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旬是多少年(天干起源考)
导读:引言 根据目前的考古证据,十天干的起源与殷商时期存在的一个长达千年的神秘统治阶层及其祭祀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只有回归殷商祭祀文化本身方能找到答案! 但以往
引言根据目前的考古证据,十天干的起源与殷商时期存在的一个长达千年的神秘统治阶层及其祭祀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只有回归殷商祭祀文化本身方能找到答案!
但以往的回答中几乎全都脱离了殷商的祭祀文化本身,所以答案多有一种牵强附会的感觉。
那么要从祭祀本身上寻找答案,就要明确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祭祀的对象是谁?
2、谁在主导祭祀?
3、从祭祀相关的考古文物中能不能找到与十天干之间明确的关联。
本文通过对冯时先生、张光直先生等考古学教授的相关考古著作梳理,带领大家层层递进,走进殷商文明,从而探寻天干起源的答案。
文章较长总结不易,建议大家双击屏幕后收藏阅读,下面请听我慢慢道来。
一、殷商时期的祭祀对象王国维先生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里写道:
卜辞言王亥者九,其二有祭日,皆以辛亥,与祭大乙用乙日,祭大甲用甲日同例
张光直教授认为:
我所拟测的殷商王制的规则有:商代的政权为一个子姓的王族所掌握。王族里与王位有关的成员,在仪式上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群,我们姑称之为天干群。天干群是祭仪群,但也是政治单位,并且是王族之内的联姻单位。这十群之间的地位并不平等,有的政治力量较大、人口较多、或宗教地位较髙。甲、乙、丁三群便是地位最高的三群。
综上我们基本可知:祭祀的对象就是以十天干之名划分出的殷商时期统治群体的先祖,是殷商时期统治阶层,并且是他们王族之内的联姻单位。
二、什么人在主导祭祀仪式1、绝地天通《国语•楚语下》记载如下关于绝地天通传说的对话:
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对曰:“非此之谓也。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月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时服,而后使先圣之后之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齐敬之勤、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崇、忠信之质、禋洁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仪、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摄之位、坛场肿、上下之神、氏姓之出,而心率旧典者为之宗。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祸灾不至,求用不匮。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蒸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或。 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 是谓绝地天通。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以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叙天地,而别其分主者也。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后也,当宣王时,失其官守,而为司马氏。宠神其祖,以取威于民,曰:‘重实上天,黎实下地。’遭世之乱,而莫之能御也。不然,夫天地成而不变,何比之有?”
从以上《国语》记载可知,古人认为天与地在相继形成之后,天上的神与地上的人是无缘往来的。神居于天,民居于地,永相隔绝。当时颛顼令“重”司理上天,令“黎”司理大地,各尽其职,不相混淆,世界显得有序而宁静。
