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袁崇焕凌迟处死的全过程(袁崇焕的含冤而死)

导读:袁崇焕在凌迟处死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是袁崇焕的行刑日期。这一天的京师,雾霾笼罩,天空乌云如墨,行刑地点在京城菜市口。  四十六岁的袁崇

  袁崇焕在凌迟处死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是袁崇焕的行刑日期。这一天的京师,雾霾笼罩,天空乌云如墨,行刑地点在京城菜市口。

  四十六岁的袁崇焕被绑往刑场,等待袁崇焕的是一场凌迟处死的极刑。凌迟袁崇焕的消息早就不胫而走,多次遭受后金军队骚扰的京城民众,无不欢呼雀跃。

  在京城民众们看来,袁崇焕这个引狼入室、勾结后金、阴谋叛逆的奸臣终于要遭到应有的惩罚了。

  凌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千刀万剐,用刀把犯人的身体割上千刀、分离,最后枭首,头颅还要公开示众。

  明朝的凌迟格外精细,有的要割到上千刀甚至几千刀,把犯人慢慢折磨至死,这是极刑中的极刑。

  被割得遍体血淋淋的袁崇焕,仰天对着天空长啸,让人惊讶的是,强忍了很久的袁崇焕居然还吟诵了一首诗: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到了这个时候,袁崇焕决定用吟诗的方式来表明对大明的耿耿忠心,这时候的他依然心系边关,铿锵有力的宣言催人泪下,可是在场一张张怒目圆睁的面孔都在盼其速死,有谁会理会袁崇焕的申辩呢?

  这种行刑,本来已经够惨烈,然后比这还惨烈的,是围观百姓们的反应。

  《明季北略》对袁崇焕受刑记载了两个细节,那是两个令人感慨万千的细节:

  其一,袁崇焕被凌迟到皮肉已尽时,还没有断气,“心肺之间叫声不绝”。

  其二,“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啖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

  这些看热闹的百姓们,大多是把袁崇焕当成了通敌卖国的奸贼看的,因此,看到袁崇焕被处以极刑,对他们来说是件振奋的事情。

  围观的百姓们不停骂着,有的还冲袁崇焕吐口水:“奸贼!奸贼!……”刽子手动作麻利地用刀割着袁崇焕,众人蜂拥着从刽子手的手中争抢肉块,人太多,供应不过来,刽子手便开始收起钱来,百姓们争相用钱买肉,一边买肉,一边对袁崇焕痛骂不已。

  袁崇焕蒙难时膝下无子,只有一女,袁崇焕七十多岁的母亲和妻子及一个女儿,被流放到福建,他的弟弟袁崇煜,被流放到贵州,袁崇焕的遗属和几个亲近部属,出于某种考虑,最终隐退。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夜,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的当晚,袁崇焕的门人佘哥仔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趁着雨夜偷回了袁崇焕被弃置于地的细碎骸骨。

  佘哥仔用袁崇焕生前所留的衣服裹了骸骨,让自己的妻儿做帮手,连夜在广东义园里掘了个墓坑,广义园属于广东会馆,专门用于收葬无钱下葬或无人过问的在世在世的广东人,佘哥仔就这样把袁崇焕的骸骨葬下了。佘哥仔发下毒誓,世世代代为袁崇焕守墓。

  袁崇焕的军事天赋使得他成为一位军事家,军事能力得到明清两朝的认可,但是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环境及其自身性格的短板导致了他悲惨的结局。

袁崇焕的悲剧,可以说是多因一果,日薄西山的大明朝和统治者无法容忍“五年复辽”希望的破灭,由此袁崇焕失去了帝王信任的根基,袁崇焕和崇祯的矛盾一直在拉大,而后金的反间计成为袁崇焕获刑的导火索。

  袁崇焕之死,除了在后金军进犯京师时受过损失以及被流言蛊惑的那些人,因痛恨袁崇焕而觉得他罪有应得外,当时其他的有识之士都知道他是冤屈的,认为他是被崇祯皇帝枉杀的。

  简述袁崇焕的一生很容易,而关于他有罪还是无罪,该不该杀,在当时就打下一个重重的问号,在后来漫长的时间里,更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关于袁崇焕的死,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是崇祯皇帝昏庸听信谗言?还是袁崇焕真的通敌叛国?纵观明末的历史,袁崇焕的死,有客观原因,有崇祯皇帝的原因,也有袁崇焕本人的原因。

  纵观袁崇焕的一生,就像明朝大多数官员一样,袁崇焕也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他是万历四十七年进士,35岁中进士,随即被封为福建邵武知县。

