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Fringer 转接环:让转接性能媲美原厂镜头
导读:作为国内知名的转接环品牌,Fringer 带来堪比原厂的转接兼容性,同时具有细腻的做工品质,受到不少发烧玩家的喜爱。在转接环领域,虽然 Fringer 不是 " 玩 " 的
作为国内知名的转接环品牌,Fringer 带来堪比原厂的转接兼容性,同时具有细腻的做工品质,受到不少发烧玩家的喜爱。在转接环领域,虽然 Fringer 不是 " 玩 " 的最早品牌,也没有把产品线覆盖的很广,但却曾多次带来全球首创的转接环产品,尤其是针对富士 X 卡口和 GFX 卡口系列的自动转接环产品,至今依然具备诸多独家的技术。
上篇文章介绍了 Fringer 转接环从初创到第一款康泰时 N- 索尼 E 转接环的推出,并带来了全球首款支持索尼相位对焦的转接环的经历。本篇文章将分享 Fringer 对富士 X 和 GFX 系列转接环首创并成功研发的故事,并且也正因为此,让 Fringer 转接环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
本篇访谈约 1800 字,阅读完成需要约 4 分钟。
以下访谈来源于 Fringer 创始人赵先生第一人称口述,内容略有删改。
做转接环这件事,从一开始也没有想过真正铺开作为一个商业的东西来运作。自从 2013 年推出了康泰时 N- 索尼 E 转接环后,考虑到毕竟康泰时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产品,产品的量不会太大。直到后来富士的相机进入我的视野后,我觉得富士相机很有特色。
独树一帜去做富士转接环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的索尼微单相机已经越来越普及了,给索尼做转接环的品牌也有很多,特别是佳能 EF 转索尼 E 口的产品。当时我没想去凑这个热闹,毕竟康泰时 N 转索尼 E 被我 " 搞定 " 以后,佳能 EF 转索尼 E 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我没有做的原因是考虑到:我做的产品会比别人强在什么地方,例如 Metabones 就做的很好。但是后来接触到富士以后,我就觉得富士有可能值得一做。
但富士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的系统,富士 X 系列应该刚刚推出。之后我就着手做了一些分析,发现富士的卡口协议比较特殊,完全是无反的思路来打造的,和其他单反品牌都不一样,一下子还看不出来能不能搞定。但是搞了一段时间突然发现,有一个艰难的门槛迈过去了,其实还是可以搞定的,才正式决定开始做富士的产品。
Fringer 康泰时 C645-GFX 转接环
因为富士转接环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一块 " 处女地 ",没人做。所以应该说我是世界上第一个做富士自动转接环的人。第一个推出的商业化产品就是康泰时 645 转富士 GFX 中画幅的产品,但毕竟中画幅的需求还是比较小的,而且因为当时的富士 GFX 50S 没有相位对焦,性能也比较受限。不过既然中画幅可以做,那么 X 口肯定也可以做。所以就从佳能 EF 转富士 X 开始开发,也是世界上第一款转富士 X 口的自动转接环产品。
这个产品其实我觉得更多的是帮助 Fringer 转接环成为产品,能够真正推出成熟的产品。所以回想起最初做的索尼的转接环的时候,完全没有经验,还是一个探索性的产品,到了做富士转接环的时候,产品性能提高了很多。
Fringer 佳能 EF-FX 转接环
但刚开始推出佳能 EF- 富士 X 的自动环时候,我记得很清楚,第一版大概只能支持 30 个佳能 EF 镜头,因为这个产品是从无到有,世界上还没有同样产品的先例,通过后续的固件升级逐步改善,从 2017 年推出至今已经有 5 年时间,支持的镜头数量应该有 180 支左右,其中包括副厂的 EF 口镜头。后续我再开发更多的富士转接环的时候,比如尼康 F 转富士 X 的,以及佳能 EF 和尼康 F 转富士 GFX 中画幅的,因为已经比较有经验了,软硬件的一些架构都比较成熟,所以基本上一推出就可以是成熟的产品,研发效率高了很多。
我举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一位 Fringer 的用户偶然发现佳能 "428 二代 " 转接富士 X-H2S 的效果好的不得了,虽然更多是富士 X-H2S 机身的功劳,当然也得有转接环的支持。如果转接环性能不够好,用户也不会选择转接这个方向。
另外一方面,有很多朋友手里已经有 428、640 或是大量的佳能、尼康镜头群,那他们对转接环的需求一定是存在的。如果长期看转接环市场,会饱和是肯定的。因为无反越发展越好,无反专用的镜头群肯定会越来越丰富。但即使是这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单反转无反这件事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另外,富士 GFX 又是一个特例。因为中画幅的缘故,原厂的镜头数量少,价格贵而且个头大,或是光圈不够大,最后发现不得不去转接 135 的镜头,比如佳能 85L、适马 ART 系列等等。我相信只要转接环做的够好,性能就可以做的跟原厂一样。尼康的 NF-GFX 转接环也马上上市,实测 58G、85G、105E、220G 效果都非常好。
但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佳能 EF 转尼康 Z 就很有意思。因为佳能 EF 的协议和尼康 F 的自动协,因为两家品牌来自同一个时代,他们的设计思路基本上是一样的。当然,协议格式有很多都不一样,但是思路是一样的。所以他们之间转接就可以做到无缝衔接,而且不需要每只镜头去优化,效果也是可以说是最好的。而富士我要一支一支去试,很耗时间。所以有很多用户反馈,尼康 Z 转接佳能 EF 感觉和原厂没什么区别。
所以,如果你手里有一些很专业的摄影器材,比如一台几万块的 GFX 100S 机身,一些专业镜头甚至几万块都有可能,这样一套器材里,如果就因为其中最便宜的转接环不够好而影响整体的性能和体验,木桶原理决定了短板,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但如果有了更好的转接环性能,那就可以充分发挥几万块器材的价值。
技术方面来讲的话,就单单转接环一件事,就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在探索之初有很多未知的东西,随着你不断的深入、不断的去了解更多的东西、不断去做更多的试验和测试,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发现,都在不断促进我把转接环的性能提高,让第三方镜头通过转接后性能媲美原厂镜头的体验。所以对于我这种玩技术的人,可能就是会有这种独特的这种愉悦感。
未完待续 ......
*本文系网易新闻 · 网易号 " 各有态度 " 特色内容
* 本篇内容来自"影像新势力"原创,如转发请注明出处。
这是一个由专业摄影师、资深媒体人和骨灰级影像发烧友组成的影像群落。
我们爱摄影、爱器材,爱这个美妙的光影世界。
我们有激情、有理性,有让你表达心声的渠道。
我们期望能一直在影像道路上引领你、陪伴你、跟随你,
并深深以你为荣。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mbk/66756.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