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探析丨宣讲家网评论)
导读: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从历史逻辑来看,这一新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导思想;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从历史逻辑来看,这一新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导思想;从时代逻辑来看,这一新思想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真理;从理论逻辑来看,这一新思想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形态。
只有科学理论思想的指导,才能彻底推进社会文明的繁荣发展。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意愿,满足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诉求。这一新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需要从历史逻辑、时代逻辑和理论逻辑三重向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深刻理解。
一、历史之思: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内容和鲜明目标导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深刻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而向历史和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这一新思想以其深邃的历史思维和战略眼光,抚今追昔,展望未来,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奋斗历程统一起来,深刻分析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准确把握了中华民族的“今天”,科学规划了中华民族的“明天”,构筑起“中国梦”这一话语体系的严密逻辑架构,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奋斗的磅礴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导思想。
其一,中国梦的历史由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对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期待进行深刻的历史思考,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放在中华民族5000年、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中国近代170余年、新中国成立近70年、当代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中去审视和考量,指出了诸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等重要论断,深刻揭示出中国梦的历史由来,也为实现这一伟大梦想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
其二,中国梦的科学意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中国梦”的科学涵义作出过多维度的阐述。从价值维度来看,这一伟大梦想将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期待融为一体,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有机统一,其本质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使得这一伟大梦想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从世界维度看,这一伟大梦想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中国梦是“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伟大梦想,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这就使得国强必霸等陈旧逻辑不攻自破。
其三,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关于如何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3月17日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就明确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这就鲜明揭示出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选择、强大精神引擎和根本力量依靠。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五年来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依据新的时代条件,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四个伟大”的重要论断,进一步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并制定出实现伟大梦想更为详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就为新时代我们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更为全面的科学理论指导。
二、时代之声: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时代。“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时代的先声,它诞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同时又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走向前进,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这一重要论述正是秉持这一科学原则,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善于聆听时代声音,进而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
其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时代脉搏、坚持问题导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清醒认识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复杂形势,敢于直面“发展起来的问题”,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出台一系列举措深化改革,始终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导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其二,从当今世界的发展形势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分析世界形势,聆听时代声音,为破解当今世界发展难题指点迷津,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新时代坐标,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时代潮流,深刻认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鲜明新时代特征,做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等重大精准论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等充分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智慧的重要理念,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阐发好中国精神、展现好中国风貌”的过程中为破解当今世界发展难题指点迷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使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显著提升。
其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现实境遇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我们党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进程中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开拓了管党治党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四种危险”和“四大考验”,吸取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深刻体悟到“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一历史铁律,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勇气和壮志断腕、刮骨疗毒的力度进行自我革命,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完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松口气、歇歇脚,先后出台诸如“八项规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四风”、“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重要举措,构建起系统完备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使管党治党实现了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极大地提高了党的自身免疫力和强大战斗力,开拓了管党治党新境界。
三、理论之维: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形态,为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作出了许多重大的原创性贡献。这一新思想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起点、逻辑起点和价值起点,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一新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彰显出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真理伟力,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其一,明确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于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作用,将马克思主义视为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将其上升到民族复兴根本指导思想的战略高度。针对马克思主义在一些领域中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现象以及马克思主义“终结论”、“过时论”、“无用论”等甚嚣尘上的错误思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念好共产党人的“真经”,并旗帜鲜明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这使得马克思主义立党立国之根本指导思想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其二,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观,即人们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逻辑前提和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这一重要问题。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他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2016年7月1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他指出: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他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和丰富理论内涵,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守人民立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民民主、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关系、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九个方面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做出了方法论指导,并深刻强调:“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这一系列精辟论述为我们准确认识、深入把握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也必将使得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21世纪的中国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作者:武文豪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了解更多”查看“完整文稿”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hxmz/55200.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