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希特勒父母(外媒:希特勒《我的奋斗》在德国销量“令人震惊”)

导读:参考消息网1月4日报道 外媒称,特别注释版的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奋斗》的德国出版商透露,《我的奋斗》自一年前上市以来,销量数量激增。约85000本德语版的纳粹反犹宣言被售出

  参考消息网1月4日报道 外媒称,特别注释版的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奋斗》的德国出版商透露,《我的奋斗》自一年前上市以来,销量数量激增。约85000本德语版的纳粹反犹宣言被售出。

  BBC中文网1月4日报道,出版商魏尔辛说"销售数字令我们震惊"。他也是慕尼黑现代历史研究所(IfZ)的所长。一月底,现代历史研究所将第六次印刷这版《我的奋斗》。这本书包括了学者注释的内容。

  这版《我的奋斗》1月底将第六次印刷,其中包括了学者的注释。去年初第一次印刷的4千册很快就全部售出。

  同纳粹时期的版本不同, 现代历史研究所的《我的奋斗》的封面是没有图案的白色,也没有希特勒的肖像。德国禁止使用"卐"字和其他纳粹标记。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1月4日报道,这本书里充满反犹太人和斯拉夫人的种族主义观点,此书出版的八年之后,希特勒上台。 他上台后残酷实施了书中的观点,开始了对犹太人的大屠杀。

  与此同时,犹太人团体谴责出版这本书的决定。

  《我的奋斗》最早在1925年出版,受到德国人的狂热追捧,在二战结束前总共销售了1200万册。

  德国在1945年战败以后,盟军把此书的版权交给德国巴伐利亚州。

  拥有版权的巴伐利亚地方政府禁止出版此书。根据德国法律,版权有效期为70年,这本书的版权在2016年1月1日失效。

  为了防止他人不负责任地散布这本书的内容,设在慕尼黑的出版社现代历史研究所将这本书加入学者的注释而再版。

  所长魏尔辛说,他希望“聪明”的教师能够用注释版进行教学。他还提醒人们不要像上世纪50年代那样认为“那场浩劫全是希特勒的错”。

  他还说,历史研究所再版此书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先发制人,赶在纳粹同情者之前推出有学者注释的版本以防误导。

  

  慕尼黑的当代历史研究所展出的希特勒《我的奋斗》的几个版本。(美国之音电台网站)

  【延伸阅读】德媒:奥地利将拆除希特勒故居 避免新纳粹分子朝圣

  参考消息网10月18日报道 德媒称,奥地利内政部17日对媒体表示,位于布劳瑙的希特勒故居将被拆除,以免这里成为新纳粹分子的朝圣地。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0月17日报道,经过数年的司法纠纷,位于奥地利因河河畔布劳瑙市的阿道夫·希特勒故居有望被拆除。奥地利内政部长沃尔夫冈·索波特卡(Wolfgang Sobotka)17日对《新闻报》网络版表示,这所房子的地基可以保留,但地面部分将被一座新的建筑物所取代,供慈善机构和政府部门使用。

  索波特卡表示,拆除决定是基于一个13人专家委员会的建议而做出的。今年7月,奥地利政府决议,将这一属于一名女性业主的房产收归国有,并向女业主支付相应赔偿。奥地利希望通过此举获得对这座建筑物的长期监控权,并避免使其成为新纳粹分子的朝圣地。

  不过,奥地利内政部一名发言人对法新社表示,将希特勒故居收归国有的决议草案尚未形成有法律效力的决议,还需要议会审核。何时会将决议草案提交议会,目前也无法定论。

  报道称,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出生在这座三层的黄色建筑物中,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奥地利政府曾租赁这一建筑,作为残疾人疗养院。2011年以来,这一占地800平米的宅院一直空置,因为房屋业主吉尔林德·波莫尔女士(Gerlinde Pommer)既不同意出售,也拒绝对这一年久失修的建筑采取修缮措施。