但是到少皞氏时代,九黎族开始作乱,他们破坏了旧有的礼法德行,让天上的神衹与地上的民众混居在一起,人人都有权力参加祭祀,家家户户都可以为巫接神,民与神没有尊卑之别,从而使祭祀再无法度可依,言行汗漫不拘。神祗也因此而失去了严威。于是土地荒芜而寸草不生,以致祭祀时都难觅供品,天灾人祸接踵而至。
面对这种神人自由陟降于天地的混乱局面,颛顼重新接受了天帝之命,令重为南正,司理天上的神灵,又令黎为火正,司理地上的民众,绝地天通,切断了天地间的往来交通,恢复了旧有的秩序,使天上的神衹与地上的民众再不能随意往还。从此世上便只有巫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可以通天达地,巫觋通天则成为传达神人意旨的唯一途径。天与地的再次分离为巫觋通天赋予了特殊的职能,他们逐渐成为垄断天地交通的神秘阶层。
2、巫王一体上节提到巫觋成为垄断天地交通的神秘阶层,而作为掌握着特殊知识的群体,他们知识仅在自己家族内部传承,逐渐他们的家族就成为了统治阶层。
《尚书尧典》:
帝尧取代重、黎之后,一统天下,他立羲和之官,明时正度。
《论语尧曰》: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史记历书》:
其后三苗服九黎之德,故二官咸废所职,而闰馀乖次,孟陬殄灭,摄提无纪,历数失序。 尧复逐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而立義和之官。明时正度,则阴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年耆禅舜,申戒文祖,云: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由是观之,王者所重也。
《周髀算经》:
“是故知地者智,知天者圣。”
显然古人已知道,只掌握地理知识的人仅算得上智者,而掌握天文历法的人不仅无愧于圣者的称号,也才能成为一国的统治者,这种天文与权力的联系,古人理解得相当深刻。由古代帝王垄断天文占验,并将掌握历数变化的权力代代相授,其反映了上古时代政治领袖与巫觋的一种特殊联系。
综上可知:殷商时君王及官吏皆出自巫,这是中国上古史的显著特点,因而古代的政治领袖一定是作为群巫之长。史载:五帝圣王皆睿明通智,这是为巫的首要条件。
3、殷商时代的巫与王殷商时期秉承前代传统,王与巫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楚帛书中已经领教了禹、契上下天地的本领,因此他们都应具有巫的独特身份。
《法言•重黎》:
“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李轨《注》:“姒氏,禹也。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禹自圣人,是以鬼神猛兽蜂虿蛇虺莫之螫耳,而俗巫多效禹步。”
《帝王世纪》:
“故世传禹病偏枯,足不相过,至今巫称禹步是也。”
巫步也称禹步,乃以禹为大巫而祖之。契为商人先祖,其同于禹,为大巫自明。由巫形成了群巫集团,君王虽为政治领袖,同时也为群巫之长,这一点在商代卜辞中反映得已很清楚。
《文选张平子思玄赋》:
汤蠲体以祷祈兮,蒙虛褫以拯民,李善 《注》引《淮南子》:“汤时大旱七年,卜用人祀天。汤曰:我本卜祭为民,岂乎自当之。乃使人积薪,翦发及爪,自洁居柴上,将自焚以祭天。火将燃,即降大雨。
综上可知:商汤为氏族祈雨竟要以身殉,并声称“我本卜祭为民”,可知其为大巫。卜辞屡见焚巫尪以祈雨之辞,客观地反映了殷代社会的真实情况。作为大巫的商王不仅负责天文历法的测算、祭祀也同时拥有占卜的能力。
三、巫与十天干的联系1、巫字甲骨文探原通过上文我们已知:殷商时期的统治阶级就是巫群体,他们掌握着天文历法、祭祀、占卜等特殊技能,而在殷商的王族内部以十天干之名分化出了十个政治家族。
巫是通天达地的使者,因而也就自然充当了掌管天文的人物,这一点通过“巫”字的造字本义反映得格外清楚。
甲骨文和金文的巫字写作:
而矩尺的矩字则写作:
矩尺在天文学上具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它最初是与一种测度日影的工具联系在一起的,后来成为原始的盖天理论的重要内容,这种理论伴随着规矩与方圆的各种神话逐渐酝酿而形成。古人通过立表测影发明了勾股,又通过勾股重差的方法测量天周和大地,于是象征勾股的矩尺便渐渐成为方圆画具,而以此绘出的方圆图形又恰恰就是天地的形象,这其实使我们找到了矩尺这种天文工具之所以作为权力的象征的真正原因。
综上不难看出,巫字是由两把矩尺交合而成的,这其实是一种极有意义的组合。古人认为,方圆图形最初都是用矩这一种工具画成的,因为当时无疑还没有规。我们注意到,最早的伏羲女娲是共执矩尺的。
