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纳粹德国初胜的1940年上半年,重庆国民政府内有少数人有“联德”之想法?
导读:为什么在纳粹德国初胜的1940年上半年,重庆国民政府内有少数人有“联德”之想法?清朝灭亡之后,中德关系实际上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一战后一直到30年代初,德国与中国的民国政府
为什么在纳粹德国初胜的1940年上半年,重庆国民政府内有少数人有“联德”之想法?清朝灭亡之后,中德关系实际上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一战后一直到30年代初,德国与中国的民国政府之间的关系比较若即若离,德国在其远东事务上基本上保持着中立的姿态。但是到了1933年德国纳粹党开始掌权之后,两国的外交关系逐渐明朗,主要集中在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层面。
纳粹党掌权德国之后,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扩展军备,对制作军用物资必需的原材料需求量很大,尤其是钨砂、锑、锰等战略性原材料,而这两样刚好中国生产。1934年8月23日,民国的财政部长孔祥熙与德国的合步楼公司一起再庐山签订了《中德原材料及农产品与工业及其他产品互换条约》。德国为中国提供以军需品为主的工业制成品,而中国需要向其提供这些工业原材料还有农产品。这个条约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既满足了德国对原材料的几乎全部需求,中国也也从中受益良多,不仅解决了财政上的赤字问题,还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
之后中国还向德国派了专门学习机械的留学生。两国还进一步合作计划了一个工业的三年计划,主要由中国政府的资源委员会与合步楼公司合作完成,在湖北、湖南和江西三个省建立工业发展基地,其中包括工厂项目有钢铁、燃料、机械、电气、化工等等,都是中国近现代发展所急需的。1936年4月8日,两国接着又签订了《德华信用借款合同》,其中德国政府承诺向民国政府提供无限期周转贷款有一亿帝国马克。中国则用这笔钱从德国购买各种机械设备以及技术资料等等。
然而两国之间的关系随着中日战争的爆发以及不断发酵而急转直下,中间在战争初期,德国还曾试图从中调停,但是调停失败后,德国承认了满洲作为独立国家的存在,与民国政府的关系也破裂了。但是当时中德之间的联系断断续续地一直持续到1940年底,德国与日本还有意大利签订三国轴心协议。
来自优质历史领域网友“痛并快乐着的行者”对为什么在纳粹德国初胜的1940年上半年,重庆国民政府内有少数人有“联德”之想法?的观点:
德国和中国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一战之后,德国在青岛的利益被日本占有了。反倒是日俄在远东死磕。中国的抗日战争本来就是苏俄代理人提前引爆的。要不然日德合围,苏俄就挂了。当然,最后什么时候会被卷入,谁都不好说。就像美国,不到最后都不愿被卷入。苏俄对日也是最后时刻才表态的。如果韬光养晦成功的话,汪精卫可能会像泰国老国王或者缅甸老昂山一样会被认为是民族英雄。可是,中国太大了,各种势力都不服谁。于是没有可是了……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185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