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为何将妹妹以皇后礼下葬?为何说墓中壁画漏出不光彩的一幕?
导读:唐朝很乱!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当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强占嫂子郑观音和弟媳杨氏,儿子李治有样学样,登基后先娶了后妈武则天,而长孙皇后却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起来相当
网友提问:
唐高宗为何将妹妹以皇后礼下葬?为何说墓中壁画漏出不光彩的一幕?
优质回答:
唐朝很乱!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当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强占嫂子郑观音和弟媳杨氏,儿子李治有样学样,登基后先娶了后妈武则天,而长孙皇后却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起来相当大度(不大度也没有办法)。
可李世民和李治对一个女人关爱有加,她就是李世民的小女儿、李治的妹妹衡山郡公主(后封为新城公主)。
衡山郡公主得宠源于爱屋及乌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独宠衡山郡公主,因为李世民特别爱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北魏皇族拓跋氏之后,长孙晟是隋右骁卫将军、著名外交家,平突厥的最大功臣,长孙皇后童年比较坎坷,长孙晟去世后,他和哥哥长孙无忌、母亲被同父异母的兄长赶出家门,寄居在舅舅高士廉家。
好在长孙晟很有远见,在长孙皇后8岁的时候为她订了一门婚事,对象正是李世民。
公元614年,年仅十三岁的长孙皇后在舅舅的主持下嫁给了李世民,不久之后李世民他爹李渊就在长安称帝,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长孙皇后顺利晋升为秦王妃。
虽然李世民妃子很多,比如前朝公主杨妃,二婚再嫁的韦贵妃,以及后来君临天下的武媚娘,但李世民真正爱的女人却只有长孙皇后。
从13岁嫁给李世民到36岁驾鹤西去,长孙皇后18年间生了7个孩子(三子四女),长子李承乾谋反在影州被杀,李世民竟然以国公之礼厚葬了这个曾经最爱的大儿子,这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次子李泰同样想要夺嫡,可惜却遭到处罚,起起落落相当刺激。最终三子成功上位,还娶了武则天,当然这都是后话。
值得说明的是李世民最疼爱的孩子还是长孙皇后的小女儿。当长孙皇后去世后,这个女儿才刚刚2岁,需要一个乳母照顾,因此唐太宗并没有把她带在身边,而是交给乳母亲自照顾。
等女儿8岁的时候,唐太宗亲自为她册封为衡山郡公主,衡山作为五岳之一具有独特的意义,一般山川大河并不会作为封号,但唐太宗却把宗教圣地衡山郡封给了小女儿,对衡山郡公主的宠爱可见一斑。
此后不久,李世民又给了她实封汤沐邑和増赋,一般来说,只有公主出嫁时才能够拿到实封,李世民此举证明衡山郡公主超越了所有公主在他心中的位置,这种宠爱非其他女儿所能相比。
衡山郡公主的初次婚姻衡山郡公主获得实封之后不久,唐太宗就将衡山郡公主许配给了郑国公魏征的嫡长子魏叔玉。魏征在贞观时地位很高,身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在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四,地位仅次于杜如晦,比房玄龄还要高一筹,而他的儿子未来必定会继承父业,升为郑国公。
唐太宗将女儿许配给他,也是对他的提携和肯定,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同样离不开魏征的直言进谏。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当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十分伤心,5天不上朝,可奇怪的是,不久唐太宗就因为两件事情将魏征的墓碑给推倒了。
