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生活常识 >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高考满分作文 | 2019上海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及满分范文(可下载PDF版))

导读:一堂作文课  专注中小学生阅读和作文指导;关注回复「领取」千元资料免费领  关注  2019年各地高考作文真题及范文深度解析,由一线名师分析命题规律及趋势,通过满分范文

  一堂作文课

  专注中小学生阅读和作文指导;关注回复「领取」千元资料免费领

  关注

  2019年各地高考作文真题及范文深度解析,由一线名师分析命题规律及趋势,通过满分范文真实再现考场作文的评分标准,为2020年高考作文写作提供有效建议。

  『一堂作文课』会持续推送各地2019高考作文真题及范文解析,有需要的小伙伴文末留言回复:上海卷,可下载PDF版文件,方便直接打印使用。

  往期链接

  高考满分作文 |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综述:突出立德树人,考察核心素养

  高考满分作文 | 2019北京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及满分范文:文明的韧性(可下载PDF版)

  上海卷

  1

  高考真题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 800 字。(70 分)

  2

  名师解读

  命题解码

  2019 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说理能力。

  与 2016 年开始上海高考作文出现的“现象类”“泛现象类”材料不同, 2019 年高考作文材料探讨的是人的认知方法、规律。因此,审题、立意上都与往年高考作文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在审题上要求考生认真读懂材料,明确考题要求。往年高考作文材料中都会出现明确的“关键词”,例如 2018 年的“被需要”,对于考生而言 较为容易把握。但是 2019 年的作文写作如果盲目从材料中抽取关键词,例如 “音乐”“中国味”等,则可能出现偏题、套作等情况。

  通读材料,理解材料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对材料进行整体把握,明确材料的问题指向是正确审题所需的基本能力。材料以“音乐”为例,是 探讨的依据。“由此”表示前后分句存在着因果逻辑关系。这里追问一个“为 什么?”就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异性、独特性往往可以通过与同类事物的比较而得到凸显。“比较”,这个关键词的获取是建立在考生对于材料理解、 分析的基础之上,这也是 2019 年上海高考作文在审题上难于往年的地方。

  还有一个重要的关联词“从而”,更容易为考生忽视。“从而”同样也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且有表示“进一步行动”的意思。“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这句话启示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熟悉事物的独特性并 非是认识事物的终点,还需要形成一个由无意识感知到有意识探寻的实践活 动,不断深入探求事物的独特性,同时提升自身认识事物的能力。

  审题误区

  考场作文中,考生偏题、套作现象并不少见。其主要问题是过于依赖习惯性思维,盲目地从材料中寻找关键词,无视材料的表述及写 作要求。例如有的考生抓住“中国味”泛泛而谈,以并列式的结构依次谈了 音乐中的中国味、饮食中的中国味、服装中的中国味等等,事例丰富,语言流畅,然而全文不提认知事物的方法,与材料要求相去甚远,属于偏题作文。同样,有的考生能抓住材料的论题,谈论人的认知方法,但是所论述的方法 却是要全面认识事物、要不畏惧困难、要持之以恒等,完全无视材料的内容,同样属于偏题作文。

  除了未能理解材料造成的审题错误之外,还存在着未能完整理解材料的审题偏差。不少考生未能注意到材料“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样一句话,由此导致议论缺少丰富的层次、立意不够深刻等问题。

  (命题解读:谭荣生)

  3

  满分范文

  在比较中重塑独特的自我

  上海一考生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的一体化促使文化正在冲破国家、民族的壁垒。在频繁的国际文化合作交流中,如何不迷失自我,并向世界展现属于 中国的独特文化味,是我们需慎重思考的。

  首先我们要对自我有深刻的认识,什么是独属我们的中国味?以音乐为例,要认识音乐的“中国味”,需要我们广泛地接触、聆听中国各式的曲调, 辨析我国不同民族乐器的差异,体会悠扬的乐曲中传递的文化情怀。

  当然,这只是我们认知中国味的方式之一。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聆听过西方音乐强烈的节奏感,感受过西方音乐对于力度、强度的极致追求, 我更能感悟到中国音乐独有的柔和委婉、细腻淡然。“中国味”的音乐尚虚 无、讲韵味,追求空灵的意境,这些教科书上的抽象的文字,在聆听、比较异域音调之后变得具体而真切。因此,除了深入探究自身特点之外,接触各 具特色的同类事物更能唤起我们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加深我们对自 身独特性的认识。

  认识音乐如此,认识其他艺术门类,乃至世间万物皆是如此。如果我们在认知的过程中仅仅将目光锁定于所要认知的事物本身,感触和认知终究是 有限且浅层的,我们会受自身见识、感受所局限,为传统的观念、固化的标 签所左右;而广泛地接触各具特色的同类事物,将认知对象放到一个更为纷繁复杂的背景中,对事物间的差异性进行感受和比较,才能获得对事物最为 鲜活、直观的感受和认知,才能更为准确地定位认知对象。

  而当我们通过比较对事物的独特性有了深刻感知之后,我们方能获得动力和方向,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它。认知不是目的,将认知的结果转化为 实践,从而进一步寻找、发展事物的独特性才是最终的目的。任何不具特性 的趋同注定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想要在文化界限日益模糊的当今世界中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仅仅对所谓的独特性沾沾自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 要以谦虚、开放的心态去审视存在的差异,在不断地挖掘、融合的过程中重 塑出无以替代的独特的中国文化。

  重塑中国味的文化如此,塑造一个独特的自我也是如此。在比较中寻求自身的特点,在接纳、重塑的过程中成就“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阅卷现场

  文章立意高远,文化气息浓郁。跳开具体的现象,以文化解释“中国味”,十分贴切。以“中国味”为切入口,上升到认识事物的层次,层层相 扣,层层递进,有梯度,有坡度,有力度。而“认知不是目的,将认知的结果转化为实践,从而进一步寻找、发展事物的独特性才是最终的目的”的总结,切中肯綮,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点评教师:谭荣生)

  以上内容来源华语教学出版社

  品牌图书

  《2019高考满分作文特辑》

  -END-

  戳

  "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学习资源!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hcs/49361.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