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数码百科 >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

导读:这一天晚上,李建成在家中设宴,目的是想兄弟、叔侄在一起聚聚,增加增加感情,李世民自然也在邀请之列。想到要见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两个人,李世民心里就很不痛快,但又不能拒

  网友提问: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

  优质回答: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

  这一天晚上,李建成在家中设宴,目的是想兄弟、叔侄在一起聚聚,增加增加感情,李世民自然也在邀请之列。想到要见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两个人,李世民心里就很不痛快,但又不能拒绝,只得赴宴。席间,李世民一杯酒下肚,不过片刻,就觉腹痛难忍,然后口吐鲜血,数升乃止。众人都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常败将军李神通急忙搀扶起李世民,架着回了承乾殿,早就有人去禀明了皇上李渊。

  李渊带着御医直奔承乾殿,看到奄奄一息的儿子大为心痛,好在御医检查过之后表示并无大碍,之前已经把毒药吐得差不多了,所以并没有伤及李世民。李渊问明事情的经过后,给李建成下达了敕令:秦王不能饮酒,以后不可以夜聚。

  这件事在两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这里贴上《旧唐书》中的记载:

后又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狼狈扶还西宫。高祖幸第问疾,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饮,更勿夜聚。"

  事情到这里已经没有李建成什么事了,之后李渊又对李世民说:“当初晋阳起兵是你的主意,后来克定天下又都是你的功劳,我本来想让你做太子,但是你推辞不就。现在建成已经做了多年太子,我不忍心废黜,要不你还是回到洛阳吧,在那里你可以建天子旌旗,效仿汉朝时期梁王的故事。”(题外话:这段话很有问题,晋阳起兵实际上李渊主导的,而李建成成为太子也是沿用的嫡长子继承制,并不是随意废立的,这究竟是李渊的违心话还是后来编造的,就很难说了。)

  但是李世民以不忍远离膝下而哭着拒绝了,李渊又表示没事的,我想你了就去见你,长安和洛阳又不是离得多远,于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但是后来李建成知道后横加阻拦,李世民最终没有去成。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李世民喝鸩酒这件事,真是处处透着诡异。最有可能下毒的会是谁呢?这个可能不好说,但最不可能的一定是李建成。李建成请家宴,无论目的如何,他都不希望李世民在宴会上出什么事,因为第一责任人就是他,而他有这么蠢吗?显然没有,他做太子多年,能力还是有的。如果他真的在宴会上毒死李世民,那么他目前拥有的一切可能就都没有了,至少太子之位一定会让出去的。我们看李渊对这件事的处理,虽然是责怪了李建成,但完全没有给予任何处罚,这说明李渊知道李建成是无辜的。

  那么如果李世民喝毒酒这件事是真的,还有两个人的嫌疑最大,一个是李元吉,另一个就是李世民。为什么说李元吉嫌疑很大,因为如果他给李世民下毒,很可能造成的局面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两败俱伤,到时候他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有一点,这个毒对李世民居然没有什么用,说明这个毒本身毒性就不怎么大,李元吉很可能并没有真想要李世民的命,他只想得到太子之位。

  当然,李世民的嫌疑也很大,那么,李世民演这么一出戏为的是什么呢?上文说了,李渊让李世民到洛阳去。这就是李世民的目的,他最初并没有想发动政变杀死李建成,而只是希望到洛阳自己的根据地去,然后在那里他就有了和李建成争储的资本,而不是困在京城等着李建成把他的团队都调离。所以他来了这一出,借着李建成的宴会,自己给自己下毒,让李渊知道他们兄弟之间已经不可调和了,逼着李渊做决定。李渊后来的决定正合李世民的意。但是李建成却不肯房李世民去洛阳。

  最终,李世民的团队不得不寻找另一种方式夺权,那就是直接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当然李世民喝毒酒这件事也可能是并不存在的。真真假假也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世民确实是一代明君,开启了贞观之治,带领大唐帝国走向繁盛。

  其他网友观点

  唐武德九年(626)六月初一,太子李建成在东宫举办了一场夜宴,邀请李世民出席,席间,李世民喝了几杯酒后突然口吐鲜血,差点毙命。这件事情发生之后,短短三天的时间,玄武门之变爆发,历史的走向被彻底改变。

  如果当时李世民被毒死,那么唐朝的历史就可能面目全非了。可为什么历史上大多数喝了毒酒都毙命了,偏偏他李世民福星高照,就吐了几口鲜血,三天之后又能生龙活虎,披坚执锐,亲自发动政变,还干掉了李建成?

  一个人中毒之后,即便不死,怎么说也要把毒素给拔出掉,这个过程,短时间内根本不能完成,李世民怎么样都要在床上躺上一段时间吧,难道李建成使用的毒药是过期的?