第一件事就是魏征推荐的两个重臣侯君集和杜正伦牵连两太子谋反,侯君集被杀,杜正伦被罢免。不过这事影响并不算恶劣,当时魏征只是从才学上考量二人,纵使有不查之罪也不至于让李世民如此气愤。
关键是第二件事,李世民遇到了史官褚遂良,听到了魏征给他看谏辞的事情。
谏辞是臣子劝皇上的话,这本身就是一种僭越。皇帝作为天子,哪能有错,但魏征却偏偏不信,比如他曾直接表达唐太宗玩物丧志,对自己的老婆长孙皇后思念过多,还嫌弃皇帝嫁长乐公主僭越了礼制等等。
据《贞观政要》统计,魏征呈给皇上的谏辞有50次,奏疏11件,而这还不包括魏征和李世民的日常聊天儿。有史料称,魏征对李世民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
将这样的谏辞给史官看,显然是把“家丑外扬”了,所以当李世民得知后,他说“你(魏征)活着恶心我,我都忍了,你还要把这些事给史官看,生怕世人不知道你比皇上厉害吗?”他对这种有损皇家颜面的做法深恶痛绝,令人将魏征的墓碑直接推倒。
同时,唐太宗又下手诏解除了魏征长子魏叔玉和衡山郡公主的婚约。下手诏就是白纸黑字载入史册,永不反悔。也就是说李世民这辈子都不会改变自己的誓言,不会让魏家人再和皇家联姻,这等于断送了魏家的前程,李世民的气愤程度可想而知。
李世民去世后,李治为其安排封赏及再婚既然衡山郡公主不能嫁给魏叔玉了,唐太宗还要给自己最心爱的女儿选门婚事。
贞观二十三年2月6日,这一天正是长孙皇后的生日,李世民挑来选去,最终将她许配给了长孙操之子长孙诠。
之所以将衡山郡公主嫁给长孙诠,因为在贞观时期,长孙无忌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长孙无忌身为宰相且才华横溢,又是长孙公主的哥哥,自然是唐太宗极力拉拢的对象。
在衡山郡公主之前,他已经将自己的爱女长乐公主李丽质嫁给了长孙无忌的孩子长孙冲,此次他又将衡山郡公主嫁给了长孙操的儿子长孙诠,属于亲上加亲。
长孙操本人颇有才干,出任陕州刺史时,将东水引入城内,为民所称道,此后又历任洺州刺史、益州刺史,皆有善政。长孙诠娶了衡山公主后,长孙操被提拔为重要岗位:岐州刺史,官位升了四级,真的是升官发财娶老婆啊,由此看来唐太宗对长孙一族的重视程度。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因为公主出嫁的仪式十分繁琐,唐太宗在筹备女儿婚礼的时候,身体越来越差,所以贞观二十三年5月26日,唐太宗不幸逝世于九成宫含风殿内,衡山郡公主的婚礼不得不因父亲的去世被迫中断。
李治
不久后,衡山郡公主哥哥李治继位,年号唐高宗,李治并不想耽误妹妹的结婚大事,所以他打算在这年秋天将妹妹风光出嫁,于是便命人着手准备婚礼,可是此举却遭到大臣宁于志宁的强烈反对,于志宁说“衡山郡公主父亲刚刚去世,便如此大嫁,不合律法,必须守孝满三年后方可出嫁”。
李治虽然不情愿,但面对大臣的劝阻却也无可奈何,只能答应了于志宁的建议,眼睁睁看着妹妹虚度大好年华。
守孝三年期满前的三天,李治将衡山郡公主改封为新城长公主,并加食封五千户作为妹妹的新婚贺礼。自此,新城公主终于和长孙诠琴瑟和鸣,举案齐眉,两人婚后感情十分和睦,没想到好日子没过几年,便又生出幺蛾子。
公元659年,唐高宗想要废后,立武则天为后,长孙无忌作为权臣予以反对。没想到此举让长孙一家人遭受劫难,长孙无忌被免去官职,流放到了黔州,后又被赐自缢。而他的孙子长孙诠也受到了牵连,流放到了巂州不久后也被人杀死。
面对丈夫的流放致死,新城公主痛恨哥哥,可这毕竟是自己的亲哥哥,从前对自己关爱有加,现在她更是无法进行报复,因此新城公主内火攻心,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下去。
李治知道自己做得有些过分,但碍于颜面只能“秉公处理”,可对于新城公主,他始终怀有愧疚之情,当长孙诠死后,李治看到茶饭不思的新城公主,内心更是心疼,于是他没有经过新城公主同意,又为她安排了一桩婚事,对象是彭城郡公韦庆嗣第八子韦正矩。
但这桩强买强卖的婚姻并没有治愈新城公主的心病,她仍然思念去世的长孙诠,因为她与长孙诠感情太过深厚,嫁给韦正矩不仅没有缓解她的心情,反而让她更加伤心。坊间更有传闻,韦正矩对新城公主有过家暴行为。
没过多久,新城公主就去世了,李治对妹妹的去世颇感意外,十分悲痛,他认为正是韦正矩的某些举动导致了新城公主死去,于是下令审问韦正矩,而韦正矩有口难辩,李治一怒之下将韦正矩斩首。
