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把 AI “收了”
导读:AI 大模型军备竞赛已经打响,国内外大小科技公司你方唱罢我登场。 但有一个灵魂拷问——未来,技术之上的产品该是什么形态? 于是,产品经理和 UI 设计师们,纷纷担心起自
AI 大模型军备竞赛已经打响,国内外大小科技公司你方唱罢我登场。
但有一个灵魂拷问——未来,技术之上的产品该是什么形态?
于是,产品经理和 UI 设计师们,纷纷担心起自己的前途——
毕竟 ChatGPT 几乎没什么产品设计,就征服了全世界。
只是一个简单甚至可以说简陋的网页,连 OpenAI 的 CEO 都承认这是个糟糕的产品," 根本就不是为易用设计的 "。
如果看向那些率先整合 AI 能力的经典产品,就会发现……也都没什么变化。
搜索引擎、代码编辑器等等,都还是大家熟悉的样子,甚至连按钮、菜单都没多加几个。
AI 绘画里最火的 Midjourney 呢?压根就不是个独立产品,而是借住在聊天软件 Discord 里。
和人聊天不受任何影响,想让 AI 画图就敲 "/imagine"。
国内生产力工具里面行动最快的是钉钉,刚刚已宣布全面接入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大模型。国内首个走向智能化的生产力工具,就这样来了。
即便可能相较于微软前一阵发布的 copilot 概念片,可能还有差距。
不过从现场演示来看,无论是文档的内容生成能力,群聊、会议的摘要提取总结,还是对话或者拍照就能自动生成一个可直接使用的小程序,大模型对产品带来的巨大改变和惊喜,同样发生在阿里千问大模型之于钉钉上。
但,新版钉钉表面看起来依然也是没什么大变化,AI 能力全被收进这样一道斜杠 "/" 里。
为什么?
此前,英伟达 CEO 黄仁勋认为,AI 迎来"iPhone 时刻 ",以此来强调 AI 行业已经到达了像 iPhone 横空出世时,为手机行业带来的革命性颠覆的时间点。
当 ChatGPT 发布插件功能时,很多人都联想到这就是 AI 的" 应用商店 "。
那么以斜杠为代表的新型人机交互方式,宣告着 AI 的" 触摸屏时刻 "。
为什么是一条 "/"?
先来看看斜杠在不同场景下都能做到什么,又是如何发挥作用。
首先是最容易想到的文档,在指定位置敲上 "/" 紧跟所需的内容描述,就能召唤 AI 生成好内容。
原本是多人在线协作文档,从此增加了人机协作的新维度。人类只需要把握方向搭好骨架,AI 来填充血肉。
另外虽然钉钉这次没有展示,但同样的功能用在邮件上想必也没什么问题。
另外 OpenAI 参与投资的 "AI 原生代码编辑器 "Cursor,外观形态上也和传统编辑器没什么大的改变。
其实这个问题,OpenAI 的 CEO Sam Altman 老早就开始了思考。
刚好在去年这个时候,GPT3.5 模型已训练完成,但 ChatGPT 产品还没立项之时,他开始向广大网友征集 " 用自然语言告诉计算机你想要什么,然后计算机就去做 " 这种新人机交互界面的名字。
现在看来似乎他的选择就是 "Chat",但名字其实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新交互界面的本质已经确定:
告诉计算机你想要什么。
计算机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到了它刚诞生时的样子,今天的 "/" 就等于昨天的命令提示符 ">"。
AI 也成为操作系统级别的存在。只不过这一次,人类不再需要学习系统命令,也不需要学习编程语言。
如同二进制被汇编语言取代,汇编语言又被高级编程语言取代,人与机器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偏向人,机器越来越理解人。
终于到了这一刻,机器学会了人类的语言。所以 " 斜杠 ",就是生成式 AI 带来的最初 UI 形态,也极有可能是最终极产品形态。
就像手机触摸屏刚出来时,人们不会知道它会很快干掉了主流的功能按键一样。
△ 网友在 1984 年的 IBM 计算机上跑 ChatGPT 客户端
想法就是创造力,人人都是 AI 应用的开发者
产品开发的时代正在发生巨大改变:有需求、会描述需求、有方法把需求告诉 AI,AI 就能自动执行任务。
套用 GPT 中的 "T" ——谷歌 Transformer 原论文标题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的句式来说:
Need is all you need.
只要有需求,人人都是 AI 的应用开发者。
而开发 AI 应用,就是简单地向 AI 解释清楚你要干什么。
这份神奇的体验,在几个星期前还只有 ChatGPT 插件的开发者才能感受到。
而钉钉这样的生产力工具入场,代表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工作流程定制成智能应用。毕竟有 6 亿用户都能用钉钉。
如上传手绘表格就秒变小程序。
而目前,AI 发展链条里在大模型层面的竞速已经开始,但下游的产品和应用会如何,却还没给出更多尝试。
有意思的是,因为钉钉的出身和场景,可以得天独厚直接思考应用层的终极产品形态,以及能够率先给出样板间展示。
也是通过钉钉这次的斜杠发布,更能生动地展示了我国 AIGC 产业更大的机会为什么会出现在应用层。
关于底层基座和上层应用的关系,已经被一次次验证了,这次应该也不会例外:光拥有大模型或能调用大模型还不够,还需要与应用形成闭环生态,形成创新增长的飞轮。
所以只有准确把握 AI 时代的交互模式,应用于大量的应用场景,才能让 AI 能力在反馈中不断提升、应用层不断创新,形成新的增长飞轮。
至少,这波 AI 新浪潮中的第一个超级应用,一定符合这样的范式。
悬而未决的就是:这第一个超级应用会是谁?会以怎样的产品形态出现在我们面前?钉钉式的斜杠,是大道至简的终极产品形态了吗?
— 完 —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哦~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和「在看」
科技前沿进展日日相见 ~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mbk/85203.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