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牛皇叔”朱瞻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导读:朱瞻墡是明朝最为贤明的王爷,可以说是明朝历史上一代贤王,朱瞻墡历经七朝六位皇帝,最为传奇的是他曾经两次监国且两次有机会继承皇位,但就是这么与皇位无限接近的王爷却没
网友提问:
“明朝最牛皇叔”朱瞻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优质回答:
朱瞻墡是明朝最为贤明的王爷,可以说是明朝历史上一代贤王,朱瞻墡历经七朝六位皇帝,最为传奇的是他曾经两次监国且两次有机会继承皇位,但就是这么与皇位无限接近的王爷却没有受到皇帝猜疑,最终以72岁高龄善终,因此说朱瞻墡是明朝最牛的皇叔也毫不为过,下面就来说一说朱瞻墡的传奇人生。
朱瞻墡两次监国却从未受到哥哥明宣宗朱瞻基猜忌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炽第五子,他是朱高炽的嫡子,是朱高炽原配妻子张皇后所生,与明宣宗朱瞻基和朱高炽第三子朱瞻墉以及长女嘉兴公主都是一母同胞。
朱瞻基是朱高炽的嫡长子,作为长孙,他也十分受祖父明成祖朱棣的喜爱,所以朱瞻基很早就被朱棣定为皇太孙,是朱棣为朱高炽亲选的皇位继承人。因此朱瞻基的两个亲弟弟朱瞻墉和朱瞻墡自幼也就对皇位不抱有任何想法。
早在朱棣的永乐时期,朱瞻墉被封为越王,朱瞻墡被封为襄王,但是由于二人当时年幼并未赴封国就藩,而是一直留在北京。
朱瞻墉虽然没有野心且心地还比较善良,对父母极为孝顺,但为人却是十分庸庸碌碌。朱瞻墡比哥哥朱瞻墉要优秀得多,朱瞻墡不仅心地比较善良,没有太大野心,关键还十分有才能,他少年老成,为人既庄重又不失聪明机智,当时内外朝臣对朱瞻墡无不交口称赞,因此他的父亲朱高炽和母亲张皇后都十分喜爱他。
朱高炽即位之初就册立了朱瞻基为皇太子,并且想让朱瞻基效仿自己当年留守北京的事迹让他去南京监国,众朝臣都劝朱高炽不能让太子去南京监国,但朱高炽坚决不同意,于是朱瞻基就离开北京前往南京监国。
不过朱高炽绝没想到自己的寿命这么短,他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不到一年便即驾崩,这一下可就坏了,太子朱瞻基在南京监国,北京皇帝驾崩,一南一北在那个时代往返就需要小半年的时间,而且朱高炽的两个弟弟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都十分有野心,尤其是朱高煦更是密谋想在朱瞻基回北京的路上将其暗害,所以当时局势非常不利,稍有不慎政局动荡就一触即发。
在这种局势下,朱高炽的妻子张皇后也就是后来的张太后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她决定暂不对外公布朱高炽死讯,她一面下令全面封锁朱高炽去世的消息,一面秘密快马派人密报南京太子朱瞻基让他秘密从南京回北京接位,同时她又让在京城中最为庄重且有才能的亲王朱瞻墡为襄王监国,由户部尚书夏元吉辅政。
仁宗宾天,夏忠靖公(夏元吉)受顾命。时宣宗为皇太子,监国南京,中外汹汹,有汉庶人(汉王朱高煦)之忧。太后以公东宫旧辅,凡军国事悉命公裁处。公密谋急迎驾还京。驾将至,群臣出迎,太后密命公留佐襄王监国。
这是朱瞻墡第一次监国,这一次监国也开创了明朝的历史先河,这是明朝首次出现以宗藩监国局面,同时由于朱瞻基当时并未正式即位,因此他的名号是南京皇太子监国,所以朱瞻墡监国也是明朝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同时出现南北两京两个监国并存局面。
不过朱瞻墡非常谦逊,他深知皇位本不属于自己,离皇位越近对自己反而越是灾祸,于是当朱瞻基秘密从南京回北京之后,朱瞻墡第一时间跑出老远去迎接哥哥朱瞻基,并且第一时间跪地交还监国权力,恳请朱瞻基登基即位。
朱瞻墡如此表现,朱瞻基对这个弟弟十分满意,因此朱瞻基即位后也并未立刻要求朱瞻墡去封地就藩,而是将他继续留在北京。
朱瞻基继位不久,他的叔叔汉王朱高煦就效仿朱棣来了个第二回“靖难之役”,朱瞻基在重臣夏元吉的劝说下决定御驾亲征,朱瞻基御驾亲征朱高煦,那皇帝不在北京谁来监国呢?