事后,李治也想明白了,韦正矩并不敢对新城公主家暴,两人只是性格不合,那些传言都是捕风捉影的事情,更何况韦正矩凭借驸马的身份从五品提为三品,他对新城公主感恩戴德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会让她难堪呢。
于是,李治命人将韦正矩和新城公主合葬在昭陵,同时对新城公主按照皇后之礼厚葬,放眼整个唐朝,公主按照皇后的待遇下葬仅此一例,由此也看出新城公主在李治心中有着不一样的地位。
新城公主去世,壁画遭到刮脸,原因何在?其实,新城公主死前身体一直不好,李治还特意建了一座新城,用于给她祈福,所以新城公主之死其实是死于身体虚弱,年仅30岁。
1994年10月下旬,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对位于陕西礼泉县烟霞乡东平村东的新城公主墓进行了挖掘,发现墓中墙上有很多的侍女壁画,而画中的侍女面容全部被刮掉破坏。
有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唐太宗迁怒于这些宫女没有照顾好新城公主,于是将他们的头部毁坏以示惩戒。
李治从小看着妹妹长大,自幼呵护备至,视她为掌上明珠,所以李治和父亲李世民一样十分宠爱新城公主,有人曾经怀疑李治对新城公主不满,所以故意破坏墓中壁画,其实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仅从李治将新城公主按照皇后的规格下葬便表明了他对新城公主的重视程度,如果不是对新城公主过分偏爱,他也不会将韦正矩直接处死,但要说他迁怒侍女更加不可能,如果迁怒,可能这些壁画都不会存在,甚至将侍女杀死进行陪葬更为痛快,何必多此一举呢。那么为何墓中会出现如此不光彩的一幕呢?
其实,考古人员进入墓地时,发现墓内破坏严重,石棺床石块均被撬起翻乱,而陪葬品亦有缺损,由此可知新城公主墓曾经发生过盗墓,而侍女头像的毁损更可能是盗墓贼所为。
盗墓行业特别反感自己的行为被人窥见,当他们在昏暗之处盗墓时,偶然间发现了侍女们一双双明亮的双眼,显然内心是愤怒的,因此将其损毁便不难理解了。
可惜的是新城公主一生被捧在手心,死后却凄惨冷清,还被盗墓,可能这就是皇室子孙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吧。
结语:
新城公主出嫁两次,而她最爱的人却客死异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如浮萍一般任李治安排,自己的丈夫死去也无法报仇,最终含恨而死,她的一生是可悲的,尽管李世民和李治都很宠爱她,却没有得到真正幸福,想做她的丈夫也不容易,有很高的危险性,真的是伴君如伴虎啊。
其他网友观点
若说李世民最宠爱的公主是谁,大多数也许会说是高阳公主。只因各类古装电视剧的横行,以及高阳的嚣张让大家都想当然了。但若是细看史料,就会发现李世民最宠爱的,和最重视的,就是与自己的发妻原配——长孙皇后生下的三子四女。
先不说他以一万岁之身,亲自抚养长孙皇后孕育的晋阳公主李明达,以及晋王李治长大,就说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幼女衡山公主之宠爱,也不是别的公主可以类比的。自其的名号便可以看出看来,贞观十六年(642)的时候他便将这个仅有八岁的小女儿册为衡山公主。
衡山历来便是五岳之一,并同时还是道佛两教的圣地。而李唐皇室一项自诩是道教鼻祖老子的后人,衡山之特殊也不是其他几山可以睥睨的。并且在《唐六典》之中也有明确的规定:
“凡为名山、大川及畿内县之,皆不得以封。”
但唐太宗偏偏就封了,还是一个实封,将这李唐皇室的圣地衡山郡一同封给了这个小女儿。可见一片慈父之心,而父亲这么宠爱这个幼女。同母所出的哥哥李治还有其他的兄弟姐妹自然也对其十分的娇宠,可以说这衡山公主真是出生就掉进了福窝窝里。
后贞观二十三年(649)的时候,李世民为宝贝女儿挑选了一个夫君,即长孙操之子长孙诠。长孙家一连出现了三位国父以及四位驸马,深受帝王恩宠。但不幸的是,就在婚事敲定的这一年唐太宗不幸去世,正在筹备出降事宜的衡山公主因守孝而中断了礼仪。
但李治即位后并不想耽误了自己妹妹的大好年华,想要在国丧之后就让妹妹十里红妆,风光大嫁。但却被言官极力阻止了,大臣于志宁上谏说:
“普通人尚且还要为父守孝三年,为何公主反倒急着成婚?”
