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数码百科 >

“帝王术”到底有多厉害?嘉靖帝20多年不上朝,为何能执政45年?

导读:讲到嘉靖帝的帝王术,历朝历代,就很少有像他那样把群臣玩弄于鼓掌之中的。在《明史》里,嘉靖帝虽然被张廷玉等人评价为中材之主,但是他的聪明程度,尤其是权谋之术,真的可

  网友提问:

  “帝王术”到底有多厉害?嘉靖帝20多年不上朝,为何能执政45年?

  优质回答:

  “帝王术”到底有多厉害?嘉靖帝20多年不上朝,为何能执政45年?

  讲到嘉靖帝的帝王术,历朝历代,就很少有像他那样把群臣玩弄于鼓掌之中的。在《明史》里,嘉靖帝虽然被张廷玉等人评价为中材之主,但是他的聪明程度,尤其是权谋之术,真的可以比肩明太祖朱元璋。

  自从太祖朱元璋杀胡惟庸李善长等人,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明朝就没了名义上的宰相,后来通过引进内阁学士,明朝的内阁辅臣,特别是内阁首辅,成了实际上的宰相。

  在处理政务的时候,明朝中后期,还在大内赋予司礼监盖印和批红的权力,从而明朝皇帝控制朝政的流程就显现了出来。

  一般情况下,明朝的六部和全国各省府州县有了问题,就写奏疏到内阁,内阁的阁臣,商量一下,拟定一个对下面奏疏报上来事情的处理意见,呈交给司礼监,这称为票拟。有的内阁首辅比较专权跋扈,比如夏言,严嵩,他们就独断专权,自己写票拟,不跟其他内阁阁臣商量。

  司礼监收到票拟以后,进呈给皇帝,皇帝有个大概的意见,是准许还是否决,司礼监的太监们根据皇帝的决定批红盖印,然后把票拟发回给内阁,通过的,内阁就分发六部照办,否决的,内阁重新拟定意见。

  这就是明朝皇帝处理朝政的一般流程。

  从这个流程看,明朝的内阁的确不像宰相那样能独断专权了,因为明朝初年的宰相,李善长,胡惟庸等人,他们可以不用请示皇帝就可以处理一般的政务,就可以指挥六部执行,而后期的内阁不行,他们事事都要写票拟,要司礼监批红盖印。

  就算内阁首辅独断专权,也只是在内阁里面当老大,上面还有司礼监,司礼监上面还有皇帝,不是首辅说了就算的。

  因此,为了争权夺势,明朝内阁的票拟权也就非常重要了,而票拟权往往掌握在内阁首辅的手里。为了争夺票拟权,就必须先成为内阁辅臣,然后成为内阁首辅。

  因而,明朝内阁成员们,为了争夺内阁首辅的位子,从明成祖朱棣,一直到崇祯帝,发生了很多次的内阁乱斗,其中最激烈的就是嘉靖朝。

  嘉靖帝朱厚熜帝王术的高明之处,就是善于制造并利用内阁乱斗,从而,即便自己不临朝,也能牢靠掌握权力和控制朝局。

  举个例子,嘉靖帝在大议礼时期,孤掌难鸣的时候,得到了张璁、桂萼等人的支持,在嘉靖帝胜利以后,张璁自然而然被嘉靖帝塞进了内阁。

  但是,张璁进了内阁,就失去了跟嘉靖帝的直接联系,只能通过票拟搞联系,可是此时的内阁首辅是杨一清,杨一清很鄙薄张璁,他认为张璁本来是没资格入内阁的,因为张璁进士名次比较低,不是翰林,再加上他巴结嘉靖帝才入的内阁。

  由于首辅杨一清对张璁的限制,张璁没法越过首辅的限制上达天听,而嘉靖帝本来就很孤立,由于大礼议事件,又跟百官不对付,所以不能失去张璁桂萼等“礼议诸臣”的外援,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跟张璁等人沟通。