当时朱瞻基尚未生育子嗣,他的长子明英宗朱祁镇直到第二年才出生,所以朱瞻基就想到了弟弟朱瞻墡,于是朱瞻基御驾亲征叔叔朱高煦,命弟弟朱瞻墡留守北京监国,当然朱瞻基也并不是完全放心让朱瞻墡监国,同时他还让二弟郑王朱瞻埈协同朱瞻墡监国,不过即便如此朱瞻基也算是非常信任弟弟朱瞻墡了。
之后朱瞻基很顺利地就平定了朱高煦叛乱,将朱高煦囚禁起来,朱高煦兵败被囚禁也震慑了朱瞻基的另一个叔叔赵王朱高燧,于是朱高燧从此变得对侄子朱瞻基极为恭顺,主动交出赵王护卫兵权,因此朱高煦叛乱被平定,朱瞻基的帝位得到了巩固,之后在宣德四年(1429年)朱瞻墡赴封国长沙府就藩,朱瞻基也在此后开启了“仁宣盛世”。
朱瞻墡两次有机会继承皇位却没受到侄子朱祁镇的猜忌朱瞻基算是明朝很有作为的皇帝,但很可惜他寿命很短,宣德十年(1435年)年仅38岁的朱瞻基英年早逝。朱瞻基去世时遗诏命母亲张太后处置国家大事。
朱瞻基去世时他的长子也就是太子朱祁镇年仅9岁,正是主少国疑之时,当时朝野内外流言四起,都认为少主不能继位,理应由朱瞻基年长且有才能的弟弟朱瞻墡继承皇位。
因此不少朝臣建议张太后以太后懿旨宣朱瞻墡继位,但这个决策被张太后否决了,张太后决心由嫡长子一系继承皇位,因此她在朱瞻基驾崩后,立刻对朝臣宣布太子朱祁镇继位,在朝会上悲痛的指着朱祁镇对众朝臣说此乃新君,众臣速速朝拜新君。因此年仅9岁的朱祁镇才顺利继位,是为明英宗,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尊母亲孙皇后为太后。
此时朱瞻墡已经赴长沙府就藩,朱瞻墡事母至孝,他知道母亲希望皇位在哥哥朱瞻基一系中传承下去,他在长沙听闻朝臣有拥立他继承皇位的消息之后,朱瞻墡立刻给北京的母亲张太皇太后写信,信中谦逊隐晦的表达了自己无心皇位,希望母亲能继续拥立辅佐朱祁镇处理国事,自己也是十分拥立大侄子朱祁镇。
朱瞻墡一番谦逊家书让母亲张太皇太后大为感动,为此她将朱瞻墡的书信交给年幼的朱祁镇阅读,并教导朱祁镇日后一定要尊重爱护叔叔朱瞻墡。
这是朱瞻墡第一次有继承皇位的机会,而很快朱瞻墡又迎来了第二次继承皇位的机会。
朱祁镇即位之初由于年幼,众朝臣都请张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但被谦逊的张太皇太后所否决,不过国事决策大权还是掌握在张太皇太后手中。
张太皇太后很有政治眼光,她继续重用以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为首的贤臣。在张氏决策大权,三杨内阁辅政期间,朱祁镇在位初期明朝国力十分强盛。但随着张太皇太后和三杨相继去世,朱祁镇开始亲政,一直被张太皇太后和三杨所打压的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开始祸乱大明。
当时蒙古瓦剌太师也先借口大明减少赏赐为由,率大军进逼大同,严重威胁到北京。朱祁镇决意效仿父亲朱瞻基,要大展拳脚御驾亲征瓦剌,众朝臣和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都不建议朱祁镇御驾亲征,无奈王振在一旁怂恿鼓动朱祁镇御驾亲征,因此朱祁镇力排众议率大军御驾亲征。
于是在王振的怂恿下热血上头的大明战神朱祁镇披挂上阵上演了千里送人头的了土木堡之变,在土木堡之变中大明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宦官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大明战神朱祁镇也被瓦剌所俘虏。
朱祁镇被俘虏后,北京一时之间没有了皇帝局势非常混乱,很多朝臣都建议孙太后下懿旨迁都南京,另有一些主战派大臣于谦等人建议孙太后赶紧另立新君以对抗瓦剌。