  而事实上,对这场夜宴,历史上不乏质疑之声,不少人认为这纯粹是贞观史臣的虚构,为了给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找个更合理的借口和台阶,把李世民塑造成一个迫不得已才杀兄弑弟的悲情形象。

  那么,这场足以决定历史走向的夜宴,到底是不是虚构的呢》

  据《旧唐书》记载:“(建成)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李神通赶紧将李世民送回秦王府,李渊问讯后,立即下诏给李建成,说:“亲王一向不能饮酒,从今往后不准再举办夜宴。”言下之意是警告太子不要再玩什么小花招。随后李渊亲自前往秦王府探视李世民。

  李渊到了秦王府,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个消解纷争的办法,这个办法真的很蠢,那就是让李世民重新掌管陕东道大行台,居住洛阳,自此陕州以东的国土都由李世民做主,准许建立天子旌旗。

  这个安排真的是太夸张了,是还嫌弃三兄弟闹得不够,再加把火的么。不过后来这个计划也没有得到执行,因为李建成向李渊密奏,阐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如果李世民去了洛阳,那么等于失去割据了,自此国家可能再次走向分裂。所以李渊终止了命秦王赴洛阳的计划。

  这大致上就是“夜宴事件”的经过和余波。许多学者认为,这件事的疑点太多了。因为当时太子与秦王已经水火不容,双方剑拔弩张,冲突不断,怎么可能坐在一起喝酒?

  如果李建成是为了谋害秦王而故意设下“鸿门宴,那么秦王明知太子意图不轨,为何还敢去赴宴,并傻乎乎喝下毒酒?以李世民的智商,根本不可能干出这种事情来啊。

  并且更夸张的是,李世民去了,酒也喝了,可为什么“吐血数升而不死?不死的李世民在三天之后的六月初四,立即就生龙活虎发动政变,力挽强弓射杀太子,这是在拍电视剧么?

  当然,这件事其实还是有可能发生的,上述疑点也不是无懈可击。

  首先,太子不敢明面上干掉秦王,下毒是有可能的,而中国人最讲面子,即便是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表面那些安定团结的东西也是要维持的,所以李世民也会赴宴的。那么这场宴会也可能是存在的。

  其次,关于下毒的问题,既然双方都的斗争都已经水火不容了,李世民自然对赴宴有所防备,以他的才智,一定能想清楚这场宴会,唯一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毒杀自己,毕竟安排刀斧手什么的直接干掉自己,这太明显了,李建成的性格干不出这种事情来。所以基于这样的认知,李世民对酒一定是有防备的,或许他其实只是浅尝辄止,喝的不多,抿了一小口,还故意演戏,吐血三升、毕竟什么毒那么犀利,喝下去立即就吐血三升的,不太可能存在这种毒酒吧。所以不排除李世民这里是演的。

  再次,这件事情就真的是发生在武德9年6月初一的么?

  关于这件事的记载,只在《资治通鉴》和两《唐书》中,因为《资治通鉴》把此事放在了“太白经天”之后,而第一次“太白经天”发生在六月初一,所以这个夜宴只可能在六月初一的晚上,当然,初三又发生了一次,初三之后的初四就直接发动玄武门之变了,所以夜宴更加不可能发生在初三了。

  所以历来人们习惯把夜宴认为发生在六月初一晚上。但是两《唐书》里并没有记载这一事件发生的具体日期。那么这个事情会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在《旧唐书》里,毒酒事件叙述完后,接着出现了“九年,突厥犯边”等语,《新唐书》的记述顺序也与此相同。那么这说明了什么呢?

  按照这类史书表述的方式,如果毒酒事件发生在武德九年,那么这个“九年”只会是放在毒酒事件之前来做表述,而不会放在之后,“九年”放在之后,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事情是发生在武德九年之前。

  而如果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从六月初一”太白经天“到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的短短三四天时间里,连续发生了”张亮事件“,”毒酒事件“、太子和齐王收买。陷害、斥逐秦王府文成武将的一系列事件,而后又是"乌城战报”、”齐王兼并秦王府将士“?”昆明池密谋“等事件,继而又有秦王府一干心腹力劝秦王动手,最后才是玄武门的流血政变。几天时间里,大事件应接不暇,似乎不太合理啊。

  最后,按照常理,太子建成要举办宴会,总要有一点由头吧,更何况他跟李世民早已经势不两立,要邀请他赴宴更是需要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那么,这样的理由有可能是什么呢?

