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生活小妙招 >

2013年贵州高考分数线(七年前的抉择,给这个西部省份带来了什么?)

导读:七年前的抉择,  给这个西部省份带来了什么?  — 贵州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探索和实践  采 写:本报记者 何星辉 实 习 生 周泓汛 张 华 策 划:赵英淑 林莉君  深瞳工

  七年前的抉择,

  给这个西部省份带来了什么?

  — 贵州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探索和实践

  采 写:本报记者 何星辉 实 习 生 周泓汛 张 华 策 划:赵英淑 林莉君

  深瞳工作室出品

  眼下,大数据是贵州正在实施的新三大战略行动之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也指向了数字化。对于竞争,贵州持开放心态,因为大数据发展已经过了概念先行的阶段了,大家都来搞大数据,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圈。

  “这么高端的东西和落后的贵阳有什么关联?”当听说贵州要发展大数据时,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愣住了。率队拜访的,是当时的贵阳市委主要领导。因为彼此很熟悉,柳传志坦率而直接。

  这是2013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为8006.79亿元,人均GDP为22981.60元,在全国所有省份中处于垫底的位置。

  7年过去了,奇迹出现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红得好像燃烧的火……”这段歌词,如果用来形容贵州的大数据发展,或许是再合适不过了。短短几年间,从无到有,逐渐风生水起。贵州以大数据为引领,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创新之路。

  “大数据已经成为世界认识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不久前,在庆祝建党100周年贵州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贵州发展大数据,一开始我内心是有疑虑的”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早在贵州发展大数据之初,一个年轻人向总部在北京的公司申请到贵州开疆拓土,公司老总并不看好,又拗不过他,最后只预支了他一万元的差旅费,告诉他:“去吧,花完了就回来。”

  没想到,靠着一万元差旅费,这个年轻人在贵州站稳了脚跟。现在,他开创的大数据服务公司,年营收已达数亿元。

  不相信、怀疑……在众人的眼里,丑小鸭似乎永远也无法变成白天鹅。

  即便是身为贵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也在多年后坦言:“对于贵州发展大数据,一开始我内心是有疑虑的。”

  那时候,“大数据”还只是一个从大洋彼岸传来的新词,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用来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和创新。

  一边是貌似高不可攀的前沿科技,一边是“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贵州。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邬贺铨参与过贵州大数据的论证过程。2012年,邬贺铨参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跟时任贵州政府高层座谈,双方达成一个比较初步的共识,那就是贵州生态脆弱,经不起破坏,不能发展高耗能产业。“那么还可以发展什么呢?新兴的大数据产业也许是个很好的方向。”邬贺铨说。

  但完全无中生有,贵州行吗?

  其实,不止是梅宏,“心存疑虑”的还有很多当地干部。

  一场思想的洗礼,首先从贵阳开始。领导干部被分批送往外地,学习大数据知识。尽管慢慢了解后仍“疑信参半”,但真刀真枪干起来时,多数人还是能“豁然开朗”。

  2014年是贵州大数据元年。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时任省长陈敏尔亲自担任组长。从政府“七朵云”开始,贵州逐步把整个政府IT系统迁到云上,攻坚数据“聚通用”。

  敢为天下先的贵州,率先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率先设立全球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率先探索地方大数据立法……而后,西进班加罗尔,北上阿拉木图,远赴美国硅谷,飞越莫斯科河,辗转“一带一路”,贵州省四下出击,谋求合作,并在全球首开数据资源大招商的先河。

  全省上下,一派昂扬。正是大数据,让这个边陲之地第一次和全世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早在明朝建省时,贵州就被称为“天下第一贫瘠之地”。长期以来,一直贴着贫困标签的贵州,太需要振奋人心的探索和实践。

  “每个人都能谈大数据,也都会谈大数据”

  “这里是创业者的一块福地,有最适合人才发展的土壤……”说这话的董博,是贵州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运营官,一位海归博士。