  他效法明仁宗赐给首辅杨士奇银章的故事,也给了张璁两枚银章。

  这种银章有什么用呢?本来是为了识别票拟的,如果内阁进呈给司礼监的票拟,封口盖了这枚银章的印,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就不能私自拆看了,当然,首辅也不能看,只能皇帝本人可以看。

  嘉靖帝实际上是给了张璁密折专奏之权。

  平时内阁的票拟,无论哪个阁臣办理的,都要经过内阁首辅之手,内阁首辅查看后再呈递给司礼监,可是张璁得到了这枚银章,他自己经手的票拟,盖上银章,杨一清就算是内阁首辅,也不得私自拆看,只能嘉靖帝一个人拆看。

  就这样,嘉靖帝重新跟张璁取得了直接联系,从而获得了对百官斗争的内援。

  这样的银章,嘉靖帝一共赐给张璁两枚,一枚的章文是“忠良贞一”,另一枚是“绳愆弼违”。

  后来另一个议礼诸臣里的桂萼也被嘉靖帝塞进了内阁,嘉靖帝也赐给他两枚银章。也给了桂萼密折专奏之权。

  但是,嘉靖帝觉得这样做有点太过了,毕竟容易偏听偏信,万一张璁桂萼二人利用银章打击报复其他大臣怎么办?

  为了搞平衡,嘉靖帝又赐给内阁首辅杨一清两枚银章,杨一清作为首辅,竟然也有了密折专奏之权。

  嘉靖帝玩弄权术真的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了。

  嘉靖朝后来的首辅夏言和严嵩,都得到过嘉靖帝赐给的银章。

  嘉靖帝这么肆无忌惮地给予阁臣银章和密折专奏之权,将本来已经变弱的内阁首辅的权力,进一步地削弱了。而且还引起内阁乱斗的加剧。

  实际上,嘉靖帝是把重大权力都收归到司礼监了。而司礼监的太监们几乎是二十四小时不离嘉靖帝左右。

  因此,嘉靖帝就算几十年不上朝,一样牢牢掌握着朝廷大权。

  除此之外,嘉靖帝还加强内阁次辅的地位。像严嵩,徐阶,做次辅的时候地位非常稳固,轻易不会更变,目的就是掣肘首辅。

  例如,有一年,嘉靖帝在西苑修道的宫殿发生大火,将宫殿烧毁,搞得嘉靖帝闷闷不乐。嘉靖就暗示首辅严嵩给自己修宫殿。可是此时的严嵩已经老迈,竟然提议让嘉靖重回大内。

  这让嘉靖帝非常不爽。因为嘉靖帝以前在大内曾经差点被几个宫女勒死,他很惧怕回去。

  内阁次辅徐阶猜透了嘉靖帝的意思,派自己儿子去给嘉靖帝修宫殿。得到了嘉靖帝欢心。于是嘉靖帝逐渐重用次辅徐阶,而疏远首辅严嵩,把平常的政务交给徐阶去办。

  有人也许会说,这反映不出什么帝王术?

  其实前面我们说了,明朝后期的内阁,首辅权力巨大,其他的辅臣一般都得仰首辅的鼻息。此时嘉靖帝把政务交给次辅,把首辅架空,透露出的信息,朝廷的百官,鼻息灵敏的,应该已经开始重新安放自己的屁股了。

  总之,明朝的嘉靖帝,虽然多年不出深宫,不开朝会,但是他通过自己高明的帝王术,仍旧牢牢掌握着明朝的朝局。

  其他网友观点

  自嘉靖二十二年开始,在其西苑的寝榻之上就常年挂着一幅题诗画。画里描绘的是唐德宗年间李翱于青山之间问道于高僧惟俨的场景。上有诗书:

  《赠药山高僧惟俨》——李翱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当时李翱为唐德宗年间的山南东道节度使,奈何其存心于玄道之上而不在朝堂之间。一天,李翱亲自登门拜访药山禅师问道。禅师默然无语,只是指指天,再点点地,看看左,顾顾右,最后莫然一笑便算是应了。禅师的意思是,你看那云在青天,水在瓶里。道无处不在,它在你我左右的一草一木一山一谷之间呐!