而《周髀算经》告诉我们,“环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显然,圆形的画法是采用一种以矩尺短端定准圆心,然后旋转矩尺的所谓“环矩”的方法完成的,而方形则只需简单地将矩尺对合。
冯时教授认为:矩虽仅仅是方圆画具,然而用它画出的这两种圆方图形竟恰恰就是天地的象征,况且巫字本身的造型也很有一点环矩、合矩的味道。显然,由于矩是测影之表的象征仪具,而立表测影则是掌握天象的基本手段。因此,矩作为掌握天地的象征工具,使用这种工具的人自然便是通天晓地的人。巫既是知天知地又是能通天通地的专家,所以用矩的专家就是巫师。
2、十天干探原在以上对殷商巫族考证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十天干的文字与巫族祭祀时使用的器具、装饰有着密切联系。
通过对十天干的甲骨文与祭祀相关的殷商文物及巫族文物逐一对比,终于破解了十天干的起源之谜。
甲甲即巫族占卜时所用的龟甲,现仍在萨满祭祀文化的法器中有所保留。
在汉代的另一幅伏羲女娲图中,女娲手中持有的用具与甲的甲骨文几乎完全一致。
乙吴其昌先生给甲骨文乙的解释为“皆象刀形。”通过对甲字的甲骨文探源,乙的甲骨文很可能就是在龟甲上刻录文字时所用的刻刀。
丙通过对“燕“字的甲骨文分析可知“丙”字的甲骨文本意应为完整的鸟翅膀。
综上分析丙的甲骨文很可能是一件由鸟羽编织的巫族服饰,或者说商朝中丙姓的一支巫族的服饰特点就是鸟羽。
丁通过古时代表音律(宫商角徵羽)的文字“宫“字的甲骨文可知,其中包含丁的甲骨文
所以个人推测,丁也应为拟声词,即在巫族服饰上常见的可以发出响声的装饰品,如铜铃或铜锣。
戊戊的甲骨文的解释比较一致,即一种古代兵器,戊像兵器斧钺之形,本义是斧。
商朝中戊姓的一支巫族很可能负责的是活人献祭时的行刑。
己朱芳圃先生认:“己象绳索诘绌之形”,如果配合戊字的含义,我认为己的甲骨文可能是另一种行刑或维持秩序的工具即鞭子,如古代王朝在祭祀、登基等庄严的场合,都会甩鞭发出音爆达到静场的效果,固又称静鞭。
庚郭沫若先生认为“规其形制,当是有耳可播之乐器,以声类求之,当即是钲。”本意是乐器。类似鼗鼓,也与现在拨浪鼓类似。
据相关专家考证:
商周时期,当时的鼗鼓可还不是世俗化、大众娱乐性的乐器,而是用于各类重要典礼仪式的礼器,而且鼗鼓的最早形象也确实被铭刻在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之上。
先秦文献中,商人祭祀天地、祖先时都必须有鼗鼓演奏乐曲,
《诗经·商颂·那》
“猗与那与,置我鼗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
《尚书·皋陶谟》
辛“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
根据袁海林教授的考证,他认为“辛”字当为“莘”的本字,其本义为一种植物“小辛”。两组平谷 辛之字,从辛的理据各不相同,宰、妾、童、健、辜、辜、辞从辛,会痛苦、辛苦之义;龙、凤、商、章、言、音从辛,会花冠、花纹、文采之义。一词而兼相反之意义,一个含义给人以痛苦的精神与肉体体验,一个则又给人以心神愉悦的审美感受。
从上图G2可知这是个龙字,龙头的部分(角宿)与辛字同源。
通过以上考证我认为辛字字形应来源于祭祀中的一件礼器即角爵(酒杯),而其本意则为酒,酒在古代有药用的作用,其味辛辣,可由花果酿出,也符合辛的草木来源。同时酒既有苦涩又可带来心神愉悦,完全满足袁先生考证的辛一体两面的特性。
壬可以说壬的甲骨文与上文提到的矩的金文非常相近,所以壬也就是一种测度日影的天文工具。有学者考证如王、圭等古文与壬同源,均为圭表上的刻度体现。
癸癸字又有上文提到的巫字的甲骨文十分相似,通过对现存萨满法器的对比,我发现癸的甲骨文与萨满的手鼓的鼓架以及鼓面图案非常接近,所以我推断癸字的来源为巫族手鼓。而手鼓的正面为圆,背面为方(四方鼓架),有天圆地方之意,所以癸的本意也可能有丈量大地之意
综上总结商朝的十个统治阶级家族应各赋不同的职能,结合上文考证推测,甲族掌占卜、乙族掌文字、丙族掌舞蹈、丁族掌铃音、戊族掌兵、己族掌刑、庚族掌鼓乐、辛族掌酒、壬族掌天文、癸族掌地理。
以上关于十天干的考证由于时间先写到这里,如果大家看过本文后比较感兴趣点赞的比较多(目标千赞),后面我再将十天干如何与一旬建立的联系,以及天干五合的原理予以补充。
以上素质三连,不尽感谢!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hcs/39134.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