  袁崇焕原本是个知县,特殊的军事天赋让他在八年之内从一个小小知县迅速升职为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相当于原来沈阳军区司令,他管山海关以外,还管今天的河北北部、天津、山东北部。

  在当时明朝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使得袁崇焕成为了大英雄,因此,袁崇焕自荐守卫边关之时,得到了君臣的一致赞扬和支持,在他夺得几场关键胜利之后,被军民奉为“神明”也就不足为奇,这也为他日后的自负埋下了伏笔。

  1628年四月,崇祯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1628年七月,崇祯在平台召见袁崇焕,袁崇焕声称自己可以五年复辽,崇祯由此大加赞赏。

  然而此次平台召问,再次暴露了袁崇焕的性格弱点,他不假思索地豪言壮语,成为日后遭受极刑的诱因之一。

  袁崇焕是个刚愎自用的人,而恰好他的主子崇祯,同样也是个刚愎自用的人,崇祯皇帝和历史上的其他亡国之君不同,他继位以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是个年轻有为的君主,但是崇祯性格多疑,而且刚愎自用。

  两个刚愎自用的人成为上下级,互相猜忌一定会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暗滋暗长,注定有一天会酿成不可避免的悲剧。

  袁崇焕提出“五年复辽”,话说得太满,后来到任以后,他擅杀东江总兵毛文龙,这都成为他后来被杀之“口实”,毕竟当时在崇祯看来,毛文龙这个总兵,只有崇祯本人才有权力杀,袁崇焕是蓟辽督师没有权力杀总兵。

  袁崇焕杀毛文龙的时候已经被崇祯所怀疑了,当时的京城关于袁崇焕的谣言很多,说他跟皇太极有城下之盟。

  但是当时的崇祯把袁崇焕确定为力挽狂澜的不二人选,因此并没有追究袁崇焕处死毛文龙之罪,毕竟当时的崇祯内心有一条基本底线,那就是袁崇焕必须兑现五年平辽的诺言。

  如此,袁崇焕便把自己推上了绝路,而皇太极的离间计更是成为了他悲剧的导火索,当袁崇焕处死毛文龙时,皇太极已经抓住这一时机,亲自率领十万大军,绕开袁崇焕防守的宁远和锦州,由明军薄弱地带入侵。

  直到皇太极越过喜峰口长城兵临距离经常只有两三百里的遵化,袁崇焕才如梦初醒,急忙率领主力增援。

  这时的京城早已是人心惶惶,几个月前,崇祯对袁崇焕心存希望,因为,袁崇焕曾经夸下五年平辽的海口,而今,不仅平辽成了泡影,后金大军竟然兵临城下,崇祯气恼之余,还多了一种被欺骗的愤怒。

  而此时的京城再次有谣言,说皇太极此次入侵,是袁崇焕暗中降了后金,袁崇焕星夜赶往京城,本应该在京城以外和后金决战,没想到,他怕京城有失,于是直接率领大军直抵京师门外,并要求入城。

  早就对谣言半信半疑的崇祯看到袁崇焕不在城外退敌,却想率兵入城的举动,深信袁崇焕果然没有和后金决战的意思,多疑的崇祯开始相信袁崇焕果然和后金有瓜葛。

  这时候,皇太极仅仅套用了《三国演义》中一个高明的离间之计,就使得袁崇焕从封疆大吏一落而为阶下之囚。

  与其说离间计是皇太极的高明,其实倒不如说崇祯对袁崇焕的信任原本就是镜花水月,竟经不起一丝考验。

  崇祯没有立即对袁崇焕动手,这倒不是他相信袁崇焕,而是因为当时的后金军队还在北京城外,

  尽管已经对袁崇焕心生恶念,但是崇祯在平台召见时仍然故意做出了和蔼可亲的样子,还把自己身上的貂皮大衣脱下来,亲自给袁崇焕披上,并简单寒暄几句。

  然而仅仅过去几天以后,当崇祯安排好接替袁崇焕的人选以后,崇祯瞬间变了态度,十二月初一,袁崇焕被召进宫。

  当袁崇焕来到平台以后,崇祯直截了当地问他和皇太极之间有何密约?袁崇焕认为这是莫须有的事情,无言以对。

  但是崇祯却以为袁崇焕默认了,暴怒的崇祯下令:“着锦衣卫拿掷殿下!”锦衣卫蜂拥而上,将袁崇焕朝服脱去,押解到西长安门外的锦衣卫大堂,着手进行审讯。

  接下来,就是前面所说的明末大悲剧,从袁崇焕被捕入狱到绑赴刑场处以极刑,其间长达九个月,九个多月的牢狱生活是艰苦难熬的,而这九个月的时间足以证明,崇祯一开始可能并不打算把这位久镇辽东的名将处死,更没想将他凌迟处死。

