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年羹尧不是满族,怎么他的妹妹能嫁给雍正?

导读:年羹尧不是满族,怎么他的妹妹能嫁给雍正?所谓清朝“禁止满汉通婚”其实压根儿就是个讹传,清朝真正流行的是“旗民不婚”。  年羹尧的确是汉人,但同时他也是旗人,其先祖

  年羹尧不是满族,怎么他的妹妹能嫁给雍正?所谓清朝“禁止满汉通婚”其实压根儿就是个讹传,清朝真正流行的是“旗民不婚”。

  年羹尧的确是汉人,但同时他也是旗人,其先祖时期就被编入了汉八旗当中,而他的妹妹敦肃皇贵妃年氏,自然也是旗人。

  清代皇帝的后宫嫔御之中,并非只有满人,出身汉八旗者多如牛毛。

  满汉之别与旗民之分

  清朝的建立者,是来自于山海关外的满洲人,他们入关之后,奉行严格的族群区分,不过相较于通俗所说的满汉之分,说清朝区分的是旗人与民人更准确。

  实际上,清代对于身份群体的区分,并不在于满汉,而在于是否在旗。

  不管是满人还是汉人,亦或是蒙古人、锡伯人等,只要拥有旗籍,那么就属于旗人,只不过旗人分成满洲、蒙古与汉八旗而已。

  除了旗人之外,没有旗籍者自然就被称作“民人”,而在清代民人并非只有汉人,只不过是因为汉人中的民人非常多,所以有人产生了误解。

  清宫选秀之时,大量出身汉军旗的秀女就是最好的例证,清代有诸多汉姓之后加一个“佳”字的满洲姓氏,原本几乎都是民人,因与旗人通婚而抬旗改姓。

  并没有明文规定满汉不婚

  事实上,纵观清代的所有文献,都没有说旗人与民人之间、满人与汉人之间不能够通婚,只能说在清朝时期这只是一种惯例,并非明文法律的要求。

  《清史稿·世祖本纪》:

  顺治五年,帝诏谕:方今天下一家,欲其辑和亲睦,莫如联姻一事,凡满汉官民,有欲联姻者,皆从其原。

  换言之,清代非但没有法律说禁止满汉、旗民之间不得通婚,反而还曾有明确的鼓励。

  晚清时代,慈禧太后颁布懿旨:唯旧例不通婚姻,原因入关之初,风俗语言或多未喻,是以著为禁令。

  从这方面来看的话,清朝满汉、旗民之间通婚不多,主要是因为风俗上的差异而已,可不多归不多,但并非没有,即便宫廷之内也是司空见惯了的。

  只不过,在清代的《永宪录》中有一条明确的规定:

  按国制,皇后诸妃及凡满洲之正室,皆不与汉人联姻。

  这算是清代罕见的有关满汉之间通婚的明确规定,是说满洲的正室不能够是汉女,然而《永宪录》只是一本杂史笔记,存在着大量缺漏之处,并不足为凭。

  从现实来看,清朝旗民之间虽然主流上不通婚,但并非全然没有,主要是两种:

  一,汉女嫁给旗人,然后汉女抬旗;

  二,旗人女子嫁给汉人,从此出旗,子孙后代也无法再享有旗人优待。

  通常来说,清代绝大多数都是非旗人出身的女子嫁给旗人,然后被抬旗,而旗人家庭的女子嫁给民人的情况少之又少,极其罕见。

  年羹尧的妹妹完全有资格入宫

  清代的后妃择选与以往的朝代不同,主要是通过选秀制度拣选,而选秀分成八旗选秀与内务府上三旗选秀。

  八旗选秀,也就是从满、蒙、汉八旗家庭中选择秀女,直接充入后宫,而内务府选秀的范围是上三旗世代包衣,他们选的秀女是做宫女的,不过也有升格为嫔御的机会。

  说起来,清代宫廷之中的女眷,全都是旗人出身,宫女也都是包衣,并非民人。

  年羹尧出身安徽凤阳府,其曾祖原是明朝臣子,但在松锦之战中被后金俘虏为奴。

  顺治十二年,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考上进士,从此年家脱离奴籍,而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更是一路做到了湖广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

  也就是从年羹尧的祖上开始,年氏一族就被编入汉军旗之中,原属汉军镶白旗,所以年羹尧的妹妹是旗人,是有完全的入宫资格的。

  年羹尧有个妹妹,即敦肃皇贵妃年氏,与年氏一族的其他人一样,原本就隶属于汉军镶白旗之列,就已经算是旗人。

  康熙四十八年,胤禛获封亲王,年氏一族所在的佐领被划归雍亲王管辖,成为了雍王府的属人家仆,年氏后被康熙帝赐给了胤禛,册封为侧福晋。

  雍正帝登基后,年氏被封妃,她也成为清代首位汉女出身的贵妃与皇贵妃,而年氏全族被抬旗入汉军镶黄旗。

  在抬旗之前,年氏一族就已经是旗人,只不过地位不高而已,随着年氏一族的崛起,他们被抬入了地位更高的镶黄旗之中,但这也只是内部地位提升。

  纵观整个清朝,汉人出身的后妃比比皆是,甚至于嘉庆帝的生母孝仪纯皇后魏氏也是,说清代不允许满汉之间通婚,完全就是个笑话。

  来自优质历史领域网友“炒米视角”对年羹尧不是满族,怎么他的妹妹能嫁给雍正?的观点:

