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移动校讯通首页(信息化不可逆,安全性须夯实)
导读: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 尽管备受社会关注的徐玉玉案已经告破,但骗子高涨的行骗热情丝毫没受影响。继清华教授被骗损失巨款后,近日又有报道,武汉市一位留美博士侯先生回国后不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
尽管备受社会关注的徐玉玉案已经告破,但骗子高涨的行骗热情丝毫没受影响。继清华教授被骗损失巨款后,近日又有报道,武汉市一位留美博士侯先生回国后不久,就遭遇冒充公检法的犯罪团伙,被骗去100多万元。目前案件正在侦破中。
更有甚者,被广泛使用的校讯通也正在被诈骗推到风口浪尖。9月开学季以来,全国各省陆续爆发“校讯通”短信诈骗,诈骗分子以“校讯通”的名义向家长发送“学生成绩单”、“在校表现”、“核对学籍”等短信并附上木马链接,大量家长因点击链接导致手机中木马,随后银行卡被盗刷。近日,广东、江苏、福建、河南、河北、山东多地均出现校讯通诈骗事件。
校讯通的漏洞随即被社会广泛关注。这种漏洞导致人们开始审视校讯通的合理性与合法性。2015年,全国在校中学生4300万、小学生9300万,据估计,中移动校讯通用户数约6700万。据报道,一些地方的学校是强制家长使用的,否则不予报名;一些地方则相对松散,并不强制,只是引导,但是不使用的话就不能接收到学校老师所发的信息。
一些人认为,在社交软件非常普及的今天,家长与老师几乎都有微信,用微信传达信息岂不是更便利?而且是免费的。这种质疑看似合理,却有点脱离现实。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即使一个孩子的家长可以用微信加上自己孩子授课老师的微信,让授课老师微信发作业与通知,但这个家长无法加上学校所有老师的微信,比如音乐、体育、艺术类老师,这些老师可能全学校只有几个,负责分管学校所有孩子的音乐、艺术课程。学校体操队、舞蹈队或游泳队选拔队员时,这些老师如果通过校讯通把消息发给全校孩子的家长,操作非常简单,但如果没有校讯通,他们可能需要一层一层地让班主任去传达。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这也正是一些观点所言,信息化资源投入严重不足一直是国内教育产业的掣肘。让老师们担负起信息管理员的角色,眼下不太现实。
因此,校讯通有其存在的意义,关键是如何规范。
在眼下电信诈骗横生的情况下,应该先关注校讯通的系统安全与信息安全。这不仅关系到家长可能上当受骗损失钱财,更可能关系到学生们的安危,因为一旦骗子掌握了学生的详细信息,后果不堪设想。徐玉玉案已经给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6年6月,国内高校信息系统安全漏洞2197个,高危漏洞742个,占比34%。
另外,我国对于信息贩卖的惩罚应该更加严厉,做到有法必依。有快递员贩卖运单信息,还有人公开叫卖明星的航班信息,这些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但目前都是事后追责。较轻的惩罚并不足以产生震慑。
校讯通应该先进行自查,将可能的漏洞及时补上,以免发生大案要案以后才幡然惊醒。(编辑 欧阳觅剑)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mbk/4921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