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生活常识 >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计划(体育,该如何“筑本强基”?)

导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24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体育法》,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中小学生充分发挥智识的重要支撑,是青少年茁壮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24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体育法》,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中小学生充分发挥智识的重要支撑,是青少年茁壮成长、不断进取的必然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教育部也指出,未来将逐年增加体育在中考中的分值。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和文化课相比,体育课更容易被忽略,常常面临课时不足、被临时占用的情况。如何全面提升体育课教学地位?如何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体质与兴趣来设置课程?如何增强体育教学师资力量?本期《教育家》线上圆桌论坛,我们将邀请一线中小学校长,围绕“体育少年,筑本强基”主题建言献策。

  嘉宾:

  陈安妳 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副校长

  史晓锋 陕西省洛川县中学校长

  钟海燕 贵州省贵阳市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议题一:如何全面提升体育教学地位?

  现阶段,国家规定了最低体育课时,但体育课被文化课占用的情况依然存在。尽管体育已经被列入中考多年,很多大学也开始在入学前进行体育检测,但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仍远远不及文化课。学校如何增强教师、家长、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普遍重视,减少“因文弃体”现象?

  陈安妳:

  体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是教育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教育方法和手段。

  形成广泛共识。要提升体育教学地位,首先要使教师、学生和家长认识到体育在教育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形成体育教育的广泛共识。我校通过阅读、宣讲等形式让每一位师生了解育才的体育发展史,将“健康第一”理念深植于心。同时,我校坚持“自觉体锻”的育人目标,细化不同年级的学生活动与评价指标,让学生自觉投入体质锻炼。此外,我校以广播操为切入点,以点带面,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美好品格的养成。

  提升教师素质。体育教学地位的提升,离不开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我校着力开展针尖式研修,精准聚焦、精深教研、精细改进,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创设环境与条件,鼓励体育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高理论素养与思考水平。同时,我校以教学评比磨练教师教学技艺,组织教学论坛,深化教师教学思考。

  进行教学改革。为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在学校科研室的指导下,体育教研组积极开展将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体育教学的研究,重新认识学校体育课程,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我们遵循脑的发展规律,基于对脑的思考,着力打造适合脑的体育课程,兼顾技巧训练和有氧训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留足思维容量,从而达到发展脑的目标。

  营造体育文化。体育文化应与学校的器识文化相融合,注重体育认知能力的提升。为此,我们将“自律自强的精神、合作包容的品格、慧学善思的能力”与体育精神中的“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结合起来,促进体育文化与器识文化的融合;专门成立由3位体育教师组成的体育室内理论课项目组,系统性重构体育理论知识,优化教学流程。以特色活动为载体,设立了技能类、智力类丰富多样的趣味活动,通过比赛评选出各级各类“校园体育达人”,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我校制定《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课间体锻等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及相关教师岗位职责》《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运动处方班管理办法》《育才体育小达人规程》等制度,对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规范。

  强化自主能力。体育教学有使学生养成终身受用的、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的目的。我校以家庭体育作业形式让体育运动回归生活化、常态化,实现校内体育课程与校外生活的统一;将晨跑作为学生到校后的第一个锻炼任务,逐步养成运动习惯;针对学生体质情况开出“运动处方”,帮助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进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进行项目建设。去年下半年以来,我校启动了基于大健康的学生体育素养综合测评和发展系统。项目分为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体育课运动负荷监测与评价、智慧操场天天健跑、基于 AI 的个性化运动处方四部分,实时采集学生运动数据,针对性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议题二:如何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体质、兴趣进行体育教学?

  青少年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是多样而复杂的。中小学体育的“大锅饭”教学内容、模式较为单一,容易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发挥自身天赋、潜质,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如何针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不同天赋、兴趣进行课程安排?

  史晓锋:

  运动除了给人一个好身体之外,也传递了多种精神:竞争、合作、公平、责任感、坚持等。在学校,参与体育与健康学习是收获健康的最佳途径,同时它也教会孩子如何在规则下去赢,又如何体面地输,所以运动本身就是教育。

  顺时应势,树立“大健康”意识。作为政策执行者,学校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政策,转变观念,形成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我校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为引领,形成了建设“健康洛中”的思路,提出了“守正、创新、求真、尚美”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全校师生“强体魄,完善人格;培兴趣,养成运动习惯”的新样态。

  制度为本,做好底线规划。一是开齐、开足体育课,非必要绝不占用。二是走深、走实学生健康档案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建立“线上健康档案馆”,追踪学生健康状态。三是落实、落细课程评价。在中考体育考核的硬性要求下,我们学校初中部的体育与健康课课程开得足、任务落得实。现在,我们初步将这种做法推广到高中部,确定了每个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