  年羹尧的妹妹,很多小说、影视剧里叫她年世兰;《雍正王朝》里叫她年秋月。但很可惜,正史里她和那个时代的很多女人一样,虽然贵为皇贵妃,但是没有名字,或者说名字没有被历史记录下来,只称之为“年氏”。

  年氏命很好,深得雍正宠幸,生前同床、死后同穴。但是运气很差,她为雍正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儿子中最长的活到了6岁,否则很难说大清帝国的继承人还会不会是弘历?

  但是就大家所知道的年氏是汉人,有满汉大防的存在,年氏还能做到贵妃?甚至孩子还有可能成为大清的继承人?

  其实说得不太准确,年氏是旗人。虽然他们祖上是汉人,但是早年他们就入了旗。事实上满洲并没有什么太明确的民族之分,但是的确与严格的旗籍之分。清朝的后宫里实际上充斥着大量的在旗汉人。

  要说明白年氏的身份,这就要说到年家的前世今生了。

  其实年家原本不姓年,而是姓严。从元朝开始,就是安徽滁州的世宦家庭。年家太曾祖父是严孟旸在元朝时就是万户侯,到了明朝开国,全家避祸怀远,阴差阳错,户籍登记的时候,登记成了年,这样一来,年家也就接受了,因为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年家很快就在明朝崛起了,再度成为世宦家庭,年氏的高祖父叫年富,很不凑巧,竟然和年羹尧的儿子同名,但是这人比年羹尧儿子厉害多了,《明史》上有个《年富传》说的就是他,历任吏科给事中、陕西左参政、河南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兼大同巡抚、兵部右侍郎兼山东巡抚、户部尚书等职,先后经历了明成祖到明宪宗,共计五朝,死后谥号”恭定“。

  所以年家本身在明朝虽然官不是很大,但是的确是世家。到了明朝末年,迁到东北的年氏的祖父年仲隆在松锦会战中被俘,族人被收编入汉军包衣佐领下,成为满人奴隶,后来又随着清军入关。

  但是年家人的确比较厉害,年仲隆在顺治12年(1655年)乙未科科举考中进士,脱离奴籍,成为了镶白旗汉军第五参领第一佐领。事实上从这一代开始年家就已经脱离了奴籍了。所以《雍正王朝》里,说年家兄妹是雍正府上的包衣奴才,实际上只要往前倒退两代就合理了。

  但是年家一旦脱离了奴籍,立刻就开始飞黄腾达了。

  顺治15年,年家就开始外放了江南了;到了年氏父亲年遐龄这一代做到了湖广巡抚,年遐龄因为提出并试行了“湖广七府亩税新制”(摊丁入亩的前身),逐步成为了康熙的心腹,因此年遐龄子辈这一代更是深得康熙宠幸。

  年遐龄的大儿子年希尧从一个笔帖式做到了安徽布政使、广东巡抚、工部右侍郎;

  年遐龄的小儿子年羹尧科举出身,康熙48年,以最年轻的大学士身份外放四川巡抚,文人掌兵,最终在康熙年间做到了四川总督;

  年羹尧入川同年,康熙封胤禛为雍亲王(升胤禛为亲王,就是多给一个娶侧妃的名额),并指配年遐龄幼女年氏为雍亲王胤禛的侧妃。

  所以很显然是康熙为了拉拢控制年家的一场政治婚姻,而用来拉拢年家的,正是皇四子雍亲王胤禛。

  但事实上,胤禛和年氏结婚后,感情也是甚笃,有几件事情可以证明。

  第一,雍正即位后,就立刻将年氏一族在正白旗、镶白旗及正黄旗包衣佐领下家族成员170余丁全体抬入镶黄旗,紧接着就封年氏为贵妃。

  第二,从年氏嫁给胤禛到年氏临终,基本上承包了雍正的所有子嗣,特别是第八子福惠(弘晟)6岁卒,后追赠和硕亲王,谥“怀”;

  第三,雍正3年11月份年妃薨,到了12月就赐死了年羹尧。可见雍正有多么在乎年妃,对年羹尧的处理一直等到年妃死后,才动手;

  第四,一等公、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被雍正赐死后,并没有牵涉到年家其他人。年希尧甚至还被重新被起任,先后担任过工部右侍郎、景德镇督陶官、内务府总管、管理淮安板闸关税务等职务。所以都是雍正的瓷器品味高,多少也跟年家的品味有关。

  所以,年氏理论上应该是长得非常漂亮,漂亮得动人心魄。这使得她和雍正建立了非常深厚且超越了政治婚姻的感情基础。反正雍正爱她,那么身份不够,可以敕封;旗籍资历不足,可以抬旗籍么。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230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