李治无奈只得答应,一直等到三年孝期过了。便将妹妹的封号又改为了新城公主,并加封五百户,十里红妆的将妹妹嫁了出去。公主出降之后,与驸马长孙诠也算是琴瑟和鸣,恩爱无比。全无唐朝其他公主与驸马各过各的这种放浪之事发生。
但也正是因着恩爱,所以在显庆四年(659)长孙诠卷入长孙无忌某犯案被杀之后的新城公主反应十分激烈。自丈夫亡故后,他便从此不再梳妆打扮,也不理哥哥李治。其倔强的也里面表露无疑。
虽说这样的倔强准确来说是冒犯了君王,但李治心知是自己对不起妹妹。于是非但没有生气,还精心为其又挑选了一位驸马——韦正矩,并在一年的时间内将其官阶连升八级。就为了配得上自己的妹妹。可见其宠爱至深。
可新城公主对长孙诠的感情是在是深刻,再婚之后也是一直都思念着前夫。没几年的时间,新城公主便因思念成疾抑郁而亡了。李治对于自己宠爱的妹妹去世而万分的悲痛,而与此同时,但京城却有留言传出,说新城公主是被驸马用枕头捂死的。
李治闻言大怒,直接将驸马斩杀,抛尸荒野。直到后来查明真相,公主确实是自己病逝的才算作罢。将驸马的坟又给迁了回来,但公主确实是以皇后之礼入葬了皇家昭陵之中,并未葬在公主的夫家身边,因此驸马的陵墓也仅是昭陵外的小土包。
而千年之后的考古专家们打开昭陵,却被陵墓中的壁画吸引了视线。这壁画上的侍女俱都被刮掉了头部,显示了当年的李治也将妹妹之死迁怒到了侍女的头上。准确的对应了史书中的记载,证实了李治当年的怒气,不过这处理手段,着实不光彩了一些。
其他网友观点
妹妹新城公主去世后,李治不仅以皇后之礼安葬,还把驸马砍死,并流放他们全家。26年前,新城公主墓葬出土,里面不光彩的一幕,透露了另外的真相。
新城公主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幼女,一生3段婚约,2次婚姻。影视作品《长歌行》中的李乐嫣,便是新城公主的原型。
1994-1995年,新城公主的墓葬,在陕西礼泉县被发现。陕西省考古所立刻组建考古队,对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
考古专家惊讶地发现,墓中的壁画上的人物脸面全毁,完全看不出容貌。民间传闻,这样不光彩的壁画,直接揭示了新城公主早逝的秘闻。
为何公主去世,要以皇后之礼下葬?
为何壁画人物,都被刮去了面容?
要解释这些问题,需要从新城公主的身世说起。
深受宠爱的嫡幼女新城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幼女,与曾经的唐朝太子李承乾、后来的唐高宗一母同胞。
李世民一生14个儿子21个女儿,其中为长孙皇后生下了三子四女。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患难妻子,也是他最爱的女子。
在长孙皇后所生的孩子中,李世民最喜欢的皇子,是皇长子李承乾。最疼爱的女儿,则是幼女新城公主。
因为喜欢李承乾,即使他犯下了谋反的死罪,李世民也不愿杀他,只是贬他为庶人。
因为疼爱幼女,李世民直接将她逾制晋封。
根据《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的记载:“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
这话的意思,就是赏赐封号时,不能用名山、大川的名字。
但是,新城公主的墓志上,清晰记载着这样一句话:
“贞观十六年,封衡山郡公主,(阙八字)唯有辉,平原陋其加渥;汤沐増赋,庐陵愧其逾。”
贞观16年,新城公主还只有8岁。
她被父亲封为了衡山郡公主,获得汤沐增赋。
“衡山”是五岳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名山大川,以“衡山郡”作为公主的封号,等同于李世民是钻了《唐六典》的空子。
但这也体现了李世民对女儿的宠爱。
此外,初唐时期的汤沐邑,是公主出嫁才能享受的封赏,但李世民疼爱8岁女儿,一起都赐给了她。
这是被帝王放在掌心里的偏爱。
情路坎坷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李世民宠爱小女儿,自然也想为她寻一门好亲事。