  但是最终崇祯还是决定将袁崇焕凌迟,崇祯帝有着极强的自尊心理,使得他难以忍受臣下对自己的欺骗和愚弄。

  或许,崇祯对袁崇焕的仇恨已经到达极点,仅仅下令斩杀袁崇焕,已经难消寡恩君王的心头之恨,在崇祯心里,袁崇焕必须死得很痛苦很难看,崇祯的内心的仇恨才会稍稍释然。

  就这样,那场惨不忍睹的凌迟就这样发生了,当袁崇焕在刽子手冷漠无情的刀锋声和看客们兴奋的斥骂声中,慢慢承受死的煎熬时,大明帝国的毁灭已经不远了。

  袁崇焕之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大明朝的悲剧,崇祯错杀了袁崇焕,等于自毁长城,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来自优质历史领域网友“小司马说”对袁崇焕在凌迟处死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的观点:

  袁崇焕,字元素,广东东莞人,明末抗清名将。

  公元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以赐进士身出任福建邵武知县。

  其人生轨迹迎来巨大转变,有一介白衣书生自此开始进入仕途。

  (袁崇焕)

  袁崇焕初入仕途为人谦虚谨慎,为官规规矩矩,清正廉洁,故深受邵武乡民的赞誉。

  袁崇焕生逢晚明,此时的明王朝已是一副夕阳西下的残景。对内,贪污腐败盛行,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对外,东北方向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日渐强盛,开始对明王朝的东北防御产生巨大威胁。

  乱世出英雄。

  眼见国事日衰、边境狼烟渐起,自幼接受儒家正统教育的袁崇焕很早就立下匡扶社稷,拯救国家危亡之志。

  像宋时抗金英雄岳飞一样,知识分子特有的家国情怀在袁崇焕身上亦被深刻赋予。

  袁崇焕虽偏据福建一隅,但其内心并没有忘记国家此时正面临的严峻形势。故其在邵武期间即时刻关注辽东方面的一举一动,也为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率军出征平定辽东早作准备。

  1622年(明天启二年),袁崇焕北上京城接受朝廷政绩考核。

  考核期间袁崇焕孤身一人,千里走单骑,出山海关巡视辽东。

  后在京被御史恂请破格提拔为兵部一主事。

  袁崇焕初生牛犊不怕虎,曾当满朝文武夸下“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辽东)”的誓言,引发朝野震惊。

  后袁崇焕果不负朝廷重望,很快就在辽东前线崭露头角。并得到其上司孙承宗的器重与赏识,故让其镇守宁远城。

  在以后的几年时间内,袁崇焕凭借自己高超的军事才能在同后金的战争中屡战屡胜,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袁崇焕虽屡获战功,但性情秉直,因此得罪了朝中不少人,故很快受到大太监魏忠贤等人的排挤,故愤而辞官归乡。

  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继位后即诛杀了宦官魏忠贤一伙党羽,并重新启用袁崇焕。

  初期崇祯皇帝对袁崇焕很是宠信,委以守辽重任,且亲赐“尚方宝剑”,有临阵生杀大权。

  人红是非多。

  魏忠贤余党并没有放弃对其仇恨迫害,他们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等罪名污蔑弹劾袁崇焕,此时崇祯皇帝亦开始对袁崇焕产生动摇。

  后金大汗皇太极眼见此时的袁崇焕已成孤家寡人之势,故在大臣的策划下上演了一场反间计。

  即故意向外放出风声说袁崇焕亦同自己私下签订降约。不料这传闻很快就传到崇祯耳朵里,这使得本来就刚愎自用、疑心颇重的崇祯帝立即信以为真。最终袁崇焕被崇祯即刻召回京师,以通敌卖国的罪名下大狱,不久即被除以磔刑。

  ——————————————————

  (影视剧中袁崇焕受刑照)

  据相关史料记载,袁崇焕服刑那一天,北京城人头攒动、百姓奔走相告,皆来目睹对这一“汉奸”的行刑过程。

  袁崇焕被五花大绑,带于北京西市。

  袁崇焕初面对刽子手大义凛然,一语不发,一副慷慨赴死之容。

  在行刑的过程中,老百姓破口大骂其为汉奸,无不拍手叫好,称其合该有此下场!

据明《石匮书后集》记载:“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刻间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

  另据《明季北略》记载:后(袁崇焕)“皮肉已尽,而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方止”。

  袁崇焕在行刑过程中,忍受剧痛吟诵出了自己生前的最后遗言: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代名将便就此含冤惨死。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1806.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