  创新为翼,因材施教。要真正落实体育与健康教育任务,还必须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多年来,学校以“5+2+2+1”健康工程(在校学生必须掌握5项生存技能、2项体育技能,参加2个社团,熟练1种艺术才能)为主要措施,形成了“一生一长、一师一专、一项多队、多学段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教学新格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实施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释放体育课堂新活力。体育课走班制这一模式的关键点是“可选择性”和“专项性”,我们根据体育教师结构和专业特点,设置了篮球男女、排球男女、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八个走班项目。学生高一进校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田径基础练习,随后结合学生的喜好与专长,按照走班制前期动员、走班制项目志愿填报、走班制录用和正式上课“四步走”的程序运行。

  二是打造“五育并举”社团,让每个学生站在舞台中央。我校按照“保护兴趣、发展特长、培养自信、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实施社团课程,开设了洛川蹩鼓、武术、健美操、轮滑、形体、瑜伽、音乐、书法、美术、古筝等10个艺体社团,帮助学生提高艺术技能、审美能力。

  三是做到“应知应会”,让每位师生尊重科学,管理健康,敬畏生命。学校强力推行全员戒烟和课间操,全体师生必须应知应会心肺复苏、火灾、地震、溺水、预防传染病5项基本生存技能。

  四是坚持常态化体质监测,实施差异化体育教学。我校近年来每年组织专业机构进校对学生及教师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并定期向家长反馈,与家长形成联动,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同时,必须“正视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坚持“划分差异化教学小组、确定差异化教学目标、采用差异化教学内容”的策略,针对学生差异性,实施体育与健康教学。

  五是挖掘乡土资源,探索健康体育特色发展路径。我校特色之一洛川蹩鼓,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特色之二是排球,我校结合将排球运动训练、体育走班制教学、排球社团三者有机结合,构建了排球体育特色大课程。

  议题三:如何增强体育教学师资力量?

  目前,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主要面临两个问题:教师数量少,教师专业性弱。义务教育阶段全国体育教师缺编30万人,体育教学师资严重不足。很多体育老师都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专业体育院校毕业的教师也常常存在知识不足的情况。对此,如何增强师资力量?如何在师资力量紧缺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

  钟海燕:

  目前,全国体育教师缺乏和体育教师专业性水平不高成为焦点。我校体育教师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但专业运动技能较为单一,不能满足特色课程教学的需求,对此,我校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构建“树(TREE)课程体系下体育教学”模式。树(TREE)课程在开齐开足体育课时的前提下,为各年级开设了特色体育课程,包括一二年级的快乐体操课、三年级的篮球课、四年级的乒乓球课、五六年级每周两节的游泳课。在该课程体系下,学校组织课后体育社团活动,组织足球、体操等校级运动队,促进学生体育个性特长的发展s。此外,学校形成了“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综合学习模式,以评价为导向,要求学生坚持每天课外一小时体育锻炼,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提供可操作范式,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运动技能的提高。

  二是树立“人人都是体育工作者”意识。要真正提高小学的体育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校促使全体教师树立“人人都是体育工作者”的意识,自觉督促学生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锻炼,鼓励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学校坚持举办各年级游泳和篮球等比赛,缓解学生的浮躁情绪,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帮助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提升学习成绩。班主任教师也主动参与到了保障学生每天校内跑操和校外《体育达标》训练的打卡管理中来。

  三是强化基于课堂的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我校体育教师中,拥有较高专业运动技能的不到一半,对此,我校着重加强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一是采取体教结合、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体育资源,提高我校体育教师专项运动水平。二是加强“线上线下教研培训”力度,对所有教师进行体育通识培训和一定的专业运动技能培训,让全校教师逐步成为“体育教师”。三是深化教科研活动,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专业素养,推进新时代体育教学改革。四是开展体育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比如一年级《游戏与体育》、二年级《艺术与体育》、三年级《健康与体育》、四年级《历史与体育》、五年级《科技与体育》,让体育教师在跨学科学习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三是引进有体育特长的教师支持。我校探索先入职后培训的办法,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担任体育教师。同时,加强兼职体育教师与本校体育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兼职体育教师教育素养。另外,我校积极与体校合作,让体校成为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通过体校教师和教练员,培养更多的青少年学生,提升青少年体育水平。

  四是吸纳有资质且实力强的社会力量进入。面对体育教师供给不足的问题,我校引进了多个俱乐部、校外教育机构、体育运动团体,让学生可以在游泳、乒乓球、跆拳道、体操等专业训练课程中得到专业指导和训练。例如,游泳课上,我们引入了贵阳市市民健身中心,学校教师也随班进行跟岗学习,掌握相关技能。

  总之,解决体育教师专业性不强问题,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水平,学校必须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开放性培训、外部力量的补充,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运动水平,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于杏林)

  来源: 《教育家》杂志社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hcs/60990.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