孙太后毕竟是跟随朱瞻基多年的女人,还是有一定的见识,她决定另立新君在北京对抗瓦剌,这时候另立新君立谁呢?朱祁镇的儿子皇太子朱见深当时年仅2岁,怎么能当皇帝呢,如果朱见深继位那肯定是主少国疑的混乱局面。
于是孙太后想到了小叔子远在长沙的朱瞻墡,这就是因为朱瞻墡在诸多藩王之中较为年长且有才能,素有贤名,还曾经两次监国,因此孙太后想册立小叔子朱瞻墡为新君,于是她派人取襄王金符,命人去长沙召朱瞻墡进京。
朱瞻墡非常谨慎也很明智,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不能趟皇位这趟浑水,但也不能直接拒绝嫂子孙太后,于是朱瞻墡反给孙太后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朱瞻墡建议孙太后以朱见深为太子,立朱祁镇异母弟郕王朱祁钰为监国,再想办法营救朱祁镇,如果朱祁镇能救回来那皇位还归朱祁镇,如果救不回来就让朱祁钰监国摄政到朱见深成年后再还政。
但是朱瞻墡的办法没有被孙太后采纳,孙太后把朱瞻墡的建议给于谦看,于谦认为与其让朱祁钰监国,不如直接让朱祁钰先继位,名正言顺才能击退瓦剌大军,于是孙太后和于谦商定拥立朱祁钰继位,以朱见深为皇太子。
于是郕王朱祁钰就这么当上了皇帝,并改元景泰,是为景泰帝。朱祁钰继位之后,团结主战派,凝聚人心,最终赢得了北京保卫战,击退了瓦剌大军。
此后朱祁钰一面肃清王振党羽,将王振定罪追究罪责,一面重用贤臣于谦、王文等人治国,一时之间朝政清明,社会稳定。
朱祁钰虽是明朝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明君,但美中不足,他贪恋权位,气量也差一些。瓦剌后来被明朝击败,为了求和释放了朱祁镇,在哥哥朱祁镇平安而归后朱祁钰却不肯再还位于哥哥,而是将其软禁起来。
朱瞻墡虽在长沙却时刻关心着京城大事,当他得知朱祁镇被瓦剌释放之后朱祁钰非但不肯再交还皇位,反倒将其软禁起来,于是朱瞻墡以皇叔的名义给朱祁钰上书劝他善待并尊重哥哥朱祁镇,毕竟他的皇位源自于哥哥朱祁镇,不可对其失却恭顺。
其实朱瞻墡这番话也是为了朱祁钰好,做人太绝对自己没好处,不过朱祁钰却没听叔叔朱瞻墡的话,他不止软禁朱祁镇,后来他又为了让自己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将来可以继承皇位,他不顾孙太后和于谦等重臣反对废除了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朱见济为太子。
结果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被封为太子不久之后就夭折了,朱祁钰此后就一直将太子之位悬空,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年仅29岁的朱祁钰病重垂危,朝臣都以为朱祁钰熬不过来了,于是都请朱祁钰尽快确立皇位继承人选。
但朱祁钰认为自己正当壮年能挺过来,于是坚持不肯确定皇位继承人,这时候大将石亨和御史徐有贞以及太监曹吉祥就想着趁朱祁钰病重做一把投机的事情,他们在请示了孙太后的懿旨之后,就内外合谋将大明战神朱祁镇放了出来,发动“夺门之变”重新拥立朱祁镇复辟为帝。
朱祁镇复位之后朱祁钰就惨了,当初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于是朱祁钰反被朱祁镇软禁起来,之后朱祁钰莫名其妙的病重去世,留给后世无限猜想。
朱祁镇复位之后,奸臣石亨和徐有贞把持朝政,二人诬陷兵部尚书于谦和大学士王文等贤臣擅自册立新君的责任,致使朱祁镇怒斩于谦和王文。后来朱祁镇在清理于谦和王文时想起了土木堡之变时很多朝臣企图拥立皇叔襄王朱瞻墡为帝,于是朱祁镇开始猜忌叔叔朱瞻墡。
