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特稿」「论语易解」7.22 三人行,必有我师)
导读:【原文】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选择好的来学习
【原文】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选择好的来学习,有缺点的就加以改正。”
【注释】
(1)《朱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尹氏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穷乎?’”
(2)《大义》:“此夫子之设辞。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其二人者,或此善而彼恶,或始善而终恶,或二人皆善,或二人皆恶,择之之道,在乎穷理精尔。”
【解读】
子贡曾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19.22)此处孔子更以“三人行”为假设,进一步说明了“圣人无常师”的道理。根据朱子和唐文治等人的解读,实则不管善人恶人,人人均可为师也。
《周易》损卦六三云:“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系辞下》释之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由此可见,“三人行”或为当时俗语,故《论语》和《周易》均有此记载。但两者所表达的意思却有不同:前者强调的是以人为师,后者强调的则是阴阳相吸、两两相偶而“致一”。《周易》不是不强调“师”,但其所师者更为广大,不只人人可以为师,实则天地万物皆可为师也。另《系辞下》有云“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其中也谈到了“师保”(古代称呼教輔太子的官为“师保”,后亦代称老师);但这里的意思是,假如老师和父母不在跟前,《周易》就可以作为我们的老师和父母,盖《周易》乃天地万物之化身,故有此神力也。
《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远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远程教育百词辨析》、《远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hxmz/59861.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