  李翱听罢,大悟。得出类似“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样的道理。以为是自己凡心蒙尘,为世欲所控,才会看不到无处不在的大道,因此下山以后就卸甲归田,一心求道了。

  从以上篇幅,我们摘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与“凡心蒙尘为世欲所控”这两句话。因为这正是嘉靖从中所悟得的精髓。

  嘉靖二十一年的时候,嘉靖已经沉迷于修玄问道二十多载。这一年之前,嘉靖尚居紫禁城临朝听政。也是这一年他因迷上了“吸风饮露之道”让百十多个宫女日日凌晨迎着寒风替其取蕉上之露以饮弄得个个感染风寒怨声载道。以杨金英为首十数名宫女忍无可忍竟差点以帷陵勒死熟睡中的朱厚熜。这就是震古烁今的“壬寅宫变”。

  此事过后,嘉靖心有余悸,搬出紫荆城移居西苑,从此次宫变中汲取教训,认为是自己欲望太多又不够淡薄,凡心蒙尘为世欲所控的缘故才险遭横祸。从此他开始学习李翱卸甲归田不问朝事好一心问道去除凡心达24年之久。移居西苑后,朱厚熜便于寝塌上挂李翱此诗以时时提醒自己。

  显然,我们回忆起来,嘉靖真正开始彰显帝王之术也正是从其移居西苑之后的嘉靖二十二年开始。帝王术这种东西很有意思,有的人带着老婆孩子省吃俭用又织布卖衣勤勤勉勉十几年,还是把江山给丢了。而有的人,关起门来一心求仙问道数十载,只吭一声,便众生颤栗。

  无为而治,方显帝王之术。

  我们回顾华夏上下五千年之历史300多位帝皇,再找不出比朱厚熜更加个性鲜明,无为而治而又皇权悍立的皇帝所在。时至今日,无数史学大哲每每研究嘉靖帝时总免不了一番叹息:“他只是独坐深宫求仙问道,然而二十四年仍将文臣武将与芸芸众生玩弄于鼓掌之间保大明功过相抵。如此帝王之术,何其复哉?!”

  显然,倘若嘉靖将他所有的帝王才华用在正途上,那其政绩又将会是一个多么震古烁今的存在?可惜如今只能空留想象。

  谈到嘉靖的不作为,我们就不得不提道家鼻祖老子《道德经》中的上善治国之道——“无为而治”。显然,嘉靖一辈子追求的就是“无为而治”这四个字。

  话题到这,相必大家心里都有了谱儿。嘉靖的帝王术与其修的道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探究到底是谁传授教导了其如此高深莫测的帝王之术,恐怕除了“道”之外,不会再有其它能令人满意的答案。

  早在正德年时,朱厚熜在荆楚任藩王,荆楚之地,正为道之发源地。朱厚熜一家打爹妈就信道,传到他就更加笃信不已。在莫名其妙就当上了皇帝的情况下,他会不会认为这就是他修道“无为而治”的功劳?都不好说。

  好,我们话题回来,从嘉靖二十二年其开始展现炉火纯青的帝王之术开始。

  有句俗话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显然,嘉靖就是把这句话的效用发挥到了极致的人。他从朝政的当局者一跃跳入了不理朝政的道中摇身一变成了旁观者。他的无为表现在:不露面,不多说,不多做。但是有一条改不了,他心里想得比谁都多。正是这种不在局中的状态让他得以静下心来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然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问题。在最终结果出来前,凡事你们去议,去干,自己绝不干涉。当然,最终结果的拍板还是得他说了算。在这种状态之下,大臣就会有很多的自主权,就会把原本对皇帝的矛盾渐渐转化为对同朝政敌的矛盾。而大臣为了进一步打压政敌就会在政绩上下功夫,这样正好实现了其坐山观虎斗达到无为而治的战略看着他们吵着吵着就把事儿给做了。他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别让他们腻歪到一块。