后来孙太后向朱祁镇出示了朱瞻墡给自己写的回信,那信中建议先册立朱祁钰为监国摄政,以朱见深为太子,先图营救朱祁镇再说,是孙太后和于谦坚持先册立了朱祁钰为帝。后来朱祁镇又看到朱瞻墡给朱祁钰的上书以皇叔之身份劝告朱祁钰善待尊重朱祁镇,再加上之前张太皇太后给年幼的朱祁镇看的朱瞻墡给她写的书信,张太皇太后曾经殷勤嘱咐朱祁镇要善待叔叔朱瞻墡。
这些往事交织在一起让重新复位体验了俘虏生涯和人间冷暖的朱祁镇十分感动,于是朱祁镇对叔叔朱瞻墡怀疑尽释,他非常感动每当自己困难之时这位叔叔都能站出来为自己说话。
所以朱祁镇下诏请皇叔朱瞻墡入宫吃饭,他要当面感谢叔叔朱瞻墡。当朱瞻墡来到皇宫之后,朱祁镇对朱瞻墡非常热情,朱瞻墡但有所请朱祁镇无所不准。
宴会散后,朱祁镇更是亲自送朱瞻墡出宫,朱瞻墡拜辞而别,朱祁镇却拉着他的手一边哭一边不舍得叔叔离开。朱瞻墡再三辞拜,然后临别时劝告朱祁镇:天下人都渴望有大治犹如饥渴,愿陛下少刑狱,少税敛。朱祁镇向朱瞻墡拱手鞠躬表示受教了。
此后朱祁镇又召朱瞻墡来京城相见,朱瞻墡再度来京城拜谒了祖父、父亲、哥哥三人皇陵,这回在离京时,朱祁镇更是一路亲自将朱瞻墡送到卢沟桥。
当时朱瞻墡的马车在前面,而朱祁镇的御驾马车反而在后面,朱瞻墡十分不好意思,一再推辞,并说:以臣先君,大乱之道也。朱祁镇却说:今日非君送臣,乃是侄送叔,何乱之有!
此后朱祁镇又多次召朱瞻墡来京城相见,但朱瞻墡恐去的次数多了引起猜忌,因此之后都以身体老迈为由婉拒了朱祁镇的邀请。朱祁镇为此则经常给朱瞻墡赏赐宝物,并且朱祁镇特许朱瞻墡每年可以与诸子带护卫出城游猎。
允许藩王每年可以出城游猎,这在明朝藩王之中可谓是一大异数,因为明朝自朱棣之后削除各地藩王权力,将明朝各地的藩王都变成富贵闲散王爷,严格控制明朝各地藩王出行且一举一动都是处在地方官监控之下,尤其是出城游猎这种行为在明朝藩王之中严禁杜绝的行为,所以朱祁镇允许叔叔朱瞻墡出城游猎这是明朝自朱棣之后对藩王破天荒的一次特例。
朱祁镇此后在复位的七年之中都对朱瞻墡恩宠赏赐礼遇有加,后来朱祁镇去世,其子朱见深继位,是为明宪宗,朱见深为人宽厚仁慈,对叔爷朱瞻墡依旧是礼遇隆宠不断。后来朱瞻墡在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去世,享年72岁,后被朱见深追谥为“宪”。
写在最后其实明朝官方对这位襄王朱瞻墡评价非常有意思:王小心清慎,笃于孝敬,尤为诚孝昭皇后(即朱瞻墡生母张皇后)所钟爱。然能守礼法,远嫌疑,故虽有异议,不为上下所疑,卒能安荣寿考以终其天年。(出自《明宪宗实录》)。
守礼法,远嫌疑这句话最能概括朱瞻墡的一生,他一生以藩王身份监国两次,还两次都有机会继承皇位,这本身在皇家就已经触犯了皇帝大忌,但朱瞻墡能平安无事寿终正寝主要得益于他善于明哲保身,身处嫌疑之地,能谨守礼法远离嫌疑,这是他最为可贵之处。
其实朱瞻墡也是有自知之明,他深知在皇家只要把自己的野心克制下去,那么当一个富贵王爷享受人生还是没有问题的,因此朱瞻墡选择了压制自身的野心,也因此保全了自身。所以朱瞻墡最终能得以善终,成为明朝历史上高寿的王爷之一。
朱瞻墡一生两次监国,两次都差点成为皇位继承人,关键是还不受皇帝猜忌,这样的传奇人生也是明朝历史上藩王中极为少见的事情。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其他网友观点
作为三度错失皇位的明朝“最牛”皇叔,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嫡三子,明宣宗朱瞻基的胞弟,生母为诚孝昭皇后张氏,生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瞻墡作为皇孙,被明成祖册封为湘王,但直到明宣宗宣德四年(1429年)才就藩于长沙。据史书记载,朱瞻墡庄重警觉、颇有令誉,因此深受父母和兄长的喜爱。