只可惜,新城公主一生,情路坎坷,有3段婚约,2次婚姻。
魏征病榻前,赐婚魏叔玉第一次,李世民看上了魏征的儿子——魏叔玉。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征重病即将离世,李世民带着9岁的衡山郡公主前去探望。
在魏征的病床前,李世民指着床前衡山郡公主说,想把小公主嫁给魏征的儿子魏叔玉,并对奄奄一息的魏征说:“公强视新妇!(你勉强睁眼看看儿媳妇吧!)”(来自《新唐书·魏征传记》)
魏叔玉是魏征的嫡长子,母亲是著名的河东裴氏,亦是名门望族。
魏叔玉本人,继承了父亲魏征的才能与博学,又有母亲裴氏的容貌,是一个上佳的正直夫婿。
只可惜,婚约定下没多久,魏征力荐的侯君集、杜正伦卷入了谋反风波。
当时,侯君集被赐死,杜正伦被免职,李世民不免怀疑魏征结党营私。
就在此时,李世民又发现,魏征特意拿自己的谏词给编纂史书的褚遂良看,心中大怒,立刻解除了小公主和魏家的婚约。
李世民为何这么做?理由有2个。
第一,李世民虽诚心纳谏,但也有帝王威严。魏征是出了名的直谏一把手,仗着元老地位不怕死。李世民愿意听他的谏言,是因为对江山社稷有益。
但是,这些事情,如果写入史书,就等于牺牲了李世民的名声,成全魏征的忠名。
史书记载魏征直谏的次数越多、内容越具体,就等同于李世民犯下的错误越多。
没有哪个皇帝,愿意让史书记载自己的诸多过失。
如果魏征无心,也就算了,但魏征拿着谏词去找褚遂良,就让李世民瞬间觉得,自己的威严受到了冒犯。
第二,帝王生性多疑,宁可错冤,不愿放过。魏征死后,《旧唐书·魏徵传》上记载着李世民的怀念之语:“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但是,怀念归怀念,当可疑情况出现,李世民的疑心也就出现了。
魏征拍着胸脯推荐的2个丞相候选人,都有谋反的事实,此时,李世民必须怀疑,魏征是否真的只是一时失察。
当时,魏征已经去世,真相无从查起,但是,怀疑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如果小公主只是一般受宠,李世民都可能接触婚约,更何况,这可是他最疼爱的幼女。
赐婚长孙诠,却一波三折与魏叔玉的婚约作罢后,李世民又为小公主物色了另一门好亲事——长孙诠。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 年),小公主15岁了。
在长孙皇后生忌这天,李世民为15岁女儿敲定了婚事——长孙操之子长孙诠。
长孙操是长孙皇后的叔父。
因为长孙皇后之功,初唐时期的长孙家族,备受李世民优待。
此前,长孙家族已经娶了三位公主,如今小公主与长孙诠已经是第4门婚姻。
为了让小公主后半生更畅快,李世民又特意给长孙操升官为岐州刺使。
不久后,李世民感觉自己大限将至,便加紧筹办小公主的婚礼,希望能在临走前看着女儿出嫁。
可惜,小公主的婚礼过程太过奢华复杂,尚未筹备完毕,李世民就去世了。
按照古人的规矩,亲人去世,须守孝三年,不得办喜事。
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诏规定:“男子年龄二十、女子年龄十五以上必须婚嫁。”
必须,就是最晚结婚年龄。
也就是说,没有意外情况,15岁是女子必须出嫁的年龄。
订婚时,小公主就已经15岁了,如果再上三年孝期,她就已经18岁,属于唐朝“剩女”。
李治心疼妹妹,守孝1年后,他提出让妹妹成婚,只是,这一次没成功。
李治登基初期,还没有武则天的帮衬,在朝中也没有威严。他刚提出这个决议,立刻遭到大臣的群起而攻,没办法,这件事就只能被搁置。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一波三折的小公主终于出嫁了。
为庆贺妹妹出嫁之喜,李治将妹妹的封号改为新城长公主,并增邑5000户。(史称“新城公主”)
结婚后,新城公主与驸马相濡以沫,成为海内外妇人羡慕的对象:“调谐琴瑟,韵偃笙簧。标海内之嫔风,为天下之妇则者矣。”
可是,好景不长。
