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生活常识 >

曾子杀猪读后感(“我知道了,你别说了”,孩子知道了不去做,其实是家长出了错)

导读:做父母的大概都曾对孩子说过这种话:  “把上次我买给你的书读完,都买了大半年了也不见你看,放那长灰吗?”  “你看看这吉他,你非说自己能自学,好几千买回来了,你碰

  做父母的大概都曾对孩子说过这种话:

  “把上次我买给你的书读完,都买了大半年了也不见你看,放那长灰吗?”

  “你看看这吉他,你非说自己能自学,好几千买回来了,你碰过几回?教程也挑了好几本,你还记得放在那里吗?”

  “老说数学学不好,现在空闲了,去学习去。”

  ……

  我们有时候把这种话念了一遍又一遍,孩子们有时候回你“知道了”,有时候他理都不理你一下,甚至直接说“我烦死了”

  就像我们家汤汤,一个男孩子,和朋友踢完球之后,臭烘烘的鞋子放在鞋架上面3天了,说了几十遍赶紧去洗,现在仍然放在那里。

  这让我不禁在想:我们平时不断地给孩子下这种指令,他们总说知道了,但是怎么就不去做呢?

  后来,一位在高校担任心理咨询师的朋友告诉我,这是因为我们的这些指令都是“无效指令”。

你下达了“无效指令”吗

  “下指令”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无论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还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都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指令,也会被不断地下达指令。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指令都是有效果的。比如说,开头提到过的“把上次我买给你的书读完”、“去学习吉他”、“去学习去”,这些我们经常给孩子下达的指令,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有效。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些指令的指向性非常不明确。

  就拿“把上次我买给你的书读完,都买了大半年了也不见你看,放那长灰吗?”这一个指令来看:

  “把上次我买给你的书读完”是这条指令的直接目的;

  “都买了大半年了也不见你看”是你发出来这条指令的原因;

  而“放那长灰吗”就纯粹是一个抱怨了。

  这条指令看起来很长,也有透露了不少信息,但是它的很多信息是无效的。

  比如“都买了大半年了也不见你看”、“放那长灰吗”,这与其说是指令,不如说是一种宣泄。对于接收信息的孩子来说,他们并不会收到对于做“把书读完”这件事有用的信息。

  换句话说就是,这个指令里大都是废话。所以,我称这样的指令是“无效指令”。

  而从结果看,经常发布“无效指令”,孩子不仅感觉无从下手,还会觉得厌烦。累积到一定程度,你说的话,在他面前的有效性就会越来越差。

  这一点,也正是父母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的原因。

”有效指令”长这样

  我们来对比一下两条不同的指令——

  日常的指令:把上次我买给你的书读完,都买了大半年了也不见你看,放那长灰吗?

  心理咨询师在处理问题时,可能会帮来访者做的指令:

  上次买的XX书你还有100页没有看,在这周六之前最好看完,最迟周日下午6点。晚上7点我们来交流读后感,到时候爸爸会给你一个惊喜。如果没有任何原因却没有读完,你喜欢的杂志这个月就推迟一周再买。

  这样对比下来,是不是会发现后一个指令的可操作性更强,而且目的更明确呢?

  这是因为,它包含了更多的有效信息——

  上次买的XX书你还有100页没有看→原因和任务量

  在这周六之前最好看完→时间

  最迟周日下午6点→缓冲时间和DDL

  晚上7点我们来交流读后感→效果和检测方法

  你喜欢的杂志这个月就推迟一周再买→没有完成的惩罚

  从这里你也可以看出,一则“有效指令”从内容看,一般包括这几个因素:开始时间、地点、DDL(最终截止时间)、较为具体的要求和步骤、最终效果等。

  如果需要进行指令检测的话,还需要加入效果测量标准和惩戒措施。

  是不是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是不要害怕,来手把手地教你怎么去做一条让孩子听了就知道如何去做的“有效指令”。