  2015年,结束在美国深造后,董博选择回国,来到贵阳双龙航空经济区创业。

  董博的公司,致力于为金融和征信决策提供企业全息画像,一开始只有三五个人,体量很小。不过,地方政府并没有因此而对其有所轻慢。

  “领导会主动跟企业沟通,询问企业的需求……”让董博感动的是,政府不但为董博提供了人才公寓,还出面帮助他们对接了很多资源,牵头了不少项目。

  短短几年间,由于搭上贵州大数据发展的快车,公司规模迅速扩张到了100多人。董博也在贵阳安了家,由“贵漂”变为“贵定”。

  随着贵州大数据加快发展,像董博这样的“贵漂”越来越多。根据2015年阿里巴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流向报告》显示,贵州进入大学毕业生净流入排行榜前列,隆起为新的人才高地。贵阳也成了城市“新贵”,频频被各路媒体冠以“首个”“率先”“领跑”等字眼,引得各路创客竞先筑梦。

  地质恒稳且电力优廉,这固然是贵州发展大数据的优势所在,但外界更看重的,是这里的发展氛围和创新生态。先行先试的贵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在贵州,每个人都能谈大数据,也都会谈大数据,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氛围厚植了大数据土壤。”原货车帮总裁、现玉蝶集团董事长罗鹏的话具有一定代表性。

  货车帮正是由成都转战贵阳,迎来了事业的转机。其在贵阳种下的大数据智慧树,终结了1040万货车司机的找货难题。去年,由货车帮整合而成的满帮集团在完成最新一轮融资后,估值100亿美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贵州基于大数据的产业集群正在逐渐形成。云上贵州、满帮、易鲸捷、白山云、医渡云等一批本土企业成长壮大,苹果、惠普、华为、腾讯、阿里等国内外领军企业扎根发展。随着多个国家部委和大型企业数据中心的集聚,贵阳贵安俨然成了“中国机房”。目前,贵州投入运营及在建的重点数据中心23个,规划服务器400万台。

  大数据朋友圈不断壮大,生态圈逐渐形成。悄然间,贵州实现了凤凰涅槃。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显示,2020年,贵州数字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增速超过15%,增速连续六年排名全国第一。官方数据显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2020年,数字经济对贵阳GDP的贡献率为36.8%。

  罗鹏说,是大数据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贵州,愿意到贵州投资,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贵州应该感谢大数据!”

  连续几年高歌猛进后,这个省会城市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走进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LED屏构成的“数据之眼”一眨便切换一个场景,讲述着一个个因数据而蝶变的贵州故事。王晓明是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副主任,以往,身为“金牌讲解员”的她,面对到访者,总是微笑着开始自己的讲解。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那场讲解,讲解对象是习近平总书记。

  从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到大数据在政府管理工作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王晓明零失误完成了讲解。

  讲解结束,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听懂了,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

  这句话,不但给了王晓明莫大的鼓励,也给了贵州发展大数据极大的信心。

  王晓明说,起初,到访者问的最多的是“贵州为什么发展大数据”“贵州凭什么能够发展大数据”,现在则变成了“贵州如何发展大数据”。

  关注焦点的变化,折射出贵州大数据抢得发展先机的事实。这期间,贵阳雄心勃勃地打出了“中国数谷”的旗号,希望打造出类似美国硅谷的大数据产业带。

  不过,在连续几年的高歌猛进之后,贵阳似乎一度迎来了成长的烦恼。2017年,贵阳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到了2018年,下降为21%。尽管纵向比,贵阳已经实现了跳跃式发展,GDP增速连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但截至2018年,贵阳GDP仍不足4000亿,人口不到500万,远远比不过周边省会城市。

  一边是热火朝天的大数据,一边是有点尴尬的经济体量,这迫使贵阳谋变。

  2018年底,贵阳市提出了“一品一业、百业富贵”的发展愿景,决策者期待能够形成以中高端消费为主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和以中高端制造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