  在武德八年十一月十三日,朝廷曾“加授秦王世民中书令,齐王元吉侍中”,两个弟弟在同一天荣升要职,在结合我们前面所判断的“毒酒事件”发生在武德九年之前的论断,这个是不是最好的聚宴理由呢?假如李建成以这个理由请秦王赴宴,李世民好意思拒绝吗?

  当然,笔者的这样推测,暂时没有更多的史料支持,但却有不能完全排除这个可能性。

  最后,这场毒酒事件总体上而言可能是存在的,但李世民必然是有所防备的,最大的可能是他没有喝多少,只是意思了一下,中毒不深,事件发生的时间可能要比六月初一早很多,所以李世民修养了一段时间就好了。而至于记载的“吐血数升”,以及后面李渊探视时所言的“建天子旌旗”这样的细节,就比较扯淡了,不太符合情理。

  其他网友观点

  李建成以嫡长子身份被立为皇太子,地位本来是固若金汤的,但是他的二弟秦王李世民,却对李建成当上皇太子并不服气,玄武门之变,实际上是李世民精心策划的一起政变,而非李建成、李元吉咄咄逼人不得已反击。

高祖从晋阳起兵,到最后登基称帝,定鼎天下,李世民无疑效命在前,出力最多,为大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李世民以军功著盛,高祖甚为器重,封中书令、天策上将军,爵秦王,手握权柄,在军中威望很高,手下如秦叔宝、侯君集、程知节、尉迟敬德等人皆是骁勇善战的大将。因此,李世民对李建成当上太子并不服气,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围绕太子之位必将走向决裂。

  武德七年(624年)六月,秦王府制造出杨文干事件,使人诬告太子勾结边将谋反,高祖以兄弟不睦流放了东宫的王珪、韦挺和秦王府幕僚杜淹。这件事情对李建成影响很大,三弟齐王李元吉更是气的不行,力劝太子李建成除掉秦王李世民,说:“当为兄手刃之!”

  齐王李元吉比太子更恨李世民,一日李世民陪同高祖移驾齐王府,李元吉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一次机会,即命护军宇文宝埋伏在寝室里,准备刺杀李世民,李建成性格较为宽厚仁慈,连忙制止了他,李元吉恼怒的说:“为兄计尔,于我何有!”(我这是为大哥着想,对我自己能有什么好处)

  暗杀既不成,那就换一个办法,毒杀,但是,毒杀并不顺利,李世民喝了李建成给的鸩酒后并没有死。据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记载:

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

  李世民在太子府上宴饮,居然喝到吐血数升,被淮安王李神通搀扶回来,连高祖都被惊动到了,圣驾移西宫探望李世民。《资治通鉴》里面又有这么一段记载:

上幸西宫,问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饮,至今无得赴夜饮!”

  这件事,除了《资治通鉴》,在《新唐书》、《旧唐书》都有记载。但是,笔者对这件事情一直存疑,不说别的,太子李建成向来是一个谨慎的人,他对秦王结党挑衅,也采取了必要的反击措施,比如联合高祖的后宫嫔妃轮番进馋在高祖面前构陷秦王,使得高祖逐渐疏远秦王而亲近太子和齐王。在当时的情况下,太子显然不会冒失到在自己的太子府毒杀李世民。更何况齐王李元吉欲代哥哥在齐王府手刃李世民的时候,太子的表态是明显拒绝的,说明他对暗杀这种方法并不赞同。

  当然,在东宫与秦王府已经到了剑拔弩张、势同水火的情况下,被逼急了的太子李建成设计毒杀李世民也不是没可能。鸩酒是一种无色无味的致命毒酒,“用鸩羽浸制,饮之立死。”鸩酒的毒来源于一种叫鸩鸟的鸟,鸩鸟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它的羽毛,早在《左传》中就已经提到过。用鸩鸟的羽毛划过酒,酒即含有剧毒,就是鸩酒,饮之令人立即毙命。但是秦王所饮之酒是不是鸩酒也是存疑的,从李世民酒后的反应“暴心痛,吐血数升”,很符合酒后中毒的特征,但可能与鸩酒无关,显然,太子李建成并无意毒死李世民,而是借此给他一个警醒和教训。

  最后,从高祖对太子李建成训斥的话也可以看出端倪,“秦王素不能饮,至今无得赴夜饮!”这个意思很明显,秦王既然素来不怎么能饮酒,那他这点酒量也不至于会引发这么严重的后果吧,乃至于“暴心痛,吐血数升!”说明高祖自己也明白个中缘由,对太子、秦王兄弟不睦也是深感震惊,才训斥太子李建成今后不要再叫秦王到太子府夜饮。

  不管怎么说,太子李建成还是不够狠,没听齐王李元吉的话,当断不断,最终给了李世民一次绝杀的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mbk/921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