明宣宗是个短命鬼,在位仅10年便驾崩,终年38岁,时在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由于太子朱祁镇年方9岁,根本没有能力治国理政,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朝臣倾向于拥戴朱瞻墡为帝,而宫中也开始讹传张太后亦有此意。然而,还没等朱瞻墡做出表态,张太后便召集群臣到乾清宫,声称自己绝没有扶立幼子登基的打算,并亲手把孙儿朱祁镇扶上龙椅。由此,朱瞻墡第一次错失皇位。
明英宗登基后,对皇叔甚是礼遇,在正统元年(1436年)进封他为襄王。对于侄儿的礼遇,朱瞻墡甚是满足,也并没有再进一步的打算,然而“土木堡之变”的爆发,却再一次将他推上风口浪尖。正统十四年(1449年),20万精锐明军在土木堡遭遇瓦剌军队的围攻,几乎全军覆没,而御驾亲征的明英宗也被俘,成为瓦剌太师也先的阶下囚。
“土木堡之变”后,也先挟持着明英宗侵犯中原,并向明朝勒索人口和财富,而为了断绝也先的念想,留守京师的朝臣们,以大学士王文、兵部侍郎于谦为首,请求孙太后尽快册立新君。按照于谦等人的意见,担任监国的郕王朱祁钰最有资格继位,但孙太后却因朱祁钰不是自己的亲儿,所以倾向于立襄王朱瞻墡为帝,甚至还准备派使者前去襄阳迎奉。
然而,由于王文、于谦等人反对,加上瓦剌大军已进逼北京,形势迫使孙太后不得不做出妥协。当年九月六日,朱祁钰被册立为皇帝,是为明景帝(又称明代宗)。由此,朱瞻墡第二次错失皇位。不过,朱瞻墡原本也没有承继大统的打算,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后不久,他便上书朝廷,请求册立太子朱见深(明宪宗,明英宗的庶长子)为帝,而由朱祁钰继续担任监国,并派遣使者迎回明英宗。
然而,朱瞻墡的奏折到达京城时,明景帝已经即位数日,根本没起到任何作用。虽则如此,等到明英宗被迎奉回朝后,朱瞻墡还是上书朝廷,请求明景帝善待太上皇(即朱祁镇),切不可刻薄寡恩,从而让天下人寒心。明景帝虽然对朱瞻墡的奏请不屑一顾,但基于朝廷礼节,还是下诏褒奖他一番。
明英宗在南内被幽禁7年时间,最终在太子太师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的帮助下,趁着明景帝重病在床之际,成功地逃出南内、复辟帝位,史称“夺门之变”,时在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明英宗复辟后,大肆封赏石亨、徐有贞等人,而石、徐等人因与于谦、王文等人不和,遂诬陷他们试图迎立朱瞻墡为帝,并成功地说服明英宗处死于谦、王文等人。
于谦等人被杀后,明英宗对朱瞻墡也开始心生怀疑,直到他亲眼看到叔父当年给朝廷上的两封奏折后,方才明白误会了朱瞻墡。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明英宗下令厚赏朱瞻墡并将其召至京师,当面夸奖他所上奏章堪比周朝的《金滕》(周武王病重时,周公向祖先祈祷,请求自己代武王而死时的立下的誓言)。此后,明英宗多次召见朱瞻墡进京,对他的礼遇比之前更高。
朱瞻墡虽然无意于帝位,但3次被动卷入皇位风波的现实,却让他必须变得更加低调,并时时作秀、表忠心。朱瞻墡很清楚,虽然明景帝已经病故,但明英宗对他依然恨入骨髓,所以便十分知趣的上书,以违反礼制为由,建议皇帝毁掉明景帝为早亡的杭皇后建造的寿陵。明英宗见到奏疏后很是认同,遂派有司毁掉寿陵。
