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生活常识 >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乡村医生的故事)

导读:村医胡玉军  村医姜新杨  村医陈智林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卫生院里的针灸治疗  村医为群众看病  他们成为村医的初衷和途径各有不同,有从赤脚医生又到外地打工再

  村医胡玉军

  村医姜新杨

  村医陈智林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卫生院里的针灸治疗

  村医为群众看病

  他们成为村医的初衷和途径各有不同,有从赤脚医生又到外地打工再回卫生室的,有从卫校毕业直接进到村卫生室的,有从部队转业后到卫生室的,但最终,坚守到今天的他们,在村医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护佑着村民的健康,成为乡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胡玉军:健康路上“挑大梁”

  地处怒山深处的隆阳区瓦房乡是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乡镇,乡名以乡政府所在地——“瓦房街”而得名,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又有搬不完的北冲坝“米粮仓”之称,是隆阳西山片区开发较早的集镇。

  1998年,20岁的胡玉军从保山卫校中西医专业毕业后就回到家乡瓦房乡瓦河村做了一名村医。当时没有专门的卫生室,大家给村里人看病都是在自家家里。那些年在村卫生室主要的工作就是打疫苗。

  据胡玉军回忆,刚开始打疫苗时,老百姓不配合,不愿意到集中地点来打,他就和村里1位老医生挨家挨户挎着诊包入户打疫苗,当时打的是乙肝、百白破、乙脑。即使是上门服务,多数人还是不愿意打疫苗。有时候刚进到村民的家里就被质问:如果出了问题,你能负责么?有的村民甚至远远地看见他来了就把自己的门关上。为了完成疫苗接种任务,胡玉军耐心地和村民们讲解接种疫苗后得病和不得病的治疗区别。

  入户两三个月后,村民们慢慢有了一定的意识,后来也被他的诚心打动,慢慢地就自愿上门接种了。

  最初的时候,胡玉军的工资是18元一个月。这要养活一个家庭是不容易的。后来结了婚,有了孩子,承担的责任就越发多了起来。那些年来,大家基本都是一边做村医,一边干农活。虽然待遇不高,但要承担的岗位责任可一点儿都不能少。

  胡玉军原本学历就不高,再加上后天的培训也都只是些基础的医疗知识,要想当一名业务技能过硬的好村医,还得“忙里偷闲”不断提升自己。他除了参加乡卫生院组织的集中培训学习,自己还买了书回来认真钻研。这些年有了互联网,有了微信,各种学习的平台也就多了起来。胡玉军对笔者说,实践出真知。看的病多了,自然就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治疗方案。

  2004年1月1日,《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乡村医生经过相应的注册及培训考试后,以正式的名义执照开业。《条例》对乡村医生的准入、培训、考核等有了明确的规定。“我们都喜欢培训,每次接到培训通知都会克服困难,这是能提高我们能力技术水平的最好的途径。”胡玉军说道。

  2006年8月,国家发布《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指出,社会和个人举办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组成部分,除提供医疗服务外,也可以承担预防保健任务。

  胡玉军告诉笔者,在村里当村医,工作中的艰辛和委屈是别人不能体会的。就说这些年,在乡村开展的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签约对象的慢性病管理。

  这个工作是必须要做好但又是困难最多的,管理就会困难重重。往往村医入户时,村民早早地就出去干农活了,中午时分村民又觉得测量结果不准确不愿意测血压。在瓦河村,村里有156位高血压患者,胡玉军就采用上门的方式为村民服务。这些年,村医们按片区上门服务,不在家的就打电话预约,往往十多天才能转完一圈。

  在瓦房,大多数的村庄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一老一小”问题是最大的民生,如何做好“婴有照护,老有所养”?关心关爱老年人晚年的健康生活,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摆在村医面前的一大难题。“老人生病不上诊室,看病输液都要让他们去家里。我们不去不合情,去又不合法。但服务到万家就是我们村医的使命和担当。”胡玉军自信地说。

  姜新杨:“以我之仁心,渡你之安康”

  大陷坝村委会位于瓦房乡东南角,距乡政府所在地约9公里,共有11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白等民族。有农户410户1857人。

  大陷坝村卫生室村医姜新杨,2000年从卫校毕业后去外地打工,直至2004年村里打电话让他回来,他才返乡做了一名村医。返乡后虽然收入方面与在外打工是没有可比性的,但他个人认为精神上是自由的。每次出门被村民叫一声“姜医生”,心底还是涌起一股温暖和感动。

  “那一声称呼即是认可,也是被尊重,更重要的是责任和担当。”姜新杨说。

  当村医18年,姜新杨和村民间已经处成和谐一家亲的感觉。他给笔者讲述了一件村医生涯中的一件小事,一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起初去了大医院检查,医院要留其住院治疗,但因各种原因,他选择回来找姜新杨,经过几次针灸治疗后就恢复了。姜新杨用自己的力量为病人减轻了经济和精神压力上的负担,这是令他感到最为欣慰和自豪的事。

  目前,大陷坝村卫生室有2名村医,每天村里就诊人次在10余人次,签约家庭村民331人,老年人健康体检172人,慢性病管理174人,妇幼管理124人。姜新杨说,我们这两名村医每天行走在村里,就是要认真履行“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和使命,让村民更健康地生活。

  陈智林:28年的执着坚守

  陈智林是瓦房乡浪戛村卫生室村医,1994年入伍后学了医。退伍后到瓦房乡计划生育工作站工作,2006年到浪戛村卫生室当起了村医。

  浪戛村有两千多户村民,这里就有4位村医。由于交通不方便,大部分都在山里,并且居住相对分散,最远的距离村卫生室有9公里多,刚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时要用骡子作为运输的工具。

  这是卫生工作相对开展得比较好的一个村,他们制定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大家早上八点上班,下午四点去完成公共卫生工作,按时出勤,如因事不能出勤,在月底考核时主动上交规定的费用给大家。卫生室开诊得到保证,村民随时来都可得到就诊。

  陈智林告诉笔者,村卫生室开展的都是基本医疗,人均费用在30元左右,医疗费用相对偏低,每天就诊患者较多,多的时候到120人左右,少的时候也有50多人,每月就诊人次在2800人左右。由于团队心齐,热心为患者服务,赢得村民的信赖。在为群众看病输液过程中大家都把握一个‘度’,就诊患者中常见疾病最长的也就五天左右,如果遇到特殊病例他们就会早转诊。

  据不完全统计,仅陈智林医生一人共计看病超过50000人次,他用热爱和执着默默地守护着浪戛村百姓的健康。“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是部队培养了我,对于村医工作,我要坚守初心,发挥医务专业能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陈智林说。

  这两年的疫情防控政策无疑对村医带来又一个大的考验。村卫生室要更加严格做好消毒、测体温等防疫工作。特别在春节期间,村医们更是不分昼夜地承担起从外地回村隔离人员的防护工作。

  在浪戛村工作了6年的村官赵仁贤对笔者说,乡村医生不容易,从日常就医,到签约家庭医生模式,他们用爱心和奉献守护村民健康,让乡村的小康生活更有质量保证。

  2021年,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乡村医疗队伍建设,被写入2021政府工作报告,意义不言而喻。

  从卫生员、赤脚医生,再到乡村医生,一袭白衣始终不负国家和乡亲们的重托。陈智林说,健康是小康生活的根基。农村离不开乡村医生,他们为乡村的幸福安康曾经立下过汗马功劳。如今,他们以一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形式保护着村民的身体健康,更将为乡村振兴的宏大伟业再立新功。(段杏花)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hcs/59890.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