随着李治和武则天对长孙家族的下手,驸马长孙诠也被牵连流放,最后被地方官所杀。
恩爱的丈夫,被自己的亲哥哥害死。新城公主虽没有怒怼,却也一直意志消沉,从此不再梳妆打扮。
女为悦己者容,如今深爱的悦己者已经去世,自然是不必再梳妆。
哥哥赐婚韦正矩,却害死了妹妹李治眼见妹妹消沉,心里十分愧疚,便重新为她找了一个夫婿。
他看中的人,是京兆韦氏的韦正矩。
皇帝赐婚,没有反对的余地,新城公主带着对亡夫的怀念,嫁给了韦正矩。
可是,这门婚事,受益的只有李治和韦正矩。
因为娶了公主,韦正矩平步青云,连升八级。而李治以为这样是对妹妹好,内心的自责也消散了不少。
只是,嫁给韦正矩的新城公主,总是没什么笑容。
最初,韦正矩还各种讨好,可久而久之,他也失去了耐心。民间传闻,韦正矩曾虐待公主。
几年后,李治才知道,妹妹病痛缠身,便为她建寺祈福。
可是,寺庙刚建好,新城公主就去世了,享年30岁。
皇后之礼,壁画人物却被刻意毁去新城公主死后第2年,李治以皇后之礼为她下葬,是疼爱,也是亏欠。
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所指的皇后之礼,是葬礼规格,而非陵墓规格。
李治很爱这个妹妹,一直非常悲痛,恰逢此时,他听说韦正矩曾家暴公主,顿时怒火滔天,直接下令处死驸马韦正矩,并将韦氏一族全部流放。
这种过激的手法,导致了很长一段时间,唐人都害怕娶公主。
民间传言:“娶妇得公主,平地买官府。”
1995年,考古专家打开新城公主的陵墓,发现墓葬里壁画的脸面全部被毁,是下葬时刻意而为。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人断言:李治在杀掉韦正矩之后,感觉仍不解气,便下令毁掉了墙壁上宫女的容貌,因为她们没照顾好公主,没及时禀报公主遭遇。
但这个说法是真相吗?
从当前已有的史书记载来看,这种推测并不合理。
第一,对于韦正矩来说,公主是他晋身的云梯,他没必要自毁前程。靠着新城公主,韦正矩自己加官进爵,一家也因此平步青云。
即便公主不喜欢她,韦正矩也没必要动手家暴,把她放在家里好吃好喝供着、不去招惹,也能各自生活安稳。
第二,新城公主,不是逆来顺受的受气包。从出生开始,新城公主被父亲宠爱、被哥哥宠爱,从未过过委屈日子。
一个从小被宠大的公主,对着皇帝哥哥,都敢披头散发,以示反抗,又怎么可能逆来顺受,接受家暴,而无动于衷呢?
第三,李治后来下令,让韦正矩和新城公主合葬。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多年后,李治下令,让韦正矩与新城公主合葬,直到宋朝驸马韦正矩的墓碑还在。
试问,如果韦正矩真的有家暴之实,是害死公主的凶手,疼爱妹妹的李治,又怎会让他和公主合葬呢?
第四,李治是帝王,不会无聊到拿壁画撒气。一国之君,拥有全天下最大的权威。
他如果真的生气,恐怕也不会拿壁画撒气,而是直接下令,把那群宫女全部杀掉。
那么民间为何传言韦正矩家暴公主呢?结合新城公主的状态,最可能的情况,估计是公主思念前夫,心情抑郁,韦正矩偶尔不能忍,与公主发生口角,就此被人传成“遇主不以礼”,扣上了家暴的名字。
后来,李治将韦正矩下了大狱,要求韦正矩证明自己没有家暴公主。
证明做过一件事情容易,但要证明一件自己没做过的事情,难于上青天。
最终,韦正矩没法证明,就只能被处死。
至于壁画脸部均被破坏,有人认为是盗墓贼毁坏壁画;也有人说,脸部壁画颜料是残次品,损坏大……
但无论哪种说法,目前都没办法证实。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出生于皇家的新城公主,婚姻大事虽然有政治考量,但她也是的的确确被宠爱着的。
父亲疼,哥哥宠,2个夫家都因为她而平步青云。
虽然,她没能和最爱长孙栓长相思守,却度过了最快乐的时光。
生前,她享受了父兄的万般宠爱,死后,哥哥以皇后之礼为她下葬。
她的确算得上唐朝最幸福的公主了。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mbk/904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