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大明悲歌---公元1644)
导读:最近迷上了历史类的纪录片,在B站和知乎上收藏了很多优质纪录片推荐。今天看完了《公元1644》,想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 以前对于明朝的记忆和认识是从一部电视剧开始,不是《
最近迷上了历史类的纪录片,在B站和知乎上收藏了很多优质纪录片推荐。今天看完了《公元1644》,想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
以前对于明朝的记忆和认识是从一部电视剧开始,不是《大明王朝》,而是《穿越时空的爱恋》,对朱元璋、朱允炆、朱棣这些历史人物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电视剧塑造的八卦野史。前段时间补了中国通史的课,了解到朱元璋的草根背景,整顿吏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莫名对大明王朝增加了几分好感。朱棣登基以后,永乐盛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全面发展,修建长城,紫禁城,编纂《永乐大典》,郑和曾7下西洋扬我国威。就是这个盛极一时的强大帝国,在公元1644年走到了穷途末路,亡国的丧钟已然敲响。
片中有一句短评,有时候人的性格决定了人的命运。亡国之君崇祯皇帝生性多疑,刚愎自用,用人不专,优柔寡断,极度在乎他人评价,不敢承担责任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亡国的悲剧。与诸臣交恶,导致朝堂之上无人可用;举棋不定,耽误南迁计划;诏令吴三桂返京一拖再拖,贻误战机;缺乏战略眼光,拒绝李自成的议和条件。似乎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上的决断都将大明王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之所以是历史,就在于它没有假设,后人做再多的分析构想和弥补已经无法挽救这个大势已去摇摇欲坠的王朝。
历史的天平几经摇摆,压低秤砣的一方不断交替。胜利曾青睐过李自成,让他在龙椅上做了一天黄粱美梦,但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在攻陷京师之后暴露无遗。军心涣散,上上下下的将士到处拷掠钱财,压榨百姓。农民军能打江山,但治理江山的功夫确实还不尽人意。李自成始终惦记家乡西安,对于统一全国并无太大的野心,犹如当年一心想回彭城的项羽,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还是无可避免的重蹈覆辙。
这场帝国末日的博弈,最终以清军入关,明朝覆灭告终。多尔衮用计收编吴三桂,一举灭掉宁远军、农民起义军两大肉中刺。在关键时刻的成功决策帮助满洲清军入主中原,这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也留给后人更多的思考。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9382.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