不仅如此,朱瞻墡还向明英宗提议,将废后汪氏(明景帝发妻,因反对废黜太子朱见深而被废黜,明英宗复辟后,复封为郕王妃)驱逐出郕王府,但明英宗可怜弟妹的遭遇,加之后者有回护朱见深之功,所以并没有听从。等到明英宗驾崩、宪宗朱见深登基后,朱瞻墡旧事重提,但依旧遭到皇帝的拒绝。由此来看,朱瞻墡也有其卑鄙无耻的一面,实在是令人不齿。
成化十四年(1478年),襄王朱瞻墡病死,终年73岁,明宪宗闻讯后下令举哀,并赐谥号为襄宪。朱瞻墡死后,明朝官方评价道“王小心清慎,笃于孝敬,尤为诚孝昭皇后所钟爱。然能守礼法,远嫌疑,故虽有异议,不为上下所疑,卒能安荣寿考以终其天年”(见《明宪宗实录》),这也算是对他的盖棺定论。
史料来源:《明史》、《明史纪事本末》、《国榷》、《明英宗实录》、《明宪宗实录》等。
其他网友观点
朱瞻墡,是仁宗第五个儿子,嫡出。素有“贤”名,历经七朝,由于其嫡出的身份以及其贤的名望,先后三次在国无长君的情况下,而被强行议储。身处风波中,仍能守住本心,小心应对,遵礼法,远嫌疑,赢得皇室的尊敬。故也是明代最后一个能对朝政具有有效影响力的藩王,可以称得上是“最牛皇叔”。
三次皇位候选人宣德十年,宣宗朱瞻基病逝,年仅三十八岁,太子朱祁镇只有9岁,大明首次迎来幼主当国的情况,难免会被人揣测主少国疑,也不知是从哪里产生的谣言,传太后欲召襄王朱瞻墡回京继位。一时间宫里宫外都有耳闻,而这件事的主角襄王朱瞻墡却远在一千多公里以外的长沙,对此事一无所知。
幼年朱祁镇剧照
实际上,不管怎么论都轮不上朱瞻墡,即便是担忧太子年幼,考虑由宣宗的弟弟继位,朱瞻墡上面还有一个嫡亲的哥哥越王朱瞻墉,而且一直居住在北京,继位也方便,不用千里召回。可见谣言传的委实离谱,笔者查阅史料,也并没有发现谣言中一丁点阴谋的气息。因为关于谣言的起始,《明史》中起自宫中,《明通鉴》中起自外廷,既然没有直接的利益指向者,笔者只能猜测此次谣言只是大明民众盼着有贤君执政的美好祝愿。因为朱瞻墡在就藩之前,曾参与过两次监国,一次是仁宗驾崩时,另一次是汉王叛乱,宣宗御驾亲征时,两次表现都比较得体,加之自身人品修养在宣宗的一众兄弟中拔尖,如果继位,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贤明人选。
仁宗朱高炽有十个儿子
当然朱元璋定下的皇位继承制度是不存在假设的,宣宗遗诏也明确指明由太子朱祁镇继位,为了平息谣言,三杨率百官进宫要求面见太子,张太后也就当场宣布,朱祁镇为新任大明天子。
朱祁镇的确是一位让人意想不到的皇帝,正统十四年,朱祁镇效仿先祖御驾亲征蒙古,兵败土木堡,自己也被抓了俘虏。明廷震惊,此时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也只有两岁,更加无法担负起监国重任,关外铁骑还虎视眈眈,国难当头,更需要有一国之君带领。这时的孙太后又想起了襄王朱瞻墡。
这次不是谣言,孙太后已经命人将襄国金符取回宫中,以备随时召襄王入朝了。但是百官更属意的是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所以太后的想法并没有实现。太后的想法也颇为奇怪,朱祁钰虽然不是自己的亲儿子,但也会尊自己这个嫡母为正宫太后,如果朱瞻墡做皇帝,那她这个嫂子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呢。
朱瞻墡此时已经44岁了,是朱瞻基这一辈的藩王中,最长且贤,如此国难当头,作为皇叔有必要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于是上书,“请立皇长子,令郕王监国,募勇智士迎车驾”,表明了自己并无染指皇位的意图。只不过奏疏到京时,郕王朱祁钰已经即位了,这个建议就稍显尴尬,不过朱祁钰也并没有在意。
