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为何用处不大制约不小
导读: 智能眼镜为何用处不大制约不小 从手机开始,一切我们身上能穿戴的东西都在智能化。但现在问题来了,手机、手表都取得了成功,而智能眼镜,似乎一直就是失败的。问题在哪
网友提问:
智能眼镜为何用处不大制约不小
优质回答:
从手机开始,一切我们身上能穿戴的东西都在智能化。但现在问题来了,手机、手表都取得了成功,而智能眼镜,似乎一直就是失败的。问题在哪里呢?现在有没有值得买的呢?功能不明晰
智能产品能被广泛接受,都有一个大的前提:它解决了之前没有解决、人们又比较需要的问题。手机解决了太多问题,手表手环解决了查看心率、步数甚至行动 GPS 轨迹这种问题。那么智能眼镜呢?
摄像头、耳机集成一体的 " 智能眼镜 "
业界有过 3 种方向的尝试。第一种是和耳机结合起来,一物两用解决听这个问题。第二种则是想解决看的问题,在视网膜投影屏幕,但解决的不好。第三中是解决拍摄的问题,在镜框上集成摄像头。
现在问题来了,这几个功能似乎都不是刚需,除了耳机,要想开启功能,可能都要进行一番操作。而眼镜集成拍摄功能则在国外引起了很大的反感:它可能侵犯了被拍摄者的隐私。
技术有难度
智能眼镜的发展制约在另外一方面是技术难度。这其中的关键是用户怎么看一直也没有多好的方案。
谷歌眼镜解决了很少的问题
谷歌眼镜的方案是一小块液晶屏。这个液晶屏的成本很高,导致当时谷歌眼镜一直卖的很贵,价格高达 1500 美元,国内几经转手甚至卖到 2 万以上。并且谷歌也没有想清楚到底有什么用,因为当时语音指令也不成熟不完善,如果不能理解人的语音指令,那么输入靠手机,这就只相当于一块扩展屏,并且屏幕不大、分辨率不高。
开过新车的人,都了解现在汽车有个功能叫 HUD,也就是抬头显示,这个技术可以在屏幕上投影出时速、导航信息等等。所以能不能普通眼镜也实现这样的投影?答案是不能,目前没有这样的技术,可以直接在视网膜上投影一层图像。
AR 设备目前依旧较大,解决不了佩戴舒适度的问题
AR、VR 能做到眼前多一个图像,但 VR 解决不了还要看世界这个问题,AR 眼镜的成本高、笨重也是难题,AR 目前看更多的是商用工业用,VR 更偏向游戏,它们都不是解决日常佩戴,当然研发的时候也不是考虑日常佩戴。
续航是软肋
眼镜显然不是一个时常可以摘下来充电的产品,无论近视远视,摘眼镜都不是可选项。这就涉及续航问题。这个问题不在于能不能解决,而是取舍。
AirPods 的单次充电续航也只有几个小时
现在普通的眼镜,金属框架树脂镜片,总质量只有几十克。但如果塞入电路、功能模块以及最重要的——电池,重量陡增,增加多少,这对人的耳朵是个考验,如果不合适会非常疼痛。但如果轻,续航就普遍不行,电池能量密度目前依旧是诺贝尔奖的难度。
扎克伯格为雷朋的 Stories 做宣传
雷朋的 Stories 听音乐时间是 3 小时,这就是目前电池重量和续航平衡的结果,而耳机眼镜并不需要太高的智能,但在用户耳朵能承受的范围内,还做不到多好的续航表现。
现在可以说是迷茫期。作为用户量巨大的眼镜,从重量上的制约导致了功能、续航受限,在技术上目前也没有特别振奋的突破,在有耳机、手机的前提下,用户对智能眼镜的需求程度非常低,加上用户痛点难题,这些组合起来的难度极高,现在看起来似乎只有听音乐还可以一用。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mbk/22029.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