“有效指令”这样做

  如果是家长给孩子下达指令,想要你说的话孩子不仅“明白了”,还真的能去做,你可以这样做:

  1.确认自己想要孩子做的是什么

  很多家长在下达命令的时候,往往会给孩子一个非常宽泛的目标,比如:“去看书”、“去学习”、“考个好成绩”。

  这些指令深究下来都很不严谨,也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做也可以,不做也可以”的心态。

  所以,下次要把这些过于宏大的目标具体化,比如说“去看xx页的xx书”、“今晚学习xx”、“这次期末考试中,你的语文多考10分”。

  2.确认时间和任务量

  有些家长在给孩子布置任务的时候,总有一种“揠苗助长”的心态,希望在一个小时内孩子就能写出来一篇满分作品或者半天就能读完一本几百页的书。

  这种心态太着急了,也不利于任务的最终完成,倒不如先去了解一下孩子的进度和最近的而是时间安排。

  就拿看书来看,如果你想让孩子看的是一本有趣的书,孩子最近也确实很有时间,那你就可以把时间缩短。

  但是,如果这本书很复杂或者很无聊,再或者是孩子不感兴趣的领域,那么你规定同等的时间就是没用的。

  适当放宽时间,或者缩减任务量都是很好的做法。

  无论是哪种情况,确定了时间之后,你都可以设置一个缓冲时间和最终时间。缓冲时间让孩子用来应对突发状况,最终时间是孩子完成任务的“死亡线”。

  这样孩子既不会太累,也会有一种紧迫感。

  3.效果和检测方法

  任务布置好了,时间也确定好了,那么你就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做好的标准了,这样就可以防止他应付了事。

  拿洗鞋子来说,如果他胡乱洗一下,那就意味着你还要再洗一遍。而且,这个时候你再去给他说,你再洗一次,孩子的抵触情绪会比较大。

  所以,开始的时候你不如就约定好,你回家后要看到的是“放在阳台上晾晒好的、干净的、没有异味的鞋子”,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要重新再做一次。

  另外,还要加一点额外的惩罚措施。比如这周的零用钱减少30%、周末踢球的2小时时间取消等此类不会伤害孩子,又可以起到警示作用的做法。

  当然,有惩罚就要有奖励,如果他做的非常好,这是他有一个自己的小要求时,你也可以考虑去帮他实现。

  因为这不仅可以拉近你们之前的感情,还可以让孩子意识到只有付出才有收获这个道理。

  4.消除障碍

  虽然你已经确认了孩子的近期情况,但是孩子可能没有真正地意识到做这件事情需要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所以,计划制定完成,先和孩子过一遍。

  如果你想让孩子这周末在家看书,但是孩子给你说周末学校组织了春游,那么你就要修改计划的时间了。

  或者如果你特别想让孩子下午去收拾房间,但他已经约了小伙伴一起踢球。这个时候,不用强人所难,再选一个时间就好了。

  最终确认好之后,这个操作性极强的“有效指令”就完成了。

  虽然在步骤上,它看起来更繁琐,但是你下达指令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去做,要不然你说的话就“付诸流水”了。

  习惯成自然,我刚和我的这位心理咨询师朋友进行这样练习的时候,也觉得比较困难。过了两个周,我发现自家的汤汤和圆圆做事变得非常有条理,我说什么也愿意去做了,这样的后果实在是太好了。

  最后,还要告诉父母一点:说到做到很重要!说到做到很重要!

  无论是奖励、惩罚,还是具体的做法,说了就一定要做到,不要像“曾子杀猪”中的妻子一样,否则你的欺骗将是你指令中最大的败笔!

  我是CC酱,儿子汤汤刚刚高一,女儿圆圆即将上初中。为了两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从他们出生起,我就在努力学习育儿知识。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孩子教育、心理、安全等方面的经验,期待和大家交流育儿经验,让我们的孩子茁壮成长。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hcs/50810.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