  人口大约1.7万的布劳瑙市一系列文化组织均反对拆除这所被纳入文物保护的老建筑。

  奥地利内政部向美联社提交的一份声明中称,专家委员会也反对将这一建筑夷为平地,因为那样做会引发有关奥地利试图"抹杀历史"的误会。

  维也纳的犹太社团以及具有政府背景的反纳粹研究中心均主张拆除这一建筑。但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应当保留该建筑以及内部的住宅,因为直接同纳粹首脑希特勒有关的建筑物已经寥寥无几。

  报道称,在距离布劳瑙不远的莱昂丁市,有希特勒少年时代生活过的房屋,这里现在是市立墓地的棺材停放所。墓地里曾立有希特勒父母的墓碑,也因此成为新纳粹分子的朝圣地,去年在一名家族后裔的要求下,墓碑已被移除。

  同样与布劳瑙毗邻的菲舍尔哈姆(Fischlham)是希特勒当年上小学的地方,目前,校园内有标示牌谴责希特勒的反人类罪行。

  希特勒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的地下工事中自杀。地下工事于战后被拆除,但此地一直闲置,直到八十年代东德政府在这里修建了大量公寓楼。

  【延伸阅读】奥地利拟拆希特勒故居 免其沦为新纳粹“朝圣地”

  中新社柏林10月17日电 维也纳消息:为避免新纳粹分子借机肆虐,奥地利政府决定推动拆除位于该国因河畔布劳瑙的一处希特勒故居。这座建筑的特殊之处在于,纳粹元凶希特勒是在此出生的。

  奥地利内政部长索博特卡当地时间17日向奥地利媒体表示,这间“希特勒屋子”将被拆除。他透露,房屋的地基可得到保留,但在其之上将修筑一座新的房屋,“新的建筑将用于慈善或公共机构,以回馈当地。”

  奥地利内政部一名发言人当天向法新社指出,国家强制征用这一建筑的提案本周便将在奥地利议会进行辩论,并有望在年底前生效。

  据记载,希特勒于1889年4月20日出生在因河畔布劳瑙地址为“萨尔茨堡近郊15号”的这座房子里。在他出生数周后,希特勒一家便搬到了当地另一处住宅。希特勒全家在他三岁时彻底离开了这座小城。

  1938年,希特勒亲信马丁·鲍曼高价买下了这栋房子,用于所谓“文化中心”。在二战结束前,纳粹当局试图炸毁希特勒故居,但被美军阻止。1952年,房屋原主人将其购回。这里相继用作过图书馆、学校、银行、技术学院和残疾人之家。2011年时由于年久失修,这里停止了一切使用。

  近年来,这间房子一再成为欧洲范围内新纳粹分子拍摄“纪念照”的地点。作为应对措施,奥地利政府今年7月通过一项决议,计划从现所有者手中强制征收这处房产,并给予赔偿。

  尽管索博特卡声称这一决定是基于一个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但专家委员会成员、布劳瑙市长Waidbacher当天却对奥地利广播公司表示,并未建议拆除故居。

  事实上,围绕这一历史建筑的“存废”,在奥地利国内已存在着长期的争论和博弈。

  德国之声报道称,维也纳犹太社团和具有官方背景的反纳粹研究中心均力主拆除方案。不过,一些历史学家却认为,应当保留该建筑及其内部住宅,因为目前直接同希特勒有关的建筑物已经寥寥无几。布劳瑙市一系列文化组织均反对拆除这所被纳入文物保护的老建筑。

  早在2012年就有俄罗斯人Franz Klinzewitsch希望购买这座故居,并将其夷为平地。但这一计划最终搁浅,因为始建于17世纪的这间房子被纳入了“受保护建筑文物”。

  如今,这座建筑由奥地利内政部和布劳瑙市共同出资每月约4700欧元向其所有者租用。在此次决定征用前,奥政府试图收购这间建筑的谈判均以失败告终。(完)

  (2016-10-18 09:46:01)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846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