  嘉靖的朝局构建是这样的。

  自己不上朝,由一班大臣组成约摸六人的内阁替其把持朝政。同时为了避免内阁沆瀣一气忽悠自己,选择的内阁首辅与次辅绝对是水火不容的政敌,然后另外四人一般是分门站队。为了防止首辅权力过大压制得次辅无法说话,又天才般的给二人授予银章,盖章密奏唯有皇帝亲启。同时又为了避免内阁独断专行和才思不济的情况出现,再给他们树立一个形同于皇帝秘书的上司部门司礼监对其折奏所议进行监督并提出改进方案。然后交给嘉靖看后无误司礼监用朱笔一批,大印一盖,便算是通过了,再由内阁交给下面的人去实施。简单的说就是你打报告我批条子的问题。

  同时,为了让自己的耳目消息灵通,爪牙锋利以更好的把持朝政,嘉靖又重新起用锦衣卫。名义上锦衣卫属司礼监下辖,实际上只对皇帝负责。所到之处,甭管你多大的官,如朕亲临办案。而他们的监督者又刚好是司礼监。大明嘉靖年的朝政就是在朱厚熜这么一手架构的三足鼎立之间有条不紊的运行着,使朱厚熜的铁王座与大明江山固若金汤。

  (如图,嘉靖左手内阁,右手司礼监)

  值得一提的是,嘉靖并未对司礼监与锦衣卫作过多防备。道理很简单,太监无根无后,他们唯一的家就是皇宫,除了依靠皇权荫蔽,别无去处。动皇帝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个道理很简单。而锦衣卫为司礼监管辖。就不多说了。

  但是,对于内阁。朱厚熜信奉的是“兵无常态,将无常势”的道理。在其当政的四十五年间,首辅自杨廷和到徐阶,换了14个。每一个都不会让他扎住脚就被次辅给顶了,循环往复。

  因此,类似于严嵩这样的首辅竟能把持朝政二十多年之久,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其次,我们不得不提严嵩。(严嵩)

  严嵩之所以如此吃香,在于其摸准了嘉靖脉络,总能在不显山露水间体悟圣意把事情给做了。一句话,面子里子他都能兼顾。严嵩之能,除了他本人的七窍玲珑心外,也在于其无双的才干。再多点的就是其子严世蕃写得一手好青词了,这正是朱厚熜最受用的。

  青词这种东西,就是道家用来祭天的一种华而不实的诗句,它讲究的是神散形不散,对仗工整,词藻艳丽而内容空洞。嘉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自比为上天给出暗含其政治意图的青词题目让内阁的人去写。然后去做。

  你不说,我不说,然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咱们就把事儿给做了,跟道无为而治的理念多么契合,这就是朱厚熜之所以如此青睐于青词助政的原因。倘若是你不说,我不说,然而天知地知你不知唯我知,那么对不起,你就别做事了,下一个。嘉靖年共前后14个首辅,竟有9个是靠着写青词上位,有趣得很。所以我们感慨于严嵩把持首辅二十多年的能力通天的同时,也要正确地认识到其子严世蕃在青词上的惊世骇俗之才。二十多年,算无遗策,怎一个恐怖了得。

  (严世蕃)

  显然,朱厚熜很享受这种像猜谜语一样又无限蕴含着道家秘而不宣无为而治精髓的青词。同时他也把这种嗜好带到了朝政里。在这条道道里,道不同不相为谋,他把一个又一个首辅请出去,唯有严嵩独道其中。

  然而,最终内阁还是应验了“兵无常态,将无常势”那句话。严嵩最终还是被顶走了,而顶他的人又是内阁次辅,他叫徐阶,也写得一手好青词。

  徐阶运气则比较好,还没来得及应那个无常势的魔咒,嘉靖就驾鹤西去了。

  关注不书,了解更多精彩回答!