  贵阳转向了?外界很快关注到了这个变化。

  有报道认为,大数据的发展虽然聚集了人气,但由于始终未能为贵阳找到一条核心产业链,“财富迟迟没有来到”。言下之意,贵阳此举颇有些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

  罗鹏却不认同这样的论断。“大数据的发展,原本就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今天的贵阳,依然走在先行探索的大路上,难免会有阶段性的调整和修正,但这并非转向。”

  在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宋希贤看来,这就是战略和战术的问题,大数据始终是贵州的战略行动,这不会轻易改变,但贵阳可能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在发展策略上有所侧重。

  2021年5月,贵阳公布“强省会”五年行动,明确提出“以大数据引领创新发展,高质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其中释放出来的信号表明,大数据依然是贵阳未来5年的重头戏。

  立足已有优势,在大数据产业化和深度应用上继续创新

  “如果你错过了30年前的广东,今天一定不能错过贵州!”时隔多年,马云在贵阳数博会上的豪言壮语,至今听来依然让人动容。

  过去的10年,是贵州历史上发展最好的“黄金十年”。马云所看中的,正是大数据给贵州带来的发展机遇。

  贵阳数博会是全球首个以大数据为主题的综合性产业博览会,也是大数据发展的一个论道场。从2015年起,每年5月,贵阳总是大咖云集,高朋满座。全球互联网巨头相聚于此,分享全球大数据最新成果,共话大数据发展最前沿的话题。

  聚光灯下,贵阳数博会俨然成了IT界的“奥斯卡”,见证着贵州大数据发展的高光时刻。但是,近年来,重庆智博会、福建数字峰会的迎头赶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贵阳数博会的影响力,让贵州感受到了压力。

  “每个城市都在争夺大数据领域的话语权,对于贵州来说,需要正视这种竞争,不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数字经济智库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表示,贵州因为科技基础薄弱,在纵深探索时可能会比较吃力,这实属正常现象,也是后发赶超的必然经历。“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贵州完全可以立足于已有优势,在大数据产业化和深度应用上继续创新。”

  事实上,由于新兴产业市场不成熟,大数据产业化和变现是一个行业难题,需要长周期的耐心孵化。短短7年时间,对于一个新兴科技产业来说,远未达到收获阶段,杭州的网络经济、深圳的电子硬件和成都的软件集群,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坚持的结果。

  这些年,贵州对外一贯的表态是:坚定不移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这透露出的,是一种“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意志和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决心。

  眼下,大数据是贵州正在实施的新三大战略行动之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也指向了数字化。至于“十四五”时期的目标,官方的表述是,贵州将坚持以大数据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在贵州省大数据发展促进会会长唐振江看来,这就是贵州的一种战略定力。“对于竞争,贵州持开放心态,因为大数据发展已经过了概念先行的阶段了,大家都来搞大数据,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圈。”

  当然,在进入攻坚期后,表面上看,大数据没有之前那么热闹了,贵州的脚步似乎也有所放缓。储殷直言,人才问题是目前贵州发展大数据的软肋所在。

  所幸,贵州已经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今年,贵州首次设置人才日,以专属的节日礼遇人才,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人才新政,向外界展示出了一种广纳贤士的姿态。

  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对贵州来说,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梅宏说,大数据必须融合碰撞,才能产生价值。在这方面,贵州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和实践。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曾经因系统“孤岛”,未能及时出具轮胎指标数据,最终,一个600万元的急单“飞”了。

  相比之下,凭着一瓶辣酱风靡全球的“老干妈”,则因为建立起号称“最强大脑”的大数据平台,由此节约了15%—20%的成本,实现产值年均增长11.8%。

  “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成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增长极。”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贵阳市委副书记马宁宇说,大数据已成为贵州市场主体增长最快的领域,涌现出诸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在刚刚闭幕的2021贵阳数博会上,谌贻琴的话掷地有声:“如果说过去贵州大数据发展抢先机,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未来贵州大数据发展抢新机一定能实现从1到N的裂变。”

  来源: 科技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hxmz/5236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