代宗朱祁钰剧照
第三次风波是景泰八年,朱祁钰病危,膝下无子,且迟迟不愿将皇位交还朱祁镇一脉,于是朝臣们再次就继承人的问题展开讨论,一部分建议立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太祖定下的规矩是“兄终弟及”,既然朱祁钰绝嗣,就应该往下从弟弟中找继承人,顺次下来就轮到了襄王朱瞻墡的世子朱祁慵。我想朱瞻墡知道此事一定会很无奈,怎么又轮到我这儿来了,不是惦记我就是惦记我儿子,皇位跟狗皮膏药一样,甩也甩不掉。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第三波投机取巧的人拥立囚居在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复位,风波结束。
备受尊敬的襄皇叔襄王朱瞻墡虽然三次莫名其妙的卷入议储风波,但是坐怀不乱,坚守礼法,且心存善念,这也是他后来备受尊敬的主要原因。
朱祁镇复位后,翻阅景泰年间的诸多文书,发现襄王不仅没有觊觎皇位,还在自己囚居南宫时,上书朱祁钰“景帝宜旦夕省膳问安,率群臣朔望见,无忘恭顺”,在自己失势时还能表达对自己的关怀,这让朱祁镇颇为感动。襄王在宣德四年就前往封地了,那时朱祁镇还是两岁的小娃娃,想来自己继位这么久了,还没有见过这位嫡亲的叔叔,早就听闻这位皇叔有贤名,于情于谊,都要与皇叔见上一见。于是,朱祁镇下旨,请襄王进京一叙。
朱祁镇囚于南宫剧照
朱祁镇是个重感情的人,认准了你是对我好,我就会加倍回报过去,在北狩期间,伯颜帖木儿的一家待他很好,复位之后还送去不少礼物,何况是自己的亲叔叔。故此次襄王进京提出的各项建议,朱祁镇自是无有不允,还为襄王增设了护卫。
首先接风宴上,襄王提出,路过汴京的时候,有父老乡亲拦路说,按察使王槩是个好人,却被诬陷入狱,还望皇帝能够明察,朱祁镇二话不说当即下旨释放王槩,并晋升为大理寺卿。其次襄王祭拜祖灵之后,提出应毁掉代宗朱祁钰已故皇后杭氏的陵寝,因为此时朱祁镇已废除代宗朱祁钰的帝号,那么杭氏就不应该继续葬在皇室的陵寝中,属僭越。此举正中朱祁镇的下怀,立即采纳。
襄王作为宗室长辈,提出捍卫宗室礼法的建议,自是无可厚非。但是自朱棣夺位后,大力削藩,皇室是非常介意藩王参与政事的,甚至不愿藩王随意入京,可见朱祁镇对襄王的信任和尊敬。临别之时,襄王还不忘嘱咐朱祁镇要“省刑薄敛”,朱祁镇均受教。
天顺四年,朱祁镇再次召襄王入京,叔侄俩的情谊又增进了一步。特敕襄王父子每年出城游猎无需提前向朝廷报备,这是其他藩王没有的恩宠。此次离别,叔侄俩更是依依不舍,朱祁镇亲自送到午门外,想来也知道叔父年纪比较大了,经不起旅途劳顿,再见就难了。握着叔父的手,止不住的掉眼泪,襄王执君臣礼,朱祁镇执家人礼,坚持目送襄王离去,襄王只得几步一回头,几步一揖首,一直目送襄王之端门,方才离去。
襄阳襄王府
重感情如朱祁镇,当不是惺惺作态,发自真心耳!
其实在每次皇位更替中,朱瞻墡都不属于第一顺位继承人,只要没有妄想,坚持维护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就可以独善其身。直到最后,他依然在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朱祁镇驾崩后,朱见深继位,襄王上书称希望新帝能遵行大行皇帝遗诏,尽快成婚。也因其守礼、有度,直到成化朝依旧得到尊敬,并得以善终。
享年73岁,谥号襄宪王。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mbk/9081.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