  其他网友观点

  嘉靖是明朝中后期最聪明,最厉害的皇帝,没有之一。

看下《明实录》,你会觉得非常有意思。史官们表面一本正经地按照所谓的儒家道德要求,去评价明朝的各个帝王。但实际上,前期朱元璋和朱棣时代,是皇帝要你怎么写,你就得怎么写。到了中后期,按照文官集团利益写,听话的就是好皇帝,不听话的几乎都是荒唐胡闹的皇帝。

  虽然明武宗朱厚照谥号“武”(克定祸乱曰武,很高的评价),但是一定要说这个皇帝荒唐,又是豹房,又是好人妻;而像明英宗那种傀儡,则给予了非常高额评价,谥号里用了“英”(明识大略曰英,也是很高的评价)字,真的是因为他废除了人殉吗?还有就是那些活得命短的皇帝,如明仁宗朱高炽,只做了10个月皇帝,但是谥号就可以用到“仁”(美谥)字,那是因为他在位的时候,替靖难之役里很多被打成罪臣的人平反,但是不是朱高炽本人的意思,你也不知道。最搞笑的是明熹宗朱由校,谥号都用了“熹”(恶谥)字了,还不忘夸奖他“废除矿税”(废除了利益集团的税收)。

  所以评定明朝皇帝谥号的人通常都是帝国精英,内阁首辅,都算是有水平的,还算比较客观的。但是写史的完全一副文官既得利益集团的嘴脸。

但是到了嘉靖,大家就都难住了。嘉靖明世宗的谥号用了“世”字。

  嘉靖就是这么一个神人,准确地说,是一个权谋天才。从他进京的那一刻,他就注定让大明从“土木堡之变”以来形成的新秩序彻底被颠覆;让失去勋贵制约的文官集团彻底大分裂;让内阁成为匍匐在他面前的一个柴犬。为了防止文官集团与司礼监勾结,架空自己,他重新重用锦衣卫,而打压东厂,彻底断绝文官集团的外援;通过漫长的“大礼议”,对文官集团进行驯化,张璁、桂萼的入阁,彻底颠覆了文官集团百余年来形成的论资排辈的规则;夏言的被杀,用鲜血教育了内阁和文官集团,更不可以和军队走得近。

最绝的一招,就是用“青词”来传递圣旨,你们去猜吧。猜对了有奖,猜错了杀头。如果这道旨意本身就是嘉靖的错,那么也没关系。嘉靖是“神”,所以不会错的,错的是内阁读错了圣旨。

  这样的皇帝明朝之前没有过,之后更没有过,他没有像后来的其他皇帝,自己斗不过文官集团,便推出宦官集团来抗衡文官集团,最终弄得鸡飞狗跳,民怨沸腾,还给文官集团无数口实。嘉靖20多年不上朝,却利用文官集团内部分裂来牢牢控制着大明的国柄。

  嘉靖从来不需要去管理任何具体的事情,他只需要抓住内阁的首辅,他就抓住了整个大明。他把大把的时间用来炼丹修道,以求长生不老。而内阁却没有一个像过往的“三杨”那样活得有尊严,无论严嵩还是徐阶乃至后来的高拱,都争先恐后守在嘉靖的炼丹房旁边的小屋子里,随时等候旨意。彼此之间还为谁“值班”而吵得不可开交。

  再想想崇祯,是多么符合儒家标准的好皇帝啊。废寝忘食,十几年来未尝有一天敢偷懒的;节约用度,后宫还要自己纺纱织布。但是重来没有把自己摆在帝王的角色上,不会帝王术,不会权衡,用力过猛,若有嘉靖十分之一,大明也不至于亡国。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mbk/9076.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