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余则成”讲述潜伏故事
导读:开栏语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成都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现代
开栏语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成都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在成都快速发展的背后,闪耀着一代代艰苦奋斗、薪火相传的共产党人的身影。他们中,有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先烈、有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英雄、有解放成都的先锋、有在新时代建设成都的探索者……
即日起,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推出“峥嵘岁月 勿忘党史”栏目,走进成都的百岁党员,通过他们的口述实录,再现那段峥嵘岁月。
余则成是电视剧《潜伏》中的主角,作为情报人员,他潜伏于敌人内部,以源源不断的情报,为新中国成立作出巨大贡献。此次采访的孙汤金老人,则有“成都余则成”之称,他潜伏于国民党的军事机关,成功将很多重要情报发往延安。
潜伏
19岁的他开始了传奇生涯
1921年,孙汤金出生在成都。1938年,17岁的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他辗转川东、南川,最终来到了重庆。1940年初的重庆,正是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初来乍到的他无意间从报上看到204号信箱招考绘图员,于是便报了名。进入国民党的军事机关。经党组织批准,19岁的他便潜伏到敌人军事机关,开始了他的传奇生涯。
孙汤金潜伏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军令部二厅一处, 是国民党对外武官(参谋)机构,孙汤金的具体工作是绘制国民党军、日军、共产党军队三方面的前线最新作战态势图,这样就给了他收集情报的机会,到接头的日子,便将这些情报转交党组织。
情报
他将“极机密”带出敌方机关
1942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国民党召开全国参谋长会议。当时,各大战区的高级将领云集重庆。有一天,一位少将开完会后鼓鼓的公文包吸引了孙汤金,“当时我就怀疑,里面有重要的情报。”
当天晚上,孙汤金潜入办公室,见室内无人,他走到一参谋办公桌前,将公文包拿出打开,一本印有“极机密”字样的《全国军情汇报》赫然在内——里面记录了国民党部队的番号、长官姓名、军队人数、驻扎地、装备、作战态势以及日伪军的情况等。为了将这份“极机密”的文件带出去,他挽起裤脚把它塞进袜子里面。再把裤脚放下,然后拿起英语书出了办公室门,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与哨兵擦肩而过下了楼。就这样,他将这份情报带出了敌方机关。
谈起这段经历,年逾百岁的孙汤金说,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是他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信念
在心里说共产党人是抓不完的
潜伏工作中,同样要面对战友的牺牲。采访中,孙汤金披露了一桩心痛的往事。那是在他去军令部报到上班后两个月。有一天他正在桌上绘图。突然,临窗的一位参谋叫起来:“快看,共产党!共产党!”大家都往窗前挤,孙老也冲向窗口。只见楼下有两个年轻的军官由两名持枪的警卫兵押着从军统局那边向东大门外走去。这两位军官沉着镇定、神态自然。看到自己的同志被捕,他的心情十分沉重。“然而我在心里说,共产党是抓不完的。他们走了,我这个共产党又来了。”同时,孙老更加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
1942年后,孙汤金离开了军令部,考入陆军军乐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音乐教官。1947年被调往北平,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北平第一军官训练班教官,同时进入青年会“西洋土风舞班”学习表演舞蹈。旁人不知道的是,这名整天钻研表演舞蹈的教官,私底下其实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职业青年联盟”,为迎接解放做着准备。
新中国成立后,孙汤金结束了潜伏工作,回到四川,先后在四川省实验川剧团(现四川省川剧院)等单位工作。
回忆当年自己打入敌人内部为党做情报工作,孙汤金非常感慨:“我们能最终取得胜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同志将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党中央手中,使党中央能够做到知己知彼,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陈煦阳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白洋 摄影 胡大田 视频 刘钊 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刘永豪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2394.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