成小辫在后背上自然垂落,而且这小辫也有讲究,其粗细程度必须要刚好穿过铜钱中间小孔,否则就是不合格!这也是我们口中所说的“金钱鼠尾”。
那如果有汉人留辫不合格怎么办?会有清兵定期抽查,但凡抽到不合格者,直接处斩,不给任何辩驳的机会。
剃辫文化在清朝的发展在这种“厉法”之下,即便汉人心中有千百个不愿意,但迫于满人的强权仍然得乖乖照做。我们后人从诸多影视作品中也能看到满人要求的发髻,客观来说:实在是太丑了!前面光溜溜,后面留小辫,这看起来和“阴阳头”差不多,实在不符合汉人的审美。
那当时满人要求汉人剃辫就是影视作品中“阴阳头”的样子吗?这个还真不是!
满清统治中原268年,这两个世纪的时间里民间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在向前发展,发髻文化自然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而我们看到的“阴阳头”,实际上是晚清文化的产物。
在满清最初入关时,全都是以“金钱鼠尾”来要求汉人的。鼠尾大家都知道有多细吧?所以最初汉人的头上几乎是光秃秃的,一根很细的小辫从头顶向下搭拢下来。
这怎么感觉还没“阴阳头”好看,难怪清初时发型遭到了汉人的集体抵制,实在是太丑了!汉人接受不了自己便丑陋的事实。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头顶的发髻,满清统治者还要求汉人胡须只能留上唇的十根左右,这在当时不知道有多少人抵触。但伴随着成千上万的汉人因此而死,金钱鼠尾还是敲定下来了。
到了清中期后,满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相融,外加上统治者对发髻的规定也有所放宽,“金钱鼠尾辫”逐渐演变成“金钱猪尾辫”、“金钱牛尾辫”,说白了,就是前面光秃秃的不变,后面的小辫子越来越粗。
原本辫子粗细能够一钱大小,现在至少有4-5钱这么大;胡须方面也没有严格要求了,汉人们终于可以续起浓密的胡须了。
到了清代后期,也就是从嘉庆年间开始,男子的发式逐渐演变成将顶发四周边缘只剃去寸许,而中间保留长发、分三缕编成辫子一条垂在后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阴阳头”。
到这里为止,满清关于剃辫的文化再也没有了发展,因为不久之后民国来了,新文化要求国民把辫子都给剃了,留下更清爽的短发,汉人们被剃辫统治的时代终于结束了。
结语对于满清统治者来说,他们并不在意剃辫制度是否契合汉人生活,又或者是外在形象是否美观;统治者在乎的是剃辫本身的皇权意义。
越是对汉人重要的心理寄托,他们越是要强行改变,这种近乎病态的统治思想,也难怪会遭到强烈的反抗!清代最终亡于慈禧,实行了268年的剃辫文化终于被终结。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53042.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